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測繪師講義綜合-第一章第五節_第1頁
注冊測繪師講義綜合-第一章第五節_第2頁
注冊測繪師講義綜合-第一章第五節_第3頁
注冊測繪師講義綜合-第一章第五節_第4頁
注冊測繪師講義綜合-第一章第五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第五節:高程控制網知識點一:水準網的布設原則我國水準點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統,按照1985國家高程基準起算。青島國家原點高程為72.260 m。水準網的布設原則是由高級到低級,從整體到局部,逐級控制,逐級加密。知識點二:水準網的布設要求各等級每千米水準測量的偶然中誤差m和每千米水準測量的全中誤差mw不應超過表1-5-1規定的數值。表1-5-1 各等級每千米水準測量的偶然中誤差和全中誤差 單位:mm知識點三:水準路線的選擇和埋設(1) 圖上設計。在收集有關資料和充分了解測區情況的前提下,根據建設目標在地形圖上進行各等級水準路線的設計和擬訂計劃。為了使觀測少受外界干擾,水準

2、路線應避免通過大城市、大火車站等繁鬧地區,還要盡量避免跨過湖泊、沼澤、山谷、較寬的河流及其他障礙物等。(2)實地選線和選點。圖上設計完成后,按圖上設計的路線進行實地選點,以確定水準點的位置。水準點位置的選擇應能保證埋設的標石穩定、安全和長久保存,并便于gps和水準觀測使用。(3)標石埋設。水準標石分為基巖水準標石、基本水準標石和普通水準標石三種。基巖水準標石是與巖層直接聯系的永久性標石,基巖水準標石宜埋設在一等水準路線結點處,每隔400 km左右一座;在大城市、國家重大工程和地質災害多發區應予增設;基巖較深地區可適當放寬;每省(直轄市、自治區)不少于4座。知識點四:水準儀器的種類主要儀器包括:

3、水準儀、經緯儀、光電測距儀、gps接收機;知識點五:水準儀和水準尺檢驗水準儀檢驗:光學測微器隙動差和分劃值的測定、視準軸和水準軸相互關系檢查、傾斜螺旋隙動差和分劃值測定、調焦誤差、自動補償誤差等。水準尺的檢查:水準尺分劃面彎曲差的測定、標尺名義米長和分劃偶然誤差、零點不等差和基輔分劃誤差。知識點六:水準測量的基本要求(1) 觀測前30分鐘,應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下,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設站時,應用測傘遮蔽陽光;遷站時,應罩以儀器罩。使用數字水準儀前,還應進行預熱,預熱不少于20次單次測量。(2) 對氣泡式水準儀,觀測前應測出傾斜螺旋的置平零點,并作標記,隨著氣溫變化,應隨時調整零點位置。對

4、于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圓水準器,應嚴格置平。(3) 在連續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的三腳架時,應使其中兩腳與水準路線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腳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4) 除路線轉彎處,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視標尺的三個位置,應接近一條直線。(5) 不應為了增加標尺讀數,而把尺樁(臺)安置在壕坑中。(6)轉動儀器的傾斜螺旋和測微鼓時,其最后旋轉方向,均應為旋進。(7)每一測段的往測與返測,其測站數均為偶數。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支標尺應互換位置,并應重新整置儀器。(8)在高差很大的地區,應選用長度穩定的、標尺名義米長度偏差和分劃偶然誤差較小的水準標尺作業。(9)對于數字水準儀,應避免望遠鏡直接對準太陽;盡

5、量避免視線被遮擋,遮擋不要超過標尺在望遠鏡中截長的20%;儀器只能在廠方規定的溫度范圍內工作;確信震動源造成的震動消失后,才能啟動測量鍵。知識點七:水準測量的觀測順序二等水準往測時每站應采取的觀測程序為: 對于奇數站:后-前-前-后 對于偶數站:前-后-后-前二等水準返測時每站應采取的觀測程序為: 對于奇數站:前-后-后-前 對于偶數站:后-前-前-后知識點八:水準測量的主要限差知識點九:水準測量的主要誤差來源1儀器誤差儀器誤差主要有視準軸與水準器軸不平行的誤差、水準標尺每米真長誤差和兩根水準標尺零點差。2外界因素引起的誤差外界因素引起的誤差主要有溫度變化對i角的影響、大氣垂直折光影響、儀器腳

6、架和尺臺(樁)升降的影響等。3觀測誤差觀測誤差主要包括作業員整平誤差、照準誤差和讀數誤差。使用數字水準儀進行水準測量,其觀測誤差主要是作業員對準標尺的調焦誤差。知識點十:外業高差和概略高程表在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外業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編算時,所用的高差應加天水準標尺長度改正、水準標尺溫度改正、正常水準面不平行改正、重力異常改正、固體潮改正、環閉合差改正。在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外業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編算時,所用的高差只加入水準標尺長度改正、正常水準面不平行改正、路(環)線閉合差改正。外業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編算應由兩人各自獨立編算一份,并校核無誤。知識點十一:每千米水準測量的偶然中誤差計算每千米水準測量

7、的偶然中誤差m。按式(1-5-1)計算。為測段往返高差不符值,單位為毫米;r為測段長度,單位為千米;n為測段數。知識點十二:每千米水準測量的全中誤差計算每千米水準測量的全中誤差mw按式(1-5-2)計算。式中,w為經過各項改正后的水準環閉合差,單位為毫米;f為水準環線周長,單位為千米;n為水準環數。知識點十三:水準網平差水準網平差最常用的方法是間接平差和條件平差,它們是利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即觀測值權與觀測值改正數平方乘積之總和為最小,即pvv=最小的條件下,求出觀測值的改正數和平差值,并對觀測值、平差值及其函數進行精度評定觀測值權的確定規范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和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例題:1.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單一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的分配原則是(a )。a、按距離成比例反號分配b、按距離成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