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4 名國寶級名老中醫秘方集錦(一)1、劉渡舟(1917 年 9 月生,北京中醫學院著名教授)1 1、柴胡解毒湯組成1. 柴胡 10 克 2. 黃芩 10 克 3. 茵陳蒿 12 克 4. 土茯苓 12 克5. 鳳尾草 12 克 6. 草河車 6 克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動期,表現為谷丙轉氨?嗷嵯災?升高,證見口苦、心煩脅痛、厭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膩、脈弦者。用法水煎服,日一劑。備注1 、 1 錢 =3.75g2 、草河車即蚤休,乃常用草藥。2、俞慎初(1915 年 10月生,福建中醫學院教授、主任中醫師)2 1 (加味五金湯)組成 1. 金錢草 30 克 2. 海金砂
2、 15 克 3. 雞內金 10 克 4. 金鈴子 10克 5. 川郁金 10 克 6. 玉米須 15 克。主治肝膽結石,尿路結石,以及肝炎、膽囊炎、腎炎、腎盂腎炎、膀胱炎等。加減1. 肝膽結石,加枳殼6 克、樸硝6 克2. 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 克3. 尿路結石,加石葦12 克、貓須草12 克4. 有絞痛者,加元胡10 克、生甘草3 克,以緩解疼痛。典型病例林某,男,60 余歲, 1984 年 8 月就診,患者僑居印度尼西亞 40 余年, 4 年來患膽囊結石癥,經常右脅部脹痛,多在清晨四、五點左右。小便經常色黃如茶。因年老不愿手術,此次以家鄉甲子年燈會,特返國觀光,前來求治。俞氏鑒于以往多服
3、西藥,目前癥狀為脅痛,小便黃,乃處以加味五金湯治之。囑其連服30 劑,以觀后效。未服藥前,曾作B超檢查,服藥后又作檢查。處方:金錢草30 克、海金砂15 克、雞內金10 克、金鈴子10 克、川郁金 10 克、京丹參12克、綿茵陳15 克、山梔子6克、川黃柏6 克、制大黃10克(便通停用)。水煎服,連服30 劑,每天1 劑,日以金錢草、玉米須各20 克,水煎代茶。3、祝諶予(1914年生,北京市名中醫,北京協和醫院教授,師承京城名醫施今墨)3 1降糖方組成1. 生黃耆 30 克 2. 生地 30 克 3. 蒼朮 15 克 4. 元參 30 克 5. 葛根 15 克 6. 丹參 30克主治氣陰兩虛
4、型糖尿病。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溫服用。加減1 、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 克,或加烏梅10 克。2、血糖不降加人參白虎湯,方中人參可用黨參代替,用10 克,知母用10克,生石膏重用30 克 60克。3 、血糖較高而又饑餓感明顯者,加玉竹10 克 15克、熟地30 克。4 、尿中出現酮體,加黃芩10克、黃連5 克、茯苓15 克、白朮10克。5 、皮膚癢,加白蒺藜10 克、地膚子15克、白蘚皮15 克。6 、下身搔癢,加黃柏10 克、知母10 克、苦參1520克。7 、失眠,加首烏10克、女貞子10 克、白蒺藜10克。8 、心悸,加菖蒲10克、遠志1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 克。9 、大便溏薄,
5、加薏苡仁20 克、芡實10克。10、自覺燥熱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 克引火歸元。11 、腰痛、下肢痿軟無力者,加桑寄生20克 30克、狗脊15克 30克。4、李孔定(1926 年 5 月生,綿陽中醫學校主任醫師、副校長)4 1 【消斑湯】組成鮮澤漆10 克(干品減半)、大茯苓30 克、黃精30 克夏枯草30克、連翹15 克、山楂15 克、枳殼12 克甘草 3 克主治斑歷(淋巴結核)用法諸藥納陶罐內,清水浸泡1 小時,煮沸10 分鐘,取200 毫升,煎 3 次,將藥液混勻,分3 次溫服,1 日 1 劑,連服12 個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藥期間加強營養。加減 (1). 若斑歷已潰加黃耆30
6、 克、制首烏15 克,以補氣血,托毒排膿,斂瘡生肌;(2) . 未潰則配合外治,用生川烏、草烏各 30 克研極細末,蜂蜜調敷患處,紗布固定,一日一換,忌食辛辣燥烈之品。典型案例李某,女,23歲,1988年入院。病史:1988年 5月,發現右頸部有一結塊,大如核桃,皮色不變,推之可動,無發熱等全身癥狀,即至某醫院診治。診斷為頸淋巴結結核。經肌肉注射鏈霉素等治療,左頸部亦有結核發生,日久結核固定,皮色變暗紅,于7 月 2 日切開排膿,流出稀薄膿液(膿液涂片找到結核桿菌)。術后,轉本院治療。檢查:頸部兩側有瘡口兩處,周圍皮膚暗紅,兩瘡口均有白色腐肉,瘡口呈潛行性。四周有空腔,流出稀薄膿液,并挾有敗絮
7、樣物質。診斷:頸淋巴結核)。治療:內服消斑湯加黃耆30 克、玄參10 克。入院當日即行清創,術后撒七三丹,敷以紅油膏紗布蓋貼,之后腐肉漸脫落,膿水減少,肉芽組織逐漸生長,最后用生肌散收口共治療40 天,瘡口愈合。隨訪一年,未見復發。5、朱良春(1917 年 7月生,江蘇省南通市主任醫師)5 1【健腦散】組成紅人參15 克(參須30 克可代)、地鱉蟲、當歸、甘杞子各21號、制馬錢子、川芎各15 克、地龍、制乳沒、炙全蝎各12 克、紫河車、雞內金各 24 克、血竭、甘草各9 克。主治凡腦震蕩后遺癥出現頭暈而痛,健忘神疲,視力減退,周身酸痛,天氣變化時則更甚;有時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沖動;面
8、色黧 黑,舌有瘀斑,脈多沉澀或細澀者,均可用之。用法馬錢子有劇毒,需經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曬干,放麻油中炸,應掌握火候,如油炸時間太短,則內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嘔吐等中毒反應;如油炸時間過長,則內心發黑而炭化,往往失效,所以在炮制中可取一枚切開,以黑面呈紫紅色最為合度。典型案例李某,男,42 歲,軍人。在檢查施工過程中,突然從上落下之鐵棍擊于頭部而昏倒,當時顱骨凹陷,繼則出現血腫,神智不清達20 余小時,經搶救始蘇,半年后曾在某地檢查,腦組織萎縮1/4 ,整日頭昏痛,健忘殊甚,記不得老戰友姓名,有時急躁易怒,失眠神疲,面色晦滯,苔薄膩,舌邊尖有瘀斑,脈細澀。予健腦散治之,服藥一周后
9、,頭昏痛即見減輕,夜寐較安,精神亦略振,自覺爽適。堅持服用 2 月,癥情平穩,續予調補肝腎,補益心氣之品善后。6、方藥中(1921 年生,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6 1【升麻甘草湯】組成升麻30 克、甘草6 克主治本方為治療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輔助方。一般與后面所述之加味一貫煎、加味異功散、加味黃精湯合用。適用于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損害嚴重,轉氨酶長期持續在高限,中醫辨證屬于毒盛者,恒合用該方。用法常合入加味一貫煎、加味異味散、加味黃精湯方中同煎,煎服法亦同上。典型病例郭某,女,30 歲, 1969 年 5 月初診。患者確診肝炎已10 年。 經中醫藥物治療,10 年來轉氨酶在500 單位
10、以上始終不降,麝濁10 單位,百治無效。就診時,患者肝區疼痛,波乏無力,納差,舌紅,脈弦細滑數。根據上述癥征,辨證為肝腎陰虛,波及脾胃,邪毒熾盛。擬養肝助脾疏肝,佐以解毒為法,予加味黃精湯合升麻甘草湯治療。升麻最大用量為45 克。 服藥兩周后,癥狀明顯好轉。一個月后癥狀基本消失,復查肝功,轉氨酶、麝濁均下降至正常值,仍宗上方繼續治療兩個月,每月復查肝功均保持正常值,諸癥消失。停藥一年后復查肝功仍在正常范圍。1983年患者因它病來診,述自 1969 年治療取效后,10 余年來肝功檢查均在正常范圍,其中只有一次因外出勞累,轉氨酶一度升高,患者自服原方20 劑,再調恢復正常。7、董廷瑤(1903 年
11、生,上海市著名中醫兒科專家、主任醫師)7 1、【溫臍散】組成肉桂 1.5 克 公丁香 1.5 克 廣木香 1.5 克 麝香 0.15 克主治小兒腸麻痹用法本方共研細末,熟雞蛋去殼,對剖去黃。納藥末于半個蛋白凹處, 覆敷臍上,外扎紗布。2 小時后如能腸鳴蠕動,矢氣頻轉,則為生機已得,便暢腹軟,轉危為安。如未見轉氣,可再敷一次,必可見功,屢用屢驗。典型案例陶某,男,11 個月。因脾常不足,泄利6 天,脾更虛憊,腹部脹滿,西醫診斷為腸麻痹癥。高熱干渴,惡心嘔吐,氣促如鼓,叩之,舌紅口燥、藥入即吐。此屬脾氣虛憊,癥情危急,急于外敷【溫臍散】,希獲轉機。 2 小時后腸鳴連連,矢氣頻轉,腹部稍軟,續敷一次
12、,次日復診,患兒氣機舒緩,便下稀溏而通暢,腹部柔軟,形神轉佳,熱度退凈,舌質轉淡,苔薄膩。但泄利尚多、小溲短少,睡時露睛。是為脾陽虛衰,即予附子理中湯主之。藥用米炒黨參5 克、土炒白朮6 克、炮姜2 克、焦甘草3 克、淡附片4.5 克、廣木香 3 克、茯苓9 克、車前子9 克 ( 包 ) ,二劑。三診時泄利已,腹軟溲長,便仍溏軟,舌淡而潔。中焦陽氣未復,尚須溫扶。藥用米炒黨參5 克、土炒白朮 6 克、炮姜2 克、焦甘草3 克、煨木香3 克、炒石榴皮6 克、淡附片4.5克、炒扁豆9 克,三劑。藥后便下轉原、納和神振,續以溫扶而安。8、鍾一棠(1915 年 6月生,浙江省寧波市中醫院院長,主任醫師
13、)8 1【沙參銀菊湯】組成南北沙參各15 克 銀花 20 克 菊花 10 克 薄荷 6 克(后下)杏仁 10 克 清甘草 2克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氣管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伴感染等。癥見發熱惡寒,頭痛口干,喉癢咽痛,咳嗽或氣急,舌質偏紅,脈數。2 次,頭汁用冷水約500 毫升先浸泡20 分鐘,然后煮沸5-6 分鐘即可;二汁加冷水約400 毫升煮沸5 分鐘,勿過煮。亦可將藥物放入熱水瓶中,用沸水沖泡1 小時后茶飲服。加減1. 咽喉腫痛者去杏仁,加元參20 克,桔梗6 克,蟬衣10 克;2. 肺熱偏盛、體溫較高可加重沙參、銀、菊用量,或改用野菊花15 克,或加黃芩 15 克、蒲公英30 克; 3.
14、咳嗽較劇去薄荷加前胡15 克、象貝15 克; 4.氣急較甚去薄荷、加枇杷葉( 包 )15 克、地龍10 克; 5. 宿有痰飲去薄荷,加半夏 20 克、茯苓18 克、蘆根20 克。典型病例包某,男,3 歲, 1991 年 11 月 6 日初診。患兒平素容易感冒發熱,常需注射青、鏈霉素或氨青霉素等一周以上方能控制。近二日又發熱咽痛、咳嗽頻作,稍氣促,今嘔吐一次,不思食,舌尖紅、脈細數。因哭鬧不能打針而求治中醫。查:咽峽充血,左側扁桃體大,測體溫39.6 。診斷:急性氣管炎。證屬風熱咳嗽。治宜疏風散熱,清肺止咳。處方:北沙參 10 克、銀花8克、野菊花8克、薄荷3 克、黃芩8克、前胡8克、生甘草2
15、克。 4 劑。囑將藥置熱水瓶中沸水泡服。11 月 13 日復診,患兒母訴,服藥2 劑熱即退至37.8 , 心除。 4 劑藥后即不發熱,咳嗽大減,胃納增。又自服原方 3 劑,諸癥皆除,惟晚間偶有余嗽,舌潔、脈細,上方去野菊花、薄荷,加南沙參10 克、麥冬8 克, 3 劑以鞏固。9、李介鳴(1916 1992,北京中醫學院名譽教授、主任醫師)9 1【溫陽益氣復脈湯】組成人參 15 克 黃耆 20 克 北細辛 6-15 克 制附片 10 克 炙麻黃 6克麥冬 12 克 丹參 18 克 五味子 12 克 桂枝 10 克 甘草 10 克主治心腎陽虛,心陽不運所致脈象遲滯結代、心悸怔忡、胸憋氣短等癥。包括
16、現代醫學的病竇綜合征以緩慢為主者,及竇性心動過緩( 單純性 ) 。用法每日1 劑,水煎2 次,早晚各服1 煎。加減1. 有房顫者加珍珠母、百合、琥珀末安神斂氣,去附子、麻黃、桂枝、減細辛用量;2. 心痛者加元胡、生蒲黃、檀香活血行氣;3. 胸憋者加瓜蔞、薤白宣痹通陽,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氣;4. 頭暈者加菖蒲、磁石開竅通陽; 5. 氣喘者加重人參用量,補元固脫。典型病例粟某,男,57 歲,住院病人。病史:患者9 年前出現胸憋,心悸,屆時心率變慢,且眩暈欲仆,日益加重,于1982 年 9 月 14 日入院。入院檢查,心電圖竇性心動過緩及不齊,房室傳導阻滯,心室率40 次 /分。阿托品試驗:陽性,
17、西醫診斷:病竇綜合征。1982 年 9 月 20 日初診,胸憋時痛,氣短怔忡,頭暈陣作,面色光白,精神倦怠,舌質胖淡暗,苔薄白,脈沉遲間結。經用【溫陽益氣復脈湯】治療1 個月后,平時心率均在55 次 /分。阿托品試驗陽性,自覺無明顯不適,故帶方出院。(注:本方細辛用量較大,最大量可達30 克,據觀察,一般服藥一個半小時即可見心率增加,4 小時后逐漸下降,服用大劑量細辛只要用法得當,除少數人有一過性面紅潮熱外,未見有不良反應。)10 、周仲瑛(1928 年生,南京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0 1【滋胃飲】組成烏梅肉 6 克 炒白芍 10 克 北沙參 10 克 大麥冬 10 克 金釵石
18、斛 10克丹參10克生麥芽 10克 炙雞內金5克 炙甘草 3克 玫瑰花 3克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或潰瘍病并發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臨床以胃脘隱隱作痛,煩渴思飲,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紅少苔、脈細數為主癥。其病機為:胃痛日久不愈,或氣郁化火,迫灼胃陰,下汲腎水,而致胃液枯槁。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服。加減1. 口渴甚,陰虛重者加大生地10 克; 2. 伴郁火,脘中燒灼熱辣疼痛,痛勢急迫,心中懊惱,口苦而燥,加黑山梔6 克、黃連5 克; 3. 舌苔厚膩而黃,嘔惡頻作,濕熱留滯者,加黃連、厚樸、佛手各3 克; 4. 津虛不能化氣或氣虛不能生津,津氣兩虛,兼見神疲氣短、頭昏、肢軟、大便不暢或便溏
19、者,加太子參、山藥各10 克。典型病例卜某,男,38 歲。胃痛5-6 年,時時發作,此次發作持續兩周不已。上腹脘部疼痛,痛勢燒灼如辣,有壓痛,自覺痞悶脹重,納食不多,食后撐阻不適,口干欲飲,頭昏,舌質光紅中裂,無苔、脈細。是屬胃陰耗傷,胃失濡潤,而致納運不健,胃氣失和。治予酸甘化陰,調和胃氣。【滋胃飲】加減,藥用生地、麥冬各12 克,白芍10 克,烏梅肉5 克、山楂10 克、玫瑰花3 克,每日一劑,分早晚煎服。藥入三劑,脘痛灼熱痞脹等癥均止,舌苔新生,惟入晚脘部微有悶感,原方再服三劑,癥狀消失。11、劉弼臣(1925年 6月生,北京中醫學院教授、兒科碩士研究生導師)11 1、五草湯組成:(1)
20、 倒叩草 30 克 (2) 魚腥草 15 克 (3) 半枝蓮 15 克 (4) 益母草 15克 (5) 車前草 15 克 (6) 白茅根 30 克(7) 燈蕊草 1 克。主治:小兒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泌尿系感染。用法:每日一劑,水煎,二次分服。加減:五草湯不僅對小兒腎炎療效卓著,而且對泌尿系感染及腎病綜合征亦常收到滿意的效果。如血尿嚴重,可加用女貞子10 克、旱蓮草15克,止血效果更佳。典型案例:于某, 10 歲,男, 1986 年 3 月 1 日初診。半月來下肢生瘡,多為膿皰瘡,日漸增多,繼而逐漸浮腫,尿少色黃,食少神疲、頭暈頭痛、舌苔黃膩、脈滑數。化驗尿蛋白(+),紅血球15-20、
21、白血球10-15,證系毒熱內郁,濕毒內陷營分,血郁氣滯,毒濕外發于肌膚腠理則為瘡瘍腫脹,內蓄于膀胱則尿短色赤。治宜: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用:倒叩草30 克、魚腥草15 克、半枝蓮 15 克、益母草15 克、車前草15 克、白茅根30 克、燈蕊草1 克、連翹 15 克、澤瀉10 克、膽草3 克。上藥加減服6 劑后,癥有好轉,周身面部浮腫漸消,膿皰漸少,大便干、小便少黃、飲食、神疲、頭暈、頭痛均有好轉,舌質稍紅、苔薄黃、脈弦滑,化驗尿:蛋白+、紅血球1-2 、白血球3-4,濕熱漸除。再擬方:蒼朮、黃柏各5 克、銀花10 克、連翹6 克、旱蓮草10克、白蘚皮10 克、蟬衣3 克、炒梔子5 克、炒黃芩
22、5 克、澤瀉6 克、豬苓6克、云苓6 克、姜皮3 克、防風3 克、生草3 克。此方加減又進12 劑后,癥狀均減、化驗尿常規正常。12 、謝昌仁(1919 年 8 月生,主任醫師、江蘇省名老中醫)13 1、消渴方組成:(1) 石膏 20 克 (2) 知母 10 克 (3) 甘草 3 克 (4) 沙參 12 克 (5) 麥冬 10 克 (6) 石斛 12 克 (7) 地黃 12 克 (8) 山藥 12 克 (9) 茯苓 12 克 (10) 澤瀉 12克 (11) 花粉 15 克 (12) 內金 6 克主治:糖尿病、干燥綜合征、尿崩癥。用法:日一劑,水煎服。典型病例:張某,男,45 歲,農民。初診:
23、患者能食善饑已2 年余。半月來頭昏乏力, 嗜睡懶動,在當地縣醫院檢查發現尿糖( + +) , 血糖 150 (空腹) ,肝功能:谷丙轉氨酉每 182 單位,就診時癥見形體消瘦,能食善饑,每餐可進食稀飯20 碗,口渴多飲、尿多、苔中根黃。證屬胃熱熾盛、傷灼陰津,挾肝經濕熱蘊結。治宜清熱滋陰為主,佐以清利濕熱:石膏20 克、知母10 克、甘草 4 克、生地12 克、丹皮6 克、茯苓12 克、澤瀉12 克、內金6 克、花粉15克、茵陳12 克、薏仁12克、石見穿15 克, 12 劑。復診:藥后三多癥狀基本消失,復查餐后尿糖陰性,空腹血糖81.5。前方既效,可不更章。原方15 劑。三診:三消癥狀已基本
24、消失,肝功能復查谷丙轉氨酉每降至40 單位以下,舌紅少津,苔中根仍黃厚。原方去茵陳、薏仁、石見穿,加麥冬10克、石斛12 克, 8劑。經治后,消渴癥狀一直未發,多次檢查血糖、尿糖均正常。囑續服六味地黃丸及消渴方以鞏固療效。13 、胡翹武(1915 年 7 月生,主任醫師,安徽省名老中醫)14 1、陽和平喘湯組成:(1) 熟地 30 克 (2) 淫羊藿 20 克 (3) 當歸 10 克 (4) 麻黃 6 克 (5)紫石英 30 克 (6) 肉桂 3 克 (7) 白芥子 6 克 (8) 鹿角片 20 克 (9) 五味子 4 克 (10)桃仁 10 克 (11) 皂角 3 克主治:慢性氣管炎、喘息性
25、支氣管炎、肺氣腫之屬腎督虛冷、痰瘀凝滯而致咳喘經久不已者。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溫兩服。加減:(1) 陽虛及陰者,去肉桂,加山藥20 克、山茱萸10 克。(2) 寒痰化熱者,去白芥子,加葶藶子10 克、澤漆15 克。(3) 氣急喘甚者,加蘇子10 克、沉香3 克(后下)。(4) 大便秘結者,加肉蓯蓉20 克、紫菀20 克。(5) 胃脘飽滿,納食不馨者,加砂仁6 克、二芽各30 克。(6) 痰濁消減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紅10 克、茯苓20 克。典型病例:王某,男,54 歲, 1991 年 3 月 26 日初診。咳嗽反復發作 30 余年,加重伴氣喘4 載。近 3 年 5 次住院,診斷為:喘息性支
26、氣管炎。屢治乏效,只賴解痙、激素之劑控制癥狀,但停藥即犯。因癥狀日益加重、喘咳氣急、步履艱難,西藥無法改善癥狀而試服中藥。患者面色清晦虛浮、畏寒肢冷、胸膈憋悶、抬肩、言語斷續、咳聲不揚、痰多泡沫清稀、便秘、舌淡暗潤苔薄白、脈沉細弱。此為腎督虧虛、痰瘀戀肺,亟當補虛瀉實上下調治:熟地30 克、鹿角片20 克、白芥子6 克、麻黃6 克、肉桂3 克、紫石英 30 克、紫菀30 克、五味子6 克、蘇子10 克、桃仁10 克、當歸10 克、肉蓯蓉 20 克。方 5 劑, 胸膈憋悶大減,步履登樓不甚喘促。繼予上方10 劑, 諸癥再減。后因口干痰液較稠、舌尖淡紅、肺陰不足,寒痰化熱之象有露,于原方去麻黃、蘇
27、子、肉桂、白芥子,加南沙參30 克、葶藶子10 克、冬瓜仁30 克, 10劑諸癥漸平。繼予陽和平喘湯去皂角,減麻黃為3 克,加淮牛膝10 克。30 劑后諸癥悉已,宛如常人。激素解痙之劑早已撤除,隨訪至今未見再發。14、鄭惠伯(1914 年 10 月生于四川省奉節縣永安鎮,主任醫師)14 1 、加味四妙勇安湯組成:(1) 當歸 30 克 (2) 玄參 30 克 (3) 銀花 30 克 (4) 丹參 30 克 (5) 甘草 30 克痛。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劑。加減: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陽草,以擴張血管;(1) 若兼氣虛者,加黃耆、生脈散以補益心氣。(2) 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號以活血化瘀。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藍根、草河車以清熱解毒活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心律失常:上方配合 甘麥大棗湯或 百合知母湯,以養心安神、和中緩急。典型病例:李某, 女, 65 歲。 患冠心病10 余年, 近年又患高血壓、糖尿病、 肺結核。近日卒感胸悶,氣短、心悸,脈結代、口腔潰瘍、舌質光澤無苔。方用:當歸、玄參、銀花、太子參、玉竹、太陽草各20 克,麥冬、五味子各15 克,甘草 10 克。服上方 6 劑,脈結代好轉,由三至一止,變為二十四至五止,繼用上方。三診脈已不結代,但口渴眩暈,上方加花粉、石斛、天冬。經過三診,心律基本正常,觀察一年半,病情無反復。15 2、加味二仙湯組成:(1) 仙茅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氫氣安全協議書
- 物權購買協議書
- 轉委托協議書范本
- 酒店培訓系統學習
- 進口液壓油采購合同協議
- 畢業閨蜜協議書
- 實習生用人合同協議書
- 建設工程個人勞務分包合同
- 商品混凝土委托加工合同
- 軟件系統委托合同協議
- 《臨床免疫學檢測技術》課件
- 2024年河南鄭州航空港投資集團招聘真題
- 2025專利代理師筆試考試題庫有答案分析
- 2025-2030中國高拍儀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閱讀專題復習練習
- 危重癥患者體位管理
- 湖南省名校聯考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含答案
- 2025春粵教粵科版(2024)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教學反思、教學計劃(附教材目錄P103)
- 洗浴合同協議模板
- 2025年陜西高中學業水平合格考數學試卷及答案
- 綠化工考試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