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常用的地下排水設施_第1頁
路基常用的地下排水設施_第2頁
路基常用的地下排水設施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節 路基常用的地下排水設施攔截,匯集,排除流向路基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地下排水設施:暗溝,滲溝與滲井一、暗溝(一)作用:地面以下引導水流(二)條件:1)路基范圍內的泉眼 2)市區污水管或雨水管(三)構造:洞式,管式蓋板周圍用碎(礫)石做成反濾層,顆粒直徑自上而下,由外及里,逐漸增大。(四)縱坡:i1%,出口為邊溝高出最高水位20cm二、滲溝(一)作用:匯集流向路基地下水(二)構造:由排水層(石縫,管,洞),反濾層和封閉層所組成封閉層:防止地面水的下滲(漿砌片石),土粒落入石料的空隙反濾層:匯集水流,防止水層中的土粒堵塞排水層大小均勻的砂石材料,分層填埋(三)分類1填石滲溝(盲溝):流量不

2、大,滲溝不長。縱坡一般采用5%2管式滲溝:適用地下引水較長的地段。縱坡一般不大于1%3洞式滲溝:流量較大,缺乏水管。有條件采用較大縱坡。塑料管滲溝:帶孔聚乙烯管,土工布組成土工布:聚丙烯纖維,有一定厚度,柔軟,而且具有力學強度。水分可通過土工布,土壤均被擋住。三、滲井(一)作用:將地下水(或地表水)通過豎井,滲入地下排除(二)使用條件:(1)路線高度與原地面相仿,排水困難,距地面有滲透性土層(2)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立交橋下,路線為凹形豎曲線(同雨水井)(三)構造:上部:井口(圓或方) 集水結構下部:填充由中心向四周由粗到細的砂礫石,排水 排水結構上層不透水層范圍內填砂或礫石下層透水層范圍內填碎

3、石或卵石井壁和填充料之間設反濾層。滲井離堤腳不小于10米,井頂四周(進口除外)用粘土筑堤圍護,井頂加筑混凝土蓋。缺:造價高,不輕易用 第四節 路面排水設施構造與布置主要包括:路面(路肩)表面、中央分隔帶、路面內部、路基邊坡坡面一、路面表面排水路面表面排水應遵循原則:(1)路面橫坡排路面雨水(2)邊坡橫向漫流排除路面表面水(路堤較矮,邊坡坡面不易受沖刷)(3)路肩邊緣設置攔水帶(路堤較高,邊坡坡面易受沖刷),高出路肩12cm,頂寬8-10cm。(4)攔水帶過水斷面的水面不得漫過右側車道外邊緣(高速,一級)或中心線(二級以下)二、中央分隔帶排水 (高速,一級公路)中央分隔帶排水分三種類型:(1)寬

4、度小于3米且表面鋪面封閉的中央分隔帶采用兩側外傾橫坡,排向兩側行車道(同路面橫坡)超高段在分隔帶上側邊緣設置緣石或瀉水口,攔截和排除上半幅路面的表面水。(2)寬度大于3米且表面未鋪面封閉的中央分隔帶 通過內傾的橫向坡度,匯集在分隔帶中央的低洼處,通過縱坡排到瀉水口 分隔帶內水流流速或流量大,或低凹匯水區,設置隔柵式瀉水口通過排水管排出(3)表面未鋪面且未采用表面排水的中央分隔帶(表面種植綠化) 設縱向排水管滲溝三、路面內部排水排除滯留在路面結構內的水分(接縫,裂隙,空隙,路基,路肩滲入)(一)路面邊緣排水系統路面邊緣排水系統:透水性填料集水溝,縱向排水管,橫向出水管,土工織物縱向排水管:PVC或PE塑料管(帶孔口或槽口),通常與基底底面齊平,縱坡與路線縱坡相同。透水填料底面和外側圍以反濾織物(土工布)(二)排水基層的排水系統在面層下設置透水性基層排水系統:縱向集水溝,排水管,橫向出水管排水基層由水泥或瀝青處治不含或含少量粒徑4.75mm以下細料的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