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上交教案-(1)模板_第1頁
天壇上交教案-(1)模板_第2頁
天壇上交教案-(1)模板_第3頁
天壇上交教案-(1)模板_第4頁
天壇上交教案-(1)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天壇一、概況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歷經嘉靖朝擴建和清乾隆朝改建,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皇家祭壇。天壇(Temple of Heaven) 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天壇的布局和建筑組成、位置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門內大街東側,與先農壇隔街相對也是京城中軸線的東面,內城的南郊 、 規制平面北墻呈圓形,南為方形,象征天圓地方占地共畝,外墻垣東西約為米,南北為米內壇墻東西米,南北米共有壇墻兩重內壇也是北圓南方(分兩組祭壇,郊天的圜丘和祈

2、谷的祈年殿,兩組各有自己的配殿)。 、 天壇的建筑組成a .圜丘組群:圜丘壇,皇穹宇(圜丘,主體建筑由三層臺基組成,祈天用圜丘壇,采用三層露天圓臺皇穹宇,放先祖牌位) b.祈年殿組群:祈禱豐收用的,布局是模糊空間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c.齋宮: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齋之所有壕溝,圍墻等防御設施的固定住所d.丹陛橋(×米)e.神樂署:神樂樂隊的長期住所犧牲所:飼養犧牲品的場所三、天壇的規劃意匠和象征手法為表現天的精神功能需要、 采用宏大的用地規模故宮×天壇×公頃,比皇帝高,創造天的氣氛 、 總體布局,軸線偏東(為什么?) 、 從建筑形象表現天a.以圓象天,圜丘,皇穹宇的外

3、圍墻的圓形墻,祈年殿b.盡量用矮墻來擴大形象,取得開闊的氣勢c.通過高臺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頂(祈年殿)來擴大建筑體量d.用純凈色彩表現天(藍色) 、 創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兩個看天的視點,祈年殿和圜丘同時又用丹陛橋來連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條看天的路線 、 運用了一系列象征的手法 a. 數的象征祈年殿的柱子,檐柱根(時辰)金柱根(月)同時兩者又是節氣,加上井口柱根(四季)為星宿圜丘臺基的直徑上,×丈丈,中×丈丈,下×丈丈,形成三層臺基圜丘的地面鋪石為,×,×,××為陽數之極 b. 幾何圖形的象征內外壇墻的形式是北圓南

4、方,體現天圓地方c. 方位象征 建筑,主建筑坐北朝南,最高等級,齋宮坐西朝東,次之丹陛橋,神道為正中,御道,王道分別在西東突出皇權和天的關系另牌位,版的位置 d. 色彩象征祈年殿的三重檐(藍色)反映出天不是神圣的色彩,而是理性的光彩6、天壇體現的尚無思想和以少總多的方法綠化的大量運用和建筑的數量和體量上的少來充分體現天通過主軸線來控制建筑同時用擴大臺基來表現建筑不以形象取勝,而以境界取勝有的節省,無上做文章,物質功能簡單,精神功能復雜占地273公頃,有四個故宮那么大。可很多人說感覺不如故宮大。其實,天壇公園所轄面積是200公頃,其余被天壇醫院,崇文體育場給蠶食了。乾隆還改造了天壇的門。門關乎風

5、水,甚至關乎區域的興旺發達。原來天壇只有一個西門(祁谷壇門),乾隆皇帝認為祭天祁谷應各走各門,故又在南邊開了個門,即天壇醫院的那個門。天壇的總體布局是“一條天街夾兩壇”。在古代,農業和天同等重要,這種意識同樣體現在了天壇里。皇帝在圜丘祭天,在祁年殿祁谷。重農重天,皇帝日子才好過。所以我們現在也在講三農問題。北京原來沒有外城的時候,天壇的位置處于南郊,所以祭天壇叫祭南郊。本來天壇的輪廓是馬蹄狀,現在變成了蘑菇狀。一次,一位外國朋友說道,“天壇現在成了T恤衫了”。犧牲所,就是現在天壇醫院所在的地方,里面還能找到一段殘留的墻跡。天壇整體平面由兩層圍墻劃分為內、外兩個部分,外部西側有飼養祭祀用牲畜的犧

6、牲所及舞樂人員暫住的神樂署,主要祭祀建筑則配置在內部的中軸在線,由南向北依序為圓丘、皇彎宇及祈年殿,都是中國少見的圓形建物。圓丘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是一個露天的、層層內縮的三層圓壇,以漢白玉石建成,為皇帝祭天之所在,有外方內圓兩重墻與東西南北四座門。中國古代以奇數為陽,所以不論臺階、欄桿甚至鋪面石塊,數量上都采奇數。皇彎宇為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建,內部供奉祭祀典禮所需的“昊天上帝”牌位,采單檐圓攢尖琉璃瓦頂,殿宇由內外兩圈共八根柱所撐起,結構奇巧,其外一圈環形圍墻,與圓形建筑所造成的特殊回音效果,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歷法融于結構的祈年殿位于北端

7、的是天壇最具代表意義且最高大的建筑一-祈年殿,它是祈求谷物豐收的祭壇,創建于明永樂年間,原是方形殿宇,于嘉靖二十四年(1夕巧年)修建時改為圓形三重檐建筑,使建筑形式更具體呈現“天圓地方”的思想內涵。在內墻范圍之內,還建有皇帝祭天時暫居的齋宮,但為了強化皇帝的安全設施,齋宮四周圍以深壕。祈年殿在明嘉靖年間重修時稱為泰享殿,圓形攢尖屋頂以上青、中黃、下綠琉璃瓦分別代表天、地、谷,主要作為祈禱五谷豐收之所。清乾隆年間改稱祈年殿,以青色代表天,故將三重檐全部改為青色。可惜光緒十五年(1889年)受雷火之災而毀,不過因此建筑事關國運,遂依明朝形制重建。如今祈年殿前設祈年門,后為皇乾殿,左右有配殿,擁有一

8、個獨立完整的領地。迥異于宮殿及廟堂的配置天壇位于北京城東南郊,在內城與外城之間,古時為一片寧靜之綠野平疇,占地極廣,其平面呈南方北圓的形狀,即東北、西北角是圓的,東南、西南角是直的,所謂“乾圓坤方”,乾在上,坤在下,其形狀隱含哲學上的意義,普遍運用到中國的印章、玉圭、墳墓及古碑,甚至于粵北客家的圍龍屋上。中國壇廟形制之來源“天圓地方”是中國古代觀察宇宙所得的概念,繼而發展出祭天用圓、祭地用方的基本思想,其實,漢代的禮制建筑已有外圓內方之制,而中國重要的發明羅盤,內層有太極、五行、八卦,外層是天干、地支,仿佛就是一個圓形建物的平面圖。佛教自印度傳來時,盛行的“曼茶羅”代表佛教的須彌山,是一個美好境界的縮影,而中國的道教,以無極生太極、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基本上是由虛無到豐盛,從無到有的過程,這些宗教理論都演變成中國壇廟建筑形式之指導法則。祈年殿直徑26米,高度38米,坐落于三層漢白玉石臺基之上,與三重檐相呼應,外觀如同天和地的連結,非常和諧。頂端以金黃色寶頂作終結,落雨時,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