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地球和地圖上課用_第1頁
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地球和地圖上課用_第2頁
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地球和地圖上課用_第3頁
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地球和地圖上課用_第4頁
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地球和地圖上課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地理總復習第一部分:地球與地圖第一節第一節 地球和經緯網地球和經緯網考綱要求:考綱要求: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儀,經緯網及其地理意義。2、地圖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圖例和注記3、等高線地形圖,地形剖面圖??记榭枷颍嚎记榭枷颍?、以區域經緯網及熱點事件為背景,考查經緯網的空間定位、以區域經緯網及熱點事件為背景,考查經緯網的空間定位和相關計算,和相關計算,考查頻度較高,考查形式為選擇題。考查頻度較高,考查形式為選擇題。2、以地圖為載體,考查等高(深)線和地形剖面圖在實際生、以地圖為載體,考查等高(深)線和地形剖面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活中的應用,考查頻度較高,考查形式主要是選擇題??疾轭l度

2、較高,考查形式主要是選擇題。第一節:地球的基礎知識考點考點1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形狀和大小1 1、地球是一個、地球是一個 部位略扁的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不規則的球體。2 2、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相差、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只差了很少,只差了 千米。千米。3 3、地球的平均半徑是、地球的平均半徑是 千米。千米。4 4、地球的赤道周長約地球的赤道周長約 千米。千米。5 5、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有哪些、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有哪些地理意義?地理意義?兩極兩極2163714萬萬 過關復習過關復習考點考點2 2:經緯線和經緯度:經緯線和經緯度 (一)緯線和緯度(一)緯線和緯度1、

3、緯線的形狀:(、緯線的形狀:(1)所有的緯線都)所有的緯線都是是 ;(;(2)不同緯度的緯線長)不同緯度的緯線長度度 ;(;(3)緯線指示)緯線指示 方向。方向。2、緯度:(、緯度:(1)赤道的緯度是)赤道的緯度是 度;度;(2)南北兩極的緯度是)南北兩極的緯度是 度;(度;(3) 從赤道向南北兩極緯度逐漸從赤道向南北兩極緯度逐漸 。(。(4) 北半球是北緯,用北半球是北緯,用 表示;南半球表示;南半球是南緯,用是南緯,用 表示。表示。3、高中低緯度的劃分:(、高中低緯度的劃分:(1) 為為低緯度;(低緯度;(2) 為中緯度;為中緯度;(3) 為高緯度。為高緯度。 圓圓不相等不相等東西東西09

4、0增大增大NS00-300300-600600-900 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赤道赤道(二)經線和經度(二)經線和經度1、經線的形狀:、經線的形狀:(1)所有的經線都是)所有的經線都是 ;(2)所有經線的長度)所有經線的長度 ;(3)經線指示)經線指示 方向。方向。2、經度:、經度:(1)地球上的)地球上的零度經線零度經線叫做叫做 ;(2)從本初子午線向東西各分)從本初子午線向東西各分 度;度;(3) 以東的為東經,用以東的為東經,用 表示;表示;(4) 以西的為西經,用以西的為西經,用 表示;表示;(5)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西,經度數值從本初子午線向東西,經度數值 逐漸逐

5、漸 。 半圓半圓都都相等相等南北南北本初子午線本初子午線 180增大增大EW根據西經根據西經 和東經和東經 的經線圈,把地球分為東的經線圈,把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這樣劃分可以避免把西兩半球;這樣劃分可以避免把 洲和洲和 洲的洲的一些國家分在兩個半球上。一些國家分在兩個半球上。2001600非非歐歐緯線緯線經線經線定定義義形形狀狀長長度度作作用用3.緯線和經線緯線和經線:在地球儀上,東西方向是相對的,要根據劣弧進行判斷。南北方向是絕對的,在地球儀上,東西方向是相對的,要根據劣弧進行判斷。南北方向是絕對的,北極點為最北點,南極點為最南點。北極點為最北點,南極點為最南點。4.4.圖示經線、經度度量和

6、緯線、緯度的度量圖示經線、經度度量和緯線、緯度的度量深深 化化 拓拓 展展(1 1)經度的判斷)經度的判斷 自西向東自西向東( (或或順地球自轉方向順地球自轉方向) )數值逐漸增大為東數值逐漸增大為東 經,數值逐漸減小則為西經。如下圖所示:經,數值逐漸減小則為西經。如下圖所示:兩條正兩條正相對的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兩者經度性相對的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兩者經度性質相反,經度和是質相反,經度和是180。已知一條經線的經度為。已知一條經線的經度為x,那么與它正相對的另一條經線的經度那么與它正相對的另一條經線的經度 y180 x(x、y所屬所屬 東西經度不同東西經度不同)。0: 180: 20W: 1

7、60E: (4 4)特殊經線)特殊經線東西半球分界線,以東為東西半球分界線,以東為西西半球,以西為半球,以西為東東半球。半球。 東西經分界線,以東為東西經分界線,以東為東經東經,以西為,以西為西經西經。東西經分界線,以東為東西經分界線,以東為西經西經,以西為,以西為東經東經。東西半球分界線,以東為東西半球分界線,以東為東東半球,以西為半球,以西為西西半球。半球。完善提醒完善提醒 (1)北半球某地的緯度數,等于該地看北半球某地的緯度數,等于該地看北極星的仰角,或者說就是北極星的地平高度北極星的仰角,或者說就是北極星的地平高度(南半南半球看不到北極星球看不到北極星)。 0 0: 30 30: 60

8、 60: 90 90: 23 232626: 66 663434: (3 3). .特殊緯線特殊緯線 極圈,極圈,溫溫帶和帶和寒寒帶分界線,有無帶分界線,有無極晝極晝和和極夜極夜現象的分界線?,F象的分界線。最長的緯線,最長的緯線,南北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半球的分界線。低中緯度低中緯度分界線。分界線。高、中緯度高、中緯度分界線;長度為赤道的一半。分界線;長度為赤道的一半。南北極點。南北極點。 回歸線,回歸線,熱熱帶和帶和溫溫帶帶分界線,有無太分界線,有無太陽陽直射直射現象的分界線。現象的分界線。5 5常見經緯網圖的解讀常見經緯網圖的解讀類型類型側視圖側視圖俯視圖俯視圖常見常見例圖例圖 探究點一常見

9、經緯網圖的判讀要領探究點一常見經緯網圖的判讀要領 1 1側視經緯網圖的判讀側視經緯網圖的判讀 圖圖1212考考點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返回目錄返回目錄 (1) (1)圖中橫線圖中橫線( (直線或弧線直線或弧線) )一般表示緯線,豎線一般表示緯線,豎線( (直線直線或弧線或弧線) )一般表示經線。虛線一般表示回歸線或極圈,如一般表示經線。虛線一般表示回歸線或極圈,如圖圖1212甲中甲中a a表示北回歸線,表示北回歸線,b b表示南極圈。表示南極圈。 (2) (2)同一幅經緯網圖中,相鄰的兩條經同一幅經緯網圖中,相鄰的兩條經( (緯緯) )線之間的線之間的經經( (緯緯) )度間隔一般是相等的。如圖度

10、間隔一般是相等的。如圖1212甲中相鄰兩條經線甲中相鄰兩條經線之間的經度間隔是之間的經度間隔是3030,圖,圖1212乙中相鄰兩條緯線之間的乙中相鄰兩條緯線之間的緯度間隔是緯度間隔是2020。 (3) (3)經度數向東逐漸增大的為東經,如圖經度數向東逐漸增大的為東經,如圖1212甲中甲中A A點點的經度為的經度為3030E E;經度數向西逐漸增大的為西經,如圖;經度數向西逐漸增大的為西經,如圖1212乙中乙中B B點的經度為點的經度為4040W W。 考考點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第第1 1講講地球與地球儀地球與地球儀返回目錄返回目錄 (4) (4)緯度數向北逐漸增大的為北緯,如圖緯度數向北逐漸增大

11、的為北緯,如圖1212乙中乙中B B點點的緯度為的緯度為6060N N;緯度數向南逐漸增大的為南緯,如圖;緯度數向南逐漸增大的為南緯,如圖1212甲中甲中A A點的緯度為點的緯度為3030S S??伎键c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第第1 1講講地球與地球儀地球與地球儀返回目錄返回目錄2 2俯視經緯網圖俯視經緯網圖( (極地經緯網圖極地經緯網圖) )的判讀的判讀 圖圖1313 (1) (1)緯線是以極點為中心的同心圓,經線是由極點向緯線是以極點為中心的同心圓,經線是由極點向四周呈放射狀的線段。四周呈放射狀的線段。 考考點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第第1 1講講地球與地球儀地球與地球儀返回目錄返回目錄 (2) (2

12、)判斷南北極判斷南北極 根據中心處標注的根據中心處標注的S S或或N N確定,確定,S S表示南極,表示南極,N N表示北表示北極。極。 根據圖中標明的地球自轉方向來判斷,地球自轉呈根據圖中標明的地球自轉方向來判斷,地球自轉呈逆時針方向,中心點為北極點,如圖逆時針方向,中心點為北極點,如圖1313甲;地球自轉呈甲;地球自轉呈順時針方向,中心點為南極點。順時針方向,中心點為南極點。 根據經度的變化規律來判斷,地球自轉方向與東經根據經度的變化規律來判斷,地球自轉方向與東經增大方向一致,與西經增大方向相反,如圖增大方向一致,與西經增大方向相反,如圖1313乙,根據乙,根據經度的變化規律判斷地球自轉方

13、向為順時針,故中心點為經度的變化規律判斷地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故中心點為南極點。南極點。 考考點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第第1 1講講地球與地球儀地球與地球儀返回目錄返回目錄 (3) (3)根據中心點是南極還是北極,確定南北緯,如圖根據中心點是南極還是北極,確定南北緯,如圖1313甲中甲中A A點的緯度是點的緯度是3030N N,圖,圖1313乙中乙中B B點的緯度是點的緯度是6060S S。 (4) (4)經度增大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一致的是東經,如經度增大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一致的是東經,如圖圖1313甲中甲中A A點的經度是點的經度是4545E E;經度增大方向與地球自轉;經度增大方向與地球自轉方

14、向相反的是西經,如圖方向相反的是西經,如圖1313乙中乙中B B點的經度是點的經度是135135W W??伎键c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第第1 1講講地球與地球儀地球與地球儀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一、根據經緯網確定地理坐標的方法根據經緯網確定地理坐標的方法利用經緯網可以準確地確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點的地理坐標,中學生常見的經緯網圖有以下三種形式:6.經緯網的應用經緯網的應用(重點知識重點知識)(2)確定)確定緯線與緯度緯線與緯度在側視圖和圓柱投影圖上,緯線為直線。緯度數值向北增在側視圖和圓柱投影圖上,緯線為直線。緯度數值向北增大的為北緯,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在俯視圖上緯線為一組大的為北緯,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在俯

15、視圖上緯線為一組同心圓,若圓心為北極點,各緯線均表示北緯,且數值向同心圓,若圓心為北極點,各緯線均表示北緯,且數值向北極點逐漸增大。北極點逐漸增大。(3)確定)確定經線與經度經線與經度在側視圖上,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在俯視在側視圖上,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在俯視圖上經線是由極點向四周呈放射狀的一組線段;圖上經線是由極點向四周呈放射狀的一組線段;在圓柱投影圖上經線是與各緯線垂直的線段。在圓柱投影圖上經線是與各緯線垂直的線段。不不論在哪種經緯網上,東經度數值隨著地球自轉方論在哪種經緯網上,東經度數值隨著地球自轉方向增大,西經度數值隨地球自轉方向減小。向增大,西經度數值隨地球自轉方向減小。30

16、107090圖中經度為 (東西)經,理由: 。 緯度為 (南北)緯,理由: 。該區域位于哪個大洲?哪個國家?練習練習403012075圖中經度為 (東西)經,理由: 。 緯度為 (南北)緯,理由: 。該區域位于哪個大洲?哪個國家?二、二、 確定方向確定方向 位于同一條緯線或同一條經線上兩點的方位 a位于同一條緯線上的兩點為正東、正西關系。 b位于同一條經線上的兩點為正南、正北關系。30N10N90E 120EADCB既不在同一條經線上,又不在同一條緯線上的兩點的方位a南北方向的判定。 根據在經線上的相互位置(或緯度差異)確定南北方向。 如果兩點都是北緯度,數值大的在北面; 如果兩個比較地點都是

17、南緯度,數值小的在北面。南北方向是絕對的,北極是地球的最北端,向四周均為正南方;南極是地球的最南端,向四周均為正北方。兩個相比較地點兩個相比較地點同在東經度同在東經度地區,則經度數值地區,則經度數值大的在東面,數值小的在西面。大的在東面,數值小的在西面。兩個相比較地點兩個相比較地點同在西經度同在西經度地區,則經度數值地區,則經度數值小的在東面,數值大的在西面。小的在東面,數值大的在西面。(3)兩個相比較地點)兩個相比較地點分別在東經和西經分別在東經和西經時,要用時,要用兩地經度之和的大小來辨別東西方位。若兩地經兩地經度之和的大小來辨別東西方位。若兩地經度之和小于度之和小于180,則東經度地點在

18、東面,西經,則東經度地點在東面,西經度地點在西面;若兩地經度之和大于度地點在西面;若兩地經度之和大于180,則,則西經度地點在西經度地點在東面東面,東經度地點在,東經度地點在西面。西面。b東西方向的判定。東西方向的判定。 根據緯線上的相互位置(或經度差異)確定東根據緯線上的相互位置(或經度差異)確定東西方向。東西方向是相對的,判斷東西方向首先要西方向。東西方向是相對的,判斷東西方向首先要選擇劣弧段(兩點經度差小于選擇劣弧段(兩點經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轉方向來確定東西方向,其方法如下:地球自轉方向來確定東西方向,其方法如下:劣弧定向法劣弧定向法 在以極地為中心的經緯網

19、圖上,判斷東西方在以極地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東西方位的最簡捷方法是在相比較的兩地之間的位的最簡捷方法是在相比較的兩地之間的劣弧劣弧上上,畫出地球自轉方向箭頭,箭尾為西,箭頭為東,畫出地球自轉方向箭頭,箭尾為西,箭頭為東( (如上圖如上圖) )。根據圖中南極點。根據圖中南極點(S)(S),我們先畫出,我們先畫出A A、B B兩點間的地球自轉方向箭頭,根據上述法則,兩點間的地球自轉方向箭頭,根據上述法則,B B點在點在A A點的東方,點的東方,C C點在點在D D點的東南方向。點的東南方向。練習方向30N10N90E 120EA AB B例例1 1:A在在B 的的 方向方向西北西北例2:30N

20、10N20W120EA AB BA在在B 的的 方向方向西北當兩地間的經度位于不同范圍的時候,如果兩者的和相加大于180度時,位于西經的點將處于東方。(如下題)30N10N90W120EA AB BA在在B 的的 方向方向東北例例3強化專練強化專練 讀下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點的地理坐標是 ,所屬的半球 是 ,B點與A點之間的距離為 1 110千米 , 所屬的緯度地帶是 。(2)圖中C點的地理坐標是 ,所屬的半球 是 ,C點和D點之間的距離為 。15S,15W南半球、東半球 低緯度60S,170E南半球、西半球275千 米(3)圖中F點的地理坐標是 ,所屬的半球 是 , 所屬的緯度

21、地帶為 ,F點在E點 的 方向。(4)圖中A點在C點的 方向,E點在C點 的 方向。 70N,180北半球、西半球高緯度西北東北東北三、三、利用經緯度計算距離利用經緯度計算距離 圖圖1515 (1) (1)在同一經線上,緯度相差在同一經線上,緯度相差1 1的實際弧長大約為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111千米。若兩地在同一經線上,只要知道兩地的緯度差,千米。若兩地在同一經線上,只要知道兩地的緯度差,就能計算出兩地間的距離。就能計算出兩地間的距離。 (2) (2)在赤道上,在赤道上,經度相差經度相差1 1的實際弧長大約為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111千千米。米。在同一條緯線上經度相差在同一條緯線上經度相

22、差1 1對應的實際弧長大約為對應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111千米乘以緯度數的余弦值千米乘以緯度數的余弦值( (不是最短距離不是最短距離) )??伎键c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返回目錄返回目錄 在經緯網上,在經緯網上,1緯度距和在赤道上緯度距和在赤道上1經度距的經度距的水平實地距離約水平實地距離約110Km。(。(40000千米千米360=111千米千米/度度,為了方便計算也可用為了方便計算也可用110千千米。)米。) 1、同一緯線上兩地,根據經度差計算距離、同一緯線上兩地,根據經度差計算距離: L經度差經度差110km/cos ( 為該緯線的為該緯線的緯度緯度) 2、同一經線上兩地,根據緯度差計算距離

23、、同一經線上兩地,根據緯度差計算距離: L緯度差緯度差110km/30N090E120EABCD例題:比較下圖中四條線段長度的大小比較: BC CD AD AB 2N012E14EABCD例題2:讀圖完成從D點出發,向北行進222千米,再向東行進222千米,再向南行進222千米,再向西行進222千米,能否回到D點?如果不能,請問是偏在D點的東方還是偏在D點的西方?四、確定兩地間最短距離 1、同在一條經線上:ABA到B的最短距離走向是向 方向正南正南2、最短距離:兩地的經度相差180度例1:AB上圖所示:從A到B的最短距離是:先向 方向再向 方向 北南 地球表面兩點間最近的球面距離為大圓的劣弧,

24、地球表面兩點間最近的球面距離為大圓的劣弧,(大圓:赤道、經線圈、晨昏圈)(大圓:赤道、經線圈、晨昏圈) 1 1、若兩點在同一經線圈上,則向南或向北沿經線圈、若兩點在同一經線圈上,則向南或向北沿經線圈走劣弧。走劣弧。 2 2、若不在同一經線圈上則走彎曲向極點的劣弧。、若不在同一經線圈上則走彎曲向極點的劣弧。 左圖中左圖中A A和和B B同在一同在一經線圈上,經線圈上,A A到到C C同在同在一緯線圈上一緯線圈上 A A到到B B、A A到到C C的最近距離的方向的最近距離的方向分別是:分別是: A A到到C C的最近距離的方的最近距離的方向應該是先向東北,向應該是先向東北,再向東,最后向東南再向

25、東,最后向東南BCA最短距離:其它的情況(難點)ABA點到B的最短距離是:先東北,再東南A、B兩點都位于北半球且位于同一條緯線上。最短距離:其它的情況(難點)ABA點到B的最短距離是:先東南,再東北A、B兩點都位于南半球且位于同一條緯線上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北偏北,同南偏南五、確定球面的對稱點五、確定球面的對稱點1 1、對趾點、對趾點是指地球表面某點經過是指地球表面某點經過地心的對應點。地心的對應點。規律:規律:對跖點的緯度數相同,南北緯相反;對跖點的緯度數相同,南北緯相反;經度和為經度和為180180,東西經相反。,東西經相反。 此種位置主要是幫助記憶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空間位置此種位置主要是

26、幫助記憶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空間位置 【練習練習3 3】讀世界地圖,找到下列地點及所在的大洲或大讀世界地圖,找到下列地點及所在的大洲或大洋,然后找到它們各自的對跖點及其所在的大洲或大洋:洋,然后找到它們各自的對跖點及其所在的大洲或大洋: A A、2020E E,0 0 B B、9090E E,4040N N C C、9595W W,5050N N30NNS30S60E120WAB非洲非洲 -160-160W ,0W ,0 中太平洋中太平洋亞洲亞洲 -90-90W ,40W ,40S S 太平洋東南太平洋東南北美北美 -85-85E ,50E ,50S S 南印度洋南印度洋南嶺山水制作南嶺山水制作

27、 2、關于赤道對稱的兩點:經度相同;緯度相反,、關于赤道對稱的兩點:經度相同;緯度相反,數值相等。數值相等。如如A(40N,20W)其赤道對稱點為其赤道對稱點為(40S,20W)。(2)關于地軸對稱的兩點:經線相對,和為關于地軸對稱的兩點:經線相對,和為180;緯度相同。如緯度相同。如A(40N,20W)其地軸對稱點為其地軸對稱點為(40N,160E)。六、確定范圍 1、跨經度數相同的地圖,緯度越高,表示、跨經度數相同的地圖,緯度越高,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的實際范圍越小 2、圖幅相同的兩幅地圖,中心點緯度數相、圖幅相同的兩幅地圖,中心點緯度數相同,則跨經緯度越廣,所表示的實際范圍同,則跨經緯度越

28、廣,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越大,比例尺越小 3、若跨經緯度不同或圖幅不同,需要綜合、若跨經緯度不同或圖幅不同,需要綜合分析分析核心知識核心知識1、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法、比例尺、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法、比例尺的特性。的特性。2、不同類型的地圖上方向判定的方法。、不同類型的地圖上方向判定的方法。3、常用圖例和注記。、常用圖例和注記。高考命題方向高考命題方向1、運用比例尺進行實際長度、面積的換算,或者進行地圖、運用比例尺進行實際長度、面積的換算,或者進行地圖比例尺的確定。比例尺的確定。2、在實際的圖像情境中,判斷方向、計算高差等。、在實際的圖像情境中,判斷方向、計

29、算高差等。地圖三要素地圖三要素一、地圖三要素 1、比例尺 2、方向 3、圖例和注記一、地圖三要素一、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比例尺1 1、比例尺概念、表示形式、比例尺概念、表示形式(1)概念:)概念: 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也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也叫縮尺。叫縮尺。(2)公式:)公式:比例尺比例尺=圖上距離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實地距離 (3) 表現形式:表現形式: 數字式數字式 文字式文字式 線段式線段式3 3、比例尺大小的比較:、比例尺大小的比較:a、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例3、下列各種不同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30、:、下列各種不同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 A、1:4000000 B、圖上距離、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地距離厘米表示實地距離30千米千米 C、 50 0 50千米千米 D、1:2000000C一、地圖三要素一、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比例尺b b、根據經緯網比較比例尺大小、根據經緯網比較比例尺大小262625253 34 4A A11112626C C111125252525303025252929252520200 05 5D D例例4 4、下列四幅圖幅相同的地圖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下列四幅圖幅相同的地圖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10105 51010B B1515C方法:方法

31、:經緯度間隔相同經緯度間隔相同的網格,間隔所跨的網格,間隔所跨經緯度越多,表示經緯度越多,表示的范圍越大,比例的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尺越小。圖解比例尺大小的判斷方法圖解比例尺大小的判斷方法比例尺的大小是按照其比值的大小來衡量比例尺的大小是按照其比值的大小來衡量的。判斷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如下圖所示:的。判斷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如下圖所示:溫馨點撥溫馨點撥例例5 5:下面三幅圖,比例尺最大的是:下面三幅圖,比例尺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最小的是 。 實地范圍最大的是實地范圍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最小的是 。 內容最詳細是內容最詳細是 ,最簡略的是,最簡略的是 。 B B4 4、比例尺大小與表示范圍大小和

32、內容詳略的關系、比例尺大小與表示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的關系 A B C A B CC CB BC CB BC C3 3、比例尺大小與表示范圍大小和內容、比例尺大小與表示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的關系詳略的關系比例尺放大(縮?。┑挠嬎惚壤叻糯螅s小)的計算1、將原比例尺放大到、將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倍,放大后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n2、將原比例尺放大、將原比例尺放大n倍,則放大后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倍,則放大后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n1).3、將原比例尺縮小到、將原比例尺縮小到1/n,則縮小后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則縮小后的比例尺為:原比例尺 1/n4、將原比例尺縮小、將原比例尺

33、縮小1/n,則縮小后比例尺為:原比例尺,則縮小后比例尺為:原比例尺(1- 1/n )5、比例尺放大(縮?。┖髨D幅面積放大(縮?。┑降谋稊?,是其比、比例尺放大(縮?。┖髨D幅面積放大(縮?。┑降谋稊?,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縮?。┑奖稊档钠椒健@叻糯螅ɑ蚩s?。┑奖稊档钠椒?。例例2 2:若圖中:若圖中A A、B B兩點的圖上距離為兩點的圖上距離為2.22cm2.22cm,則該圖的比例尺為則該圖的比例尺為 。AB1 1:50 000 50 000 00000017018017050602 2、比例尺的計算、比例尺的計算一、地圖三要素一、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比例尺練習練習1:根據圖中的比例尺估算,根據圖中的比例

34、尺估算,黃興公園的面積約為黃興公園的面積約為( ) A. 6000m2 2 B. 60000m2 2 C. 600000m2 2 D. 6000000m2 2640960614400C1 1、在沒有任何標記得圖上判讀、在沒有任何標記得圖上判讀: : 面向地圖: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 2、指向標方向:、指向標方向:一般指向北方一般指向北方3 3、按經緯網:、按經緯網:(1)經度相同的為正南、正北關系。經度相同的為正南、正北關系。 緯度相同的為正東、正西關系。緯度相同的為正東、正西關系。(2)經緯度均不同的做如下判斷:經緯度均不同的做如下判斷: 首先經度差要小于首先經度

35、差要小于180,然后判斷南北,確定東西。,然后判斷南北,確定東西。N NN N二、地圖三要素二、地圖三要素方向方向3 3、在有指向標的圖上判讀:、在有指向標的圖上判讀:練習練習4 4:(1 1)圖中村莊)圖中村莊A A大致在大致在村莊村莊B B的的 方向。方向。(2 2)圖中公路)圖中公路CDCD的的走向大致是走向大致是 。正北正北西南西南東北,西東北,西東,東,CDAB2 2、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判讀:、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判讀:例例7 7、下列四幅圖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東南的()、下列四幅圖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東南的() 三、地圖三要素三、地圖三要素圖例和注記圖例和注記等高

36、線特征: 等值距全圖相同 同線等值 等值線是閉合曲線,一般不相交不重疊 等值線疏密反映水平方向地理要素的分布規律 可將任何等值線沿某一剖面線作剖面圖等高線等高線基礎知識基礎知識概念及繪制原理概念及繪制原理高度高度絕對高度絕對高度相對高度相對高度等高距等高距: :相鄰等高線間的相對高度相鄰等高線間的相對高度( (垂直距離垂直距離), ),一幅一幅 圖中一般是相等的圖中一般是相等的( (也可為零也可為零) )形狀形狀: :一般為閉合曲線一般為閉合曲線, ,一般不會相交一般不會相交( (陡崖除外陡崖除外) )疏密疏密: :與坡度和地形區有關與坡度和地形區有關疏疏: :坡緩或平原坡緩或平原密密: :坡

37、陡或山地坡陡或山地坡坡坡向坡向: :與等高線垂直與等高線垂直, ,由高到低由高到低坡度坡度:(坡度(坡度= =垂直相對高度垂直相對高度/ /水平距離)水平距離)類型類型凹坡凹坡: :先陡后緩先陡后緩凸坡凸坡: :先緩后陡先緩后陡基本地貌單元類型:見下頁表格基本地貌單元類型:見下頁表格綜合判讀和運用綜合判讀和運用知識結構知識結構示坡線示坡線:(又叫降坡線(又叫降坡線)學案P18甲甲乙乙海平面海平面1000米米500米米1500米米某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某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直距離叫相對高度相對高度某點到海某點到海平面的垂平面的垂直距離叫直距離叫絕對高度絕對高度,即即海拔海拔山山地面高度的計算

38、方法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等高線等高線海拔高度相同的點的連線海拔高度相同的點的連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等高線的定義等高線的定義等高線等高線 。坡陡的坡陡的地方地方坡緩的坡緩的地方地方等高線等高線 。密集密集稀疏稀疏山等高線繪制地圖的原理等高線繪制地圖的原理注意:注意:“等高線越密,則地形坡度等高線越密,則地形坡度越大越大”,這只能用于判斷,這只能用于判斷同一幅等高線同一幅等高線圖圖坡度坡度= =垂直相對高度垂直相對高度/ /水平距離水平距離hD3D2D1123tgtg= =h hD D坡度的定義坡度的定義山山體體的的不不同同部部位位山頂山頂山山脊

39、脊緩緩坡坡陡陡坡坡鞍部鞍部山谷山谷一、不同地形等高線特征一、不同地形等高線特征地形地形 表示表示方法方法 示意圖示意圖 等高線圖等高線圖 地形地形特征特征 說明說明 山地山地山峰山峰 閉合曲閉合曲線外低線外低內高符內高符號號 四周低四周低中部高中部高 示坡線示坡線畫畫在等高線在等高線外側,坡度外側,坡度向外降低向外降低 盆地盆地洼地洼地 閉合曲閉合曲線外高線外高內低內低 四周高四周高中間低中間低 示坡線畫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在等高線內側,坡度內側,坡度向內降低向內降低 完善提醒完善提醒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常用示坡線表示山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常用示坡線表示山頂和洼地頂和洼地。 表示山頂表示山頂, 表示

40、洼地表示洼地。第第2 2講講 地圖基礎知識地圖基礎知識基基礎礎自自主主梳梳理理 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山脊山脊 等高線等高線凸向低凸向低處處 從山頂從山頂到山麓到山麓凸出的凸出的高聳部高聳部分分 山脊山脊線也線也叫分叫分水線水線 山谷山谷 等高線等高線凸向高凸向高處處 山脊之山脊之間的低間的低洼部分洼部分 山谷線山谷線也叫集也叫集水線水線 鞍部鞍部 一對山一對山脊等高脊等高線組成線組成 相鄰兩相鄰兩個山頂個山頂之間呈之間呈馬鞍形馬鞍形 鞍部是山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谷線最高處 峭壁峭壁(陡崖)(陡崖) 多多條等高條等高線匯合重線匯合重疊在一線疊在一線 近于垂直近于垂直的山坡稱的山坡稱陡崖陡崖 平原平原

41、等高線稀等高線稀疏,值小疏,值小 海拔一般海拔一般低于低于200200米,平坦米,平坦 丘陵丘陵 類似山類似山地,值小地,值小 海拔在海拔在200200 500500米,米,起伏小起伏小 與山地與山地類似,類似,以數值以數值進行區分進行區分 山等高線稀疏等高線稀疏緩坡緩坡等高線密集等高線密集陡坡陡坡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疏,坡度越緩等高線越疏,坡度越緩、坡度的識別、坡度的識別1、地形圖、地形圖的解讀的解讀 學案學案1850AB200150250100250300 解讀:圖中解讀:圖中地分別屬于什么地形?地分別屬于什么地形?、地形的識別、地形的識別1、地形圖的解讀、地形

42、圖的解讀50AB200150250100250300山頂山頂陡崖陡崖高高低低山脊山脊50AB200150250100250300高高低低低低山谷山谷山谷山谷50AB200150250100250300鞍部鞍部二、判斷二、判斷5大地形類型大地形類型平原平原:海拔: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較為平直米以下,等高線稀疏,較為平直丘陵丘陵:海拔:海拔200米以上,小于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線彎曲,米,等高線彎曲,但比較和緩,相對高度一般小于但比較和緩,相對高度一般小于100米。米。山地山地:地形組成與丘陵相似,但海拔在:地形組成與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米以上,相對高度一般大于上,相對高度

43、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線密集、彎曲。米,等高線密集、彎曲。高原高原:海拔高度大:海拔高度大(1000米米),相對高度小,等,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較密集,而內部明顯稀疏。高線在邊緣較密集,而內部明顯稀疏。盆地盆地:四周等高線較密集,數值高。中間等高線:四周等高線較密集,數值高。中間等高線較稀疏,數值低較稀疏,數值低。12345判斷圖中地形類型的名稱:判斷圖中地形類型的名稱:1.1.高原高原 2.2.山地山地 3.3.丘陵丘陵4.4.盆地盆地 5.5.平原平原實戰演練實戰演練山脊山脊山谷山谷要領:要領:等高線都呈等高線都呈 字型,字型,1、地形圖的解讀、地形圖的解讀、地形的識別、地形的識別山脊

44、中山脊中 兩側兩側 ;山谷兩側;山谷兩側 中中 。高高低低高高低低1、地形圖的解讀、地形圖的解讀、地形的識別、地形的識別山脊與山谷的區別山脊與山谷的區別切線法切線法100300200300100200山谷山脊凸低為高,凸高為低凸低為高,凸高為低山脊山脊山谷山谷、地形圖的解讀、地形圖的解讀、地形的識別、地形的識別山脊與山谷的區別山脊與山谷的區別流水法流水法( (垂線法)垂線法)山脊山脊山谷山谷300100200100300200300100200100300200試一試:下列哪些是山谷試一試:下列哪些是山谷 ( )要領:要領:等高線都等高線都 ;山峰山峰盆地盆地1、地形圖的解讀、地形圖的解讀、地

45、形的識別、地形的識別山峰中山峰中 外外 ;盆地外;盆地外 中中 。高高低低高高低低閉合閉合要領要領3 3:鞍部呈鞍部呈 字型,陡崖等高線字型,陡崖等高線。1、地形圖的解讀、地形圖的解讀、地形的識別、地形的識別8重合重合讀等高線圖,等高線數值讀等高線圖,等高線數值abcd,坡度情況是(坡度情況是( )A 坡度大致相同坡度大致相同B 丁丁丙丙乙乙甲甲C 丁丁丙丙甲甲乙乙D 丙丙丁丁乙乙甲甲CA( )圖中ABCD四點中,最容易發育成河流的是( )A a B bC cD d圖中MN、XY的交點,在剖面圖中是( )A B C D BC下圖為等溫線分布圖,P地的地形應為( )A 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

46、地B等高線圖等高線圖特點特點一般是光滑曲線一般是光滑曲線, ,線上數值大小相等線上數值大小相等數值間隔相等數值間隔相等( (等間距也可為零等間距也可為零) )同一幅圖上兩條線一般不會相交同一幅圖上兩條線一般不會相交( (陡崖除外陡崖除外) )一般不會在圖中中斷一般不會在圖中中斷, ,大多是閉合的大多是閉合的判讀判讀高低區域的判讀方法高低區域的判讀方法閉合等值線圖的判讀閉合等值線圖的判讀疏密、極值與延伸方向的判讀疏密、極值與延伸方向的判讀(等高線延伸方向即地形走向)(等高線延伸方向即地形走向)垂線法垂線法切線法切線法口訣法口訣法: :凸高為低凸高為低, ,凸低為高凸低為高剖面線法剖面線法口訣法口

47、訣法: :大于大的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小于小的等高線圖的特點及判讀等高線圖的特點及判讀 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 (1) (1)判斷水系水文特征判斷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常成為河流的分水嶺;山谷常有河流發育,心狀水系;山脊常成為河流的分水嶺;山谷常有河流發育,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水文特征: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處有時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還與流域面積和降水量有關;處有時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還與

48、流域面積和降水量有關;河流流出山口處常形成沖積扇。河流流出山口處常形成沖積扇。 (2) (2)判斷氣候特征判斷氣候特征 海拔高的地區應考慮氣溫的垂直變化海拔高的地區應考慮氣溫的垂直變化( (每上升每上升100100米氣米氣溫下降溫下降0.6 )0.6 );山地應考慮迎風坡、背風坡和陽坡、陰;山地應考慮迎風坡、背風坡和陽坡、陰坡的區別;盆地、谷地易出現逆溫,造成大氣污染。坡的區別;盆地、谷地易出現逆溫,造成大氣污染。 考考點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學案學案P19P19返回目錄返回目錄 (3) (3)地形與登山線路、野外宿營地的選擇地形與登山線路、野外宿營地的選擇 登山線路宜選擇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相對

49、較小的地登山線路宜選擇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相對較小的地方;野外宿營地應選擇在平整的高地,盡可能避開有滾石方;野外宿營地應選擇在平整的高地,盡可能避開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陡崖和溝谷底部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陡崖和溝谷底部扎營。扎營。 考考點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第第2 2講講 地圖基礎知識地圖基礎知識返回目錄返回目錄 (4) (4)地形狀況與區位選擇地形狀況與區位選擇考考點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第第2 2講講 地圖基礎知識地圖基礎知識選選“點點”確定水庫與壩址的位置:水庫庫區宜選擇在河谷、山谷確定水庫與壩址的位置:水庫庫區宜選擇在河谷、山谷地區或選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

50、地的出口處,這些地區不僅地區或選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的出口處,這些地區不僅庫容大,而且有較大的集水面積。庫容大,而且有較大的集水面積。確定港口碼頭的位置:確定港口碼頭的位置:海港碼頭應選擇在海水較深且避風的港灣,避開含沙量大的海港碼頭應選擇在海水較深且避風的港灣,避開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積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積選選“線線”確定公路、鐵路線:一般情況下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確定公路、鐵路線:一般情況下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選擇坡度較緩、線路較短、彎路較少的線路,盡量避免勢,選擇坡度較緩、線路較短、彎路較少的線路,盡量避免高寒區、沙漠區、沼澤地、永久凍土區、地下溶洞區等。高寒區、沙漠區

51、、沼澤地、永久凍土區、地下溶洞區等。確定引水線路:引水線路應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脊障確定引水線路:引水線路應盡可能短,盡量避免通過山脊障礙,并盡量利用地勢使水自流礙,并盡量利用地勢使水自流返回目錄返回目錄考考點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第第2 2講講 地圖基礎知識地圖基礎知識選選“面面”農業生產布局: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貌類型、農業生產布局: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貌類型、地勢起伏、坡度陡緩,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地勢起伏、坡度陡緩,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副、漁業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發展種植出農、林、牧、副、漁業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發展種植業,山區

52、宜發展林業、畜牧業等。業,山區宜發展林業、畜牧業等。工業區、居住區的選址:工業區、居住區的選址:工業區宜建在地形平坦開闊,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工業區宜建在地形平坦開闊,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資源的地區;居住區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勢開闊的向陽地資源的地區;居住區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勢開闊的向陽地帶,并要交通便利,遠離污染帶,并要交通便利,遠離污染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地形剖面圖的繪制和應用地形剖面圖的繪制和應用 1地形剖面圖的繪制地形剖面圖的繪制 圖圖2-11 考考點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返回目錄返回目錄考考點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第第2 2講講 地圖基礎知識地圖基礎知識步驟步驟具體內容具體內容確定

53、剖面線確定剖面線根據要求在需繪制剖面圖的兩點之間作出一條直根據要求在需繪制剖面圖的兩點之間作出一條直線線( (AB)確定比例尺確定比例尺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圖的比例尺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圖的比例尺( (有特有特殊要求時除外殊要求時除外) );為了使剖面圖所表達的地勢起伏;為了使剖面圖所表達的地勢起伏更加明顯,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適當放大更加明顯,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適當放大建坐標建坐標剖面圖的水平基線一般與剖面線長度相等??v軸剖面圖的水平基線一般與剖面線長度相等??v軸的高程應根據垂直比例尺確定,圖上的高程間距要的高程應根據垂直比例尺確定,圖上的高程間距要與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相等與等高

54、線地形圖的等高距相等描點描點將剖面線將剖面線( (AB)與等高線的所有交點及特殊點與等高線的所有交點及特殊點( (如如最高點、最低點最高點、最低點) )按其水平距離和高程轉繪到坐標按其水平距離和高程轉繪到坐標圖中圖中連線連線用平滑曲線將各點順次聯結,注意相鄰兩點間的用平滑曲線將各點順次聯結,注意相鄰兩點間的升降趨勢要與實際海拔變化保持一致升降趨勢要與實際海拔變化保持一致返回目錄返回目錄2.2.如何根據剖面圖確定剖面線如何根據剖面圖確定剖面線 首先,可粗略地觀察剖面線所經過的地形部位首先,可粗略地觀察剖面線所經過的地形部位( (如山如山峰、鞍部、陡崖等峰、鞍部、陡崖等) ),看剖面圖是否與等高線

55、圖相吻合。,看剖面圖是否與等高線圖相吻合。其次,注意觀察剖面線與等高線交點中的一些關鍵點,如其次,注意觀察剖面線與等高線交點中的一些關鍵點,如起點、終點、最高點、最低點、轉折點等,看這些點在等起點、終點、最高點、最低點、轉折點等,看這些點在等高線圖上的高度與剖面圖上的高度是否一致。再次,注意高線圖上的高度與剖面圖上的高度是否一致。再次,注意觀察剖面線與最高或最低等高線相交的兩點之間的區域高觀察剖面線與最高或最低等高線相交的兩點之間的區域高度,在剖面圖上是否得到正確的反映度,在剖面圖上是否得到正確的反映??伎键c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第第2 2講講 地圖基礎知識地圖基礎知識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 3通視問

56、題通視問題 觀測點與目標點之間的視線沒有被任觀測點與目標點之間的視線沒有被任何地物所阻擋,即為通視良好。有時,由何地物所阻擋,即為通視良好。有時,由于山峰、山嶺、山脊、凸形坡等阻擋了視于山峰、山嶺、山脊、凸形坡等阻擋了視線,造成不通視。通視問題可通過作地形線,造成不通視。通視問題可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作過觀測點和目標物的地剖面圖來解決。作過觀測點和目標物的地形剖面圖,在地形剖面圖上將兩點用直線形剖面圖,在地形剖面圖上將兩點用直線相連,不穿過剖面線,則兩點之間相互通相連,不穿過剖面線,則兩點之間相互通視。如圖視。如圖212212的等高線地形圖中的等高線地形圖中( (單位:單位:米米) ),S

57、ESE之間通視,而之間通視,而SFSF之間不通視。之間不通視。 考考點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返回目錄返回目錄 圖圖212212考考點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判斷陡緩判斷陡緩 在同一等高線圖上,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線在同一等高線圖上,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坡度越緩。等高線間隔均勻,表示上下坡度一致,越稀,坡度越緩。等高線間隔均勻,表示上下坡度一致,是均勻坡;等高線下密上疏,為凸形坡;等高線下疏上密,是均勻坡;等高線下密上疏,為凸形坡;等高線下疏上密,為凹形坡。為凹形坡。 圖圖2929考考點點互互動動探探究究返回目錄返回目錄等值線圖的判讀等高線圖等壓線圖等溫線圖其它等值線圖

58、等值線圖判讀基本方法等值線圖判讀基本方法1 1、識別等值線所反映的是何種地理事物;、識別等值線所反映的是何種地理事物;2 2、判讀等值線排列疏密狀況;、判讀等值線排列疏密狀況;3 3、判斷等值線變化規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判斷等值線變化規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4 4、根據數值變化及排列狀況,推斷出規律和結果,、根據數值變化及排列狀況,推斷出規律和結果,或分析成因。解題的關鍵是找出等值線變化的規律,或分析成因。解題的關鍵是找出等值線變化的規律,并分析其成因。并分析其成因。第三講:等值線 課本1.1.讀讀圖名圖名,讀出什么事象的等值線圖,讀出什么事象的等值線圖 識別等值線所反映的是何種地理事物;

59、識別等值線所反映的是何種地理事物;2.2.判讀等值線排列判讀等值線排列疏密疏密狀況狀況 等值線的疏密代表數值的變化幅度大小;等值線的疏密代表數值的變化幅度大小;3.3.讀數值,最大值、最小值、遞變規律、成因讀數值,最大值、最小值、遞變規律、成因 解題的關鍵是找出等值線變化的解題的關鍵是找出等值線變化的規律規律, 并分析其成因;并分析其成因;4.4.等值線走向可以判斷主要等值線走向可以判斷主要影響因素影響因素 要結合相關的地理知識來判讀并解釋成因;要結合相關的地理知識來判讀并解釋成因;5. 5. 相鄰兩條等值線數值只能相同或相差一個等值距離;相鄰兩條等值線數值只能相同或相差一個等值距離;6.6.

60、等值線的彎曲方向用等值線的彎曲方向用“凸低為高、凸高為低凸低為高、凸高為低”來判別來判別 等值線圖判讀基本方法匯總等值線圖判讀基本方法匯總等值線的考試內容 1、看數值 2、看疏密程度 3、看彎曲變化處練習:小明和班上的同學去爬山春游。請練習:小明和班上的同學去爬山春游。請你幫他們分析一下,應該從哪一條線路你幫他們分析一下,應該從哪一條線路上山最好?為什么?上山最好?為什么?AB因為等高線比較稀疏,地勢較平坦因為等高線比較稀疏,地勢較平坦考點一:看疏密程度【例例1 1】(20092009上海地理)上海地理)地形等高線的彎曲與疏密蘊含著許多關于地地形等高線的彎曲與疏密蘊含著許多關于地形的信息。下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