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教案_第1頁
呼吸衰竭教案_第2頁
呼吸衰竭教案_第3頁
呼吸衰竭教案_第4頁
呼吸衰竭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案首頁授課時間:教案完成時間:授課名稱授課時間學時授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教學班學生數教學目的及任務1 .掌握呼吸衰竭病人的給氧方法及護理舉措.2 .熟悉熟悉人工氣道的護理舉措.3 .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教學內容、步驟及時間分配:呼吸衰竭導課5min概述5min分類5min護理評估15min護理診斷10min護理目標5min護理舉措20min本單兀重點呼吸衰竭病人的病情觀察及氧療護理.本單元難點呼吸衰竭病人的護理.教學方法及準備教學方法:講授、討論、自學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所用教材?內科護理學?第四版尤黎明人民衛生出版社參考資料?內科護理學?第四版尤黎明人民衛生出版社教研室審閱意

2、見同意教案續頁根本內谷注解進展、輔助手段和時間分配5min討論5min講授5min講授【導入新課】張大爺,72歲.昨天因天氣突變轉涼,開始咳嗽、咳痰,今天下午出現呼吸困難、口唇發綃、煩躁不安,家人將其送至醫院救治.張大爺吸煙50余年,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20年.請思考:同學們應密切觀察病人哪些情況?【講授新課】一、概述概念呼吸衰竭簡稱呼衰,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肺通氣和或換氣功能嚴重障礙,以致在靜息狀態下亦不能維持足夠的氣體交換,導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從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和相應臨床表現的綜合征.動脈血氣分析可作為診斷的依據,即在海平面正常大氣壓、靜息狀態、呼吸空氣條件下,動脈血氧分壓

3、PaO2低于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壓PaCO2高于50mmHg無心內解剖分流和原發于心排血量降低因素,即為呼吸衰竭.二、分類根據動脈血氣分析分類:I型呼吸衰竭;n型呼吸衰竭.很據起病急緩分類: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二、慢性呼吸衰竭病因及發病機制病因:呼吸系統疾病;神經肌肉病變.發病機制1通氣障礙:肺泡通氣量減少時,空氣中的氧不能進入肺泡,使Pa02下降,而肺泡內的C02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導致Pa02升高.2通氣/血流比例失調:通氣/血流V/Q比例失調是引起呼衰的根本病因.正常人在安靜狀態下平均的V/Q比例為0.8.在這一比例下機體進行有效的氣體交換.當V/Q>0.8時,肺泡

4、通氣功能正常或增加而血流減少或相對缺乏,生理無效腔增加;當V/Q<0.8時,肺內一部分靜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脈血流經無通氣或通氣缺乏的肺泡,使未經完全氧和的肺動脈血直接進入肺靜脈,形成動-靜脈樣分流.兩種情況下的V/Q比例異常均可影響換氣效率,造成低氧血癥.教案續頁根本內谷注解進展、輔助手段和時間分配3彌散障礙:肺泡氣與肺毛細血管的氣體分子通過肺泡-肺毛細血管壁的過程稱為彌散.彌散過程受肺泡-肺毛細血管膜的厚度、彌散面積、彌散膜兩側的氣體分壓差、彌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散系數和氣體與血液流經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肺泡-毛細血管膜增厚如間質纖維化、肺間質水腫等可導致彌散障礙.彌散障礙主要

5、影響氧的交換,導致低氧血癥.當彌散面積減少1/3以上時可出現呼吸困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對機體的影響1、中樞神經系統:缺氧可引起腦細胞功能障礙、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腦水腫,最終引起腦細胞死亡.輕度CO2曾加,間接引起皮質興奮;PaC02繼續升高,將使中樞神經處于抑制狀態C02麻醉.同時C02潴留會使腦血管擴張,進一步加重腦水腫.2、循環系統:缺氧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使心率加快和心排血量增加,血壓上升.缺氧引起肺小動脈收縮而增加肺循環阻力.嚴重缺氧可使心肌收縮力降低.C02潴留可使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使腦血管、冠狀血管擴張,皮下淺表毛細血管和靜脈擴張.3、呼吸系統:缺氧主要通過頸動脈竇和主動

6、脈體化學感受器反射作用刺激通氣.C02是強有力呼吸中樞興奮劑,但C02濃度過高時那么會抑制呼吸中樞.4、肝、腎和造血系統:缺氧可導致肝功能異常、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減少;CO2潴留可引起腎血管痙攣,血流減少,尿量減少.缺氧可引起繼發性紅細胞增多.5、酸堿平衡和電解質:缺氧可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多為高AG陰離子間隙性代酸;C02潴留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容易出現代謝性堿中毒,主要原由于醫源性因素,如過度利尿造成低鉀、低氯性堿中毒;過量補堿.口型呼吸衰竭時機械通氣使用不當,使PaCO2T降過快,亦容易出現呼吸性堿中毒.15min講授三、護理評估1、健康史:病人是否存在感染、高濃度吸氧

7、、手術、創傷等誘因;是否存在慢性支氣管-肺疾病.2、身體狀況一呼吸困難一一最早、最突出的表現,表現為呼吸淺速、出現“三凹征,嚴重者有呼吸節律的改變.呼吸中樞受損時,呼吸頻率變慢且常伴節律的變化,如潮式呼吸.二發綃一一缺氧的典型表現,可見口唇、指甲等處發綃.但伴有嚴重貧血者發州不明顯或不出現:慢性代償性呼吸衰竭者,由于紅細胞增多,血氧飽和度大于80%,也會出現發綃.教案續頁根本內谷注解進展、輔助手段和時間分配三精神神經病癥一一缺氧早期腦血流量增加,可出現搏動性急性頭痛;輕度缺氧可出現注意力分散,智力定向力減退;缺氧程度加重,出現煩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昏迷.輕度二氧化碳潴留表現興奮病癥,如多汗

8、、煩躁、白天嗜睡、夜間失眠;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表現神志冷淡,間歇抽搐、昏睡、昏迷等二氧化碳麻醉現象,稱“肺性腦病.四心血管系統病癥一一早期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晚期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搏.皮膚紅潤、溫暖多汗,與二氧化碳醫學教育網原創潴留引起外周血管擴張有關.五其他一一器官、系統損害可有上消化道出血、蛋白尿、紅細胞尿、尿素氮升高.假設治療及時,隨著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改善,上述病癥可消失.3、心理-社會狀況:病人出現記憶、思維、定向力、性格等精神紊亂癥狀;情緒低落、易出現焦慮、恐懼等心理反響.4、輔助檢查血氣分析顯示PaO2<8.0kPa,PaC02

9、>6.7kPa,動脈血氧飽和度<75%血pH值常降低.5、治療原那么及主要舉措緩解支氣管痙攣;限制感染;呼吸中樞興奮劑.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病因及發病機制病因:直接因素肺內損傷;間接因素肺外因素.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肺損傷的過程除與根底疾病的直接損傷有關外,更重要的是炎癥細胞及其釋放的介質和細胞因子引發全身炎癥反響,過度的全身炎癥反響或抗炎反響引起肺泡-毛細血管損傷,通透性增加和微血栓形成,肺泡上皮損傷,外表活性物質減少或消失,導致肺水腫,肺泡內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張.從而引起肺的氧合功能障礙,導致頑固性低氧血癥.10min講授四、護理診斷1 .氣體交換受損一一與呼吸衰竭有關.2 .

10、急性意識障礙一一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有關.3 .生活自理水平缺陷一一與意識障礙有關.4 .潛在并發癥:水、電解質紊亂,上消化道出血.5min講授五、護理目標1 .病人呼吸困難得到改善2 .病人保持呼吸道暢通.3.病人神志逐漸清楚.4 .病人未發生并發癥,或并發癥被及時發現并得到及時處理.20min講授六、護理舉措1、一般護理(1)休息與活動因活動會增加耗氧量,故對明顯的低氧血癥病人,應限制活動量;活動后不出現呼吸困難、心率增快為宜.協助病人取舒適體味,如半臥位或座位;對呼吸困難明顯的病人,囑其絕對臥床休息.(2)飲食護理呼吸衰竭由于呼吸功能增加、發熱等因素,導致能量消耗增加,機體代謝處于負平衡

11、.營養支持對于提升呼吸衰竭的搶救成功率及病人生活質量均有重要意義,故搶救時應常規鼻飼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及適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流質飲食,必要時給予以提供足夠的能量,降預防氣短和進餐時血氧降由于碳水化合物可能會加按醫囑使用呼吸興奮劑靜脈高營養.如果可以經口進食,應少食多餐,低因進食增加的氧消耗.進食時應持續給養,低.腸外營養時應注意監測二氧化碳的變換,重高碳酸血癥病人的二氧化碳潴留.2、用藥護理按醫囑選擇使用有效的抗生素限制呼吸道感染.(如尼可剎米、洛貝林等),必須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觀察用藥后反應,防藥物過量;對煩躁不安、夜間失眠病人,慎用鎮靜劑,以防引起呼吸抑制.3、保持氣道暢通及

12、時去除痰液.清醒病人鼓勵用力咳痰,對于痰液黏稠病人,要增強霧化.稀釋痰液,咳嗽無力者定時協助翻身、拍背,促進排痰,對昏迷病人可機械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按醫囑應用支氣管擴張劑,如氨茶堿等.對病情重或昏迷病人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使用人工機械呼吸器.4、合理給氧(1)氧療的意義和原那么氧療能提升肺泡內氧分壓,提升PaO2和SaOZ減輕組織損傷,恢復臟器功能,提升機體運動的耐受性;能降低缺氧性肺動脈高壓,減輕右心負荷.臨床上根據病人病情分析和血氣分析結果采取不同的給養方法和氧濃度.原那么是保證迅速提升PaO2到60mmH或脈搏容積血氧飽和度(SpO2)達90艱上的前提下,盡量降低吸氧濃度.I型呼吸衰

13、竭的主要問題為缺氧而無二氧化碳潴留,為迅速糾正缺氧,可短時間內間歇高濃度(>50%)或高流量(46L/min)吸氧.對于伴有高碳酸血癥的急性呼吸衰竭,往往需要低濃度給養,以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2)氧療的方法氧療的方法有鼻導管、鼻塞、面罩、氣管內和呼吸機給養.鼻導管或鼻塞吸氧時,其優點為簡單、方便;不影響病人進食、咳痰.缺點為氧濃度不恒定,易受病人的呼吸影響,高流量時對局部粘膜有刺激,氧流量不能大于7L/min.吸入氧濃度與氧流量的關系:吸入氧濃度(%=21+4x氧流量(L/min).面罩主要包括簡單面罩、帶儲氣囊無重復呼吸面罩和文丘里(Venturi)面罩,其優點為吸氧濃度相對穩定,可

14、按需要調節,對鼻粘膜刺激小,缺點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病人進食及咳嗽,局部病人不能耐受.(3)氧療的觀察由于病人對氧療反響不同,氧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氧療效果,如吸氧后呼吸困難緩解、發綃減輕、心率減慢,表示氧療有效;臨床上必須根據病人血氣結果及時調解吸氧流量或濃度,以防止發生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醉;注意保持吸入氧氣的濕化,以免枯燥的氧氣對呼吸道粘膜及氣道粘液栓形成;輸送氧氣的面罩、導管、氣管導管應定期更換消毒,預防交叉感染.5、機械通氣的護理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如病人的意識狀況、生命體征、準確記錄出入量等;掌握呼吸機的參數,及時分析并解除呼吸機報警的原因;增強氣道的護理工作,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并及時發現、處理可能的并發癥等.6、預防并發癥體液失衡;上消化道出血;預防感染.7、心理護理8、健康指導疾病知識的介紹;保健教育;用藥指導;生活指導;自我病情監測.教案末頁小結通過本節學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