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開采課程設計_第1頁
煤礦開采課程設計_第2頁
煤礦開采課程設計_第3頁
煤礦開采課程設計_第4頁
煤礦開采課程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采 礦 學 課 程 設 計專 業:安全工程 班 級:專升本2 姓 名:張豪 學 號:1316250036指導老師:顧明 目 錄緒 論11 井田地質特征、礦井儲量及年產量21.1 井田地質特征21.2 井田范圍及儲量31.3 礦井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82 井田開拓102.1 井田內劃分102.2 開拓方案的選定162.3 開采順序243 采煤方法263.1 確定采煤方法263.2 采區巷道布置273.3 采煤工藝363.4 安全技術措施41參考文獻43緒 論采礦課程設計是采礦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一環。它是學生學過井巷工程、礦井通風安全、礦山壓力與控制、開采損害與保護、

2、采礦學等課程,以及通過生產實習之后進行的。其目的是鞏固和擴大所學理論知識并使之系統化,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計算、繪圖、查閱資料的基本技能,為畢業設計奠定基礎。設計中要認真貫徹煤炭工業技術政策、煤礦安全規程、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以及國家制定的其它有關煤炭工業的方針政策。設計力爭做到分析論證清楚、證據確鑿,并積極采用切實可行的先進技術,力爭使自己的設計成果達到較高水平。1 井田地質特征、礦井儲量及年產量1.1 井田地質特征 煤層埋藏條件:煤層層數為1;煤層厚度m=6.0m;煤層傾角=19°;煤的容重=1.3 t/m3,煤質中硬,堅固系數f=1.52.5;表

3、土層厚60m,m煤層頂板為砂質頁巖,底板為砂巖;地面標高+100m。 井田內的主要地質構造:煤層埋藏穩定,井田無大構造。 礦井涌水量及其他條件:礦井正常涌水量Q正=200m3/h;礦井最大涌水量Q大=330 m3/h;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q=12.5m3/d·t;煤塵無爆炸性,無自然發火傾向。表1-1 煤層及頂底巖性特征序號煤層名稱傾角(0°)煤層平均厚度(m)容重(t/m3)硬度(f)圍 巖性 質頂板底板1m19°6m1.3 t/m31.52.5砂質頁巖砂巖1.2 井田范圍及儲量沿走向長度為6500m,傾斜長度為2700m,井田面積為17.55 km2。井田面積1

4、6.6 km2。礦井工業儲量是經過勘探,其煤層厚度和質量均合乎開采要求,而地質構造又比較清楚的平衡表內儲量,即勘探(精查)地質報告提供的“能利用儲量”中的A、B、C三級儲量。對于煤礦課程設計沒有勘探(精查)地質報告,則用計算礦井工業儲量的相關公式即可,如下所示 Zg = H×L×m×式中: Zg 礦井工業儲量,萬t; H 井田傾斜長度,m;L 井田走向長度,m; 煤的容重,t/m3; m 煤層的厚度,m; 計算可得煤的工業儲量: Zg1 = H×L×m× = 2700×6500×6.0×1.3 =1368

5、9萬t 礦井設計儲量礦井設計儲量是礦井工業儲量減去設計計算的斷層煤柱、防水煤柱、井田邊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建筑物、構筑物需要留設的保護煤柱等永久性煤柱損失后的儲量。由于該井田中無大的構造,則斷層煤柱可忽略,同時已有的地面建筑物、構筑物需要留設得保護煤柱也忽略,故既考慮防水煤柱和井田境界煤柱的永久煤柱的損失量。 Zs=ZgP式中: Zs 礦井設計儲量;萬t; Zg 礦井工業儲量,萬t; P 永久煤柱的損失量,包括井田邊界煤柱、防水煤柱;其中,對于計算井田邊界煤柱,在設計井田一側可按2030m寬度留設,該設計中井田邊界煤柱取30m寬,則井田邊界煤柱為: P1=H×L(H2×30)

6、 ×(L2×30)×m× 式中: P1 井田邊界煤柱損失量,萬t,; H 井田傾斜長度,m;L 井田走向長度,m; 煤的容重,t/m3; m 煤的厚度,m; L1 井田邊界煤柱寬度,m。 計算可得井田邊界煤柱損失量:P30×2×6500×6.0×1.3+20×2×(2700-30×2) ×6.0×1.3 287.04萬t 礦井設計可采儲量礦井設計可采儲量是礦井設計儲量減去工業場地保護煤柱、礦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護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區采出率的儲量。計算工業場地壓煤

7、時,其場地占地面積可參考表1-2。工業場地一般布置成長方形,其長邊垂直于煤層走向。因工業場地、礦井井下主要巷道等煤柱損失與井田開拓方式、采煤方法有關,其煤柱損失量待井田開拓、采煤方法確定后才能確定。為便于利用礦井可采儲量初步確定礦井設計生產能力,上述永久煤柱損失與工業場地、井下主要巷道煤柱損失等可暫按工業儲量的57%計入,初步估算礦井設計可采儲量。但此計算過程不列入設計說明書中,待后續有關設計確定后,再對上述各種損失進行修正,并按表1-3的格式正式填入礦井可采儲量匯總表,統計出礦井設計可采儲量。 表1-2 礦井工業場地占地面積指標序號井型設計生產能力(Mt/a)占地面積指標(公傾/Mt)1大型

8、2.40 3.007821.20 1.50 1.809103中型0.45 0.60 0.9012134小型0.09 0.15 0.21 0.3015注:占地面積指標中小井取大值、大井取小值。確定井型時,不應出現介于兩種生產能力之間的中間井型。 工業場地占地面積設計生產能力×占地面積指標預設計年生產能力為150萬噸年,則工業場地占地面積S1.5×1015公頃。假設工業場地為長方形,長寬比為3:2,則長邊的為500m,短邊為300m。根據垂直斷面法可求得,工業場地煤柱損失煤量110萬噸。 QAm/cos 式中: Q 工業場地煤柱損失煤量,萬t; A 工業場地煤柱在水平投影面的面

9、積,m2; M 煤層的厚度,m;煤的容重,t/m3; 煤層的傾角,°;計算可工業場地煤柱損失煤量: QAm/cos 15×104×6×1.3/cos19° 110萬t由于主要巷道及上、下山的保護煤柱煤量的具體值在開拓方式確定后才能確定,現在僅按照工業儲量的57%計算,即13135×0.05656.75萬噸。 礦井設計可采儲量 : Zk(ZsP)×C 式中: Zk礦井設計可采儲量, 萬t;Zs礦井設計儲量,萬t; P 礦井工業場地保護煤柱、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護煤柱量,萬t; C 采區采出率,厚煤層不低于0.75;中厚煤層不低

10、于0.8;薄煤層不低于0.85;地方小煤礦不低于0.7。 計算可得礦井可采儲量: Zk(ZsP)×C (13689-287.04-110)×0.75 12730.77萬t表1-3 礦井可采儲量計算表煤層名稱工業儲量(萬t) 永久煤柱損失(萬t)礦井設計儲量(萬t)礦井設計可采儲量(萬t)斷層井田境界工業場地合計m136890287.04110397.0413401.9612730.771.3 礦井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礦井工作制度“技術政策”第14條規定:“礦井設計能力按年工作日330d,每天提升14h”計算。每天3班作業,每班工作8小時。課程設計一般為新建井,分析確定礦井設

11、計生產能力和設計服務年限時,可先試取1個礦井設計生產能力(比如0.90 Mt/a),然后按下式計算礦井服務年限:式中: T 礦井設計服務年限,a;Zk 礦井設計可采儲量,Mt;A 礦井設計生產能力,Mt/a;K 儲量備用系數,K=1.31.5。 計算可得礦井設計服務年限: 61a計算出的礦井設計服務年限必須符合表1-4中規定的服務年限。如小于規定服務年限,則必須調整礦井設計生產能力。表1-4 礦井井型和服務年限井型礦井設計生產能力(Mt/a)新礦井服務年限(a)改擴建后礦井服務年限(a)大型3.005.0070501.202.406040中型0.450.905030小型0.30及以下由各省煤炭

12、廳(局)自定同左2井田開拓2.1井田內劃分 1、確定達到設計產量時工作面總線長:式中: B 采煤工作面總線長,m;A 礦井設計年產量, 萬t/a; 回采出煤率,可取0.9; m 同采煤層總厚度,m; 煤層容重,t/m3;K3 工作面采出率,薄煤層97%、中厚煤層95%、厚煤層93%;L 年推進度,;其中: 330礦井年工作日,天;n 日循環數,個;I 循環進度,m; 正規循環系數, =0.81。計算可得達到設計產量時工作面總線長: 178.21 m 其中年推進度: 330×6×0.6×0.9 1069.2 m影響工作面長度的因素有煤層賦存條件、地質構造影響、煤層中

13、瓦斯的涌出量及其防治措施、采區通風的條件及存在問題、機械裝備及技術特征、巷道布置等。該采區的煤層特征如上表11所示,其煤層賦存條件好,地質條件簡單,無大的地質構造影響,煤層走向起伏不明顯,瓦斯含量相對較低,通風條件良好,工作面生產能力大 。該礦井設計為綜合機械化采煤礦井,要求工作面有較大生產能力,故選用較長的采煤工作面。一般綜采面的長度范圍為150240m,本設計選擇工作面的長度為210m。根據設計規范有關規定,回采工作面長度可參考表2-1。表2-1 工作面長度參考表回采工藝類型工作面長度(m)綜合機械化采煤不宜小于160普通機械化采煤薄煤層不小于120,中厚煤層不小于140炮采工藝10012

14、0 2、確定同采工作面個數 式中: N 同采工作面數,個;B 工作面總線長,m;n 同采煤層數(或分層數);L 回采工作面長度,m 計算可得同采工作面個數: 0.84 即工作面個數可取一個就能滿足生產要求。 3、礦井年產量的驗算根據所配置同采工作面的具體條件,驗算投產初期礦井年產量,驗算公式如下:式中: 礦井同采工作面產量總和,萬t; 第i號工作面采高,m;第i號工作面長,m;第i號工作面年推進度,m/a;第i號工作面煤的容重,t/m3;采工作面數;Ki第i號工作面采出率,薄煤層97%、中厚煤層95%、厚煤層93%;其中計算結果加上全礦井掘進煤之和應大于礦井設計產量A,但不宜超過1.15A。

15、計算可得礦井同采工作面產量總和: 6.0×210×1069.2×1.3×0.95 166.4萬t經過計算驗證,全礦井生產煤量及部分掘進煤量之和大于礦井初級設計年產量150萬t,符合礦井的設計規范要求。 4、確定區段斜長和區段數目 本設計煤層采用走向長壁采煤法,采用煤柱護巷技術,由于是6m厚的厚煤層開采,保留20m寬的區段煤柱寬度。井田劃分階段時,階段要有合理的斜長,以利于遠輸通風,巷道維護等。階段垂高一般緩斜傾斜階段垂高為150250,該設計煤層傾角為19°瓦斯含量較低、涌水量較小,可以采用上、下山開采相結合的方式。上山采用大傾角皮帶輸送機;運

16、輸順槽采用膠帶輸送機運輸,其工作長度可以根據工作面長度需要進行調整,對煤層賦存條件好,生產能力較大的可以采用大皮帶運輸,運輸能力更大,綜合經濟效益和設計規范,將區段斜長初步定為880m。絞車滾筒直徑一般不大于1.6m,容繩量1130m。 本礦采用上、下山開采相結合的方式,礦井階段數目設為3個,其中一水平采用上、下山開采,上山階段斜長為1100m,下山階段斜長為420m,二水平一個階段為下山開采階段為下山階段斜長為1140m。 根據井田條件和設計規范有關規定,本井田可劃分為兩個水平,一水平采用上、下山開采,上山階段斜長為1100m,下山階段斜長為420m,二水平一個階段為下山開采,階段斜長為11

17、40m。r 階段內用采區式進行準備,每區段分四對走向長為1615m的雙翼采區,在井田同一區段內一側布置一個生產采區,另一側為準備采區,采用后退式開采順序。 采區長度 L=(6500-20×2)/4=1615m 故可設四對雙翼采區 開采水平的服務年限 TkZk/AK 式中: Ts 水平內的服務年限,a; Zk 水平內的設計可采儲量,萬t; A 礦井設計年產量,萬t; K 儲量備用系數,取1.31.5。 計算可得第一水平的服務年限: TkZk/AK (1200×6460×6.0×1.3)/(150·1.4) 28.7 a 大于20a,查閱礦井設計規

18、范,其服務年限滿足條件。 2.2 開拓方案的選定應根據煤層賦存條件、地形、水文地質、沖積層組成和厚度、井型、設備供應、施工條件等因素來考慮。 由于本井田地形平坦,表土層厚60m,井深超過500m,考慮到地質條件和經濟費用所采用立井和暗斜井上下山綜合開拓,其主井設箕斗,副井設罐籠,兩個井筒裝備梯子間作為安全出口,并按井下生產費用盡可能低的原則,確定井筒位置位于傾向1200m處。由于礦井范圍較大,成長方形布置,為了減少壓煤量,因此考慮在采區中央邊界設置專門的回風井,采取中央對角式通風方式。根據井田條件和有關設計規范有關規定本井田在前面已劃為2個水平,階段內采用采區式進行準備,每個區段分4對走向長1

19、615m的雙翼采區,在井田一翼布置一個生產采區,布置一個準備采區,采用后退式開采順序。據上述規定,本設計提出一個方案,采用前期立井438m,可開拓第一水平進行生產,初期投資費用較低,建井周期短,提升排水費用較低,在開采第二水平是采用暗斜井布置,減少開拓工程量,提高礦業生產效率。主井位置位于煤田傾向1200m處,深度435m,副井425m石門開拓方式,副井進風井田中央對角出風。 2.3 開采順序在井田范圍內,采區的開采順序一般采用前進式,即從井田中央開始,向井田兩翼推進的方式。采用上、下山開采時,上山階段采用前進式,下山階段可采用后退式。水平間的開采順序,采用下行式即先采第一水平,然后依次開采第

20、二水平。階段間的開采順序亦是如此。采區范圍的煤層和區段的開采順序,一般也是下行式開采,即先采上層煤及上區段,然后依次開采下煤層及下區段,但在特殊情況下,也可考慮上行式的開采順序;緩傾斜煤層,頂板淋水較大時,為了減少水對開采的影響,也可采用上行式。 根據井田的開采順序,水平的開采順序,決定在1101采區設首采工作面,其后面是1102采區,工作面長為210m,走向長度1595m,工作面配一個備用工作面,一個掘進工作面。由于主副井距主要運輸量較大,利用主要運輸巷作為繞道回車線及調車線,可節約開拓工程量。故可采用 立井臥式環形井底車場。 立井臥式環形井底車場 1、主井 2、副井 3、主井重車線 4、主

21、井空車線 5、主要運輸巷道3采煤方法3.1 確定采煤方法根據煤層賦存條件,礦井年生產能力,并結合我國當前技術水平和裝備情況,分析確定指定煤層的采煤方法。為了選擇合理的采煤方法,必須詳細研究煤層的賦存條件和地質特征,并參考實習礦井或礦區實際使用經驗。在此基礎上,可參照下列各點選擇采煤方法:(1) 對緩斜、傾斜、薄及中厚煤層,一般使用單一走向長壁采煤法,傾角小于12°時,可考慮采用傾斜長壁采煤法的可能性。采用走向長壁采煤法,一般采用全部冒落法處理采空區。但直接頂為堅硬難冒落的巖層,或受其它條件限制時,可以考慮采用充填法或刀柱法處理采空區。(2) 對煤層賦存穩定、頂底板條件較好的中厚煤層,

22、大型礦井一般采用綜合機械化的回采工藝方式;對中型礦井,煤層賦存較穩定,地質構造不太復雜的工作面,以及不適于綜采的大型礦井工作面,可采用高檔普機采和機采回采工藝方式;對小型礦井,或受其它條件限制不適于機采的工作面,可選用炮采回采工藝。(3) 對緩斜、傾斜厚煤層,一般采用傾斜分層下行垮落走向長壁采煤法。分層厚度根據選用的支架類型確定,一般為1.65m,煤層厚度小于4.5m時,應盡可能一次采全高。對于特厚煤層(如大于2030m),難于使用分層垮落法開采或特殊條件限制不能使用垮落法開采時,可以采用全部充填法。厚度大于6m,煤質較軟,頂板中等穩定以下,可采用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采煤。(4)急斜煤層,厚度為1

23、.56m,傾角大于55°,賦存穩定時,應優先考慮采用偽斜柔性掩護支架采煤法,當不適宜采用偽斜柔性掩護支架采煤法時,厚度在2.0m以上煤層,可采用水平分層或其它采煤法。(5)頂板穩定,煤層條件適宜,電力、水力及其它條件能保證時,也可考慮采用水力采煤法。井田范圍內煤層厚度m=6.0m;煤層傾角=19°,井田內無較大構造,根據我國當前技術情況,以及礦井的地質狀況,這里選擇低位放頂煤技術,并且能夠滿足設計年產量,工作面采2.8m,放4.2m。工作面傾角為19度,必須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措施保證采面得安全生產。工作面采用后退式開采方法,工作面裝備以ZFS520017/32型插板式放頂煤

24、液壓支架為主的方案,配備MXA300型雙滾筒采煤機,刮板運輸機為SGZ800/800型刮板輸送機,運輸順槽安設SZQ150轉載機和LSP2000破碎機,DSP 3.2 采區巷道布置(1)布置采區巷道是為了把回采工作面、礦井主要開拓巷道聯系起來,構成運輸、通風、動力供應、材料供應等系統,保證工作面連續不斷的生產。為了布置采區巷道,需要確定采區走向長度、區段斜長和數目,以及采區內各種煤柱尺寸,然后確定采區上(下)山、區段平巷、區段集中巷的位置、條數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巷道的形式。 (2) 采區巷道布置方式應根據煤層賦存條件、開采技術條件、采煤方法、采掘機械化裝備水平、采區運輸方式、采區設計生產能力等

25、因素,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 (3) 無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礦井,采區準備巷道層位的選擇,應體現煤巷布置為主、少布置巖巷的原則。凡煤層傾角及頂底板巖性適宜,采區上(下)山及分階段平巷均應布置在煤層中。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的礦井,采區巷道布置應符合現行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4) 采煤工作面回采巷道(包括工作面運輸巷道和回風巷道),一般應采用單巷布置。當煤層瓦斯含量大、采區涌水量大,或因掘進、通風、運輸等要求,單巷布置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采用雙巷或多巷布置,但應明確巷間煤柱的回收措施。 (5) 緩傾斜、傾斜薄及中厚煤層、厚煤層分層開采,條件適宜,回采巷道應采用無煤柱護工藝;厚度小于2.5m、不易自

26、燃或自燃煤層,可采用沿空留巷。(6) 采區巷道斷面,必須以支護最大允許變形后的斷面能滿足通風、運輸、行人、管線及設備安裝檢修等需要為原則確定。凈斷面的選取,應符合現行煤炭安全規程和國家現行標準煤礦礦井巷道及交岔點設計規范MT/T5024的有關規定。沿空掘巷和沿空留巷,應采用巷幫密閉或充填開采。 (7) 采區巷道支護形式,應根據圍巖性質、巷道用途及服務年限、巷道受采動影響程度等因素確定。巖石巷道宜采用錨桿、錨帶、錨帶、金屬支架等支護。 此煤層傾角為19度,因此第一和第二區段沿煤地板開掘兩條上山,第三區段開掘兩條下山。上下山在傾斜方向相距10m;軌道上山采用串車提升,運輸上山鋪設皮帶運輸機。運輸上

27、山、軌道上山的位置在每個階段的上部。1、階段斜長及階段數目礦井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水平階段斜長為1100m、二水平設420m、1140m。2、區段巷道煤柱尺寸為了保護采區內部各種煤層巷道處于良好狀態,目前常留設一定尺寸的煤柱。井底大巷保護煤柱一側各留設35m,等以后上下山采完在設采區回采;留設巷道上山、運輸上山、機軌合一大巷保護煤柱尺寸為20m。3、采區軌道上山、運輸上山位置的確定此煤層傾角為19度,因此第一區段沿煤層頂、底板開掘兩條上山。上下山在走向方相距10m;軌道上山采用串車提升,運輸上山鋪設皮帶運輸機。運輸上山、軌道上山的位置在每個階段的上部。4、區段平巷的位置M煤層厚度6m,傾角19度

28、,區段平巷可采用傾斜內錯式布置。5、聯絡巷道的布置采區聯絡巷道有區段集中巷與區段平巷之間的聯絡及采區上山與區段之間的聯絡巷道,區段集中巷與區段平巷之間聯系方式,m煤層區段平巷水平布置時,采用石門聯絡。6、采區硐室采區硐室只要有采區變電所、采區絞車房、支護方式采區U型鋼棚錨噴支護。根據采區絞車房應布置在圍巖穩定、無淋水、地壓小、易維護的地點,應避開較大的地質構造,含水層、將絞車房布置在m煤層底板鐘。采區中央變電所設置在采取上山之間。 由于回風石門較長,為方便與回風石門聯系,m煤層采區上部車場可采用順向平車場,中部車場采用繞道式甩車場,采區下部車場采用大巷裝車式采區下部車場。采區千噸掘進率、采區掘

29、進出煤率及采區采出率根據該設計中采區巷道布置的情況,其采區主要巷道掘進、支護情況如表3-1所示。 表3-1 采區主要巷道掘進統計表采序號巷道名稱圍巖形式支護方式巷道凈斷面()巷道長度(m)凈掘1運輸上山煤錨噴1012.511002軌道上山巖錨噴1012.511004上區段平巷煤工字鋼1012.516155下區段平巷煤工字鋼1012.516256開切眼煤液壓支架1012.5210合計5650計算采區千噸掘進率、采區掘進出煤率及采區采出率 采區總出煤量 工作面采出煤量+掘進出煤量 1595×210×6.0×1.32×12.5×1615×1

30、.31.3×210×12.5 266.851萬t采區千噸掘進率 2.11 m/kt采區掘進出煤率×100% 8.5%采區采出率×100% ×100% 97.97% 1、采區運輸系統(運煤材料)(1)運煤系統回采工作面刮板輸送機運輸順槽皮帶運輸機運輸上山機軌合一大巷主井井底煤倉裝載硐室箕斗地面(2)材料、設備運輸系統井下所用材料、設備由副井井底車場機軌合一大巷軌道上山回風順槽工作面矸石的運輸方向與運料方向相反2、通風系統新鮮風流經副井機軌合一大巷運輸上山運輸順槽工作面軌道順槽回風石門集中回風大巷回風井3、排水系統回采工作面工作面上順槽或掘進工作面

31、軌道上山機軌合一大巷水倉,由主排水泵排出地面 采煤工藝 本次設計煤層為兩水平上下山開采,布置一個回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長度210m,循環進度為0.1 割煤及進刀方式M煤層賦存比較穩定,煤層傾角較緩,頂底板比較穩定,采用端部進刀,往返一次割兩刀的方式割煤,并且每割一刀放一次煤。2 工作面的推進方向和推進度由于本次設計中m特厚煤層,故采用放頂煤的開采方式。技術措施如下:(1)降低初采高度,以后再沿走向和傾向方向調至2m,由于受支護條件的限制,確定初采高度為2m,待直接頂初次垮落后,沿走向逐漸加大到正常才高2.5m。沿傾向方向則在直接頂初次垮落前,先將工作面兩端10m范圍內的采高由巷道高度漸增為2.

32、5m,在直接頂垮落后,在工作面兩端1520m范圍內,禁止放頂煤,在工作面13架范圍內加強頂板支護,采用金屬網和木梁支護。由于采用低位放頂煤,支架尾部安設一部刮板輸送機,故要加強13架支架尾部的頂板管理,防止冒頂,壓后部車;同時在運輸順槽轉載機另一側架設木鐸切頂支護,防止頂板冒落壓住轉載機。(2)支架的防倒。防滑措施當工作面傾角偏大時,支架傾倒,工作面前后部鏈板下滑的幾率增加,可采取如下措施: 排頭、排位用頂梁千斤頂,底座和后座千斤頂錨固,組成錯固站,防止倒架。 采用帶壓擦頂移架,防止咬架和傾倒。 中間增設防倒、防滑千斤頂,防止支架傾倒和下滑。 為了防止后部車下滑帶到液壓支架,安設防倒、防滑千斤

33、頂的方案如上。(3)防塵措施各轉載點噴霧及連接軟管吊掛橫平豎直,噴霧靈敏可靠,霧化好,轉載噴霧應正對機頭安設。凈化噴霧及連接軟管吊掛規范整齊,噴霧靈敏可靠,水幕應覆蓋全斷面。采煤機內外噴霧齊全、靈敏、可靠、霧化好。工作面、上下風巷、出煤系統、運料系統及時灑水,巷道不得有厚度超過2mm連續長度超過5m的煤塵堆積。煤壁按要求實行淺孔動壓注水。(4)端頭支護及超前支護工作面上、下出口的超前支護必須用單體液壓支架和鉸接頂梁架設,距煤壁10m范圍內不少于兩排,1020m范圍內打單排柱。挑棚單體液壓支柱間距均勻且成直線,其偏差不得超過50mm,改棚作業時,幫頂腰背嚴實。上、下順槽自工作面煤壁超前20m范圍

34、內支架完整無缺,斷面3.5m2,高度1.6m,人行道寬0.7m,底板平整,清理到幫。3 綜采工作面的設備選型及配套(1)工作面配套設備的選擇綜采工作面的采煤機、刮板輸送機和自移式支架在幾何尺寸、生產能力和服務時間方面配套是實現工作面高產高效的前提。綜采工作面內的主要裝備要在狹小的空間內正常運轉,做到互不影響,互為依存。采煤機應能夠割至最高采高,又能割至底板。工作面生產能力取決于采煤機的落煤能力,而工作面輸送機、液壓支架、平巷中的轉載機、破碎機和可伸縮膠帶輸送機等設備的能力都要大于采煤機的生產能力,通常按富裕20考慮。為發揮綜采設備的優勢,保證工作面高產,工作面輸送機的運輸能力要大于采煤機的落煤

35、能力,液壓支架的移架速度要大于采煤機的運行速度。其設備設備選型及配套應遵循以下原則:液壓支架應能適應煤層厚度的變化和頂板的下沉,要在最大采高或煤厚時支得起并有一定富裕,在最小采高或煤厚時卸得掉。采煤機選型的原則、適合特定的煤層地質條件,采煤機的采高、截深、功率、牽引方式等選取合理,有較大的適用范圍。、滿足工作面生產能力要求,采煤機實際生產能力大于工作面設計生產能力。、采煤機性能好,可靠性高,各種保護功能完善。、采煤機的選型應與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相適應。刮板輸送機的選型原則、刮板輸送機的輸送能力要大于或等于采煤機或刨煤機的生產能力。、刮板輸送機的溜槽長度要與液壓支架的寬度相匹配。、刮板輸送機的溜槽

36、與液壓支架的推移千斤頂的連接裝置和配合間隙要匹配。工作面的關鍵參數見表32: 表32 工作面關鍵參數表工作面長度(m)煤 厚(m)煤層結構所需支架類型2106.0簡單支撐掩護式根據工作面的關鍵參數,查綜采綜掘高檔普采設備類型配套圖集,選用配套編號ZC140ZZ33的配套設備。 表33 采區機械配備表名稱型號單位數量采煤機MXA300臺1支撐掩護式液壓支架ZFS520017/32組131刮板輸送機SGZ800/800臺1轉載機SZQ150臺1皮帶運輸機DSP1063/1000臺2回柱絞車JH218臺2調度絞車JD11.4臺8乳化液泵站FRB200/40臺2單體液壓支架DW28和DW25根200水

37、泵ZBA6臺4探水鉆HQ150臺4煤電鉆MZ15臺44 工作面循環作業圖標的編制(1) 織循環作業并編制循環圖表循環作業工作面實行“三八”作業制。采煤機雙向割煤,追機作業;上行、下行均割煤,往返一次進兩刀,由所選采煤機的技術特征表可知,采煤機的截深為0.6,所以最終確定本工作面采用雙向割煤的多循環方式,每一循環進尺為0.6。正規循環作業圖表5 勞動組織(1)作業方式由于每天進6刀,為了使采煤班的作業均衡,同時把機械設備檢修作為一個班,這樣作業方式可確定為兩班半生產,半班準備的工作制。(2)工序安排綜采面割煤、移架、推移輸送機、放頂煤工序,按照不同工序有以下兩種搭配方式,即及時支護方式和滯后支護方式。及時支護方式采煤機割煤后,支架依次或者分組隨機立即前移,支護頂板,輸送機隨移架移向煤壁,推移步距等于采煤機截深。這種支護方式,推移輸送機后,在支架底座前端與輸送機之間富裕一個截深的寬度,工作空間大,有利益行人運料和通風;若煤壁容易片幫時,可先于割煤進行移架,支護新暴露出來的頂板。但這種支護方式增大了工作面控頂寬度,不利于控制頂板。滯后支護式割煤后輸送機實現逐段移向煤壁,支架隨輸送機前移,二者移動步距相同。這種配合方式在底座前端和機械之間沒有一個截深富裕量,比較適應周期壓力大及直接頂穩定性好的頂板,但直接頂穩定性差的頂板適應性差。為了克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