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柱屈曲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分析_第1頁
管柱屈曲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分析_第2頁
管柱屈曲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分析_第3頁
管柱屈曲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分析_第4頁
管柱屈曲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管柱屈曲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分析摘要:對20世紀五十年代后期以來有關油氣井管柱屈曲方面的文獻進行系統(tǒng)檢索,從彎曲力、臨界屈曲、后屈曲平衡等方面介紹了在管柱屈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應用現(xiàn)狀,在管柱屈曲中,考慮了溫度變形、鼓脹變形、軸向力變形和螺旋彎曲變形,并指出了今后油氣井管柱屈曲的重點發(fā)展方向。關鍵詞 管柱 屈曲 正弦屈曲 螺旋屈曲管柱(包括鉆柱、套管柱、測試管柱、抽油桿管柱、連續(xù)油管等)的屈曲行為是石油工程中的關鍵問題,對石油工程中的諸多方面(如鉆井、完井、測井、壓裂、采油等)都有不良影響,會引起鉆頭方向改變及井下摩阻和扭矩顯著增加(甚至使管柱“鎖死”),導致鉆具疲勞破壞、油管密封失效、管柱

2、連接失效、連續(xù)油管無法下入以及采油桿管柱偏磨等。特別是隨著水平井、大位移井、多分支井和連續(xù)油管技術的推廣應用,受井眼約束管柱的屈曲問題更加突出,已成為油氣鉆采工程中的關鍵問題之一。80年代以前,研究工作主要側重于管柱在垂直井眼中的穩(wěn)定性和螺旋屈曲分析。80年代以后,特別是90年代以來,由于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等工程應用的需要,研究重點轉向了斜井、水平井以及彎曲井眼中管柱的穩(wěn)定性、屈曲以及自鎖分析。國內(nèi)外學者分別利用解析方法、能量方法、數(shù)值方法和試驗方法對管柱在垂直井、斜直井、水平井和彎曲井眼中的穩(wěn)定性和屈曲行為進行了理論和試驗研究。理論和試驗研究表明,管柱在井眼中有4中不同的平衡狀態(tài)和空間

3、構型:穩(wěn)定狀態(tài)、正弦彎曲狀態(tài)、螺旋彎曲狀態(tài)和自鎖狀態(tài)。在這4種不同的平衡狀態(tài)之間,存在3個臨界點。一般情況下,當結構受到載荷超過其臨界載荷,將導致結構損壞。由于井壁為管柱的后屈曲平衡提供了約束條件,管柱都是在高于其臨界載荷條件下工作的,要計算管柱的載荷、變形和應力,必須先知道實際工況條件下管柱的屈曲形態(tài)。井下管柱的變形包括橫向變形和縱向變形,由于管柱橫向尺寸(數(shù)量級一般為m)與縱向尺寸(數(shù)量級一般為m)相比很小,橫向變形量與縱向變形量相比也很小。因此,分析井下管柱的變形主要是指軸向(縱向)變形。管柱的軸向變形對作業(yè)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若管柱軸向變形過大,會引起封隔器失封或過大的螺旋彎曲而使

4、管柱塑性破壞或降低管柱的密封性。目前,國內(nèi)外比較一致的做法是:將井下管柱的變形分為溫度變形、鼓脹變形、軸向力(包括活塞力)變形、螺旋彎曲形變四個分量;將坐封工況下上述四種變形的數(shù)值作為“零點”,其它工況下管柱的各個變形分量與“零點”分量的差值對應地稱作“溫度效應”、“鼓脹效應”、“活塞效應”(本文稱為“軸力效應”)和“螺旋彎曲效應”;上述四種“效應”的代數(shù)和就是因工況改變,井下管柱的變形變化量。根據(jù)結構力學理論,若該變形變化量受到限制,將轉化為軸向力;若該變形變化量不受到限制,將影響到封隔器的封隔性能。一、彎曲力軸向壓力可能導致管柱發(fā)生屈曲。當管柱受到內(nèi)外流體壓力作用力,用彎曲力來替換真實軸力

5、,即 (1)式中:彎曲力; 真實軸力; ,內(nèi)外壓力; ,管柱內(nèi)、外圓面積;流體流動動量的影響;流體密度;橫截面平均速度;下標i,o管柱內(nèi)部和外部。由(1)式得在內(nèi)外流體壓力作用下管柱單位長度重量為 (2)式中:管柱在空氣中單位長度重量; ,管柱內(nèi)、外部流體密度; g重力加速度。 通過彎曲力的定義,可以發(fā)現(xiàn)內(nèi)部流體壓力加劇管柱屈曲,而外部流體壓力有助于管柱保持直線穩(wěn)定狀態(tài)。二、臨界屈曲歐拉最早提出了壓桿穩(wěn)定性分析方法,鐵摩辛柯在歐拉公式的基礎上建立了彈性穩(wěn)定理論。Greenhill分析了扭轉條件下桿柱的彎曲。魯賓斯基在細長直管柱的假設條件下,對管柱的螺旋彎曲行為進行了分析。理論分析中,常假設在井

6、眼管柱中有兩種屈曲狀態(tài):正弦屈曲和螺旋屈曲。在軸向壓力作用下,管柱首先發(fā)生正弦屈曲,隨著彎曲力增加過渡到螺旋彎曲。在實際情況下,油管屈曲可能比這復雜得多。試驗結果表明,螺旋屈曲旋向為逆時針方向。2.1 正弦臨界屈曲Dawson和Paslay分析了在斜直井中管柱正弦屈曲臨界載荷,即 (3)式中:EI彎曲模量; 管柱與井壁間的徑向間隙; 井斜角。He and Kyllingstad將Dawson和Paslay的結果推廣到彎曲井眼中,即 (4)其中 (5)式中:管柱與井壁之間的接觸力; 方位角;深度s的微分。(5)式由Sheppard在拉扭模型屈曲分析中首次建立。對于彎曲井眼,(5)式可表示為 (6

7、)式中:,曲線的主法線、副法線; 曲率。2.1.1 摩擦力的影響當管柱相對井壁未發(fā)生轉動,隨著摩擦力不斷增加,在任意小的側向擾動條件下,管柱正弦臨界屈曲載荷為 (7)式中:G剪切模量; J極慣性矩; 管柱外徑。當管柱相對井壁發(fā)生滑動,摩擦力對屈曲產(chǎn)生影響。此時,正弦屈曲臨界載荷為 (8)其中 (9)式中:滑動接觸力; 滑動摩擦系數(shù)。2.1.2 井眼彎曲的影響在彎曲井眼中,等效于彎曲力。在這種情況下,正弦屈曲臨界載荷為 (10)由(4)式、(7)式或(9)式確定。2.2螺旋臨界屈曲Chen和Cheatham首次提出斜井管柱螺旋屈曲臨界載荷,即 (11)Mitchell在數(shù)值分析的基礎上,給出了螺

8、旋屈曲臨界載荷為 (12)當時,管柱可能發(fā)生螺旋屈曲或正弦屈曲。是正弦屈曲臨界載荷的上限;而是螺旋屈曲臨界載荷的下限。Mitchell通過解析法得到了正弦屈曲臨界載荷和螺旋屈曲臨界載荷,即 正弦屈曲 (13) 螺旋屈曲 (14)(14)式中,螺旋屈曲臨界載荷的求解考慮了接觸力的影響。這表明,當時,管柱屈曲構型近似于一個螺旋。正弦解的區(qū)間接近(11)式和(12)式構成的區(qū)間。理論上,正弦屈曲穩(wěn)定解的最大值為2. 8 。在實踐中,由于不規(guī)則的幾何形狀,管柱將在區(qū)間(,)從正弦屈曲過渡到螺旋屈曲。Suryanarayana的實驗驗證了這一結果。三、后屈曲平衡3.1 螺旋屈曲油管屈曲微分方程是非線性的

9、,邊界條件復雜,方程求解困難。Lubinski首次提出受井眼約束細長無重管柱螺旋彎曲幾何方程,即 (15) (16)其中 (17)與螺旋螺距的關系為 (18) (注:近似方程假定)(15)式、(16)式和(17)式帶入平衡方程,得 (19)因接觸力為正,和的表達式為 (20) (21) (22)式中;EI彎曲剛度;p螺距。聯(lián)立(19)式、(22)式得到接觸力為 (23)考慮扭矩的影響,Miska-Cunha和He、Halsey、Kyllingstad進一步修正了上述結果。假設是小量,可得 (24)接觸力為 (25)3.2斜井后屈曲斜井中,屈曲方程是非線性的,求解非常困難,不適合設計計算的需要,

10、可通過數(shù)值分析結果擬合出簡單的計算公式。3.2.1彎曲角最大值(1)正弦屈曲時 (26)(2)螺旋屈曲時 (27)狗腿曲率方程為 (28)3.2.2彎曲和彎曲應力彎矩表達式 (29)最大彎曲應力為 (30)式中:管柱外徑。3.2.3彎曲應變和變形屈曲應變?yōu)?(31)對于正弦屈曲,彎曲應變?yōu)?(32)對于螺旋屈曲,彎曲應變?yōu)?(33)積分方程(33)得到屈曲引起的長度變化為 (34)當為常量,如在水平井中,(34)式轉變?yōu)?(35)若線性變化,即傾角是常量,表達式為 (36)則(34)式為 (37) 當時,對于正弦屈曲,得長度變化為 (38)(33)式積分可得到螺旋屈曲長度變化為 (39)3.2

11、.4 法向接觸力對于正弦屈曲,平均法向接觸力為 (40)上式中,是由(5)式、(6)式、(8)式得到的。對于螺旋屈曲,平均法向接觸力為 (41)3.3其它兩個結論(僅對垂直井使用)3.3.1扭矩由理論分析和試驗結果可知,螺旋屈曲會導致油管產(chǎn)生扭矩和剪切力,扭矩和剪切力由下式給出,即 (42) (43)3.3.2從封隔器到螺旋屈曲間過渡段管柱長度Mitchell考慮封隔器對管柱屈曲的影響,得到從封隔器到螺旋屈曲之間過渡段管柱的長度為 (44)四、軸向變形分析4.1溫度變化產(chǎn)生的軸向變形分析設管柱上S處的溫度為,初始溫度為,材料的熱膨脹系數(shù)為(一般取為),則 (45)4.2內(nèi)外壓產(chǎn)生的軸向變形分析

12、如圖1所示,在內(nèi)外壓力作用下,井下管柱會產(chǎn)生“鼓脹效應”。根據(jù)廣義虎克定律,內(nèi)外壓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軸向應變?yōu)?即: (46) 圖一 井下管柱鼓脹效應4.3 軸力產(chǎn)生的軸向變形分析根據(jù)虎克定律,軸向應力對應的軸向應變?yōu)榧矗?(47) (48)4.4 管柱彎曲產(chǎn)生的軸向變形分析彎曲前后兩端面沿方向的位移 (49) (50)4.5井下管柱軸向總變形管柱的總位移為上述四種變形的代數(shù)和: (51)通過數(shù)值積分可以由上式求得井下管柱的總變形。而在斜直井中可以導出變形的解析表達式。現(xiàn)說明如下。為了便于分析,將總變形表達式變換為如下形式:(52)該表達式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內(nèi)外壓產(chǎn)生的變形,第二部分為溫度變化

13、產(chǎn)生的變形,第三部分為等效軸力和彎曲效應產(chǎn)生的變形。五、不同狀態(tài)時管柱的軸向變形5.1穩(wěn)定狀態(tài)時管柱的軸向變形在穩(wěn)定狀態(tài)時,由此可得:將和代入上式可得: (53)令為穩(wěn)定狀態(tài)時管柱的相對變形量,為穩(wěn)定狀態(tài)管柱的長度,則: 5.2正弦屈曲狀態(tài)時管柱的軸向變形正弦屈曲狀態(tài)時:,由此可得:將和代入上式可得: (54)令為正弦屈曲狀態(tài)時管柱的相對變形量,為正弦屈曲狀態(tài)管柱的長度,則:5.3 螺旋屈曲狀態(tài)時管柱的軸向變形螺旋屈曲狀態(tài)時: ,。 當時,對應的位移為: (55)令為螺旋屈曲狀態(tài)時管柱的相對變形量,為螺旋屈曲狀態(tài)管柱的長度,則:當時,對應的變形為: (56) 令為螺旋屈曲狀態(tài)時管柱的相對變形量

14、,為螺旋屈曲狀態(tài)管柱的長度,則: (57)其中,根據(jù)軸力分析的有關結果來計算。如果管柱同時存在三種狀態(tài),則其總位移為: (58)六、結論1)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屈曲準則僅適用于垂直井,一些相關的分析可以適用于斜井和水平井,考慮摩擦和法向接觸力的屈曲準則,可以適用于彎曲井。2) 在垂直井中,邊界條件對屈曲的影響已經(jīng)確定,扭矩可使用明確的公式進行計算。但仍有很多難點問題有待于進一步解決。例如環(huán)空間隙變化對螺旋屈曲螺距的影響、復合管柱變截面處對屈曲的影響。3)在屈曲分析中應考慮摩擦力的影響,在已有的考慮摩擦力的屈曲分析文獻中,摩擦力的方向是假設的,例如扭矩拖曳模型。實際上,屈曲狀態(tài)下,管柱受

15、到的摩擦力矢量的方向很難確定。將來有可能通過數(shù)值方法,使載荷歷程依賴于局部分析,從而完善管柱屈曲模型。4)在管柱屈曲中,考慮了溫度變形、鼓脹變形、軸向力變形和螺旋彎曲變形,但與實際的管柱作業(yè)工況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應多加強這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參考文獻1 Lubinski, A. A Study of the Buckling of Rotary Drilling StringsJ.API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1950, pp1782142 Lubinski, A.; Blenkarn, K. A. Buckling of Tubing in P

16、umping Wells, Its Effects and Means for Controlling ItJ.Trans.,AIME, 210, 1957, pp73-88 3 Mitchell R F. New Concepts for Helical Buckling. SPEDE (September 1988),303-310.4 He Xiaojun and Age Kyllingstad . Helical Buckling and Lock Up Condition for Coiled Tubing in Curved Wells. SPE Drilling and Completions,(March 1995). 5 Mitchell R F . The Effect of Friction on Initial Buckling of Tubing and Flowlines.SPE 99099 presented at the SPE/IADC Conference. Miami. Florida. February 2006.6 Mitchell R F. Exact Analytic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