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營管理手冊_第1頁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營管理手冊_第2頁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營管理手冊_第3頁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營管理手冊_第4頁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營管理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營管理手冊 目 錄1 總論現代化填埋場的運營理 . 12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背景介紹 . 2 2.1 為什么要建設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2 2.2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管理者責任.2 2.3 安全生產與填埋采用的技術規范. 33 填埋場建設概況. 5 3.1 填埋場主要設施. 5 3.2 庫區工程介紹. 64 填埋作業發展規劃.85 日常填埋作業方案 . 10 5.1 填埋作業管理.10 5.2 覆蓋與土方平衡 .11 5.3 填埋場的雨污分流 .14 5.4 填埋氣體控制 .14 5.5 填埋作業準備物資 . 156 填埋作業設備 .16 6.1

2、 填埋作業設備類型 . 16 6.2 合理選擇填埋作業設備 . 17 6.3 填埋作業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22 6.4 推薦的填埋作業設備配置 . 227 填埋場環境保護、測量與監測 .23 7.1 填埋場環境保護 . 23 7.2 填埋場環境監測 . 24 7.3 地基監測 . 24 7.4 堆體形狀測量與穩定性監測. 248 填埋場機構組織與運營管理 .25 8.1 管理體制 . 25 8.2 生產班制與勞動定員 . 25 8.3 運行中的技術管理 . 25 8.4 人員培訓 . 25 1 總論現代化填埋場的運營管理 現代化填埋場運營管理,不是生活垃圾的簡單堆放、處置過程,而是垃圾在安全環

3、境中實現降解、無害化、以及填埋場自身修復的過程;通過科學的規劃和規范的運營管理,確保做到填埋安全、環境和諧、成本合理,并在填埋完成后實現對場地恢復與再利用。 對填埋場的運營管理全過程進行研究,可以發現,現代化填埋場運營管理可以用“規劃”、“作業”、“監測”、“修復”來概括。詳述如下。 規劃結合填埋場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作業發展規劃,確定運營管理方案,規范填埋作業。合理的填埋作業發展規劃對填埋場科學運營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作業包括填埋作業、覆蓋及土方平衡、雨污分流(含雨水、地下水、滲瀝水導排)、填埋氣體控制四個方面的內容;具體包括正確的傾卸、攤鋪、壓實,及時進行日覆蓋、中間覆蓋以及階段性中間覆蓋

4、,因地制宜采取雨污分流措施,盡可能減少滲瀝液產量,對填埋氣進行控制與處理,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產量,提高填埋場運營安全系數。填埋作業是現代化填埋場運營管理的關鍵內容。 監測指填埋作業過程中及封場后按時進行環境監測、地基監測、堆體形狀測量及穩定監測與分析,確保填埋作業安全、環境質量達標。 修復結合填埋作業進程,對達到設計標高的堆體區域及時進行封場,并對滿足條件的區域采取生態修復措施,盡快實現場地的恢復與再利用。 (參見附圖1) 2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 背景介紹 2.1 為什么要建設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 填埋是生活垃圾唯一的最終處理方式,也是成本最低的處理方式。 人類活動產生固體廢物,這些固體廢物若不經

5、過處理,直接進入自然,將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極大威脅。其它的處理方式如焚燒、生物處理等,均無法做到廢物的最終處理。目前,生活垃圾唯一最終處理方式就是填埋。一個垃圾處理區域內必須建設一座填埋場。而且相對于焚燒、生物處理來說,填埋的處理成本最低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是環境保護的要求。 世界上及我國生活垃圾填埋,均走過了從簡單堆放到衛生填埋,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加強的發展過程。 表 2-1 為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與垃圾堆放場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對比。 表 2-1 填埋場與環境保護比較序號項 目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垃圾堆放場1場址選擇選擇地質條件優良地區,盡可能降低風險選址未經過詳細論證,環境風險較高2水平防滲措施采取

6、可靠的水平防滲措施一般未采取水平防滲措施3地下水保護由于采取較為完備的防滲措施,降低了地下水被污染的風險由于未采取防滲措施或防滲措施不到位,地下水易被污染4地表水保護采取了較好的雨污分流措施,地表水保護較好雨污分流措施不到位,地表水易被污染5減少空氣污染采取較為完善的填埋氣收集及綜合利用措施,減少污染氣體排放填埋氣較多自然排放,易造成大氣污染6飛揚垃圾及氣味控制采取規范填埋作業工藝及覆蓋措施,減少垃圾飛楊及臭氣擴散較多作業不夠規范,易造成垃圾飛揚、臭氣四逸7蚊蠅鳥類控制覆蓋及滅蠅措施到位,有效控制蚊蠅鳥類易造成蚊蠅鳥類滋生,疾病傳播8環境監測措施具有完備的環境監測措施,按規范進行環境監測,確保

7、填埋場環境安全缺乏環境監測設施,無法對填埋場環境影響進行評價 2.2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管理者責任 必須承認,不論填埋作業如何規范,填埋場環境保護措施做得再好,一個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對環境而言,仍然是一個潛在威脅。填埋場的建設和運營者所做的,就是嚴格按照國家及行業規范,不斷提高填埋場管理水平,將這種潛在威脅降到最低。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管理者,既包括一線的填埋作業者,又包括為一線填埋作業提供服務保障的其他工作者。一線填埋作業者包括機械駕駛員、填埋作業指揮員、機修工以及其它體力勞動者等。其它工作者包括:行政及技術管理人員、各類工程師、化驗員、滲瀝液處理廠運營人員、滲瀝液及地下水收集系統運營管理

8、人員、填埋氣收集及綜合利用系統管理人員、財務人員、餐飲服務人員等。 不論是一線填埋作業者,還是服務保障工作者,均對填埋場規范運營負有重要責任。詳述如下: 做好填埋場防滲系統的保護,保障填埋場周邊區域地下水安全; 保障滲瀝液收集及填埋氣收集系統正常安全運行; 對進場垃圾進行檢查,避免不合格垃圾進場; 正確傾卸、推平、壓實、覆蓋垃圾,確保填埋作業按規劃進行; 做好雨污分流,減少滲瀝液產量,導排雨水,避免地表水受到污染; 保障填埋場安全與衛生; 節省填埋作業成本(填埋場的運營成本遠高于建設成本,根據國外數據,有一些填埋場填埋作業成本占到填埋場總成本的 90%,如下圖所示,但在國內,這個比例往往較低)

9、; 做好環境及安全監測; 記錄并積累垃圾運輸車輛、垃圾量、滲瀝液產量、材料消耗等技術資料。 2.3 安全生產與填埋采用的技術規范 2.3.1 填埋場現代化運營與安全生產所遵照的技術規范 為保障填埋場安全生產,保證較高的運營管理水平,填埋場運營管理人員需要牢記責任意識,嚴格遵循國家與地方相關技術標準與規范。 l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 16889-2008) l 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監測要求GB/T18772-2002 l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l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 l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16297-1996) l 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

10、準(GB 12348-90) l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CJJ 17-2004) l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無害化評價標準 l 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監察規定(1996) l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02) l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 2-2002) l 關于切實加強領導,進一步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03 年 4 月 18 日 l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376 號 l 關于印發“SARS”病毒污染的污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和“SARS”病毒污染廢棄物應急處理處置技術方案的通知(環明傳【2003】3

11、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2.3.2 安全生產 在填埋場內,垃圾和滲瀝液中含有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和生物成分,如不加以足夠的重視,會對操作工人的健康產生危害;滲瀝液處理設施上產生的霧氣、水氣等都能傳播細菌和病毒。操作工人可能由于直接吸入氣體或間接由沾到皮膚或衣服上的水滴而發生感染。在填埋場設計時已經考慮了相應措施,但是,更重要的是操作工人培養起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這樣會大大減少細菌和病毒感染的機會。 為貫徹執行建設項目中職業安全,衛生技術措施和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遵照下列文件編制本工程的安全衛生技術措施。通過采取以下設計和管理措施,生產的正常運行保證率不少于 95人員衛

12、生安全。 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的分析 垃圾填埋場生產過程中主要作業對象是垃圾,作業過程中會有粉塵、臭氣、廢水產生,如果不對這些危害因素進行控制,將直接對人體產生危害。 另外,由于填埋后的垃圾將發生生物分解,在厭氧情況下將有大量的甲烷氣產生,設計和作業中必須考慮降低這些易燃氣體產生危害的可能性。 安全技術措施 加強環境監測和保護,定期檢查場區甲烷濃度,設置先進的填埋氣利用及多余填埋氣自動點火裝置。 按設計和規范配置消防設施,作好防火安全工作。 配置一定數量的防雷裝置等;雷雨天作業應注意安全,必要時停止作業。 廠內設置一定管溝,將電力電纜及控制電纜敷設于內。其它廠區管道,閘閥均需考慮閘閥井,并考

13、慮操作桿接至地面,以便操作。 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須設置專用倉庫,專人保管,并滿足勞動保護規定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須設置專用倉庫,專人保管,并滿足勞動保護規定。 所有電器設備的安裝及防護均須滿足電器設備有關安全規定,留有足夠的安全標準距離。 優先選用高效、低噪聲設備。對噪聲級別較高的設備根據不同情況采取隔聲、消聲、吸聲及減震等控制措施,使作業場所和環境噪聲達到標準要求。 機械設備的危險部分,如傳動帶、明齒輪、砂輪等必須安裝防護裝置,并設置報警及預警系統。 衛生防疫措施 填埋場工人的勞動條件較差,應盡可能采取相應措施改善工人的勞動環境和勞動條件,保障工人的身體健康。具體采取以下幾條措施: 填

14、埋區應嚴格按照垃圾填埋工藝對垃圾進行操作,分層壓實,并進行每日覆蓋;填埋作業區周圍應設置放飛網,防止飄物到處飛揚; 垃圾填埋作業時嚴格按照作業工藝要求進行作業,嚴格控制、減少粉塵、臭氣、廢水產生,保證污水處理達標; 填埋場一線作業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勞保用品,包括工作服和防塵 口罩等; 廠區內設置專職消殺隊伍,定期噴灑藥劑,除臭、滅蠅、滅鼠等; 設置醫療衛生室、浴室、更衣室、休息室等; 定期監測場區飲用水水質; 對場區進行蚊、蠅、鼠密度的長期調查,以提高消殺效率; 對場內作業人員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和預防; 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和個人衛生教育; 檢驗安全衛生措施實施效果,建立安全檔案,以便及時發現安全

15、衛生的薄弱環節; 由工程建設方委托有關部門對環境衛生本底進行調查研究。 3 填埋場建設概況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是充分吸收國內外填埋場建設經驗,按照我國填埋場技術規范建設和運營的標準衛生填埋場。其設計達標,布局比較合理,防滲安全,擬配備必要的填埋作業設備,可達到較高的無害化水平,設計理念與建設水平達到了標準填埋場水平。這對填埋場的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 3-1 填埋場主要工程特性表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1填埋場占地面積m214.502庫區占地面積m211.33其中一期庫區占地面積m23.36其中二期庫區占地面積m27.973填埋場日處理規模t/d2654填埋場總庫容104 m3158.9(若

16、含老垃圾堆體則為 168.9)其中一期庫區庫容104 m313.2145.7其中二期庫區庫容104 m3145.7老垃圾堆體占用庫容104 m310.05填埋場服務年限年18其中一期庫區服務年限年2.5其中二期庫區服務年限年15.56平均填埋厚度m15.07一期滲瀝液處理規模m 3/d125二期滲瀝液處理規模m 3/d2908滲瀝液調節池容積104 m31.9 3.1 填埋場主要設施 為滿足生活垃圾衛生填埋作業的需求,填埋場建設有如下設施。 稱重設備:建于進場道路生活管理區門口西,功能為對進場垃圾進行準確計量、數據統計、傳輸與歸檔;全場設置兩臺稱重橋;建議盡快建設; 洗車臺:擬建于進場道路生活

17、管理區門口,對出場垃圾運輸車輛進行沖洗,以減少運輸車量對沿線環境影響;建議盡快建設; 滲瀝液收集系統:位于填埋庫區膜之上,庫底由碎石層和盲管組成,邊坡由土工復合排水網組成,將庫區產生的滲瀝液重力流導排至庫區滲濾液集液井。 滲瀝液調節池:為均衡滲瀝液產量,保證滲瀝液處理廠正常運行,降低滲瀝液中污染物濃度,建設滲瀝液調節池。調節池位于填埋庫區下游,占地面積5638m2,采用 HDPE 膜進行防滲。安裝滲瀝液提升泵,以滿足滲瀝液導流進入處理系統的要求。 滲瀝液處理廠:日處理規模 100m3/d;滲瀝液處理廠的運營管理由專業公司進行培訓。 環境監測井:在填埋場四周設置 5 座地下水監測井,以滿足填埋場

18、地下水水質監測要求,與地表水監測、大氣質量監測、滲瀝液監測一起,構成填埋場環境監則的重要內容。 3.2 庫區工程介紹 垃圾填埋庫區,是填埋場的核心工程內容,是垃圾安全填埋處理場所,是保障環境安全的關鍵工程內容。本衛生填埋場分兩期進行庫區建設。 水平防滲層設計: 本場采用國內通用的水平防滲系統,庫底與邊坡結構有所區別, 防滲系統組成結構從上至下依次為: 庫底: l垃圾體l300g/ m2織質土工布l30cm 礫石或卵石層(粒徑 2540cm)l600g/ m2 長絲無紡土工布l優質 2mmHDPE 土工膜,并做好供貨和施工質量控制l5000g/ m2 GCL膨潤土墊l50cm壓實粘土l300g/

19、 m2 織質土工布l30cm 厚地下水導流層(粒徑 1630mm)l300g/ m2織質土工布l平整壓實地基 邊坡:l600g/ m2 長絲無紡土工布l優質 2mmHDPE 土工膜,并做好供貨和施工質量控制l5000g/ m2GCL膨潤土墊l土工復合排水網l平整的粘土邊坡為防止滲入庫區范圍內的地下水在庫底防滲層下部長期集聚,設計在庫底防滲層下部設置地下水導流層,地下水導流層由 300mm 厚碎石層構成。并設置A型、B型地下水導流盲溝,穿出庫區導排至下游地下水提升泵井。滲瀝液收集與導排:為了將填埋庫區內滲瀝液及時地收集、導出場外,減小垃圾填埋場內滲瀝液對地下水的污染風險,在填埋場應設置滲瀝液導排

20、系統。其中滲瀝液導排系統設置如下。滲瀝液導排系統鋪設在場底水平防滲隔離層之上,包括導流層、導流盲溝及導流管。隨場底坡度鋪設 300mm 厚礫石層(粒徑20-40mm)作為導流層,將垃圾中滲出的滲瀝液盡快引入收集導排盲溝及導排管內到庫區滲瀝液集液井,導流層的鋪設范圍與場底防滲層相同,導流層鋪設面積約為 13000m²。針對本填埋場的特點,沿填埋場場底庫區中間設置一根滲瀝液導排主盲溝,主盲溝中鋪設 Ø400, HDPE 導排管,導排管坡度與庫底縱坡相同,為 3.83%。主盲溝兩側間隔 34m 設置支盲溝。在支盲溝內鋪設 Ø200 4 填埋作業發展規劃 填埋作業發展規劃

21、是指導垃圾填埋作業發展的重要資料,是關系到填埋場是否能穩定、安全、科學運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一份好的填埋作業發展規劃,是填埋場科學運營管理的關鍵。填埋作業發展規劃包含總體規劃及年度規劃,總體規劃由設計方完成,表述填埋場設計填埋標高、預測填埋規模、使用年限、填埋作業方案、填埋氣收集利用方案、封場方案、地表水導排方案等大的原則性的內容;年度規劃由運營方根據實際情況按年度設計,主要包括年填埋堆體發展、年度垃圾物流、垃圾密度、填埋堆體標高、坡度、覆蓋土、美學、穩定性、排水、沉降、封場設計及恢復應用,運營資金等詳細內容。本章側重敘述填埋作業總體發展規劃方案。分期開發與分區填埋是現代化填埋技術的重要內容

22、。填埋場分區開發與填埋規劃應結合地形特點、場地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以及垃圾處理處置規劃等因素進行,并應充分考慮現代化填埋作業要求。結合填埋場地形條件,本工程填埋庫區可劃分為 2 個填埋區(包括一期庫區),同時根據填埋作業發展規劃,可分為 2 個階段,詳見下表: 表 4-1 填埋庫區分區一覽表填埋階段填埋區域占地面積(104 m2)總庫容(104 m3)服務年限(年)備 注階段1一期填埋區2.5313.22.5階段2二期填埋區5.94134.115.5不包括老垃圾區合計9.67157.317.0 注:填埋庫區面積按水平投影面積計算;階段 1、階段 2 分期開發、營運。對填埋作業發展順序如下:

23、(1)86m 標高以下庫底初始填埋:采用堆高法作業。從垃圾壩開始,在垃圾壩北側設置卸料點,由挖掘機輔助垃圾車卸料、推攤,形成初始填埋堆體;初始堆體寬度宜為半個一階段庫區的寬度,的高度應略高于垃圾壩及周邊錨固溝;待初始堆體形成后,垃圾車自垃圾壩上進入初始堆體,在指定的地點卸料,并使用挖掘機整形,自西向東以此向前推進,并形成不小于 5%的排水披度(東高西底,中間高,周邊低);推進過程中做好中間覆蓋及作業道路的修建; 待填至一期庫區最東側時,建議以已填筑好的作業道路為基礎,自北向南推進填埋堆體,直至南側庫區邊界;推進方向和順序可以根據現場情況調整;按此方法,并逐步填埋至 86m 標高以上,并形成必要

24、的排水坡度,做好覆蓋。(2)86m 標高以上:采用填坑法或堆高法作業。從垃圾壩開始,生活垃圾運輸車從進場場作業道路進入一期填埋區,并逐步填埋至 96m 標高直至封場標高,并進行終場覆蓋。 (3)二期填埋作業同一期工程,如前述,以 90m 標高為界,分別從不同的進場作業道路進入填埋作業面。 結合垃圾填埋規模,本場兩個階段的服務年限依次為 2.5a、15.5a,總服務年限為 18a。詳見下表: 表 4-2 垃圾填埋規模與分區填埋規劃表年 份垃圾日產量(t/d)垃圾年產量(t/a)累計垃圾填埋量(×10 4t )累計庫容需要量(×104 m 3)備 注2006114.641829

25、0.00.02007123.8451750.00.02008133.7487890.00.02009144.4526920.00.02010155.9569085.75.2啟用年2011168.46146111.810.72012181.96637718.516.7一期結束2013196.47168825.623.22014206.27527233.230.02015216.57903641.137.22016227.48298749.444.72017238.78713758.152.62018250.79149467.260.92019263.29606876.869.62020276.4

26、86.978.72021290.297.588.32022304.7108.698.42023319.9120.3109.02024335.9132.6120.12025352.7145.5131.82026370.3159.0144.02027388.9173.2156.9二期結束2028408.3188.1170.42029428.7203.7184.52030450.2220.1199.42031472.7237.4215.02032496.3255.5231.42033521.1274.5248.72034547.2294.5266.82035574.5315.5285.8 5 日常填

27、埋作業 方案5.1 填埋作業管理5.1.1 垃圾卸料、攤鋪 與壓實垃圾通過轉運車輛送至日填埋作業面卸料,采用推土機將垃圾攤鋪成每層厚度大約為2.5m,采用壓實機把松散垃圾逐層壓實,壓實密度不小于0.8t/m3,按此程序鋪填使垃圾總層厚達到2.2m后,覆土厚度為0.3m。卸車作業 “監督員”使用無線電聯系組織卸車作業。壓實機操作員和工人應協助現場經理指引車輛進行卸車作業。攤鋪過程中應保證推土機始終處于垃圾層之上;避免垃圾成堆或散落。一般推土機至少推平壓實3個來回。在攤鋪后一層垃圾以前,前一層垃圾必須壓實完成;取得良好壓實效果的標志是,壓實機可以平穩駛出作業面,而不會陷入垃圾中。5.1.2 填埋作

28、業方式的選擇采用下推式斜面作業法和上推式斜面作業法兩種5.1.3 填埋作業單元根據填埋垃圾量的大小,通過選擇填埋作業單元的大小及形狀,最大限度地減少暴露作業面的大小,減少臭氣、蠅鳥以及滲瀝液的產生量,減少覆蓋材料的使用量,盡可能降低填埋作業對環境的影響。按照 230t/d 的填埋規模進行計算,每日填埋作業單元寬度約 15m,厚度 2.5m,長度約10m,使用1個卸料平臺進行卸車作業。填埋開始時采用下推式斜面作業法,要求垃圾作業面每升高5.0m左右設置一個,垃圾傾卸后由壓實機或推土機向下(向上)推,壓實機或推土機的推距控制在50m以內,作業面的橫向寬度控制在30m以內,下推式推的坡度為1:31:

29、5,按控制厚度完成作業,由壓實機壓實,繼而用同樣的模式進行另一層填埋作業,直至完成一個填埋單元,單元完成后進行覆土厚度為0.3m,此時在形成的垃圾填埋體上修筑臨時道路形成新的作業面,以便向其它方向開展新一單元的填埋作業,直至填埋完成整個平面。在環場錨固溝標高下基礎容積填滿后,即開始向上填埋作業,此時在環場錨固溝標高以上的填埋體必須開始收坡,按邊坡1:3,為方便巡檢和填埋堆體的安全,填埋高度每上升8.0m,填埋體外邊坡向場推進5.0m,形成馬道;填埋體裸露外坡及終場頂面必須及時用粘土覆蓋,厚度為0.45m,并均勻壓實,再在其上覆蓋0.30m厚的營養土并保持一定的坡度有利于表面排水;5.1.4 庫

30、底初始填埋各階段開始準備垃圾填埋時,對攤鋪于防滲系統上的第一層垃圾,厚度為 2.5m,且都應由精選的不含長的鋼材、木條以及較大結塊的松散垃圾構成,這些垃圾在“監督人員”的監督下被仔細攤放,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小刺穿或破壞填埋場防滲系統和滲瀝液收集系統的可能性。鋪在水平防滲系統和邊坡上的第一層垃圾僅使用推土機適度壓實;任何作業機械及車量都不應在填埋場防滲系統上直接作業。 5.1.5 填埋作業道路與臨時作業道路在高緯填埋階段,在堆體表面修筑作業道路滿足垃圾運輸。作業道路連接場外作業道路與填埋場臨時作業道路,并隨著填埋高度增加而不斷延長加高。最終封場時,逐步改建為永久性道路,并成為填埋場封場覆蓋系統的一

31、部分。作業干道雙向兩車道,寬 7m,采用泥結碎石路面,平均坡度 5,填埋作業過程中,應對由于不均勻沉降造成的道路破壞進行及時修復。 從填埋庫區半永久或永久道路到達填埋作業面(傾倒平臺),需鋪設臨時作業道路。臨時作業道路同樣選用泥結碎石道路。在雨季可使用土工格室碎石道路或鋼板路基箱道路。所有庫區作業道路及臨時作業道路均應滿足全天候作業的要求。 5.2 覆蓋與土方平衡 5.2.1 日覆蓋與中間覆蓋 垃圾填埋壓實后,為保持好的環境,應對作業面進行及時覆蓋。對需要繼續進行填埋的作業面,每日填埋作業結束后,使用 PE 膜或編織布進行覆蓋。對達到填埋層標高,暫不進行填埋作業的區域進行中間覆蓋,中間覆蓋采用

32、 2030cm 粘土。 在下一層填埋作業時,前一層的覆蓋土應被刮除。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重復利用一部分覆蓋用土,節省土源,增加有效填埋庫容;另一方面可以保證滲瀝液下滲及填埋氣體上溢。 (參見附圖2)對較長一段時間不進行填埋作業的區域,為強化雨污分流效果,除使用粘土進行覆蓋外,需要增加 PE 膜進行覆蓋。 5.2.2 覆蓋層結構設計 根據運營管理的需要,填埋場的覆蓋類型有日覆蓋、中間覆蓋、階段性中間覆蓋、封場覆蓋等,結構設計如下。 日覆蓋結構層設計:(參見附圖3) 中間覆蓋結構層設計:(參見附圖4) 階段性中間覆蓋結構層設計: (參見附圖5) 封場覆蓋結構層設計:(參見附圖6) 日覆蓋、中

33、間覆蓋、階段性中間覆蓋在 5.2.1 節已有所敘述,在此詳細介紹封場覆蓋結構設計。 填埋場封場覆蓋系統是垃圾填埋作業完成之后,在頂部鋪設的覆蓋層。覆蓋層從下至上主要由保護層、隔水層、排水層、保護層、自然土層等構成。各層功能分述如下: 膜下保護層提供對封場覆蓋膜的保護,設計采用 300mm 壓實粘土層。 隔水層由 LLDPE 膜構成,LLDPE 膜為低密度聚乙烯防滲膜,柔韌性能好,對封場防滲系統的不均勻沉降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其功能在于,一方面可防止填埋氣外溢,另一方面防止雨水下滲,減少滲瀝液產量。排水層主要用于導排下滲的雨水,以利于封場系統的穩定。一般采用一定厚度的粗砂層,也可采用工復合排水網格

34、代替。參照國內外較成功的工程經驗,推薦采用三維土工復合網格。 保護層為粘土層,具有保護柔性土工膜不受植物根系、紫外線和其它有害因素的傷害作用。設計采用300mm 壓實粘土層。 自然土層,為生態修復植物種植的基礎層。設計采用 300mm 耕植土。 5.2.3 填埋場生態修復及植被保養 填埋場的景觀建設將結合填埋場的發展規劃分期實施,以保證最終恢復和覆蓋面與周圍自然環境相協調。填埋庫區采用由東向西的發展順序,通過對達到設計填埋標高的堆體及時封場覆蓋,漸進地采用植被實施生態修復,與綠化隔離帶共同形成綠色屏障,從而最大程度地實現與周邊環境的相互協調。 生態修復所用的植物類型應選擇根系較短的,且適合填埋

35、場環境并與填埋場周邊的植物類型相似的植物。為保證封場 LLDPE 防滲膜不受損害,在填埋場最終穩定化以前,只能栽種淺根系的草本植物。根據國內某填埋場的實驗結果,適宜填埋場生態修復的草本植物有:紫花苜蓿、細葉結縷草、馬尼拉草、本特草、馬蹄金、蔥蘭、早熟禾等。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幾種類型的草種撒播。 為保證任何時候修復封頂覆蓋系統的各部件都運作良好,必須對此系統作日常保養,直到該系統運行穩定。 日常保養包括: 維護植被覆蓋,包括修剪、施肥等。 保養表土,包括必要時應用防腐蝕織物、修整坡度等。 保養地表水導排明渠,包括去除障礙物、修補舊渠道等。 保養有賴于持續的滲瀝液和填埋場氣體處理。 5.2.4 土

36、方平衡 根據庫區發展規劃,填埋場工程擬分兩階段建設,由于每階段工程的工程內容不同,各階段工程所需土方用量亦不同,土方平衡詳見下表: 表 5-1 填埋場土方平衡計算表分項工程挖方填方土石方小計期末累計土石方合計(×104 m3 )(×104 m3 )(×104 m3 )(×104 m3 )(×104 m3 )建設期庫區工程14.5-1.6512.8512.930.13老垃圾處理3.27-1.721.55垃圾副壩0.33-1.8-1.47運營期覆蓋土方0-12.8-12.8 注:具體以實際工程施工或運行為準。 上表中填埋運行期用土主要考慮中間覆蓋和

37、封場覆蓋用土。如日覆蓋用土采用粘土土源,則外借土方量較大,為此,設計建議考慮利用 PE 膜作為日覆蓋材料,并以焚燒爐渣作為輔助日覆蓋土料,這樣一方面可增加填埋庫區的有效庫容,另一方面可減少外借土方量,降低垃圾處理成本。 5.3 填埋場的雨污分流 采用合理的雨污分流管理措施,盡可能減少填埋場滲瀝液產量,降低填埋場運行成本,是現代化填埋作業的關鍵點之一。下圖為填埋作業單元雨污分流示意圖。(附圖7) 實現合理的雨污分流,主要做到以下三點: (1) 采用合理的填埋作業發展規劃,堆體保持足夠的排水坡度,為地表水導排打好基礎; (2) 及時進行日覆蓋、中間覆蓋與封場生態修復,減少暴露面積,分流進入庫區地表

38、水; (3) 修建永久性、半永久性、臨時性地表水導排溝渠或排水管,順利導排進入庫區的地表水。 5.4 填埋氣體控制 5.4.1 填埋氣產量預測 1)堆體氣體收集系統 為了使填埋能安全、穩定地運行,填埋氣采用垂直和水平相結合的收集方式。垂直收集為:在填埋庫區內每隔 50m 設置一垂直導氣石籠井,導氣井中部設置 200mm HDPE 穿孔導氣花管,管外用鉛絲網圍成 1000mm 的網籠,管與網籠之間填充 50100mm 粒徑的碎石,導氣石籠井的初期施工高度為 2m,隨著垃圾堆體的不斷增高,導氣石籠井也隨之安裝加高,全場共設導氣石籠井10 個。 2)填埋氣體的處理與綜合利用 填埋氣中主要成為甲烷,其

39、熱值較高。因此,填埋氣體可以進行綜合利用。目前填埋氣體綜合利用的方式主要有: (1)填埋氣經初步凈化以后送發電機組發電。 (2)將填埋氣體作燃料供鍋爐或工業窯爐使用。 (3)將填埋氣體經過凈化處理后,達到或接近天然氣標準,再經壓縮作為汽車的清潔燃料。 (4)本填埋場為級填埋場,且有機質含量不高,產氣量小,產氣持續時間短,周圍沒有工業和居民用氣,如發電上網,投資更大,很難收回投資,且增加運行管理費用;若將填埋氣體經凈化處理后用來作為汽車燃料,凈化工藝較為復雜,運行費用較高,且需要將汽車燃料系統進行改裝,該方案在該地區很難實現。 (5)因此,本階段暫不考慮填埋氣體利用,在填埋過程中隨時監測其產量、

40、成分,達到一定濃度時在井口燃燒排放。 5.5 填埋作業準備物資 由于填埋場很快將要投入運行,在填埋作業過程中,需要消耗的大量物品,如燃油、藥劑等,需要提前進行準備。表 5-3 對其進行了總結。 表 5-3 填埋作業準備物資序號物資名稱用途備注1紡織袋邊坡袋裝粘土保護層填埋之前必須實施2移動欄網填埋作業區隔離3路基箱不利條件下臨時道路至少長 40m4碎石臨時道路5粘土覆蓋材料6燃油動力燃料7藥劑滅蠅8編織土工布替代性日覆蓋材料6 填埋作業 設備 填埋作業設備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線作業設備及服務設備。一線作業設備通常包括垃圾攤鋪作業設備及開挖設備。攤鋪作業設備用于垃圾的推平、壓實、堆體修角、覆蓋設

41、備;開挖設備用于開挖土方、運輸土方至填埋作業區。服務設備,如灑水車、灑藥車等。 6.1 填埋作業設備類型 垃圾填埋作業通常需要幾種不同類型的重型設備。每種設備均可承擔一項或幾項填埋作業工序,但沒有一種設備可承擔填埋作業的全部工序。規模較小的填埋場(300t/d)可適當配備一種或幾種作業設備完成作業任務,較大規模的填埋場應配備最適合各道填埋作業工序的專用設備。填埋場通常用的作業設備有:推土機、壓實機、裝載機、小型挖溝機(用于開槽)、灑水車、鏟土機、平地機以及多用機械,對各種填埋作業機械詳述如下。 6.1.1 推土機 推土機是垃圾填埋場中最有效的多用設備。由于采用了履帶式設計,其可以在多種地基條件

42、下運行。同時,在填埋場中,推土機可完成堆積、推進、攤平、壓實等多個動作。并且其可以用于覆蓋粘土材料。 但推土機最適合的功能為推平。在填埋場里,其最基本的功能為將垃圾從傾卸地點推平攤鋪至垃圾填埋作業面上。在雨天或冬季等不適合使用垃圾壓實機時,可使用推土機代替壓實機完成垃圾壓實工作。 在填埋場里,推土機的另外一個重要功能是攤鋪覆蓋材料。通常最合理的覆土工序為:自卸汽車或鏟土機將土運至填埋作業面,推土機推平覆蓋垃圾,最后由壓實機進行壓。 6.1.2 壓實機垃圾壓實機是填埋場里重要的專用設備。其主要功能為:攤平、壓實、修齊填埋作業面。垃圾壓實機重而帶齒的鋼輪可實現對填埋垃圾的破碎與壓實。最理想的垃圾填

43、埋作業工序為:推土機將垃圾從傾卸點推平攤鋪至填埋作業面上,形成約 0.6m 厚的虛鋪垃圾層,垃圾壓實機進一步推平并壓實垃圾。在這種理想的作業情況下,一輛 30T 的垃圾壓實機每小時通常可完成 5070T 垃圾壓實工作,而最大可完成 150T 垃圾壓實工作。但壓實機實際的工作效率與實際狀況有關,如機械狀況、垃圾含水率、駕駛員的操作技巧等。 表 6-1 壓實機作業效率壓實機重量 (t)最大壓實作業效率 (t/h)最佳壓實作業效率 (t/h)14301520206030403015050704520080120 垃圾壓實機既可以在坡度較小的工作面上作業,也可以在坡度較大的工作面上作業。但其在較平的工

44、作面上作業效率較低。壓實機也有一定的推平功能,但距離較長(一般超過 1520m)其推平效率較低。 6.1.3 履帶式裝載機 另外一種填埋場中適用范圍較廣的設備為履帶式裝載機。可用于開挖、端運、攤鋪覆蓋材料,壓實垃圾以及土體回填。裝配上不同類型的前斗,可很容易適應填埋場里不同種類的工作。履帶式裝載機也可以用來運輸替代性覆蓋材料,如編織布、土工膜等。 6.1.5 灑水車 灑水車是大部分填埋場均配備的機械設備。其主要功能有: 道路及場地降塵,使用時應當注意,少量多次噴灑效果要比多量一次噴灑降塵效果更好。 回填作業時調節土的含水率。 協助進行場地消防。 6.1.6 鏟土機 鏟土機可用于開挖、轉運、攤鋪

45、覆蓋土方。鏟土機覆土效率要比推土機更高效。前斗放下放平鏟土機可用于平地。 6.1.7 平地機 平地機的主要功能是對作業道路及平臺進行平整和維護。但由于價格較昂貴,目前國內很多填埋場并不配備這種設備。 6.1.8 輪式裝載機 輪式裝載機是填埋場中配備的機動性較強的多用機械。其可用于開挖、運輸、裝載覆蓋材料。在安裝了快速裝配系統后,通過更換前斗型式,輪式裝載機可完成多種功能。 裝載功能:使用裝載機前斗,完成開挖、運輸、裝載功能。 掃路功能:通過安裝旋轉掃路設備,用于清掃道路及地坪。 叉車功能:通過安裝前叉,用于裝載、搬運大件物品。 起重功能:通過安裝起重設施,用于起重吊起大件物品。 6.2 合理選擇填埋作業設備 選擇填埋作業設備的原則:對比設備生產效率與價格(包含購買價格與使用成本),選擇最經濟穩定的作業設備。 借鑒國內外填埋場運行經驗,有以下三種方法可以用于作業機械設備的選擇。 基本作業任務選擇法。 綜合作業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