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接待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_第1頁
公務接待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_第2頁
公務接待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_第3頁
公務接待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_第4頁
公務接待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論文題目:公務接待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學 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年 級:12級專 業:行政管理姓 名:湯銀玲學 號:Y1203620115任課教師:李秉坤時 間:二一二年十二月一日目錄一、公務接待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11、公務接待標準不一12、公務接待數額不小13、公務接待制度不嚴14、公務接待手續不全15、公務接待公開不夠1二、公務接待存在問題的有關成因21、公務接待管理制度偏舊22、公務接待管理體系偏松23、公務接待管理認識偏差24、公務接待管理監督偏軟2三、治理公務接待問題的初步對策31、健全公務接待管理制度32、規范公務接待管理體制33、強化公務接待管理意識34、加快公務接待管理改革

2、35、加大公務接待監督力度4參考文獻4公務接待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湯銀玲 湯銀玲(1988)吉林省農安縣人,哈爾濱商業大學研究生學院,學生摘要:當前,公務接待是人民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近年來,單位公務接待居高不下,各級有關部門對“三公”經費都下達了壓縮指標,特別是對公務接待,每年的壓縮比例都要求在10%-20%之間。但單位實際上卻難以做到,反而有的單位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制約了單位自身的發展,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并加強治理。本文通過分析公務接待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成因,提出了公務接待中的治理對策。關鍵詞:公務接待;黨政機關;合理化一、公務接待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1、公務

3、接待標準不一 縱觀當前的公務接待現象,除一些陳舊而無法執行的出差標準外,至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執行標準。因此,無論是會議標準,還是招待標準,都是各單位自己制定自己執行的標準。對于執行招待費標準,有條件的單位標準就高一些,資金不足的單位標準就低一些;對于執行會議標準,條件好的單位進豪華酒店,喝高檔酒,吃高價宴席;對于出差伙食補助問題,由于標準仍執行的八十年代標準,所以有些單位變相擴大了住宿費報支;此外,對于一些檢查接待到豪華娛樂場所進行奢侈消費的現象已是司空見慣了。2、公務接待數額不小 2011年國家國稅總局公布了當年被公開的公務接待費用總數,數額高達14.4億元,而同時公布的中央財政撥款中公務接

4、待費用的預算則高達15.19億元。可想近年來應是有增無減,從基層審計結果看,一般鎮用于招待費用在5萬元左右,一般局用于招待費用在5萬元左右。(以上均不含會議費用)當然,這其中的部分錢肯定是必須要花的,但是大部分都被無辜浪費掉了,如果能夠將這部分不需要花的錢改投到民生上,相信老百姓對黨和國家的尊敬程度會更高的。3、公務接待制度不嚴 近年來執行的財務開支標準,除少數項目進行了適當調整,絕大部分項目沒有變動。所以,導致有財務制度的因太低無法執行,沒有財務制度的因沒有標準無限制地進行列支。4、公務接待手續不全 有些單位公務接待內控牽制不健全,有的只有審批人,沒有經辦人、證明人;有的只有經辦人,沒有審批

5、人和證明人,因而對其發生的公務接待費用很難確定其真實性;還有的不注明用途和接待對象,存在私客公待、化公為私等集體買單現象。5、公務接待公開不夠 目前民主理財比較時尚的做法,就是實行“政務公開”“賬務公開”和“村務公開”。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查看一下公開的內容,就不難發現幾乎沒有公開公務接待中的招待費。有些部門對招待費管理不切實際,某主管部門嚴格規范所屬單位財務支出行為,規定不得發生招待費用,那么經過審計,發現所屬單位的招待費全部跑到單位黃砂、石子等建筑材料工程項目款和有關補助之中去了。二、公務接待存在問題的有關成因1、公務接待管理制度偏舊 目前尚未建立統一的公務接待制度,而造成公務接待數額大,且標

6、準不一的最主要原因是“無章可循”和“有章不循”。各級黨政機關對于招待費一般都是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成體系。目前還不能找到一個全體黨政機關共同來遵守和執行的具體標準。2、公務接待管理體系偏松 目前公務接待主要指會議、學習交流、考察調研、驗收總結、檢查指導和請示匯報等公務活動。然而這些公務活動就涉及到行政報批和經費安排兩大問題:一是在行政報批上主要是指重大公務活動應向主管部門匯報和行政部門審批;二是在經費安排上主要是指有無預算,其支出渠道涉及到會議費、差旅費、招待費等科目。關于行政審批問題,什么樣性質、什么樣規模需要向上報告和審批,目前還沒有具體規定;關于經費安排,雖然受部門預算的限制,但是由于

7、公務開支標準的陳舊過時以及開支項目之間界限不清等原因,造成公務接待費膨脹和支出項目混淆。3、公務接待管理認識偏差 由于公務接待的程序、對象、內容和經費等方面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規定,所以人們也就形成了各自公務接待的認識。單位條件好的執行公務標準就高一些,屬于高消費標準;單位條件較好的,執行公務標準就一般,屬于小康社會型標準;單位條件差的,執行公務標準就低一點,屬于溫飽型標準。特別嚴重的是少數人假公濟私,認為公務接待是一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只要能與公務接待沾上邊的,都要由單位買單。象利用公款變相旅游,私客變相招待,公款違規送禮等現象,在審計中是屢見不鮮、屢查屢犯。4、公務接待管理監督偏軟首

8、先,體現在行政管理監督上,一些單位召開大中型會議,集體外出學習考察,都沒有嚴格履行審批手續。其次,體現在財政管理監督上,一是財政預算定額不明晰。二是財政預算的彈性大、易變更、財政既是預算的編制者,又是預算的執行者,同時還是預算的管理者。三是審計等部門檢查監督不力。對于會議費用的檢查和審計一般只停留在會議手續和票據是否規范上,對于招待費檢查和審計同樣停留在只關注招待手續、票據和總額上,最多在審計報告中提一條嚴格控制招待費的建議,反映招待費違反“超過行政公用經費2%”的規定。而對于那些超標準,弄虛作假的公務接待沒有留意和作為審計重點 。 三、治理公務接待問題的初步對策1、健全公務接待管理制度 有關

9、部門應根據國務院出臺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的精神,盡快出臺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實施細則,對公務接待的程序、對象、報批手續、經費來源、經費開支標準以及違反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的處理處罰辦法都應作出具體的規定,這樣對于所有黨政機關公務接待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對于管理監督部門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和執法必嚴。2、規范公務接待管理體制 首先,政府和主管部門應加強公務接待行政管理。主要應根據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實施細則規定的審批權限進行審批和管理,把公務接待費管理應列入對單位年終百分考核主要內容。其次,財政管理部門應加強公務接待財務管理和檢查。年初注重抓好公務接待經費的預算安排,平時注重抓好公務接待經費的使

10、用,追加經費的審撥,年終注重抓好公務接待經費的財務年報統計工作。3、強化公務接待管理意識 首先,要強化制度管理意識。公務接待管理必須形成制度化,沒有制度約束和統一管理,目前的公務接待問題就不能遏制和糾正。其次,要強化領導意識。單位行政領導和財務分管領導都必須要強化公務接待管理意識,帶頭貫徹執行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和管理細則,把好公務接待經費審批關。再次,要強化財務人員意識。單位財務管理人員要嚴格執行公務接待管理標準,把好公務接待的財務報銷關。第四,要強化全民意識。一項管理制度必須要靠單位全體同志共同執行和遵守,因此,各單位應加強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和實施細則的宣傳力度,做到人人知曉,個個執行。4、加快

11、公務接待管理改革 無論是財政制定公務接待管理實施細則,還是政府加強公務接待管理體制,都必須涉及一個公務接待管理改革問題。對于公務接待標準的確定要具體易操作,各項標準要有地區差別。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可以適當解決黨政機關人員伙食補貼。對于公務接待對象中的招待費管理,一是對接待對象,陪客人員,接待場所等要加以限制;二是確定標準,并且必須包含煙酒飲料等一切,對于超標準的必須由接待經辦人自負,實行標準定額報銷法。對于公務接待管理體制要進一步理順,行政上審批按行政區劃進行,業務上管理按財務隸屬關系實施,要加強對行政上垂直,但經費未垂直單位管理,防止出現管理上的盲區。5、加大公務接待監督力度 首先,要

12、加強財政監督力度。財政部門要嚴格預算約束,對公務接待經費要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行經費直接撥付,杜絕報銷一切假公濟私的招待發票。其次,要加強審計監督力度,審計部門要把公務接待經費審計作為財務收支審計,專項經費審計,經濟責任審計以及經濟效益審計等各種審計的必審內容和重點內容,恰當評價公務接待管理的規范性和經濟性,真實地揭示公務接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實施細則以及有關財務管理規定作出審計處理,必要時給予處罰。再次,要加強紀委監督力度。把公務接待管理情況列為黨風廉政建設檢查的必查內容,作為評價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第四,要加強社會監督的力度。要在全社會開展一場加強公務接待管理的宣傳活動,動員全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公務接待管理監督。在有關部門專門設立公務接待管理問題舉報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