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綜合網管值機員入職指南之原理篇_第1頁
移動綜合網管值機員入職指南之原理篇_第2頁
移動綜合網管值機員入職指南之原理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綜合網管監控入職指南之原理篇 二零一零年三月目錄前言2目錄3第一局部 蜂窩電信根底理論4第一章GSM根底理論4第一節 概述4第二節 GSM中的根本概念6第三節 GSM網絡的體系結構8第四節 BSS結構詳解7第五節 NSS結構詳解11第六節 操作維護中心OMC13第七節 MS局部13第八節 業務流程及其他13第二章TDSCDMA根底理論18第一節 TD-SCDMA簡介18第二節 TD-SCDMA的開展歷程18第三節 TD-SCDMA技術特點淺析20第四節 TD-SCDMA網絡的優勢22第五節 TD-SCDMA向3G的過渡22第二局部 操作局部網絡原理26第一章 本地網根本原理26第二章 動力及環

2、境監控系統28第一節 動力設備及環境集中監控28第二節 業務管理臺30參考文獻31版本更新報告32第一局部 蜂窩電信根底理論第一章GSM根底理論第一節 概述 開展歷程:1982年 CEPT啟動一個新系統:GSM1991年7月1日 世界上GSM第一次正式通話1994年 中國移動正式開通GSM網絡相對與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的優點:1. 能有效使用無線頻率2. 采用數字無線通道抗干擾能力,通話質量高3. 支持數據傳輸4. 語音加密,用戶信息平安性高5. 與ISDN兼容可提供新的業務6. 涉及到所有國家,國際漫游成為可能7. 巨大的市場加劇了競爭,降低了投資和使用價格惠及投資者和消費者GSM頻率分配:G

3、SM系統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GSM900上行鏈路:890MHz915MHz 下行鏈路:935MHz960MHz雙工頻率 45MHz124對載波,實用120對,頻率間隔 200KHzGSM1800上行鏈路:1710MHz1785MHz 下行鏈路:1805MHz1880MHz雙工頻率 95MHz374對載波,實用370對,頻率間隔 200KHz原理知識點:1. GSM900開展的時間較早,使用的較多,反之GSM1800開展的時間較晚。物理特性方面,前者頻譜較低,波長較長,穿透力較差,但傳送的距離較遠,而 發射功率較

4、強,耗電量較大,因此待機時間較短;而后者的頻譜較高,波長較短,穿透力佳,但傳送的距離短,其 的發射功率較小,待機時間那么相應地較長。2. 每個頻道采用時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為8個時隙,即8個信道全速率。每信道占用帶寬200 kHz/825 kHz。GSM采用半速率話音編碼后,每個頻道可容納16個半速率信道。3. GSM通信系統采用的多址技術:頻分多址FDMA和時分多址TDMA結合,還加上跳頻技術。4. GSM在無線路徑上傳輸的一個根本概念是:傳輸的單位是約一百個調制比特的序列,它稱為一個“突發脈沖。脈沖持續時間優先,在無線頻譜中也占有限局部。它們在時間窗和頻率窗內發送,我們稱之為間隙。精

5、確地講,間隙的中心頻率在系統頻帶內間隔200 kHz安排FDMA情況,它們每隔0.577ms更精確地是15/26ms出現一次TDMA情況。對應于相同間隙的時間間隔稱為一個時隙,它的持續時間將作為一種時間單位,稱為BP突發脈沖周期。這樣一個間隙可以在時間/頻率圖中用一個長15/26ms,寬200KHz的小矩形表示見圖。統一地,我們將GSM中規定的200KHz帶寬稱為一個頻隙。5. 在GSM系統中,每個載頻被定義為一個TDMA幀,相當于FDMA系統的一個頻道。每幀包括8個時隙TS07。每個TDMA幀有一個TDMA幀號。TDMA幀號是以3小時28分53秒760毫秒2048´51´

6、26´8BP或者說2048´51´26個TDMA幀為周期循環編號的。每2048´51´26個TDMA幀為一個超高幀,每一個超高幀又可分為2048個超幀,一個超幀是51´26個TDMA幀的序列秒,每個超幀又是由復幀組成。復幀分為兩種類型。26幀的復幀:它包括26個TDMA幀26´8BP,持續時長120ms。51個這樣的復幀組成一個超幀。這種復幀用于攜帶TCH和SACCH加FACCH。51幀的復幀:它包括51個TDMA幀51´8BP,持續時長3060/13ms。26個這樣的復幀組成一個超幀。這種復幀用于攜帶BCH和CC

7、CH。6. 在GSM通信系統中,可用無線信道數遠小于潛在用戶數,雙向通信的信道只能在需要時才分配。這與標準 網有很大的區別,在 網中無論有無呼叫,每個終端都與一個交換機相連。在移動網中,需要根據用戶的呼叫動態地分配和釋放無線信道。不管是移動臺發出的呼叫,還是發往移動臺的呼叫,其建立過程都要求用專門方法使移動臺接入系統,從而獲得一條信道。在GSM中,這個接入過程是在一條專用的移動臺基站信道上實現的。這個信道與用于傳送尋呼信息的基站移動臺信道一起稱為GSM的公用信道,因為它同時攜帶發自/發往許多移動臺的信息。相反地,在一定時間內分配給一個單獨移動臺的信道稱作專用信道。由于這種區別,可以定義移動臺的

8、兩種宏狀態:空閑模式:移動臺在偵聽播送信道,此時它不占用任一信道。專用模式:一條雙向信道分配給需要通信的移動臺,使它可以利用根底設施進行雙向點對點通信。接入過程使移動臺從空閑模式轉到專用模式。7. GSM中的信道分為物理信道和邏輯信道,一個物理信道就為一個時隙TS,而邏輯信道是根據BTS與MS之間傳遞的信息種類的不同而定義的不同邏輯信道,這些邏輯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傳送。從BTS到MS的方向稱為下行鏈路,相反的方向稱為上行鏈路。8. GSM系統在平安性方面有了顯著的改良,GSM與保密相關的功能有兩個目標:第一,包含網絡以防止未授權的接入,同時保護用戶不受欺騙性的假冒;第二,保護用戶的隱私權。防

9、止未授權的接入是通過鑒權即插入的SIM卡與移動臺提供的用戶標識碼是否一致的平安性檢查實現的。從運營者方面看,該功能是頭等重要的,尤其在國際漫游情況下,被訪問網絡并不能控制用戶的記錄,也不能控制它的付費能力。保護用戶的隱私是通過不同手段實現時,對傳輸加密可以防止在無線信道上竊聽通信。大多數的信令也可以用同樣方法保護,以防止第三方了解被叫方是誰。另外,以一個臨時代號替代用戶標識是使第三方無法在無線信道上跟蹤GSM用戶的又一機制。9. PIN碼是一種簡單的鑒權方法。在GSM系統中,客戶簽約等信息均被記錄在SIM卡中。SIM卡插到某個GSM終端設備中,便視作自己的 機,通話的計費帳單便記錄在此SIM卡

10、名下。為防止盜打,帳單上產生訛誤計費,在SIM卡上設置了PIN碼操作類似計算機上的Password功能。PIN碼是由48位數字組成,其位數由客戶自己決定。如客戶輸入了一個錯誤的PIN碼,它會給客戶一個提示,重新輸入,假設連續3次輸入錯誤,SIM卡就被閉鎖,即使將SIM卡拔出或關掉 電源也無濟于事,必須向運營商申請,由運營商為用戶解鎖。10. 加密對于機密信息十分有效,但不能用來在無線路徑上保護每一次信息交換。首先,加密不能應用于公共信道;其次,當移動臺轉到專用信道,網絡還不知道用戶身份時,也不能加密。第三方就有可能在這兩種情況下幀聽到用戶身份,從而得知該用戶此時漫游到的地點。這對于用戶的隱私性

11、來說是有害的,GSM中為確保這種機密性引入了一個特殊的功能。在可能的情況下通過使用臨時移動用戶身份號TMSI替代用戶身份IMSI,可以得到保護。TMSI由MSC/VLR分配,并不斷地進行更換,更換周期由網絡運營者設置。第二節 GSM中的根本概念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動通訊系統SIM:包含的信息IMSI,TMSI,LAI,Ki,MSISDN以及如果是STK卡會有內置模塊。MS移動終端:BTS基站收發信臺:提供和移動臺的空中接口鏈路。BSC基站控制器:將空中接口無線信道與MSC地面鏈路相連并且控制本BSC內BTS間的切換。CBC

12、小區播送中心:RXCDR:相當于NOKIA系統中的TC,將來自移動交換中心MSC的64kbit/s話務信道轉換為16kbit/s的信道。然后按4:1的比例將這些信道進行復用,以送入BSCTC傳輸碼變換器:BSS基站子系統:MSC移動交換中心:GMSC網關MSC與PSTN相連:VLR訪問位置存放器:記錄了現時刻在該VLR效勞范圍內的所有 的信息,這些信息是是HLR信息的一個子集;這些信息包括:MSRN、過區切換號碼、TMSIHLR歸屬位置存放器:包含所有本地用戶的靜態動態信息,具體:效勞允許否的數據、 身份及特性、計費及統計信息、最新的用戶位置信息。IWF:一種MSC接入PSTN過程中支持數據業

13、務的組件,其將數據轉換成PCM格式以便在固網上傳輸。AUC鑒權中心:NSS網絡交換子系統:PSTN公用交換 網:OMC操作維護中心:AC鑒權中心:EIR設備識別碼存放器:IWF調制解調器/速率適配器: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FSK移頻鍵控:利用頻率的不同來區分0,1PSK移相鍵控:利用相位的不同來區分0,1GMSK高斯濾波最小頻移鍵控:Kc:Ki:Key identifierSRES:RAND:隨機數MSISDN移動用戶國際ISDN號碼:MSISDNCCNDCSNCC:國家代碼,NDC:國內目的地代碼,SN:用戶號碼指向HLR中數據庫的某個位置IMSI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MSIMCCMNCM

14、SINMCC:移動臺國家代碼3位MNC:移動網代碼2位MSIN:移動用戶識別號碼10位MSRN移動用戶漫游號:MSRNCCNDCSNSN指向VLR中數據庫的某個位置LAI位置區識別碼:LAIMCCMNCLACLAC:位置區代碼16bitHON切換號:NMS網絡管理系統:PLMM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STN:SXC交叉機第三節 GSM網絡的體系結構圖2-1-1 GSM網絡體系結構圖 第四節 BSS結構詳解BSS的結構OSSMSCBTSBTSBTSBSCMSBSSSGSNTCSM/RXCDR圖2-1-2 BSS結構圖組件:BSC,STS,RXCDR/TC功能:l

15、無線通道控制功率控制,提前量控制等,BTS和RXCDR/TC控制,用MSC同步l 接口信令,MSNSS連接建立l 移動性管理,語音代碼速率轉換l 統計數據收集BSS功能控制信道分配BSC無線信道管理BSC信道配置管理BSC切換控制BSC跳頻BSC/BTS業務信道管理BSC/BTS控制信道管理BSC/BTS加密BSC/BTS尋呼BSC/BTS功率控制BSC/BTS信道編碼/譯碼BTS時間提前量BTS空閑信道監測BTS測量報告BTS表2-1-1 BSS功能及BSC/BTS控制BSC與BTS的連接可以是點到點,星型,環型,菊花鏈RXCDR的功能:用于將來自MSC的話音或數據(64Kbit/S PCM

16、)轉換成GSM規程所規定的格式,以便通過空中接口在BSS和移動臺之間進行傳輸,(即64Kbit/S轉換成16Kbit/S,反之亦然)。壓縮帶來的好處是節省了大量傳輸線資源。LA的最大尺寸可以是一個MSC區,最小尺寸也可以是一個小區,尋呼是在用戶當前所處的LA中的所有小區中進行的,一個MSC下最多可以分配2的16次方個位置區。BSS的接口跳頻分為三種1,基帶跳頻BB2,射頻跳頻RF3,無跳頻NO 第五節 NSS結構詳解NSS結構圖2-1-3 NSS結構示意圖組件:MSC,VLR,HLR功能:l 呼叫控制l 移動性管理l 信令對BSS,其他網絡,其他NSS組件l 用戶數據處理l 為移動終端呼叫定位

17、用戶HLR歸屬位置存放器Ø 永久數據MSISDN號碼,IMSIØ 用戶當前所在VLR的定期更新VLR訪問位置存放器Ø 臨時數據TMSI,鑒權三系數等Ø 當用戶在讀VLR的覆蓋區內時,存儲用戶的相關數據,直到用戶離開Ø 從HLR中更新Ø 總是與一個移動業務中心做在一起EIR設備識別碼存放器Ø 裸機識別碼用于平安目的鑒權的過程:第六節 操作維護中心OMCOMCR:用于BSS側的維護OMCS:用于控制網絡交換系統功能:事件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保密管理第七節 MS局部SIM卡中的信息:Ø 平安處理信息

18、16; 用戶識別Ø 臨時網絡信息Ø 訪問權國內或國際Ø 允許的網絡Ø 禁止的網絡第八節 業務流程及其他位置更新步驟l 移動臺不斷監聽網絡播送的信息l 移動臺在SIM卡中存儲當前位置區識別碼l 如果播送位置區識別碼不同與在SIM卡中存儲的,SIM卡開始更新位置更新涉及的組件:HLR,SIM,VLR新,VLR舊MSVLRHLR位置更新請求請求用戶ID發送用戶ID請求用戶信息發送用戶信息鑒權鑒權應答HLR更新結束圖2-1-4 位置更新過程示意圖三種類型:l 第一次開機位置登記l 位置更新l 周期性位置更新呼叫建立l 始發MSC分析接收到的MSISDN向HLR請

19、求路由信息l HLR從它的數據庫提取用戶的VLR地址并發送至目標MSC/VLRl 目標MSC/VLR為這個呼叫分配一個移動用戶漫游號MSRN至HLR并發送到MSC此號包含有足夠信息使得始發MSC呼叫路由至目標MSCA terPSTNGMSCHLRMSC/VLR呼叫建立MSISDN呼叫建立MSISDNMSISDNIMSIMSRNMSRN呼叫建立MSISDN尋呼呼圖2-1-5 呼叫建立的簡單步驟切換l 由于通信原因引起的切換當某小區的容量接近最大值時,小區邊緣的移動臺可能被切換至通信負載較低的相鄰小區,由MSC啟動這種切換過程。l 由于信號質量和強度引起的切換 當一個移動用戶在通話期間移動時,他可

20、能從一個小區遷移至另一個小區。先前小區的頻率資源不再能被使用,移動太被切換至新的小區,由當前小區的BSC做出決定。計費原那么l 由MSC計費,雙向收費l 1個HLR內費率應該一致,漫游出HLR支付漫游費l GMSC,始發MSC,終端MSC均為計費點l 前轉話費由發起客戶支付l 漫游客戶被叫時,其漫游費由該客戶支付l 一次通話未完,發生了MSC間切換,由主MSC計費l 計費記錄被存在收集它們的MSC中,當收集到足夠的計費記錄時,它們被打包傳送至計費中心,計費中心負責為每一用戶產生帳單平安措施l 鑒權鑒SIM卡,與網絡每發生一次信息交換都要鑒權,在VLR中完成l 加密用戶語音和數據在air接口中加

21、密、l IMEI檢查通過檢查IMEI的合法性來證明用戶設備15位十進制數l 用戶保密在air接口中防止IMSI的播送用TMSI代替以及對SIM卡的保護PIN碼PUN碼鑒權每個用戶有一個鑒權密匙Ki分別存儲在鑒別中心(AC)和SIM卡中,不在空中播送Ki,呼叫確立和位置更新之前,健權總是由VLR執行。ACVLRRANDSRESKcRANDSRESKc隨機數發生器KiA8A3圖2-1-6鑒權三系數的產生IMEI檢查l 可以檢查移動設備的合法化并確保它的正常操作,同樣也可以防止盜用 l EIR是作為HLR的一局部實現的能夠存儲黑名單IMEI號l MSC可以請求EIR來核查收到的IMEI是否在黑名單中

22、,如果是MSC那么停止呼叫建立,運營者可以設置MSC用戶保密l IMSI是用戶保密識別碼l 第一次位置更新后,移動用戶被分配一個臨時移動用戶識別碼TMSI其格式依賴于運營者是一個32位二進制數l GSM網和MS之間的下一次事務處理被啟動,用戶使用TMSIl 每一次成功的鑒權證實后,TSMI被重新分配l 另外在SIM卡中有個人識別碼PIN,移動臺在能夠使用網絡之前必須正確地輸入它電信業務業務名稱GAM標準代碼特性話音 T11普通話音業務包括緊急呼叫話音緊急呼叫T12用簡短的號碼進行緊急呼叫短消息業務移動終接T21接收短信息短信息業務移動始發T22發送短消息短消息業務小區播送T23在給定小區內發給

23、多用戶Group3 發送采用交替話音T61NOKIA不支持自動Group3 發送T62發送接收 信息語音處理流程語音13kbit/s數字化和信源編碼信道編碼(加校驗位,糾錯功能)交織和加密(加強抗干擾能力)TDMA突發脈沖序列格式GMSK調制Air接口/邏輯信道1業務信道 TCHTCH/FRTCH/EFRTCH/HR2控制信道分類CCHBCCHCCCHDCCHBCCH(播送控制信道)LAI,相鄰小區名單,小區頻率表識別碼等SCH(同步信道)MS和TDMA貞結構同步信息FCCH(頻率校正信道)MS與基站頻率同步RACH(隨機接入信道)當MS接入系統時發送此RACHAGCH(允許接入控制信道)回應

24、MS發射的RACH并分配SDCCHCBCH(小區播送信道)傳輸要向小區移動臺播送的消息SDCCH(專用控制信道)MS與BTS進行信令交互FACCH(快速隨路控制信道)執行用戶鑒權,切換等操作SACCH(慢速隨路控制信道)下行傳功率控制,上行傳信號質量報告PCH(尋呼信道)BTS尋呼移動臺時使用此信道第二章TDSCDMA根底理論第一節 TD-SCDMA簡介TDSCDMA的中文含義為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接入,該項通信技術也屬于一種無線通信的技術標準,它是由中國第一次提出并在此無線傳輸技術RTT的根底上與國際合作,完成了TDSCDMA標準,成為CDMA TDD標準的一員的,這是中國移動通信界的一次創舉,

25、也是中國對第三代移動通信開展的奉獻。在與歐洲、美國各自提出的標準的競爭中,中國提出的TD-SCDMA已正式成為全球3G標準之一,這標志著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已經進入世界領先之列。該方案的主要技術集中在大唐公司手中,它的設計參照了TDD(時分雙工)在不成對的頻帶上的時域模式。TDD模式是基于在無線信道時域里的周期地重復TDMA幀結構實現的。這個幀結構被再分為幾個時隙。在TDD模式下,可以方便地實現上/下行鏈路間地靈活切換。這一模式的突出的優勢是,在上/下行鏈路間的時隙分配可以被一個靈活的轉換點改變,以滿足不同的業務要求。這樣,運用TD-SCDMA這一技術,通過靈活地改變上/下行鏈路的轉換點就可以實

26、現所有3G對稱和非對稱業務。適宜的TD-SCDMA時域操作模式可自行解決所有對稱和非對稱業務以及任何混合業務的上/下行鏈路資源分配的問題。TDSCDMA的無線傳輸方案靈活地綜合了FDMA,TDMA和CDMA等根本傳輸方法。通過與聯合檢測相結合,它在傳輸容量方面表現非凡。通過引進智能天線,容量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智能天線憑借其定向性降低了小區間頻率復用所產生的干擾,并通過更高的頻率復用率來提供更高的話務量。基于高度的業務靈活性,TDSCDMA無線網絡可以通過無線網絡控制器RNC連接到交換網絡,如同三代移動通信中對電路和包交換業務所定義的那樣。在最終的版本里,方案讓TDSCDMA無線網絡與INTER

27、NET直接相連。TDSCDMA所呈現的先進的移動無線系統是針對所有無線環境下對稱和非對稱的3G業務所設計的,它運行在不成對的射頻頻譜上。TDSCDMA傳輸方向的時域自適應資源分配可取得獨立于對稱業務負載關系的頻譜分配的最正確利用率。因此,TDSCDMA通過最正確自適應資源的分配和最正確頻譜效率,可支持速率從8kbps到2Mbps的語音、互聯網等所有的3G業務。TDSCDMA為TDD模式,在應用范圍內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終端的移動速度受現有DSP運算速度的限制只能做到240km/h;二是基站覆蓋半徑在15km以內時頻譜利用率和系統容量可達最正確,在用戶容量不是很大的區域,基站最大覆蓋可達3040

28、km。所以,TDSCDMA適合在城市和城郊使用,在城市和城郊這兩個缺乏均不影響實際使用。因在城市和城郊,車速一般都小于200km/h,城市和城郊人口密度高,因容量的原因,小區半徑一般都在15km以內。而在農村及大區全覆蓋時,用WCDMA FDD方式也是適宜的,因此TDD和FDD模式是互為補充的。第二節 TD-SCDMA的開展歷程 眾所周知,TD-SCDMA是一個由中國和歐洲的公司共同推動并正在開發的一種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它特別適合中國市場對第三代移動通信效勞的需求。目前,這一技術已經被國際電聯ITU正式采納成為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IMT-2000家族的一員,并且被公認為能夠全面支持第三代業

29、務的技術。這一技術已經引起了多方的關注,同時,由于IMT-2000中包含TD-SCDMA技術,因此,在第三代協作工程組織3GPP內部正在加緊進行標準融合的工作,以促進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的開展,這一點,使TD-SCDMA更進一步地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實際上,人們很早便開始了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研究。1998年1月,歐洲標準化組織歐洲通信標準協會特別移動部ETSI SMG采納了一項關于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空中接口提案,這一提案被命名為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即人們現在常說的UMTS。UMTS陸地無線接入UTRA包括了兩種模式,頻分雙工模式FDD和時分雙工模式TDD。前者采用的技術為WCDMA,后者采

30、用的技術為TD-CDMA。在歐洲開發UMTS標準的時候,日本也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日本的標準化組織無線工業貿易協會ARIB同樣選擇WCDMA技術,即日本和歐洲對FDD模式的提案幾乎是一致的。北美的T1標準化組織也在開發極其相似的概念。與此同時,中國信息產業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CATT、西門子公司和中國無線電信標準委員會CWTS也在加緊進行TDD模式的TD-SCDMA 技術的開發。為了建立一個真正的全球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1998年12月,第三代協作工程組織(3GPP, :/ 3)成立。該組織由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電信標準化組織組成,包括歐洲的ETSI、美國的T1、日

31、本的ARIB、韓國的TTA、中國的CWTS等。3GPP非常好地協調了來自各地不同的標準化組織提出的建議,并為建立一個統一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而努力。對于這個標準,我們現在仍稱之為UTRA。UTRA是基于GSM核心網,并且包含FDD和TDD模式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與此相對應,第三代協作工程2組織3GPP2, :/ 3/那么正在開展一個被稱為cdma2000的第三代移動無線標準。這一標準是基于IS-95 CDMA網絡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的開展離不開運營商的支持。1999年6月,運營商協調組織OHG中的主要國際運營商提出了一個統一的全球第三代移動通信G3G概念,這個概念已經被3GPP和

32、3GPP2所接受。經協調的G3G概念是一個單一的標準并帶有以下三種運行模式:* 直序擴頻CDMACDMA-DS,基于由3GPP標準的UTRA FDD模式;* 多載波CDMACDMA-MC,基于由3GPP2標準的FDD模式的CDMA2000;* TDDCDMA TDD,基于由3GPP標準的UTRA TDD模式。通過同生產廠商團體合作,運營商協調組織將盡可能地使無線參數一致并定義通用的協議棧,從而到達所有基于CDMA建議的融合。這將使多模終端的實現得以簡化并能接入現存的GSM MAP以及ANSI-41核心網。OHG的建議已被考慮進3GPP標準1999年的第一 版標準里,此標準已于1999年底完成。

33、為了將TD-SCDMA融入UTRA,新的協調工作已在3GPP里開始。作為第一步,根據碼片速率的差異,分別將TD-CDMA和TD-SCDMA稱為3.84 Mcps TDD和1.28 Mcps TDD 。 這些工作正在3GPP技術標準小組中的許多工作組里進行。包括:* WG1 物理層* WG2 協議層,MAS 和RLC* WG3 接口,IuB和IuR* WG4 (RF要求和測試標準)來自歐洲、中國和韓國的工程師們對此作出了奉獻。這項標準化工作的目標是要將TD-SCDMA吸收作為UTRA第四版標準的一局部Release 2000。這些標準在3GPP和3GPP2中進行了詳細地闡述,并成為ITU的IMT

34、-2000建議的一局部。為了進一步開展這些標準,3GPP的所有成員和參與者定期會面,交換意見并提出新的觀點。根據專家們的介紹和建議,3GPP組織針對一些特殊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之后,將新的特性和改良推廣到現有的標準中。3GPP的工作組預期在2001年初完成2000年版本標準。 對于正期待著三代標準的市場,三個子標準CDMA-DSUTRA FDD,3.84Mcps TDD 和 1.28Mcps TDD (TD-SCDMA)將逐漸趨于成熟。第三節 TD-SCDMA技術特點淺析TD-SCDMA的提出比其他標準較晚,這給其產品成熟性帶來一定的挑戰,但在另一方面,TD-SCDMA吸納了九十年代以來移動通信領

35、域最先進的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技術的開展方向,具有前瞻性和強大的后發優勢。與其他3G標準相比,TD-SCDMA系統及其技術有著如下突出優勢:l 頻譜效率高TD-SCDMA系統綜合采用了聯合檢測、智能天線和上行同步等先進技術,系統內的多址和多徑干擾得到了極大緩解,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頻譜利用率,進而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容量。具體來講,聯合檢測和上行同步可極大降低小區內的干擾,智能天線那么可以有效抑制小區間及小區內的干擾。另外,聯合檢測和智能天線對于緩解2G頻段上更加明顯的多徑干擾也有極大作用。所以,TD-SCDMA系統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它將非常適合于在3G網絡建設初期提供大容量的網絡解決方案。l 支持

36、多載頻對TD-SCDMA系統來說,其容量主要受限于碼資源。TD-SCDMA支持多載波,載頻之間切換很容易實現。因為TD-SCDMA是時分系統, 可在控制信道時掃描其它頻率,無需任何硬件輕松實現載波間切換,并能保證很高的成功率。另外通過多載波可以消除導頻污染以及突發導頻,從而降低掉話率。因為TD系統可以將鄰小區的導頻安排在不同的載波上,從而降低導頻污染。大家都知道導頻污染是CDMA系統最頭疼的地方。TD在這方面有獨特優勢。另外TD在室內覆蓋方面也有很大優勢。l 不存在呼吸效應及軟切換用戶數的增加使覆蓋半徑收縮的現象稱之為呼吸效應。CDMA系統是一個自干擾系統,當用戶數顯著增加時,用戶產生的自干擾

37、呈指數級增加,因此呼吸效應是一般CDMA系統的天生缺陷。呼吸效應的另一個表現形式是每種業務用戶數的變化都會導致所有業務的覆蓋半徑發生變化,這會給網絡規劃和網絡優化帶來很大的麻煩。TD-SCDMA是一個集CDMA、FDMA、TDMA于一身的系統,它通過低帶寬FDMA和TDMA來抑制系統的主要干擾,使產生呼吸效應的因素顯著降低;由于TD-SCDMA在每個時隙中采用CDMA技術來提高容量,產生呼吸效應的唯一原因是單時隙中多個用戶之間的自干擾,由于TD-SCDMA單時隙最多只能支持8個12.2k的話音用戶,用戶數量少,使用戶的自干擾比較少。同時,這局部自干擾通過聯合檢測和智能天線技術被進一步抑制,因此

38、TD-SCDMA不再是一個干擾受限系統,而是一個碼道受限系統,覆蓋半徑不隨用戶數的增加而變化,即沒有呼吸效應。l 組網靈活頻譜利用靈活、頻率資源豐富3G業務,對于頻率分配的要求簡單和靈活了許多。在今后多家移動運營商共存的情形下,頻譜資源的使用情況會相對復雜,而TD-SCDMA系統大大提高了對頻譜資源利用的靈活性。中國政府為TDD分配了155MHz的工作頻段,比照于FDD上下行共90MHz的對稱頻段,TDD系統在頻率資源方面的優勢,為TDD系統的網絡擴容和后續開展埋下了輕松的一筆。除中國外,世界各國3G頻譜規劃都包括TDD頻段,日本、歐洲運營商3G牌照中已經包括TDD頻段,為未來TD-SCDMA

39、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機遇。這為TD-SCDMA技術的國際化應用和國際漫游,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與GSM組網易于實施從系統角度看,TD-SCDMA與GSM均為時分復用系統,可以靈活進行系統之間的測量控制和切換。從終端角度看,TD-SCDMA與GSM的切換較易引入目前單模 ,TD-SCDMA/GSM雙模 本錢低于WCDMA/GSM本錢。目前,展訊,T3G等芯片廠商均支持TD-SCDMA/GSM雙模 解決方案。靈活高效承載非對稱數據業務TDD技術的采用是TD-SCDMA系統與其他兩大3G主流標準FDD系統的根本區別。TD-SCDMA系統子幀中上下行鏈路的轉換點是可以靈活設置的,根據不同承載業務分別在上下

40、行鏈路上數據量的分布,上下行資源可以有從33的對稱分配到15的非對稱分配調整。在未來3G多樣化的業務應用中,非對稱的數據業務會占有越來越多的比例,大局部業務的典型特征是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中的業務量不對稱。FDD系統由于其固定的上下行頻率的對稱占用,在承載非對稱業務時會造成對頻譜資源的浪費。而TD-SCDMA系統可以通過配置切換點位置,靈活地調度系統上下行資源,使得系統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因此TD-SCDMA系統更加適合未來的3G非對稱數據業務和互聯網業務方面。綜上所述,TD-SCDMA單獨組網具有網絡規劃簡單,建設和維護本錢低的好處。而TD-SCDMA具有的非對稱數據業務傳輸的特點使其更具有其他

41、技術不可比較的優勢。l TD-SCDMA系統的接力切換技術越區切換在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早期的頻分多址FDMA和時分多址TDMA移動通信系統中,采用的是“硬切換技術,該技術使系統在切換過程中大約喪失300ms的信息,同時占用信道資源較多。美國高通公司開發的CDMAIS95無線通信系統使用了“軟切換技術,軟切換過程不喪失信息、不中斷通信,還可增加CDMA系統的容量。但是,軟切換技術只解決了終端在使用相同載波頻率的小區或扇區間切換的問題,對于不同載波的基站之間,FDDCDMA系統仍然只能使用硬切換方式。而且,處于切換過程中的每一個終端要同時接收來自兩個或三個基站的信息,并在反向鏈路

42、中向這些基站發送相應信息,這占用了較多的通信設備和信道,造成系統資源的浪費。而在TDSCDMA系統中,采用了一種新的越區切換方法,即“接力切換。TDSCDMA的獨特之處是使用了智能天線獲得用戶終端的方位DOA,采用同步CDMA技術獲得用戶終端與基站間的距離。假設將這兩個信息予以綜合,基站就可以確定用戶終端的具體位置,從而為接力切換奠定了根底。接力切換不喪失信息、不中斷通信,節約了信道資源。正是由于TDSCDMA系統采用了智能天線以及使用兩個基站對終端進行定位,具有對終端精確定位的功能,所以能夠實現更有效的越區切換,即所謂的“接力切換。在接力切換的過程中,同頻小區之間的兩個小區的基站都將接收同一

43、個終端的信號,并對其定位,將確定可能切換區域的定位結果向基站控制器報告,完成向目標基站的切換,克服了“軟切換浪費信道資源的缺點。接力切換不僅具有上述的“軟切換功能,而且可以使用在不同載波頻率的TDSCDMA基站之間,甚至能夠在TDSCDMA系統與其它移動通信系統如GSM、CDMAIS95等的基站之間,實現不喪失信息、不中斷通信的理想的越區切換。在一般情況下,“接力切換與“軟切換相比較,能夠使系統容量增加一倍以上。第四節 TD-SCDMA網絡的優勢相比與WCDMA和CDMA2000網絡,TDSCDMA網絡是TDD和CDMA、TDMA技術完美結合,有很好技術優勢:第一個優勢,頻譜利用率高,只需要一

44、個帶寬就可通信;第二個優勢,TDSCDMA采用智能天線、軟件無線電等大量先進技術,可以提高系統容量;第三個優勢,TDSCDMA更適合傳輸不對稱的互聯網業務。從全球頻率劃分來看,各國都為TDD預留了頻段,從這意義上來說,只有TDSCDMA才有可能實現全球漫游。第五節 TD-SCDMA向3G的過渡 采用TD-SCDMA技術向第三代的平滑過渡方案如圖1所示。具體將分兩步實現圖1 采用TD-SCDMA的演進步驟第一步將現在的BSC換為E-BSC,E-BSC可接GSM的BTS,也可接第三代的NODE-B,NODE-B為TD-SCDMA設備;在E-BSC接入IP接口,就可提供寬帶數據業務,GSM用戶在E-

45、BSC覆蓋范圍內可享受三代業務。第二步仍然保持GSM的MSC,增加一個三代的MSC,采用ATM交換機。A接口不變,完全保存GSM網絡的完整性,RNC是新設備,而NODE-B不需改變。由2G到3G的演進過程可以分為如下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第二代網絡中提供第三代移動通信業務。圖2 在GSM網絡中使用TD-SCDMA系統,提供3G業務示意圖如圖2所示的現有GSM網絡,在它擴容時,使用擴展的BSC(BSC+),同時在用戶集中地區,在現有GSM基站的站址增加TD-SCDMA基站。在圖中,使用TD-SCDMA/GSM雙頻雙模用戶終端,這些初期的3G用戶在TD-SCDMA基站覆蓋區內,可以享受3G效勞。在

46、覆蓋區域以外,那么使用GSM工作。顯然,此初期系統用戶在享受3G效勞時,只能在同一BSC+的TD-SCDMA基站之間實現越區切換,而GSM網絡的功能將不受影響。用此方式,可以用比簡單地對GSM系統網絡擴容更低的投入(平均每用戶承當的BTS和BSC設備價格將比GSM系統低20%至30%),不僅擴大了容量,在用戶密集的地區為用戶提供了移動通信效勞,解決了頻譜資源缺乏造成的容量問題。而且,還為最急需的地區提供了第三代移動通信的業務。同時,也為以后向第三代過渡打下了根底。到這一步,第三代移動通信的覆蓋范圍可能逐步到達城市一級,在大城市將有幾十到上百個第三代的BTS,系統將支持不同BSC+之間的自動越區

47、切換。當然,還沒有到達全國和全球覆蓋,自動漫游還依靠GSM系統。必須說明的是,上述建議不僅可以使用于GSM系統,同樣可以使用于IS-95標準的第二代CDMA系統。在使用于CDMA系統中時,其主要目的是在用戶密集地區,解決高密度用戶的話音和數據業務需求;在提供數據業務方面,特別是對各種Internet接入業務,TD-SCDMA將是一種更經濟和靈活的方式。這是目前北美運營商關心TD-SCDMA的原因。第二階段:過渡到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圖3 3G網絡示意圖 到2004 -2005年,第三代移動通信將進入高速成長期,各國、各營運商均將開始建設如圖3所示的,完整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比較圖2和圖3,可

48、見唯一需要更換的設備就是將E-BSC更換為3G的RNC,再加上第三代的MSC,而網絡中投資最大的局部:BTS已經在第一階段建設了,只有對其接口進行軟件升級,不增加硬件的投入。此時,網中不僅有TDD時分雙工的基站,也將有FDD的基站,此3G網將是一個全國覆蓋、國際漫游的完整的網絡。從第二代到第三代的演進或過渡的過程將在上述根本上不大量增加新投資的過程中完成了。第二局部 操作局部網絡原理第一章 本地網根本原理本地網話路拓撲本地網信令拓撲第二章 動力及環境監控系統第一節 動力設備及環境集中監控上饒移動的動力及環境監控系統采用艾默生公司的PMS動力設備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以實現對監控的電源、空調、消防

49、及安防等設備的實時監控,為操作人員提供了告警顯示、告警處理、實時數據處理、遠程控制、設備派修、設備狀態瀏覽等功能。實時監控臺的功能根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局部:1實時數據瀏覽 提供用戶瀏覽界面,可以實時查看被監控設備的運行數據。提供列表和圖形兩種方式,用戶可以任意選擇查看局站、設備、設備類、局房中各信號的實時數據,對被監控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在線觀察、監視,實現遙信、遙測功能。本功能包括:a、列表方式顯示實時數據;b、組態方式顯示實時數據;c、瀏覽切換;d、其他方式顯示的實時數據;e、門禁實時數據;f、實時數據打印。2遠程控制 對被監控設備實施遠程遙控、遙調操作,并對控制操作的執行情況和執行結果進

50、行跟蹤、顯示。本功能包括:a、對設備的遙控、遙調;b、系統控制命令;c、控制隊列瀏覽。3告警根本輸出 對新產生的告警以及發生變化的告警,能夠在告警窗口立即顯示,并發出告警聲音通知用戶,提供統計的方式查看當前各局站中各類設備的告警情況。本功能包括:a、告警顯示;b、告警發聲;c、告警狀態一覽表。4告警擴展輸出 提供告警輸出的統一接口,可以根據需要將告警信息輸出到各類告警輸出設備,通知用戶對告警進行處理。本功能包括:a、告警打印;b、告警尋呼包括 短信、無線Modem 短信尋呼、E-Mail發送等;c、告警輸出至LED屏;d、告警語音輸出告警語音朗讀、語音輸出到固定 ;5告警處理 針對已經發生的告

51、警,可以對其進行告警處理,包括告警確認、告警強制結束、告警派修。本功能包括:a、告警確認;b、告警強制結束;c、告警派修。6自診斷 對監控系統自身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測,以組態方式顯示監控系統的拓撲圖及其各組成單元的運行狀態,當出現異常情況時輸出必要的告警信息。7交接班 配合用戶使用本監控系統的日常值班工作,提供值班員進行交班、接班的功能,并能夠對交接班操作進行記錄和對交接班記錄進行查詢、打印。8動態配置 對于監控信號的告警條件,可以在實時監控臺進行實時、在線的配置,給用戶提供一種方便有效的機制,能夠對監控系統的正常運行進行必要的微調。9系統輔助功能 為了使監控系統更好、更方便地為用戶效勞,實時監

52、控臺提供一些輔助功能,擴展本監控系統的功能,為監控系統的設置、調測提供手段。2、功能描述2.1 實時數據瀏覽 通過列表方式顯示實時數據在監控窗口中,可以通過信號列表的方式顯示當前局站中被監控設備的實時數據,將信號按模擬量、開關量、遙調量、遙控量、重要信號、所有信號的方式分類,用戶在列表中可以看到的信號根據其所屬的專業來確定。信號列表可按信號名稱排序。重要信號定義:對所有信號中的關鍵信號或是用戶最關心的一些信號。對這些信號可以利用配置工具配置“重要信號屬性,實時監控臺運行時在監控窗口中選擇“重要信號一欄時,就只顯示配置了“重要信號屬性的信號。 通過組態方式顯示實時數據可以通過圖形的方式顯示當前設備的實時數據,組態方式顯示當前設備圖形配置中所配置的信號;用戶能夠看見他所允許看到的設備的數據。組態方式還提供熱點功能,用戶可以利用此功能跳轉至任意定義的畫面。組態顯示方式還可以提供全屏顯示方式,可視范圍更大;用戶可以選擇顯示列表模式還是組態模式。 瀏覽切換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