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條例知識競賽復習題_第1頁
信訪條例知識競賽復習題_第2頁
信訪條例知識競賽復習題_第3頁
信訪條例知識競賽復習題_第4頁
信訪條例知識競賽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信訪條例知識競賽復習題題目內容中括號內的答案從 A 、 B 、 C 三者中選取一個正確的答案。1、 信訪條例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第 431號國務院 令公布,自 2005年(施行。A:5月 1日 B:1月 5日 C:1月 18日2、 信訪條例總共有(章(條。A :6/49 B :7/51 C :8/633、貫徹信訪條例是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 ,保護信訪人的 ( ,維護( 。A :密切聯系 合法權益 治安秩序 B :血肉聯系 根本利益 社會秩序 C :密切 聯系 合法權益 信訪秩序4、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做好( ,認真處理來信、接 待來訪,

2、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努力為人民群眾 服務。A :各項工作 B :群眾工作 C :信訪工作5、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 ,為信訪人采用本條例規 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 。A :暢通信訪渠道 提供便利條件 B :暢通信息渠道 提供便利條件 C :設立信訪 渠道 給予反對答復6、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采用(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 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 關處理的活動。A :書信、電子郵件、走訪、傳真 B :走訪、書信、電子郵件、傳真 C :書信、電子郵件、傳真

3、、電話、走訪7、采用信訪條例規定的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 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A :信訪人 B :反映人 C :投訴人8、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 ( 、分級負責, 誰主管、誰負責, 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A :屬地管理 B :歸口管理 C :共同管理9、 信訪條例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信訪人。打擊報復信訪人,構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A :打擊報復 B :無端指責 C :置之不理10、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 國家機關工作以

4、及保護(有貢獻的,由有關行政機關或者單位給予獎勵。A :社會公共利益 B :集體利益 C :群眾利益11、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科學、民主決策,依法履行 職責,從(預防導致信訪事項的矛盾和糾紛。A :思想上 B :源頭上 C :行動上12、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 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通過聯席會議、建立排查調處機制、建立信訪督 查工作制度等方式, (和糾紛。A :及時化解矛盾 B :及時糾正錯誤 C :及時指導工作13、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及鄉、鎮 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訪人

5、的原則,確定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或者人員, 具體負責信訪工作。A :可以確定 B :應當設立 C :可以設立14、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對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 為,嚴格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并在 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A :信訪工作績效 B :日常工作成績 C :信訪工作政績15、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信訪工作機構的通信地 址、電子信箱、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和地點、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果的 方式等相關事項。A :向有關人員公布 B :向社會公布 C :向廣大群眾公布1

6、6、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在其(或者網站公布與信 訪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以及其他為信訪人提供便利 的相關事項。A :辦公場所 B :公共場所 C :信訪接待場所17、 (及其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信訪接待日制 度,由行政機關負責人協調處理信訪事項。信訪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點向 有關行政機關負責人當面反映信訪事項。A :各級人民政府 B :地方人民政府 C :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18、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負責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可以就信訪人反 映(到(地與信訪人面談溝通。A :突出的問題 指定地點 B :

7、突出的問題 信訪人居住地 C :所有問題 接待場所 19、國家信訪工作機構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絡資源,建立全國信訪信息系統, 為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提供便利。A :在當地 B :在居住地 C :在戶口所在地20、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的信訪工作機構或者有關工作部門應當及時將信訪人 的投訴請求輸入( ,信訪人可以持行政機關出具的投訴請求受理憑證到當地人民政府的信訪工作機構或者有關工作部門的接待場所查詢其所提出的投訴請求的辦理情 況。A :信訪信息系統 B :辦公系統 C :計算機21、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社會 志愿者等( ,運用咨詢

8、、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 信訪人的投訴請求。A :共同關注 B :共同參與 C :互相幫助22、信訪人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 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社會團體或者 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 及其成員的(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上述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 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A :職務行為 B :行政行為 C :其他行為23、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 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

9、向有關機關提出。A :法定途徑 B :工作渠道 C :法律途徑24、信訪人采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 機關提出;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者正在辦理的,信訪人在規定期限內向受理、辦理機 關的上級機關再提出(的,該上級機關不予受理。A :不同意見 B :同一信訪事項 C :其它信訪事項25、信訪人采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 提出。A :接待場所 B :辦公地點 C :工作場所26、多人采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 。A :5人 B :2人 C :4人27、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

10、料內容的(負責,不 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A :客觀性 B :真實性 C :全面性28、信訪人(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 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A :沒有弄清 B :不夠了解 C :捏造歪曲29、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 益和其他公民的( ,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A :政治權利 B :經濟利益 C :合法權利30、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并區分情況, 在(內分別按不同方式處理。A :15日 B :20日 C :30日31、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

11、作機構對依照法定職責屬于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工 作部門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 ,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 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A :執法人員 B :人民法院 C :行政機關32、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涉及下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 人員的,按照 “ 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 ” 的原則, (有權處理的行政 機關,并抄送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A :及時通知 B :直接轉送 C :盡快轉送33、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 結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要求其(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12、A:在指定辦理期限內 B:根據情況 C:規定的時間內 34、有關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后,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 復;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 15 日內( )信訪人。信訪人的姓 名或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 A:通知 B:答復 C:書面告知 35、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將信訪人的檢舉、揭發材料及有關情況透露或者 轉給被檢舉、揭發的人員或者單位。 A:不應當 B:不得 C:不能 36、應當對信訪事項作出處理的行政機關分立、合并、撤銷的,由繼續行使其職 權的行政機關受理;職責不清的,由( )或者其指定的機關受理。 A:上級行政機關 B:上級人民政府 C:本級人民政

13、府 3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現可能造成社會影響的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 訪信息時, )報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 ( 必要時,通報有關主管部門。 A:可以就近向有關行政機關 B:應當向當地人民政府 C:立即向公安部門 38、對于可能造成社會影響的重大、緊急信訪事項和信訪信息,有關行政機關應 當在職責范圍內( ) ,防止不良影響的產生、擴大。 A:及時采取措施 B:采取妥善措施 C:依法及時采取措施 39、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 ,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 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A:在工作時間

14、B:辦理信訪事項 C:日常工作 40、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信訪事項或者信訪人有( )的,應當回避。 A:密切關系 B:利益確實 C:直接利害關系 41、對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事項,可以( ) 。聽證應當公開舉行,通過質詢、 辯論、評議、合議等方式,查明事實,分清責任。聽證范圍、主持人、參加人、程序 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A:采取聽證的辦法 B:召開聽證會 C:舉行聽證 42、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 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予以支持、不予支持或做好解釋工作的處理,并( )信 訪人。 A:通知 B:答復 C:書面答復 43、信訪事項應當

15、自受理之日起( )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 準,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 30 日,并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 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A:30 日內 B:60 日內 C:90 日內 44、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 日起 30 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 )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 復查請求之日起 30 日內提出復查意見,并予以書面答復。 A:上一級行政機關 B:上級行政機關 C:主要負責人 45、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 30 日內向復查機關的 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 ) 。

16、 A:再次復查 B:復核 C:行政復議 46、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 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 ) 。 A:不再受理 B:不再復核 C:不予登記 47、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對于信訪人反映的有關( )問題,應當及時 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并提出完善政策、解決問題的建議。 A:苗頭性 B:群眾性 C:政策性 48、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對在信訪工作中推諉、敷衍、拖延、弄虛作 假造成嚴重后果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 )的建議。 A:給予行政處分 B:批評教育 C:通報 49、拒不執行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作出的支持信訪請

17、求意見,導致信訪事項發生, 造成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 ) ,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 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A:責任人員 B:有關人員 C:直接責任人員 50、行政機關應當作為而( ) ,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導致信訪事項發生,造成 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 的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A:不負責任 B:不作為 C:有所作為 51、負有受理信訪事項職責的行政機關在受理信訪事項過程中對屬于其法定職權 范圍的信訪事項( )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負責 的主管人員和其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