九年級下冊文言文重點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oc_第1頁
九年級下冊文言文重點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oc_第2頁
九年級下冊文言文重點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九年級下冊文言文重點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級下冊文言文重點之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九年級下冊文言文重點之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 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 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 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 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重點詞語解釋 1.天時不如地利 利:有利

2、2.委而去之 委:放棄 去:離開 3.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 4.七里之郭 郭:外城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以:憑借 6.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環(huán):圍 7.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固國:鞏固國防 8.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是:這是 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震懾 兵革:泛指武器裝備10.池非不深也 池:護城河 11.親戚畔之 親戚:內(nèi)親外戚 畔:通“叛” 12.多助之至 至:極點 13.天下順之 順:歸順,服從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重點句子翻譯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 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

3、部團結。 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譯:棄城而逃,這是地利不如人和啊。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譯: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邊疆的界限。 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譯: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 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心解讀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中心論點是:惡劣的環(huán)境能激發(fā)人的潛能, 使人取得生存和發(fā)展;優(yōu)裕的環(huán)境能消磨人的意志,導致人的頹廢和墮落。孟子 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再由個人說到國家,提出“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的論斷。由此自然導出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 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及其關 系的句子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