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經濟學-復習手記_第1頁
管理經濟學-復習手記_第2頁
管理經濟學-復習手記_第3頁
管理經濟學-復習手記_第4頁
管理經濟學-復習手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管理經濟學筆記對象和任務一、管理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以及與微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P3P4 識記借用理論共同之處不同之處研究對象對企業目標的假設對企業環境的假設研究目的科學理論管理經濟學 把企業作為研究對象 都研究企業的行為現實的企業短期目標是多樣化的,長期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環境,特別是外部環境信息是不確定的企業決策應用科學微觀經濟學抽象的企業利潤最大化假設企業的外部環境信息為已知的企業行為的一般規律理論科學管理經濟學的理論支柱二、管理經濟學的理論支柱及重要意義:P4P6 識記序號名稱概念意義1建立經濟模型由經濟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構成的。給決策提供科學的思

2、維框架,使決策方法得以簡化、科學化和定量化。2邊際分析法是微觀經濟學和研究資源最優化配置的基本方法體現了向前看的決策思想。3需求彈性理論彈性是用來分析自變量的變化和因變量變化之間關系的有利工具。借用這個工具來研究各種變量變化之間的關系。是企業確定經營方針和進行價格決策的重要依據。4市場機制和市場競爭的基本原理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內容,也是管理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使決策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5邊際收益遞減規律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在各種投入要素之間保持最適度的比例關系。決定了企業成本的習性和變化規律。6機會成本原理是指資源用于次好用途時所能獲得的價值。用機會成本做決策,能判斷

3、資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優使用。是提高我國管理決策水平的一項重要任務。7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因放棄現在使用資金的機會,可以換取的按放棄時間的長短計算的回報,最常見的是利息。只有計算資金的貨幣價值,才能正確評價投資的經濟效益。企業的目標三、 管理經濟學的決策準則 對短期目標的設計和安排要服從于長期目標,在短期內,企業可以暫時放棄或減少對利潤的追求。1、企業目標 短期目標是多樣化的,它包括投資者、顧客、債權人、職工、政府、社會公眾,以及技術改造。 領會P6 長期目標是實現企業長期利潤的最大化。企業價值的定義是指企業未來預期利潤收入的現值之和。即:企業價值=式中t是第t年的預期利潤,i是資金利息率,t表示

4、第幾年(從第1年,即下一年到第n年即最后一年),由于利潤等于總銷售收入(TR)減去總成本(TC),式中TRt是企業在第t年的總銷售收入,TCt是企業在第t年的總成本。利潤的種類及其在決策中的作用利潤=銷售收入-企業成本 會計成本不能用于決策,它屬于歷史成本;只反映使用企業資源的實際貨幣出,支未反映企業為使用這些 P7 資源而付出的總代價。 機會成本定義:是指資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凈收入。它才是真正的成本。幾種特殊情況下的機會成本 業主用自己的資金辦企業把這筆資金借出可得到的利息。P8 業主自己兼任經理他在別處從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機器原來閑置,現在用來生產某種產品零。機器原

5、來生產A,可得利潤X元,現在改生產B生產A可得到的利潤X元。過去買進的物料,現在市價變了,其機會成本按市價計算。按目前市價購進的物料、雇用的職工以及貸入的資金與其會計成本一致。機器設備折舊該機器設備期初與期未可變賣價值之差。 定義是企業的實際收入>實際支出的部分,反映企業的盈虧狀況。.(不可用于決策)是指企業實際的支出,通常能在會計帳上表現出來。企業利潤 會計利潤=銷售收入-會計成本 是指非實際的支出,是會計帳上未表現出來的開支,它等于機會P7 是指企業實際的支出,通常能在會計帳上表現出來。 成本和外顯成本的差額。識記+計算(外+內)簡單應用 經濟利潤=銷售收入-機會成本=銷售收入-(外

6、顯成本+內含成本) +計算 定義是企業資源優化配置的指示器,因而是決策的基礎。 意義大于零,則說明資源用于本用途的價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資源配置較優,否則說明本用途的資源配置不合理。正常利潤的定義是指企業主如果把投于企業的資金投于其他相同風險的事業所可能得到的收入,是為了吸引企業主在本企業投資而識記 必須給他的最低限度的報酬。它屬于機會成本性質。公式:全部機會成本資金機會成本薪水機會成本折舊機會成本銷售機會成本經營費用機會成本管理經濟學定義是一門研究如何把傳統經濟學的理論和經濟分析方法應用于企業管理決策實踐的學科。P3經濟模型定義由經濟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構成,通過建立經濟模型來研究經濟變量之間的

7、因果關系,可達到科學地進行經濟預測P4 和經濟決策的目的。邊際分析法定義是微觀經濟學分析和研究資源最優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種正確的決策思想,用其衡量一個方案或一項活動是否有利,就是要把這個方案或活動引起的額外成本(邊際成本)與引起的額外收益(邊際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則就是不利的,這種決策方法體現了向前看的決策思想。P4機會成本的定義是指資源用于次好用途時所能獲得的價值,只有用機會成本做決策,才能判斷資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優使用。P5識記+計算會計成本的定義是指會計帳上記錄下來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業資源的實際貨幣支出。屬于歷史成本,而決策是面向未了的。會計成本不反映因對資源

8、的使用做出了選擇而帶來的全部犧牲,因而它不能作為決策的依據。P5第一章 市場供求及其運行機制 P13需求需求量的定義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條件下,消費者愿意購買并能夠買得起的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數量。P13 識記影響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產品的價格是影響需求量的一個最重要、最靈敏的因素。(價格需求量)P13 識記 消費者的收入(指平均收入)一般地,需求量與消費者收入向相同方向變化。(收入需求量)相關產品的價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補品。替代品價格需求量;互補品價格需求量消費者的愛好廣告費用消費者對未來價格變化的預期需求函數就是需求量與影響這一數量的諸因素之間關系的一種數學表示式,即:Qx=f(Px,Py,T

9、,I,E,A,) P14 識記需求曲線是假定在除價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反映需求量與價格之間關系,或QD=f(p)。 P15 識記它可以分為 個人需求曲線表示消費者愿意購買某種產品的數量與其價格之間的關系。P16 行業需求曲線表示市場上全體消費者愿意購買某種產品的總數與其價格之間的關系。企業需求曲線表示某企業全部顧客愿意向該企業購買某種產品的數量與其價格之間的關系。需求曲線的規律它總是一條自左向右下方傾斜(斜率為負)的曲線。P16 識記需求的變動是指當非價格因素變化時需求曲線的位移。識記需求量的變動是指當非價格因素不變,價格變動時,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線發生的變動。P16 識記需求量變

10、動的規律:價格需求量;價格需求量。P16需求的定義是指需求量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它不是一個單一的數,它是一個需求表,或一個方程,或一條需求曲線。 P16供給供給量的定義是在一定時期內、一定條件下,生產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鐘產品或勞務的數量。 P18 識記 則是一定價格水平上,一個特定的供給量。P20影響供給量的主要因素 產品的價格(是最靈敏、最重要的因素)價格供應量P18 識記 產品的成本產品成本利潤供應量生產者對未來價格的預期其他:政府的稅收、補貼等因素 某產品的供給量 某產品價格供給函數是供給量與影響這一數量的諸因素之間關系的一種表示,其最一般形式為:QS=f(P,C,E,)。 P18 識記

11、 某產品成本 生產者對產品價格的預期供給曲線是假定影響供給量的非價格因素不變,反映價格與供給量之間關系的表示式,其一般形式為:QS=f(P)。它可以分為企業供給曲線和行業供給曲線。P19 識記供給曲線的規律它總是一條自左向右上方傾斜(斜率為正)的曲線。即:價格供給量。P19 識記供給量的變動是指供給曲線不變(所有非價格因素不變),價格變動時,供給量沿原供給曲線而變化。P19 識記供給的變動是指因非價格因素發生變化而引起供給曲線的位移。 P19 識記供給的定義不是一個單一的數,而是指一個供給表,或一條供給曲線,或一個供給曲線的方程。P19供求法則 當供給不變 需求時均衡價格和交易量的 P21識記

12、 需求時均衡價格和交易量的 當需求不變 供給時均衡價格,交易量 供給時均衡價格,交易量 當供給和需求同時變化時 需求(或),供給(或)則均衡價格(或) 需求和供給同時(或)均衡價格的變化要視供求雙方增減程度的大小而定 需求或供給均衡價格(或),均衡交易量 需求或供給均衡價格(或),均衡交易量 需求(或)供給(或)均衡價格不變,均衡交易量變動與需求和供給變動的方向一致。供求法則只適用于完全競爭市場的情況,價格的形成完全取決于市場供需雙方。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交易量。需求供給分析法是通過供給和需求曲線分析供需雙方及其影響因素和價格之間的關系,它是一種常用的經濟分析工具。P2

13、3 識記市場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人們必須對使用和生產的資源和產品進行經濟選擇。P25 識記 資源的可替代性:資源之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性,使人們在經濟上的選擇成為可能。消費者和企業怎樣進行選擇:社會資源趨向合理的配置。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見配置的基本標志。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標志 社會上各種商品的供求達到平衡P25 價格能刺激生產、抑制需求;價格能抑制生產、刺激需求。價格機制通過各種商品的價格波動能基本實現供需平衡,從而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市場機制在配置社會資源作用方面的不足之處 壟斷因素的存在,影響了價格調節經濟的能力。 P26 識記 外溢效益的存在,是社

14、會資源得不到合理分配。 公共物品的存在,是價格機制對它們的生產和消費不起調節用。 信息的不完全性,結果導致錯誤的購買政策。 收入分配的不公等。市場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的條件 要有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P27 識記 要建立競爭性的市場體系。建立宏觀調控體系和政府進行必要干預。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需求估計 P31價格彈性 說明需求量對某種影響因素變化的反應程度。需求彈性(公式A) 價格彈性反映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公式B),它等于需求量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之比。P31 識記+計算 包括 點價格彈性即計算需求曲線上某一點的彈性(公式E) 弧價格彈性即計算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平均彈性(公式F)

15、收入彈性反映需求量對消費者收入,水平變化的反應程度(公式C) 包括 點收入彈性(公式G) 弧收入彈性(公式H)交叉彈性說明一種產品的需求量對另一種相關產品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公式D)公式A: (式中:E需求彈性; Q需求量; X影響需求量的某因素。)公式B: 即:價格彈性需求量變動/價格變動(式中:Q需求量; 需求量變動的絕對數量; P價格; 價格變動的絕對數量)價格彈性是負值,但一般取絕對值來比較彈性的大小,價格彈性與需求曲線的斜率成反比,與P/Q的值成正比;當其他條件相同,平坦的需求曲線彈性大,陡的需求曲線彈性小。公式C: 收入彈性= 即:收入彈性需求量變動/收入變動 計算出來的收入彈性一

16、般為正值,因為需求量Q和消費者收入I一般按相同方向運動。I<0產品稱低檔貨,I >0的產品稱正常貨,I >1的產品稱高檔貨。一般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彈性小,奢侈品的收入彈性較大。公式D: 即:交叉彈性y產品需求量變動/x產品價格變動 交叉彈性>0,說明X產品價格的變動與Y產品需求量的變動方向一致。兩種相關物品是替代品。替代品:是指兩種產品對消費者具有相似的效用,任何一種產品均可代替另一種使用。交叉彈性<0,說明X產品價格的變動與Y產品需求量的變動方向相反。兩種相關物品是互補品。互補品:是指兩種商品必須合并使用,才能對消費者產生更大效用。交叉彈性=0,說明X產品價格的變

17、動與Y產品的需求量沒有影響,兩種物品互相獨立,互不相關。公式E:點價格彈性公式: 即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平均彈性,已知兩點坐標,就可計算出彈性。公式F:弧價格彈性公式: 公式G: 點收入彈性公式: 為負值時,稱為低檔貨 收入彈性 為正值時,稱為正常貨公式H: 弧收入彈性公式: >1時,稱為高檔貨或奢侈品1.不同價格彈性的需求曲線 完全非彈性的需求曲線(垂直直線,如自來水、電、液化氣等,P,Q基本不變);P34 識記 完全彈性的需求曲線(水平的直線,如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同類產品,P,Q0);指的是絕對值 單元彈性的需求曲線(雙曲線,Q隨P同比變化,但銷售收入不變);中點為單元彈性需求,中點以

18、上的部分為彈性需求,以下為非彈性需求(傾斜的直線)。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之間的關系:識記彈性需求 單元彈性需求 非彈性需求|p|>1 |p|=1 |p|<1P 銷售收入 P銷售收入不變 P 銷售收入P 銷售收入 P銷售收入不變 P 銷售收入價格彈性與邊際收入和平均收入(即價格)之間的關系P36 識記彈性需求時,降價能使銷售收入增加;非彈性需求時,降價則會使銷售收入減少,故銷售收入一定在單元彈性時為最大。銷售收入曲線形狀為一條拋物線。邊際收入MR: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上,額外增加一個產量 能使總收入增加多少。邊際收入在需求量為零時最大,在彈性需求時為正值,在單元彈性時為零,在非彈性需求時為

19、負值。平均收入:等于總收入除以銷售量,也就是產品的價格P,平均收入曲線即企業的需求曲線。三者關系:MRP·(1-1/|p|) MR=d(TR)/dQ TR=P×Q |p|=時,MRP;|p|為其他值時,MR<P;|p|>1時,MR>0;|p|1時,MR0;|p|<1時,MP<0。影響價格彈性的因素 商品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p|前者小,后者大)。如:糧食、食鹽等生活必需品價格彈性小,價格變化不會影P37 識記 響需求量;裝飾品等奢侈品,當價格變化,需求量大幅度變化,則價格彈性大。 可替代物品的難易程度。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質越接近,|p|就越大

20、。即替代某商品的難易程度決定此商品|p|的大小。如:毛織品等屬可替代品,彈性就大,價格變化,則需求量變化大大變化;食鹽等生活品無替代品,彈性就小,價格變化不會影響需求量。購買商品的支出在人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大的|p|大,比重小的|p|小)。如:汽車等價格變化時,需求量大大變化,購買支出占收入比重大,則價格彈性大;火柴、食鹽等價格變化時,不會影響需求量,所以價格彈性就小。時間因素也影響彈性的大小(同樣的商品,從長期看,|p|就大,從短期看,|p|就小)。價格彈性在企業經營管理決策中的應用 用于價格和銷售量的分析和估計。(利用公式)P37 識記 用于政策決策分析。(彈性小的漲價,反之降價)收

21、入彈性2.需求收入彈性的應用 用于銷售量的分析和估計。P39識記 用于企業經營決策(經濟形式高漲,經營I大的商品;反之,經營I小的商品)。用于安排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速度(I大的行業,發展速度也要快些,反之,就慢些)。交叉彈性3.需求交叉價格彈性的應用舉例 分析價格、銷售量及產品間的競爭關系。P40 經濟上區分不同部門的標志。交叉彈性的絕對值大,說明產品之間的相關程度很大,反之,互不相關。交叉彈性的經濟含義 交叉彈性為正值(Epx0)X產品價格變動與Y產品需求量的變動方向一致,兩種相關物品是替代品。P40 交叉彈性為負值(Epx0)X產品價格變動與Y產品需求量的變動方向相反,兩種相關物品是互補

22、品。交叉彈性為零(Epx=0)X產品價格變動與Y產品需求量沒有影響,兩種產品互相獨立,互補相關。需求估計:市場調查法需求估計的方法 一是進行市場調查,根據所得資料估計需求;P41 不能分割 二是根據積累的統計資料,用統計法估計。需求估計常用的兩種函數:線性函數和冪函數。市場調查的方法 訪問法將擬調查的項目,以面談,電話或書面等形式向消費者提出詢問,以獲得所需資料調查的樣本多,所 P41 識記 得資料越多,以此估計出的數據可靠性也就越大。實驗法是一種以特定環境為實驗市場的調查方法,它具有較大的客觀性。包括 現場實驗在現有市場中,根據調查要求,選擇一個或若干個具有代表性的市場作為實驗市場,然后改變

23、需求函數中的變量(這些變量都是我們需要調查的),來觀察需求在一個時期或若干市場之間發生的變化。實驗室實驗在一個模擬商店中,讓選定的顧客帶著一筆事先準備好的錢,在改變需求函數的變量的不同情況下購賣商品,然后根據顧客購賣行為變化的資料去估計需求。需求估計:統計法統計法主要是回歸分析法,依據觀察數據,運用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找出擬合這些數據點的最佳擬合曲線,從而確定要求的需求P42識記 函數。常用需求函數有兩種:一是線性函數;一是冪函數。其中線性函數的表達為:設需求函數(回歸方程)的形式為一元線性方程:yx,則參數、的值為:公式:(nXiYiXiYi)/nXi2(Xi)2 Yi/n·Xi/

24、n線性函數與冪函數的特點 冪函數:更符合需求變動的實際情況。P43 識記 線性函數:比較簡便,在一般數據觀察范圍內,也能滿足需求估計的實際需要。第三章 生產決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優組合問題 P51生產函數概念及其分類生產函數反映生產中投入和產出之間的關系,說明在一定技術水平下,各種投入要素的一定組合,最大可能生產多少量,不同P51識記 的生產函數代表不同的技術水平。一般表達式為Qf(x,y,),Q代表產量,x,y,代表諸投入要素。 生產函數實質是反映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生產函數的分類 長期生產函數是指生產函數中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變的。P51 識記 短期生產函數是指生產函數中有的投入要

25、素的投入量是可變的,但有的是固定的。單一可變投入要素的最優利用總產量Q、平均產量AP和邊際產量MP的相互關系,這種關系也存在于總值、平均值和邊際值之間。P52 識記總產量Q是指一定數量的某投入要素所能生產的全部產量。 邊際產量MP是指在一定數量勞動力的條件下,增加一名工人引起的總產量的變化(Q/L),等于總產量曲線上該點的切線的斜率。平均產量AP是指每一工人的平均產量(Q/L),等于總產量曲線上該點與原點的連接線的斜率。 MP>AP時,AP; MP0時,Q(斜率0) MP<AP時,AP; MP0時,Q(斜率0) MPAP時,AP最大。 MP=0時,Q最大(斜率=0)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26、:如果技術不變,生產中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變,增加某一個投入要素的投入量起初會使邊際產量增加,但增加 P55 識記 到一定點后,再增加投入量就會使邊際產量遞減。這個規律適用于一切行業。注意兩點:其他生產要素固定不變,技術水平不變,為其前提。根據可變投入要素投入數量,把生產分為三個階段P55 (第一、三階段在經濟上不合理,而第二階段才合理) 識記第一階段,可變投入要素的數量小于OA(A點為邊際產量曲線和平均產量曲線的交點):因總產量Q呈趨勢,故單位產品中的固定生產要素成本呈趨勢;又因平均產量AP呈上升趨勢,故單位產品中可變投入要素的成本也呈下降趨勢。第二階段,可變投入要素的數量在OB之間(B點

27、為邊際產量曲線與可變投入要素投入量的交點):固定生產要素成本呈下降趨勢,可變投入要素的成本呈上升趨勢,有可能找到一點使兩種成本的變動恰好抵消,使得此時的成本在經濟上最合理。平均產量最大。第三階段,可變投入要素的數量大于OB:固定生產要素成本及可變投入要素的成本均呈上升趨勢。邊際產量收入MR是指增投一個單位的可變投入要素所引起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如果市場價格是不變的,它就等于邊際產量MP P56 識記 乘以產品的價格P(MR=MP×P)。 MRP=MR×MP單一可變投入要素最優使用量的結論假定MRP為某可變投入要素的邊際產量收入;P為某可變投入要素的價格;當MRP=P時, P

28、57 識記 可變投入要素的投入量為最優。等產量曲線是指在這條曲線上的各點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種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種組合比例所能生產的產量都是相等的,等產量P58識記 線特性為:處于較高位置的等產量曲線總是代表較大的產量。按投入要素能夠相互替代的程度,可將等產量曲線分為三種類型 P58 識記投入要素之間完全可以替代,等產量曲線的形狀是一條直線(替代率常數)。投入要素之間完全不能替代,等產量曲線的形狀是一條直角線(投入要素之間的比例為固定)。變型:同時用幾種生產方法生產同種產品,通過為不同生產方法分配不同任務,可以為整個企業調整投入要素之間的比例。此時等產量曲線的形狀是一條折線。投入要素之間的替代是

29、不完全的,等產量曲線的形狀一般為向原點凸出的曲線。該種替代的特性:投入要素X的邊際技術替代率(MRS)是隨著X的增加而遞減。X的邊際技術替代率(MRS):指X取某值時,增加一個單位的投入要素X,可以替代多少單位的投入要素Y,公式表示為MRSY/X,也就是等產量曲線上X取該值時的斜率,因等產量曲線斜率是遞減的,故隨著X投入量的增加,增加一個單位X所能替代的Y量也遞減。等成本曲線是指在這條曲線上,投入要素X和Y的各種組合方式,都不會使總成本發生變化。P60 識記一般表示式為: E=Px·Qx + Py·Qy 或 Qy=(E/Py)(Px/Py)·Qx是等成本曲線的斜率

30、(Px/Py兩種投入要素的價格比例)。是等成本曲線在Y軸上的截距。由此可知此等成本曲線特性為:離原點越遠的等成本曲線代表的成本越高,因其截距較大。最優投入要素組合的確定P61 識記圖解法將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曲線畫在一起,其相切點,就是投入要素最優組合點。多種投入要素最優組合的一般原理:在多種投入要素相結合以生產一種產品的情況下,當各種投入要素每增加一元所增加的產量都互相相等時,各種投入要素之間的組合比例為最優,用數學式表示為:MPx1/Px1 MPx2/Px2 MPxn/Pxn時,各種投入要素之間的組合比例為最優。推理公式:等產量曲線為QKaLb,K為資金數量,L為勞動力數量,a、b為常數,又

31、假定K價格(即利息)為Pk,L價格(即工資)為PL,則兩種投入要素的最優組合比例為:K/LaPL/bPk價格變動對投入要素最優組合的影響:如果投入要素的價格比例發生變化,人們就會更多地使用比以前便宜的投入要素,少使用比以前貴的投入要素。P63 識記規模對收益的關系規模對收益的關系當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樣的比例增加時,這種增加會對總產量產生影響。P64 識記規模收益的類型 規模收益遞增:產量增加的倍數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數。P65 識記 規模收益不變:產量增加的倍數=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數。規模收益遞減:產量增加的倍數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數。影響規模收益的因素:當生產規模改變時,隨生產規模從小變大,規

32、模收益一般會先后經歷遞增(A)、不變(B)P66和遞減(C)識記 三個階段。在不同階段,對規模收益有不同的因素在起作用。P65A遞增因素:工人可以專業化、使用專門化的設備和較先進的技術、其他因素。B不變因素:達到一定規模后,促使規模收益遞增因素會逐漸不再起作用,總會有一個最優規模,但最終要進入遞減階段。C遞減因素:主要是管理問題。規模收益類型的判定從生產函數的代數表示式來判定該生產函數規模收益的類型。P65 識記假定生產函數為Qf(x,y,z),如所有投入要素都乘上常數k,會使產量增加h倍,即hQf(kx,ky,kz),則 h>k,該生產函數為規模收益遞增;hk,該生產函數為規模收益不變

33、;h<k,該生產函數為規模收益遞減。或者假定生產函數為Qf(x,y,z),如把所有投入要素都乘上常數K,會使產量Q增加h倍,同時又可以把k作為公因子分解出來,即hQknf(x,y,z),則n>1,規模收益遞增;n1,規模收益不變;n<1,規模收益遞減。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生產函數最常用的形式是冥函數,也稱為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這種生產函數有許多優點。P66 形式為:QaKbLc 其中:Q:產量 K:資本 L:勞動力 a,b,c:常數其重要特征如下 它的對數形式是一個線性函數,對數形式:logQlogablogKclogL,是一個線性函數。 識記 邊際產量是遞減的(此時b

34、,c均應小于1)。便于判別規模收益的類型 (b + c)大于1,規模收益遞增;hQ=ak(b + c)KbLc (b + c)大于1,遞減;(b + c)等于1,不變。它的變量K、L的指數b、c,正好分別是K、L的產量彈性,即K增長1%,產量增長b %,L增長1%,產量增長c%。第四章 生產決策分析產品產量的最優組合問題 P71產品產量最優組合決策的理論方法產品產量最優組合要使用:P71 識記產品轉換曲線也稱生產可能性曲線,在這條曲線上的任何點都代表企業在資源給定的條件下能夠生產的各種產品最大可能產量的組合。斜率是負的:它就是產品之間的邊際轉換率。形狀一般總是:從原點向外凸出的,越往外的產品轉

35、換曲線所代表的資源越多。(即向右移邊際轉換率)特殊形式:呈直角形(兩種產品不能互相轉換);一條傾斜的直線(兩種產品能完全轉換)。邊際轉換率:是指企業在生產兩種產品的情況下,每增加一個單位的這種產品,會使另一種產品的產量減少多少。它就是產品轉換曲線的斜率。由于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在起作用,產品的邊際轉換率會隨該產品的增加即沿產品轉換曲線向右移動而遞增。等收入曲線在這條曲線上各點所代表的不同的產品產量組合都能得到相同的總銷售收入。(以TR表示)。公式:TRPa·QaPb·Qb 或 QbTR/PbPa·Qa/Pb可見,每個TR都有一條等收入曲線,只要產品價格不變,這些曲線互

36、相平行,斜率均為Pa/Pb。產品產量最優組合的確定:將產品轉換曲線和等收入曲線畫在一個坐標軸上,兩條曲線的切點代表兩種產品最優的產量組合識記 當產品A的相對價值其相對成本時,多生產產品A,少生產產品B是對企業有利的;當產品A的相對價值其相對成本時,少生產產品A,多生產產品B是有利的;當產品A的相對價值=于其相對成本時(Pa/PbQb/Qa),企業的產品組合為最優。P73產品產量最優組合決策的實用方法線性規劃法(前提: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P74A)產品產量最優組合的線性規劃模型 P741)假設:每種產品的單位產量利潤是已知的常數;每種產品所使用的生產方法為已知且規模收益不變;企業能得到的投入要素

37、的數量識記 有限且已知;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則:企業的決策問題就可以寫成如下線性規劃問題的一般形式:2)目標函數:ZC1x1C2x2Cnxnmax(最大)式中Z為總利潤;x1,x2,xn為企業生產的各種產品;C1,C2,Cn為每種產品能提供的利潤貢獻。3)約束條件:a11x1a12x2a1nxnb1a21x1a22x2a2nxnb2 am1x1am2x2amnxnbmx1, x2,, x0式中x1,x2,xn為企業生產的各種產品;b1,b2,bm為可供使用的各種投入要素的數量;aij(i=1,2m;j=1,2, n)為第j種產品每生產1個單位所需要的第i種投入要素的數量;最后,非負值

38、約束條件表示各種產品的產量必須是正值,負值是沒有意義的。B)圖解法:只適用于目標函數中只有兩個變量的情況。P75步驟為 確定可行區域和隅角;在產品產量最優組合的線性規劃模型中,由各條約束條件方程直線和X軸、Y軸所圍成的區域叫可行區域。在這個區域內的所有點,都能滿足約束條件提出的要求。做離原點最遠的與隅角相交的等利潤曲線; 在這條曲線上各點所代表的不同的產品產量組合都能得到相同的利潤。由確定隅角的相關直線的方程可解得此隅角的座標,這個座標就是最優的產量組合。C)代數法:根據相關直線的方程,就可以用代數法解出每個隅角的坐標,然后計算每個隅角上的利潤,選擇其中利潤最大的隅角。P76D)影子價格:P7

39、7識記如果企業投入要素A的投入量增加一個單位,可使企業的利潤數增加B,B這個增加的利潤數就是1個單位投入要素A的真正價值,這個價值稱為投入要素A的影子價格。投入要素的影子價格也是該要素的機會成本。其作用為:表明如果企業增加或減少某資源或投入要素一個單位會對企業的總利潤帶來多大影響。可幫助認識企業生產的瓶頸和富余要素,影子價格非零,則投入要素正約束著企業的產量;反之為零時,則投入要素利用不足,有富余;可幫助了解為擴大生產,用多高價格添構某投入要素才是劃算的,影子價格大于市價,則購買這種投入要素來擴大生產是合算的;反之不合算。影子價格=0,該投入要素在生產中利用不足;影子價格市場價格,購買投入要素

40、,來擴大生產是合算的;影子價格市場價格,購買投入要素,以擴大生產并不合算。第五章 成本利潤分析 P81管理決策幾個重要成本概念 識記相關成本的定義是指適宜于做決策用的成本。P81非相關成本的定義是指不適宜用于決策的成本。P81機會成本屬于相關成本。(管理中使用機會成本)P81會計成本反映使用企業資源的實際貨幣支出,沒有反映企業為使用這些資源而付出的總代價,屬于歷史成本,不能用于決策,屬于非相關成本。P81增量成本的定義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決策而引起的總成本的變化,屬于相關成本,在決策時必須考慮。P82沉沒成本(固定成本)不因決策而變化的成本,屬于非相關成本,在決策時不予考慮。P82運用增量成本

41、做決策的方法:把增量成本與增量收入相比較,若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則方案可接受,反之不可接受。 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決策而引起的總收入的變化。用機會成本做決策和用增量成本做決策是兩種不同的方法,但可得出相同的結果。邊際成本(MC)的定義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上,產量增加一個單位,給總成本帶來多大的變化。P84公式:MC(TC2TC1)/(Q2Q1)TC/Q變動成本的定義是指可變投入要素的支出,它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P84固定成本的定義是指固定投入要素的支出,它不受產量變化的影響。84成本函數成本函數:反映產品的成本C與產量Q之間的關系的數學函數,用數學式表示,就是Cf(Q)。P84識記取決于 產品的

42、生產函數表明投入和產量之間的技術關系。這種技術關系與投入要素的價格相結合,就決定產品的成本函數。投入要素的價格,若投入要素的價格不變,生產函數屬于規模收益不變(產量的變化與投入量的變化成正比關系)那么,成本函數(總成本和產量的關系)也是正比關系;規模收益遞增,那么成本函數遞減;規模收益遞減,那么成本函數遞增。成本函數(不以時間的絕對長度來區分,而以投入量是否全可變來區分)可分兩種 短期成本函數A長期成本函數BA:短期成本函數的定義指反映在企業諸種投入要素中至少有一種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變的條件下產量與成本之間關系的數學函數,主要用于日常經營決策。B:長期成本函數的定義指反映在企業諸種投入要素的投

43、入量都是可變的條件下產量與可能的最低成本之間關系的數學函數,它的圖形為長期成本曲線。一般用于長期規劃。P85短期成本曲線短期成本函數的幾何表現就是短期成本曲線,它受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制約,它可分為:P86 識記總變動成本(TVC)曲線取決于總產量曲線。總產量曲線因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作用,其形狀為先遞增(即產量的增加速度隨可變投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遞增)、后遞減(即產量的增加速度隨可變投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遞減)。所以總變動成本曲線的形狀必然是先遞減(即總變動成本的增加速度隨可變投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遞增)、后遞減(即產量的增加速度隨可變投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遞減)。總固定成本(TFC)曲線總固

44、定成本曲線在短期內不變,是平行于X軸的直線。總成本(TC)曲線總成本總固定成本總變動成本,所以總成本曲線在總變動成本曲線的上方,兩者的垂直距離等于總固定成本,每一產量水平上總變動成本曲線的斜率與總成本曲線的斜率都是相等的。平均固定成本(AFC)由于平均固定成本總固定成本/產量,所以它隨產量的增加而遞減,并漸漸接近于零。平均固定成本曲線在圖上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并漸漸向x軸靠攏。平均變動成本(AVC)曲線呈U形,某一產量水平上的平均變動成本是總變動成本曲線圖上聯接原點到總變動成本曲線上該點的聯線的斜率,它的斜率最小點就是平均變動成本的最低點。最低點以前,平均變動成本是下降趨勢;最低點以后則是上升趨

45、勢;所以平均變動成本曲線呈U形。平均總成本(AC)曲線呈U形,是因為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在起作用。平均總成本平均變動成本平均固定成本(ACAVCAFC)總成本/產量(ACTC/Q)。某一產量水平上的平均總成本是總成本曲線上相應點與原點的聯線的斜率。從原點作總成本曲線的切線,其切點是平均總成本的最低點,原因是切點的斜率最小。同平均變動成本曲線一樣,平均總成本曲線也呈U形,由于平均固定成本向零接近,所以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總成本曲線和平均變動成本曲線也趨于接近。邊際成本(MC)曲線呈U形。某產量水平上的邊際成本等于總成本曲線上該點的斜率。由于總成本曲線的斜率一般是由大變小,又由小變大,所以邊際成本曲線

46、也呈U形,其最低點處于總成本曲線上的拐點,因為拐點的斜率最小,由于邊際成本說明因單位的產量變化而引起的總成本的變化,所以它只與總變動成本有關,而與總固定成本的大小無關,當邊際成本小于平均總成本時,平均總成本呈下降趨勢;當邊際成本大于平均總成本時,平均總成本呈上升趨勢;當邊際成本等于平均總成本時,平均總成本處于最低點,也就是說,平均總成本曲線與邊際成本曲線相交于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總變動成本(TVC)=總成本函數-固定成本平均變動成本(AVC)=TVC/Q邊際成本函數(MC)=d(TC)/Dq MC=MR(利潤最大化)邊際收入函數(MR)=d(TR)/dQ長期成本曲線實際上就是長期變動成本曲

47、線,可分為長期總成本曲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和長期邊際成本曲線三種,沒有固定成本曲線。P87 識記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反映產量與平均成本之間的關系,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產量選擇最優的規模,所以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所反映的平均成本,是在允許選擇最優的規模的條件下,每一產量水平上,可能的最低平均成本。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各個生產規模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包絡線,其形狀呈U形,但較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就是工廠的最優規模。因規模收益遞增不變遞減規律在起作用(因邊際收益遞減規律不適用于長期,故只能影響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形狀,使其呈U形),曲線呈U形,最低點是工廠的最優規模。是最為常用的。注意:企業的最優規模,一定

48、產量上企業的最優規模是兩種不同的情況。成本函數的應用P89 怎樣分配產量,使總公司的總成本最低邊際成本都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邊際成本都相等時,各產量的分配,能使總公司的總成本最低。利用成本曲線分析,最優的工廠取決于市場需求概率分布的情況;不同產量水平上兩個方案的成本差別有多大。如果需求概率分布擺動較大,對專業化水平低的方案有利,如果需求概率分布擺動較小,則對專業化水平高的方案有利。利用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在不同的生產規模上,選用不同的技術根據銷售量的大小來選擇最優技術。成本利潤分析方法:P91 識記A)貢獻分析法實際上就是增量分析法在成本利潤分析中的應用,如果兩個以上方案的貢獻都是正值,貢獻最大

49、的方案就是較優的方案。適用于短期決策。貢獻:由決策引起的增量利潤,等于由決策引起的增量收入減去由決策引起的增量成本,也被稱為“對固定成本和利潤的貢獻”,有時也稱為“利潤貢獻”。如果產品的價格不變,增加單位產量的貢獻就等于價格減去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屬于沉沒成本,不考慮。(一般來說,變動成本材料費直接人工費變動間接費用),即貢獻固定成本(含固定間接費用)利潤。貢獻分析法的應用 確定訂貨的可用三種方法,計算增量成本和增量收入,使用機會成本;計算總增量成本和總增量收入,而不使用機會成本;計算單位產品貢獻。是自制,還是外購:看哪個方案增量成本低。怎樣分配追加的任務:追加給單位成本較低的或追加給單位貢獻(

50、價格單位變動成本)大的。怎樣分配薄弱環節設備的生產任務:先算出單位工時的貢獻,按大到小的順序排列。B)盈虧分界點分析法常用來研究產量、成本和利潤三者之間的關系,其核心是尋找盈虧分界點在哪里,即確定能使盈虧平衡的產量是多少。盈虧平衡的產量就是保本的產量,即在這個產量水平上,總收入等于總成本。確定盈虧分界點對決策者來說至關重要,決策的產量超過了這一點,說明收入大于成本,這樣的決策是有利可圖的,因為如果決策的產量小于這個分界點,說明這種決策會導致虧本,因而是不可取的。盈虧分界點 總收入和總成本是兩條曲線。價格不變,故總收入曲線是一條直線。價格和平均變動成本都不變,故總收入和總成本曲線均為直線,利潤曲線也為直線(此種圖形最常用)。確定盈虧分界點的方法 圖解法:固定成本,平均變動成本,產品價格盈虧分界圖。代數法:在盈虧分界點上,總收入等于總成本。即:P·Q = F + V·Q 或 Q F/(PV) F/C其中P為單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