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井架基礎施工方案_第1頁
鋼井架基礎施工方案_第2頁
鋼井架基礎施工方案_第3頁
鋼井架基礎施工方案_第4頁
鋼井架基礎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 工程概況本工程為海逸錦繡藍灣攬勝 123 座,建設單位為佛山市南海海逸錦繡藍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設計單位為廣東省啟源建筑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佛山市南盛建設監理有限公司負責工程監理,工程位于南海里水鎮甘蕉村。工程總建筑面積為 27992.34 。本工程采用的井架物料提升機,選用 SSD100A2 型物料提升機,SS100型物料提升機的性能指標及各項安全裝置、電氣系統裝置,符合龍門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機安全技術規范JGJ88-92 的要求。起重量 800kg,提升速度 33m/min,鋼絲繩直徑為 11mm,安裝總高度為 60 米,共 40 節。安全裝置有: 1.自動上升高度限位及上升極限限位

2、裝置;2.下降極限限位裝置;3.松斷繩限位防墜落裝置;4.出料門聯鎖開關(出料門未關好,切斷升降電源);5.樓層停靠裝置與卷揚機電源連動,自動保證不發生墜落事故;6.附墻裝置;7.緩沖裝置;8.起重量限制裝置;9.電氣系統裝有短路保護、過載保護、漏電保護裝置。本機重點安全使用控制要求:1、在提升機使用期間,在提升機下面地下室頂板進行增加48 鋼管支頂,支頂范圍為 5m*5m,間距 600mm。2、在提升機基礎的板塊,基礎四周增加 4 條暗梁,配筋為 414,箍筋6200。3、在原樓板上增高 200mm 的混凝土承臺。六、井架基礎驗算1. 荷載(1)高架提升機設備自重,應由生產廠家產品說明書提供

3、。 (2)吊籠向下沖擊力提升機吊籠向下沖擊力與其下降速度有關,為了簡化汁算,采用如下公式計算。吊籠重量:5.50kN吊籠載重量:8kN架體總重量:1.5×60=90kN(3)風荷載合計:103.5kN F=1.4×2×103.5=289.8KN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中第 7 章計算風壓產生的均布荷載或集中荷載,由此計算提升機架體對基礎產生的彎距"。Wk=W0×z×s×z=0.50×0.48×2.12×0.70=0.36kN/;風荷載水平作用力:q= Wk×B=

4、0.36×2.97=1.07kN/m;其中Wk風荷載水平壓力;a 2+b 2B風荷載作用寬度,架截面的對角線長度,B=2.97m;風荷載作用下井架的受力計算附墻架對井架產生的水平力起到穩定井架的作用,在風荷載作用下井架的計算簡圖如下(取井架的最底部兩跨及上部三跨計算):各支座由下到上的內力分別為:V(1)=6.20kN ,M(1)=-2.61kN·m V(2)=4.62kN ,M(2)=-1.58kN·m V(i-1)=4.74kN ,M(i-1)=-9.22kN·m V(i)=12.69kN ,M(i)=-24.75kN·mVmax=12.6

5、9kN;2、配筋計算板底最大彎距按下式計算:M= 1 ql 22式中:M鋼混凝土基礎底版中性軸處的彎距設計值;l 鋼 混凝土基礎底版中性軸處至基底邊緣的距離;取 l=a/2=2600/2=1300mm; q相對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基礎底面地基礎單位面積凈反力,取去 q=1.2×F/A=1.2×289.8/(2.6×2.6)= 51.44kN/m;經過計算得 M=0.5×51.44×1.32=43.47kN·m;依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板底配筋計算公式如下:a s = aMf bh 21 c01 - 2ax = 1 -g s = 1

6、- x / 2AS =Mg s h0 f y式中,1當混凝土強度不超過 C50 時,取 1.0,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 C80時,取為 0.94,期間按線形內插法確定,取1=1.00;Fc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查表得 14.30kN/; Ho承臺的計算高度,取 ho=350.00-20=330.00 。經過計算得:sa =43.47×106/(1.00×14.30×1000×330.002)=0.028x =1-0.971=0.029g s =0.986sA =45.47×106/(0.986×330×360)=388.18 m

7、m2地下室頂板的配筋為10150,即 1m 內的配筋為 A=7×86.55=605.85 mm2>388.18 mm2符合要求。3.抗沖切計算考慮升籠四個柱對樓板的沖切,柱板為 300*300,依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采用如下公式進行驗算。Fl(0.7hft+0.15pc,m)umh0公式(7.7.1-1)中的系數,應按下列兩個公式計算,并取其中較小值: 1=0.4+1.2/s = 1.02=0.5+sh0/4um= 1.64 取較小值 1.0式中Fl-局部荷載設計值或集中反力設計值;對板柱結構的節點,取柱所承受的軸向壓力設計值的層間差值減去沖切破壞錐體范圍內板所承受的荷載設計

8、值;h-截面高度影響系數:當 h800mm 時,取 h=1.0;當 h2000mm 時,取 h=0.9,其間按線性內插法取用;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 ft=1.43pc,m-臨界截面周長上兩個方向混凝土有效預壓應力按長度的加權平均值,取 2.0N/mm2;um-臨界截面的周長:距離局部荷載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積周邊 h0/2 處板垂直截面的最不利周長;um=2.2mh0-截面有效高度, h0=0.30m;1-局部荷載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積形狀的影響系數; 2-臨界截面周長與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響系數;s-局部荷載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積為矩形時的長邊與短邊尺寸的比值,s 不宜大于 4;當 s&l

9、t;2 時,取 s=2;當面積為圓形時,取 s=2;s-板柱結構中柱類型的影響系數:對中性,取 s=40;對邊柱,取 s=30;對角柱,取 s=20.(0.7hft+0.15pc,m)umh0=(0.7*1*1.43+0.15*2.0)*1.0*2200*300/1000=858.66KN>315/4=78.75KN安全系數為 r=858.66/78.75=10.9故滿足要求。4.附墻架計算1)附墻架內力計算塔吊附著桿件的計算屬于一次超靜定問題,在外力 N 作用下求附著桿的內力,N取第二部分計算所得的 Rmax,N=12.69kN.2)附墻架強度驗算 a.桿件軸心受拉強度驗算驗算公式:=

10、 N / An其中為桿件的受拉應力; N桿件的最大軸向拉力,取 N=12.69kN; An桿件的截面面積,本工程選取的是50X5 角鋼;n查表可知 A =480mm2.經計算,桿件的最大受拉應力 = 12690.00/480=26.44N/mm2桿件最大拉應力=N/An=26.44215,滿足要求。 b.桿件軸心受壓強度驗算驗算公式:= N / jAn其中桿件的壓應力;N 桿件的軸向壓力; An桿件的截面面積; 桿件長細比,由 l/i 的值確定;桿件:取=560.00/7.36=76.09桿件受壓穩定系數,根據查表計算得:桿件:取=0.714 =12690.00/(0.71×480)

11、= 37.23N/mm2桿件最大壓應力=N/An=37.23215,滿足要求。5.支架計算抗剪強度: 枋木 fv=1.7N/mm2抗彎強度:枋木 fm=14N/mm2彈性模量 E = 10000N/mm2木枋受力圖(1)木枋內力計算可按四等跨連續梁計算。查靜力計算表得:彎矩系數:Km= -0.121,剪力系數 Kv= -0.620, q=3/4 (F/A)l=3/4 *103.5/(2.6*2.6)*0.6=6.89 KN/m1)抗彎驗算M= Km ql2=0.121×6.89×0.6×0.6=-0.3KN·m=-300000N·mm按下列公式

12、驗算 M/W=300000/(bh×h/6)=6×300000/(80×80×80)=3.52<fm=14N/mm2符合要求。 2)抗剪強度驗算查“施工常用結構計算”中結構靜力計算表得: V=Kv·ql=0.620×6.89×0.600=2563.08N剪應力:3V/2bh=3×2563.08/(2×80×80)=0.60<fv=1.2N/mm2符合要求。(2)鋼管支撐穩定性驗算主要受力桿件:48×3.5 鋼管鋼管截面積:A=4.89 2鋼管抵抗矩:W=5.13 3鋼管慣性矩:I=12.19 4 鋼管回轉半徑:1.58 鋼管自重:0.0384kN/m鋼材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 2立桿間距:0.6m立桿步距:1.2m 1)中間立桿段軸向力設計值 NN=1.2×(F/A) ×0.6×0.6=1.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