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_第1頁
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_第2頁
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_第3頁
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_第4頁
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結題報告 陳志明   張建雄(吳中區東山中心小學 215107;吳中區教育局教研室215100) 一、課題的提出:    國家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學生發展為本關心學生需要,以改革學生學習方式為落腳點,強調課堂教學要聯系生活,小學教學內容趨向綜合化,強調學生充分運用經驗潛力進行建構性學習。在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學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倡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國家正式頒布的體育(16年級)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

2、教育資源,讓體育課走出學校運動場,與學生的課余活動、家庭和社區生活結合起來,是現代體育課程發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長期以來,小學體育課教學的內容、組織形式受競技運動體系和“封閉式”課程管理的影響,其技術要求高,動作難度大,場地器材的要求高,教學組織形式單一、乏味,因此,大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被削弱,學習效率低下,課堂教學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教得辛苦,學得痛苦”成為體育教學中司空見慣的現象。在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缺乏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將嚴重阻礙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關注體育教學生活化已成為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

3、#160;  為此,在蘇州市教研室、吳中區教研室的領導下,成立了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組。本課題下分設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各階段生活化體育教材的開發、生活化的體育課堂教學實踐等子課題進行了教學實驗研究。本課題實驗研究歷時兩年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得到了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可,學生的體育意識、身心發展均取得了明顯的提高。二、概念的界定:    課題中的“體育教學”主要是指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和學生學習的共同的身體教育活動。課題中的“生活化”是指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绑w育教學生活化”是指體育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學習生活相結合,

4、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學習的活動過程?!稗r村小學體育教學生活化的研究”是指體育教師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按照基礎教育改革的具體目標,將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社會、學習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讓他(她)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從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三、理論建構依據:    1.“終身體育”理論:體育(1-6年級)課程標準中將“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生體育的意識”作為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

5、能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    2.建構主義理論: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觀,倡導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建構性學習,并要求賦予學習的個人主義。原蘇聯心理學家提出了活動內化的理論和皮亞查的認知建構理論都指出學生基本生活經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    3.“綜合式”教學理論:顧泠沅教授認為:近年來,綜合式教學策略的改進出現了兩個主要的取向,其一是融合行為主義與認知學派學習理論的老師主導取向,或稱指導教學,其主要是從舊經驗引導新學習,系統講解教材內容,及時練習與反饋;其二是體現人本主義與認知結構理論

6、的學生自覺取向,其要點是在老師引導下發現學習,在合作學習中追求新知,寓求知于生活。四、研究的目標內容:(一)研究的目標1通過課題研究的實施,整理、搜集和匯編符合農村小學各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生活化、兒童化、趣味性強的學習器材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形成農村小學實施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基本途徑。(二)研究的內容1.生活化的體育教材開發一、二年級(水平一)生活化的體育教材開發三、四年級(水平二)生活化的體育教材開發五、六年級(水平三)生活化的體育教材開發2生活化的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一、二年級(水平一)生活化的體育

7、課堂教學實踐三、四年級(水平二)生活化的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五、六年級(水平三)生活化的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五、研究的對象和方法:1研究對象    東山中心小學三個水平階段各抽取一個實驗班和一個對照班共計6個班276人進行本課題的實驗。水平一為第一組:實驗班選擇一(1)班42人,對照班選擇一(2)班42人;水平二為第二組:實驗班選擇三(1)班46人,對照班選擇三(2)班46人;水平三為第三組:實驗班選擇五(1)班48人,對照班選擇五(2)班48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男女生比例基本相等,體育基礎也基本相同,體育活動及訓練條件也基本一致。2研究方法:2.1 文獻資料法:閱讀研究

8、有關資料,了解國內外研究現狀并進行比較分析,提供理論依據和支持。2.2座談訪問法:邀請本市有關體育專家、學者、教師、學生,進行座談、咨詢、調查,獲得各類人員對小學體育設施資源生活化的意見和實際操作中的經驗,為我們構建生活化的體育設施資源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2.3實驗法:采用對照實驗法,實驗班運用生活化的體育器材進行教學實踐和體育鍛煉,對照班采用原有的常規器材進行教學。實施的重點放在體育器材的運用上,對教師、教學內容、學生和其他常規教學環境均不作變動。2.4數理統計法:將實驗前后所獲得的數據經數理統計后,進行對比分析。六、實施計劃(一)第一階段(2003年2月2003年6月)準備工作階段1醞釀

9、主課題構建子課題,申報工作。2組建課題組,明確分工職責。3制定課題實踐方案和子課題的實施。(二)第二階段(2003年72005年6月)課題研究實施階段1按計劃全面啟動。2搜集整理和分析調查問卷,驗證實驗方案。2匯總各子課題的初步研究成果,形成課題研究中期報告3在中期總結的基礎上,針對實際情況再作調整,繼續進行深入研究4收集積累各種資料,開發校本教材(三)第三階段(2005年7月2005年12月)結題總結階段1總結研究工作,撰寫研究報告2開結題鑒定會,進行研究成果的鑒定4體育教學生活化的校本教材水平一(初稿)的編寫六、研究結果與分析1整理、開發研制了28種生活化的體育器材142個教材內容中(水平

10、一階段)的創編工作    東山地處古城蘇州南郊的東山景區,有全國文明遐邇的紫金庵、雕花樓和陸巷古村落這樣的名盛古跡,在歷史上更是人才輩出,有“狀元鎮”的美譽,文化底蘊深厚。這為我校開展生活化的體育教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根據生活化的體育器材的選擇原則(即:選擇時注意器材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又要遵循普及性、趣味性、科學性和安全性),我們通過調查、實驗、搜集、整理或重新創編,我們共整理出了28種適合我們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運用的生活化器材作為實驗器材。具體的有以下兩大類:第一類:是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生活中身邊隨手可得的的物品,如:手帕

11、、紅領巾、綠領巾、書包、課桌、凳子、木夾子、馬夾袋、衣服、鞋子、橡皮筋、紗巾、布塊。第二類:是生活中的民間傳統體育器材進行再加工,也可以是生活中廢棄的物品,經過簡單加工整理運用到體育課堂教學和體育鍛煉中。(附表一)                          附表1  需要進行簡單加工的生活化體育器材簡介序號內  

12、; 容制作材料和方法適 用 項 目適用學習階段1棉 棒用舊布條做成20cm-30cm長條形的布袋,內裝碎海面、棉花、碎布等縫合即成可用于抓尾巴、投擲管狀物、拼圖、接力棒、兩頭相接可作套圈水平一水平二2五彩球在舊壘球上縫上五彩布條可用于投擲、拋接、踢、拍、韻律舞蹈等活動水平二水平三3繩  包用廢舊布料縫合成小布袋,袋內固定短繩一頭,短繩裝于袋內,用皮筋束口即可可用于投擲、拋接、踢、頂跳短繩、角力、拼圖等活動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4五彩圈用油漆成各種顏色的舊自行車輪胎可用于跨滾、拋接、呼啦圈拼圖、趕追、輪胎操、角力等項目的活動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5圈“假山”漆成各種顏色的舊自行車外胎6個用布條

13、捆扎成一個六面體。根據需要將將多個六面體疊加而成可在學生的鉆、爬、越過障礙等活動中運用。水平一水平二6魔術紙魔術袋用各種廢舊報紙、舊馬夾袋均可可在走、快速跑、跳躍、投擲和游戲的教學中都可運用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7塑料花用雪碧瓶、易拉罐、塑料飲料瓶剪成各種花形可在隊列練習中做標志物;拼圖游戲、投擲、拋接、技巧中的輔助器材;簡易羽毛球;韻律舞蹈等活動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8破乒乓球舊的乒乓球用鐵絲從正中間穿過,以乒乓球可以自由轉動為宜,鐵絲兩頭稍彎即可可在乒乓球教學中做輔助教具水平二水平三9泡沫球用廢、舊的密度較高、較厚的泡沫,切成直徑為8cm左右的球體,用細沙紙磨光滑即可。如厚度不夠可用木膠水將幾塊疊

14、加,再進行加工。可用于投擲、拋接、球類、游戲和韻律舞蹈的教學中運用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10鐵環用廢舊木桶上的鐵箍或用粗鐵絲繞成圓形。再用粗鐵絲做成U形滾柄即可是在生活中流傳的傳統體育游戲,可用于走、跑和障礙游戲中運用水平二水平三11陀螺用6-8CM直徑的硬木加工成圓錐體并在與地面接觸的錐尖上鑲嵌錐形螺釘;另在40cm左右的小木棒上系上短繩成鞭子裝即可屬于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可在游戲課教學中運用水平二水平三12瓶彈用大塑料瓶和小塑料瓶各一個,將兩瓶口牢牢對接即可,類似手榴彈。涂上五彩顏色,效果更佳??稍谕稊S、游戲等活動中運用;也可在其他活動中做標志物或障礙物。水平二水平三   2

15、“生活化”的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評價   21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根據實驗班在跑、跳、投擲項目中使用實驗器材的興趣進行了統計,通過實驗前后的兩次問卷調查,共取得680個有效數據,把調查結果整理如:(附表2)                         附表2  對實驗班在跑、跳、投擲項目中使用實驗

16、器材的興趣調查統計表                序 號調 查 題 目性 別喜  歡一  般不 喜 歡總人數人 數%人 數%人 數%1在課堂中用這些器材練習好玩嗎?男5890.646.323.164女5779.21013.956.972計11584.61410.375.11362喜歡用這些器材進行活動和上課嗎?男5789.169.411.664女5576.41115.368.372計11282.41712

17、.575.11363愿意自己動手制作這樣的器材嗎?男4773.434.71421.964女5272.22027.8-72計9972.82316.91410.31364用這些器材進行體育鍛煉,對身體有好處嗎?男6195.311.6-64女6488.968.322.872計12591.975.121.51365希望以后的體育課經常這樣上嗎?男5992.257.8-64女6691.768.3-72計12591.9118.1-136    通過調查統計,我們看到有84.6%的學生認為在課堂中使用這些器材好玩;82.4%的學生認為喜歡在體育課上使用這些器材;72.8%的學生

18、愿意回家自主動手制作這些器材;91.9%的學生認為使用這些器材進行鍛煉對身體有好處;有91.9%的學生希望今后經常這樣上體育課。充分說明學生對生活化的體育器材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22體育教學的生活化改變了課堂教學內容競技化,脫離學生的生活,教學方式單一,忽視學生學習需要的狀況,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在各個水平階段均開展了體育教學內容生活化的課程實踐。由于課堂教學使用的器材和學習情景的設計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我們將學習的內容降低規則的技術難度,在體育課堂上把足夠的時間還給了學生,把問的權利留給了學

19、生,學生通過自己“玩”的過程中去摸索、發現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問題,直至最終掌握體育的技能技巧,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有明顯好轉,并通過公開教學和平時的教學、評課、研討得到印證。先后涌現出了 “小白兔學本領”、“快樂的圣誕節”、“愉快地郊游”、“小蝌蚪找媽媽”、“樂在桔園”、“保衛家園”、“龜兔賽跑”、“玩紗巾”、“快樂的潑水節”等一節節好課,在省、市、區各級評優課、觀摩課、展示課和研討課活動中取得好成績,并得到各級領導、專家的一致好評。經調查,上課的學生也普遍認為情景式、生活化的體育課堂教學使他們更能接受,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使他們更樂于去從事體育鍛煉,從根本

20、上改變了學生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這一現象。23摸索出了4種實施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途徑2.3.1結合生活中傳統節日,實施課堂教學生活化。傳統節日是小朋友最喜歡過的節日,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這些節日。例如:圣誕節打雪仗、(傣族)潑水節、春節放煙花等等。2.3.2運用童話故事,實施課堂教學生活化。從小到大,孩子們幾乎都是聽或看著童話故事長大的,他們更愿意過童話般的生活。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將課的主題設計為一個童話故事,讓師生共同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實踐證明,運用童話故事等情景中完成教學,學生更愿意接受,而且表現出極高的興趣。例如:龜兔賽跑、狼來了、保衛家園等等。2.3

21、.3利用季節變換,實施課堂教學生活化。我們將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為一次有趣的郊游,將一些枯燥的技能技術的學習結合在郊游的每一個環節中,會使學生感到既新奇、又刺激,同時又學到了新知。2.3.4充分、合理運用地方資源,也是實施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重要途徑。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把我們農村小孩家長日常田間、地頭的勞作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題,比如:果園里摘桔子、打棗子、打板栗;農田里挑水稻、打谷子、撒種子;漁船上搖船、撐竹篙、撒漁網等等,也將這些勞動的動作作為我們體育課堂教學的一些輔助練習,卓有成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3體育器材的生活化,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體質體質健康水平3.1實驗班比對照班的身體素質提高更快

22、60;   生活化的體育器材的使用,使學生能人手一物,加大了課堂練習密度,提高了運動負荷。筆者在實驗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身體素質均值差異進行了比較,從實驗后兩班的均值差異對比中可以看出,實驗班男女生的投擲和立定跳遠均值差異四項指標均有顯著差異,其中四項P值<0.01顯示有非常顯著差異;四項P值<0.05水平,顯示有顯著差異。說明生活化的體育設施的運用對促進投擲和跳躍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作用。    實驗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程度差異進行了比較,從程度差異對比指標看,實驗班高于對照班的數量明顯增加,而無一項低于對照班。 

23、;   實驗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均值差異進行了比較,從比較表中可以看出;實驗后實驗班低于對照班的指標數量明顯減少,而高于對照班的指標數量明顯增加。說明生活化的體育器材的使用,加快了學生生理、身體素質的提高速度。3.2實驗班身體素質、生理機能狀態顯著提高從對實驗班實驗前、實驗后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均值差異表中的指標可以看出;12項指標P值全部<0.01水平,顯示出非常顯著的差異。4提高了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我校共有4名體育教師投入到這次課題研究,在課題研究中,教師有了新的領悟和新的發現,同時通過研究對教師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課題研究中,促

24、使教師去認真學習,努力鉆研、注重創新。在短短兩年多來,教師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學藝術才能,不僅圓滿完成了研究任務,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下面是我們課題組4位老師在這2年多時間中的獲獎情況統計表:項   目省、市、區級體育評課選優中獲一等獎以上區級學科帶頭人全國、省、市、區級論文、教案發表或獲獎省、市、區級公開課數   量6人次2人17篇15節七、結論和建議1實踐證明我校開發并研制的生活化的體育器材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是可行的,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地學習興趣。2體育教學地生活化有效地改變了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競技化,脫離學生的生活,教學方式單一,忽視學生學習需要的狀況。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更新了教師教學觀念,鞏固并加深教師對課程改革的理解,拓寬了教師對學習方式改革的思路,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4本課題的研究,目前只是在我校范圍內開展,由于受地域性地影響,是否也適用于其他學校,還有待于擴大研究范圍,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我們從現在研究的基礎回頭去看,我們認為實現了事先的一些設想。但是今后的路更長。一所名校肯定應順應時代的潮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學生的未來,充滿改革開放意識,創新意識,站在教育的前沿。正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