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資源地質學》習題 - 東華理工大學_第1頁
《鈾資源地質學》習題 - 東華理工大學_第2頁
《鈾資源地質學》習題 - 東華理工大學_第3頁
《鈾資源地質學》習題 - 東華理工大學_第4頁
《鈾資源地質學》習題 - 東華理工大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鈾資源地質學習題答案一、名詞解釋熱液鈾礦床:熱液鈾礦床是指是由不同成因的含鈾熱水溶液,如地下水熱液、巖漿殘余熱液、變質熱液等,以及它們的混合熱液,在適宜的物理化學條件下,即各種有利的地質條件下,經過充填和交代等方式形成的鈾的富集體。堿交代:是指含鉀、鈉為主的熱液交代圍巖中的造巖礦物所引起的蝕變作用。礦巖時差:是指成礦與成巖之間所存在的時差。后生淋積作用:后生淋積作用系指成礦元素在巖石形成之后由地下水的淋濾作用形成的次生(或后生)富集作用。放射性:由一種元素的原子核自發的衰變為另一種元素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射線的現象。赤鐵礦化:又稱紅化,是熱液鈾礦床常見的一種典型蝕變,其特點是蝕變圍巖的顏色因

2、為赤鐵礦呈云霧狀全巖性浸染而呈紅色。巖漿鈾礦床:指通過巖漿結晶分異作用直接富集形成的鈾礦床。鈾礦工業指標:指礦床儲量的最低限量,最低可采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鈾礦床:系指地殼中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含有用鈾礦物資源的質和量在目前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能被開采利用的地質體。奧克洛現象:是指在自然的條件下,鈾礦石中自發發生的核鏈式反應。含氧系數:是指在四價鈾的簡單氧化物中,鈾礦物組成中總的氧原子數與總鈾原子數之比,就稱之為含氧系數。圍巖蝕變:是指巖石在熱液作用下,由于化學反應和部分物質的帶入帶出而引起的原有礦物的組成、化學成分及物理性質發生一系列變化。卷狀礦床:主要系指礦體形態呈卷狀出現,與地層相交切,由層間

3、氧化成礦作用所形成的一類砂巖型鈾礦床。變生作用:系指在鈾、釷衰變過程中放出的射線作用下和核裂變碎片的作用下某些含鈾、釷礦物的晶體結構遭到破壞從而呈非晶態的現象。偉晶巖型鈾礦床:是指經結晶分異的殘余酸性熔漿(極少為堿性熔漿)經冷凝結晶和氣成交代而形成鈾礦床。花崗巖型鈾礦床:是指與花崗巖體有緊密空間關系和成因關系的熱液鈾礦床。火山巖型鈾礦床:是指在成因上、時間上和空間上與火山巖密切相關的鈾礦床。不整合面型鈾礦床:是指在空間上主要與古元古代/太古代及中元古代/古元古代不整合面密切相的鈾礦床。砂巖型鈾礦床:是指工業鈾礦化主要產于砂巖(包括含礫砂巖、粉砂巖、泥巖)中的鈾礦床。碳硅泥巖型鈾礦床:是指產于碳

4、酸鹽質、硅質、泥質的細碎屑巖或它們的過渡性巖石中的鈾礦床的總稱。蒸發巖型鈾礦床:是指產于鈣結巖中由于蒸發作用使鈾發生沉淀富集而形成的鈾礦床。變質鈾礦床:是指成因上與變質作用有關的鈾礦床。硅化:是使蝕變圍巖中SiO2含量增高,使巖石變得堅硬的作用。水云母化:黃鐵礦化:綠泥石化:主要表現為黑云母和少量斜長石被綠泥石交代。粘土化:粘土化巖石一般呈淺綠、淺灰、淺紅到灰白色,質地較松軟。主要由細粒分散狀高嶺石、水云母、蒙脫石、多水高嶺石及迪開石等礦物集合體所組成,不含石英,有時含少量斑狀鈉長石。螢石化:螢石呈浸染狀和細脈狀形式交代充填于含礦構造及其兩側圍巖之中的一種作用。板狀礦床:是指礦體形態呈板狀產出

5、的一類砂巖型鈾礦。層間氧化作用:發育在兩個不透水巖間之間的透水層之中的一種承壓水的氧化作用。鈾地球化學:闡述鈾在地殼環境中的分布、遷移和富集作用的一門學科。鈾礦物:以鈾為主要成分所組成的礦物。含鈾礦物:組成礦物中鈾僅以次要成分,或呈類質同像形式存在的礦物。潛水氧化作用:自地表垂直各下所發生的一種氧化作用,作用深度嚴格受潛水面的發育所控制。同質多象:是指同種化學成分(石墨和金剛石),在不同的熱力學條件下結晶成不同晶體結構的現象。多型:是指化學成分相同的物質,形成若干種僅僅在層的堆積順序上有所不同的層狀晶體結構的現象。徑跡蝕刻:放射性照相:鈾鐳平衡:鈾鐳之間所存在的一種放射性含量上的平衡狀態。在強

6、氧化帶放射性平衡偏鐳,在弱氧化帶和氧化還原過渡帶平衡偏鈾。脂鉛鈾礦:是指鈾酰氫氧化物與鈾酰硅酸所組成的細粒多礦物集合體。成礦省:“發育著一種或若干種鈾成礦建造或其組合,并存在著與之相關的礦床、礦點和(或)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異常的地域”。成礦區:鈾成礦作用:導致地殼中鈾集中形成礦床的各種地質作用稱為成礦作用。二、填空題1、鈾在地殼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種:它們是獨立礦物形式、類質同象形式和分散吸附形式。2、四價鈾礦物穩定存在的環境條件是還原環境,六價鈾礦物穩定存在的環境條件是氧化環境。3、鈾礦物組成元素中金屬元素包括堿金屬元素、堿土金屬元素、重金屬元素、其它金屬元素等。4、鈾元素三種同位素衰變的最

7、終產物是206Pb、207Pb、208Pb。5、四價鈾礦物晶體結構類型有三種,具體是配位型、島狀型和層狀型。6、六價鈾礦物晶體結構類型有三種,具體是層狀型、架狀型和鏈狀型。7、鈾在外生作用中的主要遷移形式有離子形式、懸浮載運形式和碎屑礦物搬運形式。8、偉晶巖型鈾礦床的典型實例是加拿大的斑克羅夫特礦床和沙爾列布鈾礦床。9、構成含鈾熱液的三大要素是流體、礦質與熱能。10、熱液鈾礦床的成礦作用方式有兩種,具體是交代作用成礦與充填作用成礦。11、在熱液作用中影響鈾地球化學行為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壓力、酸堿度和氧化還原電位等。12、鈾在熱液作用中遷移的形式有鈾酰離子或鈾酰氫氧根離子、碳酸合鈾酰離子、硫酸合

8、鈾酰離子、鉬酸合鈾酰離子、鈾酰及硅酸絡合物、鈾酰鹵化物及氟、氯合鈾酰離子。13、鈾在熱液作用中沉淀富集的主要因素有溫度降低、壓力下降、酸堿度改變和氧化還原電位降低、吸附作用和與圍巖的緩沖效應。14、按課程鈾礦床類型劃分方案,各列舉出至少一個礦床實例,巖漿鈾礦床羅辛礦床、偉晶鈾礦床斑克羅夫特礦床、花崗巖型鈾礦床希望礦床、火山巖型鈾礦床紅石礦床、不整合面型鈾礦床賈比盧卡礦床、角礫雜巖型鈾礦床奧林匹克壩礦床、交代巖型鈾礦床米丘林礦床、砂巖型鈾礦床謝利礦床、碳硅泥巖型鈾礦床鏟子坪礦床、蒸發巖型鈾礦床伊利里礦床、石英卵石礫巖型鈾礦床維特瓦特斯蘭德礦床。15、熱液作用中與鈾成礦作用相關的圍巖蝕變類型主要有

9、硅化、螢石化、粘土化、黃鐵礦化、綠泥石化、堿交代、紅化等。16、產鈾花崗巖體的化學成分特點是酸度大、堿質高、K2O>Na2O、鋁過飽和、暗色組分少。17、鈾在巖漿巖中含量的變化由低而高的順序是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至酸性巖的變化。18、我國“四大工業鈾礦床類型”是指花崗巖型、火山巖型、砂巖型和碳硅泥巖型。19、花崗巖型鈾礦床的礦化類型按與鈾礦物共生的脈石礦物種類可劃分為瀝青鈾礦-微晶石英型、瀝青鈾礦-螢石型、瀝青鈾礦-粘土化型、瀝青鈾礦-堿交代型。20、熱液作用中最常見的鈾遷移形式是碳酸合鈾酰離子。21、含鈾煤礦床煤層的形成時代是中新生代;煤層的巖相是濱湖三角洲、沼澤相。22、碳硅泥巖

10、型鈾礦床按成礦作用可分為三種類型,具體是成巖型、淋積型和熱液改造型。23、不整合面型鈾礦床的主要產地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24、鈾礦的工業指標具體是指最低工業品位、最低儲量和最低可采厚度。25、含鈾熱液中熱液的來源通常包括巖漿熱液、地下水熱液、變質熱液和構造熱液等。26、鈾酰礦物的熒光色主要有兩種,具體是指淡青綠色和淡黃綠色。27、列舉出四種以上當今世界最具工業意義的鈾礦床類型不整合面型鈾礦床、石英卵石礫巖型鈾礦床、砂巖型鈾礦床、巖體型鈾礦床等。28、碳硅泥巖型鈾礦床“二帶一區”的分布具體是南秦嶺成礦帶、江南成礦帶和華南成礦區。29、鈾礦床氧化帶的垂向分帶由完全氧化帶、淋濾帶、不完全氧化帶、次生

11、富集帶和原生鈾礦帶等構成。30、澳大利亞、加拿大不整合面型鈾礦床區域上“三套構造層”組合為太古代構造層、古元古代構造層和中元古代構造層。31、自然界鈾的三種同位素是指234U、235U、238U。32、常見的幾種工業鈾礦物主要是晶質鈾礦、瀝青鈾礦、鈾石、鈦鈾礦等。33、火山巖型鈾礦床鈾礦化類型是瀝青鈾礦-鈾長石型、瀝青鈾礦-水云母型、瀝青鈾礦-迪開石型。34、鈾、釷與稀土元素之間的置換通常表現為:鈾傾向置換重稀土元素,釷傾向置換輕稀土元素。35、鈾在變質巖中含量的變化由低而高的順序是隨深變質巖到淺變質巖的趨勢變化。36、含鈾熱液中鈾的來源包括巖漿分異、地殼深處及富鈾的地質體和富鈾地層。37、鈾

12、在后生淋積作用中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巖體或地層的含鈾性、古氣候條件、構造發育程度及巖性與水文條件等。38、國際原子能機構將砂巖型鈾礦劃分為卷狀礦床、板狀礦床、底河道型和前寒武紀型四大類型。三、選擇題1、下列礦物中能溶于稀酸的鈾礦物是( D )A 晶質鈾礦,B 瀝青鈾礦,C 鈦鈾礦,D鈣鈾云母2、下列礦物中能發熒光的礦物是( D )A 晶質鈾礦,B 瀝青鈾礦,C 鈦鈾礦,D鈣鈾云母3、下列礦物中常處于變生態的礦物是( B )A 晶質鈾礦,B 鈾石,C 瀝青鈾礦,D鈣鈾云母4、下列礦物中常見多型現象的礦物是( D )A 四價鈾的氧化物,B 四價鈾的硅酸鹽,C 四價鈾的磷酸鹽,D六價鈾的磷酸鹽5、在六價

13、鈾礦物中,一般來說含有下列元素離子的礦物不發熒光( B )A H、Al, B Cu、Pb, C Ca、Na, D Ba、Mg6、在四價鈾礦物中,一般不溶于硫酸和硝酸的鈾礦物是( C )A 四價鈾的簡單氧化物,B 四價鈾的硅酸鹽C 四價鈾的復雜氧化物,D 四價鈾的磷酸鹽7、在鈾礦物中,常含一定量的鉛,但不屬于放射成因的鉛是( A )A 204Pb, B 206Pb, C 207Pb, D 208Pb8、“脂鉛鈾礦”是多礦物集合體,其構成一般是( A )A 鈾酰氫氧化物和鈾酰硅酸鹽,B鈾酰氫氧化物和鈾酰磷酸鹽,C鈾酰磷酸鹽和鈾酰硅酸鹽,D鈾酰氫氧化物和鈾酰碳酸鹽9、下列礦床中符合按火山巖型、花崗巖

14、型和砂巖型鈾礦床順序排列的是( C )A 330礦床、660礦床和紅石泉礦床;B 660礦床、希望礦床和65號礦床;C 660礦床、330礦床和433礦床;D 433礦床、希望礦床和紅石泉礦床10、熱液鈾礦床近礦圍巖蝕變的溫度一般表現為( D )A 高溫;B中溫;C低溫;D中低溫11、我國主要火山巖鈾成礦帶是( C )A江南成礦帶;B西北成礦帶;C贛杭成礦帶;12、在受變質鈾礦床的形成過程中,鈾屬于( C )A帶入組分;B帶出組分;C原巖固有組分13、碳硅泥巖型鈾礦床的巖相主要是( A )A淺海相;B深海相;C河流相;D湖泊相14、與砂巖型鈾礦化關系密切的河流類型一般是( D )A網狀河; B

15、蛇曲河; C平直河; D辮狀河15、我國華南產鈾花崗巖的形成時代主要為( A )A燕山期;B加里東期;C印支海西期;D呂梁期16、變生作用后礦物的比重、硬度及反射率的變化是( B )A升高;B降低;C不變;D無法確定17、瀝青鈾礦或晶質鈾礦中放射成因鉛的含量取決于( C )A礦物的形成背景;B共生礦物的類別;C礦物形成時間18、自然界中鈾元素的穩定氧化態是( D )A 0,3+;B 3+,4+;C 5+,6+;D 4+,6+19、我國花崗巖鈾礦床的形成時代主要集中在( A )A燕山晚期和喜山期;B加里東期;C印支海西期;D呂梁期20、我國東南沿海產鈾火山巖的形成時代是( A )A晚侏羅世;B晚

16、石炭世;C早元古代;D第三紀21、在變成鈾礦床的形成過程中,鈾屬于( A )A帶入組分;B帶出組分;C原巖固有組分22、蒸發巖型鈾礦床形成的氣候條件是( C )A 潮濕氣候;B 寒冷氣候;C 干旱氣候23、花崗巖型鈾礦床鈾成礦對應于熱液活動的階段是( C )A Q1-Q3階段;B Q4-1-Q4-2階段;C Q4-2-Q5-1階段;D Q6階段24、后生地浸砂巖鈾礦成礦時的構造背景最理想的是( C )A 地殼處于長期穩定條件,B 地殼處于長期劇烈活動條件,C 地殼活動處于相對穩定條件(或次造山背景)25、下列礦床中屬于巖漿鈾礦床的是( A )A 羅辛礦床;B鄒家山礦床; C 凱湖礦床;D 蘭杰

17、礦床26、我國主要火山巖鈾成礦帶是( C )A江南成礦帶;B西北成礦帶;C贛杭成礦帶;27、下列礦床中屬于不整合面型鈾礦床的是( D )A 希望礦床;B 羅辛礦床;C 橫澗礦床;D 凱湖礦床四、問答題1、簡述產鈾花崗巖的巖體特征。2、簡述區域不整合面在成礦中的作用。3、試說明圍巖蝕變在鈾成礦中的作用。4、簡述巖漿巖型鈾礦床的成礦特征。5、簡述層間氧化帶礦床(卷狀礦床)的形成特征。6、簡述產鈾火山巖的巖體特征。7、試述熱液鈾礦床的一般特征。8、簡述四價鈾礦物與六價鈾礦物的特征對比。9、簡述成礦斷裂夾持區的特征。10、概述熱液鈾礦床的主要成因觀點(雙混合成因模式、下降淋積說、地表水加熱浸出說、上升

18、說、巖漿成因說等)。11、試述不整合面型鈾礦床的成礦地質條件。12、試述熱液作用中鈾遷移與沉淀的條件與機理。13、簡述石英卵石礫巖型鈾礦床的一般特征。14、簡述蒸發巖型鈾礦床的一般成礦條件。15、簡述我國花崗巖型鈾礦床的鈾礦化特點。16、簡述我國火山巖型鈾礦床的鈾礦化特點。17、簡述地浸砂巖鈾礦的成礦特點。18、概述我國鈾資源分布的特點。19、試述構造在熱液鈾礦床中的作用。20、簡述常見工業鈾礦物的一般特征。21、簡述鈾礦地質的發展簡史及主要工業應用。22、簡述水成鈾成礦機理。23、簡述滲入型鈾成礦與滲出型鈾成礦的形成條件。24、簡述潛水氧化型鈾礦的成礦機理。25、對比花崗巖型鈾礦床與火山巖型

19、鈾礦床的異同。26、簡述碳硅泥巖型鈾礦床的成礦特征。27、對比砂巖型鈾礦床與碳硅泥巖鈾礦床賦礦層位的巖相古地理環境。四、問答題部分答案試說明圍巖蝕變在鈾成礦中的作用蝕變作用能改變巖石的物理力學性質,使巖石有效孔隙度增高,抗壓強度減小,成為有利成礦的圍巖。蝕變作用能改變鈾的賦存狀態,使活性鈾增多。蝕變圍巖能提供有利鈾富集的地化環境。大型蝕變帶的出現是鈾成礦區形成的標志。簡述卷狀礦體型鈾礦床的形特征必須存在有利的地層結構條件:透水層的上下層位要存在不透水層。的含礦巖系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含有機炭等還原物質(自還原型),如夾有煤層的暗色碎屑巖系,或夾有含炭灰色層的雜色碎屑巖系;另一類是自身不含有機炭等

20、還原物質(他還原型),如有機炭含量低于0.05的淺色碎屑巖系和紅色碎屑巖系。碎屑巖系通常由透水的砂巖和不透水的泥巖或粉砂巖互層組成。砂巖所占的比率為4060最為有利;最小不小于30,最大不大于75:巖系的總厚度以350800m為最佳,最小不小于100m。含礦巖系主要由辮狀河、辮狀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積體系等;部份為海陸交替沉積物和與海盆有關的水下三角洲。在含礦碎屑巖系沉積后,發生適度的陸內構造變動,使含礦巖系在新形成的沉積盆地邊部剝露于地表接受大氣水補給,構成以容礦砂巖層作為含水層的滲入型自流盆地。適度的陸內構造變動,是指不伴有強烈褶皺、變質的斷塊運動,而且根據獨聯體國家在勘查卷狀砂巖型鈾礦時所

21、取得的經驗,斷塊運動的垂幅在2002000m間為適度,稱之為次造山運動。當含礦巖系缺乏有機碳等到自還原條件時,來自深部油氣的還原作用便成為重要的成礦條件。地下水的補、徑、排條件:要存在含鈾含氧水長期穩定的補給、徑流與排泄的動態體系。古氣候條件 容礦主巖多形成于半潮濕或半潮濕半干旱的氣候條件下,為富含還原介質的灰色砂巖建造,部分形成于半干旱干旱的古氣候條件,其容礦主巖為雜色或紅色砂巖建造,后者往往與產油氣盆地相關聯,由于油氣的逸出發生次生還原,進爾使砂體具有一定的還原能力和容量。層間氧化帶型砂巖鈾礦成礦時的古氣候是干旱半干旱條件。只有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含氧水能夠滲入透水層發生層間氧化;也惟有在這

22、種氣候條件下,水中的鈾才能達到較高的濃度,并在氧化帶趨于尖滅的前鋒線附近沉淀富集而成礦。卷狀礦床形成于動態的氧化還原條件下,即鈾的沉淀富集是動態過程,含鈾含氧地下水沿承壓含水層的坡度向下運動,氧化帶前鋒不斷向前遷移,鈾就在氧化帶前鋒的氧化還原界面附近發生沉淀,隨著氧化作用的繼續向前推進,先期礦化被氧化分解,鈾在新的氧化還原界面上重新發生沉淀富集,即成礦作用也在不斷向前推進,直到該體系停止作用為止。簡述區域不整合面在成礦中的作用不整合面型鈾礦床的最大特點是嚴格受特定的區域不整合面所控制,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不整合面型鈾礦床都具有這一明顯的特點,礦化多產于中、下元古界的不整合面型附近。可以這樣認為,

23、區域不整合面是鈾活化、遷移、聚集成礦特別有利的場所。理由如下:(1)區域不整合面是風化剝蝕和沉積間斷面。沿不整合面往往發育有高滲透性的古風化殼,沿不整合面流動的地下水可以將在風化剝蝕過程中活化轉移出來的鈾匯聚起來。(2)區域不整合面代表不同巖性的接觸面,是構造的脆弱面,沿不整合面、或平行不整合面是氧化還原的遞變面,順層構造發育,構造既是鈾成礦溶液的運移通道,也是鈾聚有利空間。(3)區域不整合面是一個地球化學變化帶,該面之下的變質巖系為含石墨的片巖,或強烈黃鐵礦化、綠泥石化巖石,為還原障巖石,而該面之上為中元古代紅色碎屑巖建造,形成反差明顯的氧化還原界面,故是促使鈾沉淀的化學界面。(4)區域不整

24、合面是一個水動力條件轉制面,不整面以上是高滲透性的阿薩巴斯卡群砂巖,不整合面以下是滲透性差的變質巖及有斷裂溝通的熱液循環構造系,于是區域不整合面就成了不同水動力條件的轉制面。簡述巖漿巖型鈾礦床的成礦特征1)該類礦床產出的大地構造位置,主要是元古代,古生代褶皺帶內或穩定地塊邊緣,區內巖石大都經受區域變質,局部產有深熔巖漿的侵入體。2)產鈾巖體的巖性上包括有酸性巖和堿性巖兩大類,其中巖體含鈾量普遍較高,平均可達2050×106。3)產鈾巖體的活動具有多期多階段性特征,礦化一般與巖體演化最晚期的堿性或超酸性花崗巖有關,晚期侵入的巖體通常分異完全,礦也較好,礦化多產于巖體邊緣和頂部相。4)產

25、鈾巖體的自交代作用(或自變質作用)發育,一般發育為堿交代,包括鈉長石化、鈉閃石化、鉀微斜長石化和白云母化,礦化與這些作用關系密切。5)礦石成分復雜,酸性巖中鈾主要以獨立礦物晶質鈾礦形式產出。堿性巖中鈾主要以含鈾礦物形式產出,常見的有硅鈰鈦礦、富鈾燒綠石、含鈾鋯石、菱黑稀土礦等。伴生元素:礦石中常含有釷、鈮、鈰、鋰、鑭等元素,有時可綜合利用。6)礦石品位低,通常為0.030.07%U3O8,礦體常呈透鏡狀、扁豆狀、不規則脈狀或巢狀,礦體與圍巖界線不清,呈過渡關系。7)成礦溫度高,壓力大。溫度一般在600650,個別情況下可降到400450,壓力為24千巴,深度為24km,屬淺成成因。8)成礦作用

26、單一,為巖漿結晶分異成礦,但這類礦床往往受后期的改造。簡述產鈾花崗巖的巖體特征1)產鈾花崗巖體以陸殼改造型(S型)為主,同熔型(I型)次之,位于古老隆起區,圍巖多數為晚古生代或元古代的碎屑巖,花崗巖漿活動強烈。2)產鈾巖體為多期多階段的復式雜巖體。3)產鈾巖體的出露面積大,以中、大型巖體為主,一般大于500km2,為成礦提供豐富的成礦物質來源。鈾的產出多產在大巖體中的小巖體周圍。4)產鈾巖體往往發育完善的相帶,邊緣相-過渡相-內部相三相齊全。各相帶之間的物質成分、結構構造、捕虜體成分、后期變化等均為過渡關系,中心相帶偏基性,而邊緣相帶偏酸性。作為鈾礦化則主要在邊緣相帶至過渡相帶中。5)產鈾巖體

27、的演化序列,從早到晚的演化規律如下:花崗閃長巖二長花崗巖普通花崗巖鉀質花崗巖演化過程中礦物的變化:斜長石減少,斜長石號碼減低,黑云母減少,鉀長石、白云母增高;副礦物中,早期為Fe、Ti、P的副礦物,晚期為W、Sn、Nb、Ta、U的副礦物,鈾隨演化逐漸富集到晚期小巖體中。在鉀花崗巖中K2O>7%,成熟度較高。6)產鈾巖體的化學成分是酸度大、堿質高、Al過飽和,且K2O>Na2O,暗色組分低。7)鈾含量高,且以活性鈾為主,即為吸附鈾及鈾礦物中的鈾。如華南產鈾花崗巖其中含鈾為1020ppm,與背景值4ppm相比,鈾含量明顯較高。8)巖體的自變質作用及早期熱液蝕變發育9)產鈾巖體附近有陸相

28、紅色巖系構成的盆地。熱液鈾礦床的一般特點1)礦化圍巖廣泛,幾乎所有巖石都可作為成礦圍巖,如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尤其是酸性巖漿巖。如花崗巖、流紋巖等長英質巖石,這些巖石都具有較高的含鈾性以及有利的機械物理特性。2)含礦熱液的運移與一定的構造有關,所有熱液礦床的成礦都離不開構造作用。在成礦過程中,構造既是礦液運移的通道又是礦液沉淀的良好場所。熱液礦床中的礦體幾乎無一例外地產在構造之中,因而構造對熱液礦床的控制作用顯得非常重要,并且構造對礦化的控制作用往往顯示出分級控礦的特點。3)含礦熱液是一種溫度較高,包含多種氣相、液相和固相組分的復雜流體。它的成分取決于熱液的成因和來源、圍巖成分和地質構造條

29、件。含礦熱液的活動性強,能作長距離運移,因而成礦地區非常廣泛,往往在遠離礦源區可找到該類型的礦床。4)礦床圍巖蝕變發育,圍巖事變在熱液礦床中是一非常普遍的現象。一個礦床的形成經過多次圍巖蝕變,每次成礦熱液的活動都可伴隨一次圍巖蝕變。蝕變作用后導致巖石中的組分發生改變,尤其是蝕變過程中可帶來大量的成礦物質和還原組分。同時巖石經蝕變后其機械物理性質也發生變化,使其變脆,有利于構造破碎帶的形成,礦化常常賦存在其中。圍巖蝕變種類多為中低溫熱液蝕變,最為常見的有黃鐵礦化、硅化、綠泥石化、水云母化、粘土化、碳酸鹽化等,其中前幾種蝕變往往與礦化密切相關,因此可作為有利的找礦標志。5)成礦晚于成巖,為一后生礦

30、床。礦床的形成時間從元古代延續到中新生代的幾乎所有構造-巖漿旋回中。6)礦石成分:工業鈾礦物比較簡單,主要只有瀝青鈾礦一種。少數情況下,產有晶質鈾礦(高溫條件)。伴生的金屬礦物有鐵的氧化物和少量金屬硫化物;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長石、螢石、方解石,以及含水硅酸鹽如絹云母綠泥石、粘土礦物等。礦石品位較高,礦床規模大小不等,礦體形態以脈狀為主。7)成礦方式有兩種: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各自形成的礦石特點有明顯的區別。充填作用成礦:礦化呈脈狀分布,與裂隙構造發育相一致,是沿裂隙充填的結果。交代作用成礦:礦化呈帶狀分布,裂隙構造發育不明顯,礦化與蝕變強度相一致。8)成礦具明顯的多期多階段性,每一次含礦熱液

31、的活動都可導致一次成礦。由于構造活動的多期性和長期性,這樣就形成了多期次和長期性的熱液活動。每一次成礦活動之后,礦化均有一定程度的變富和擴大,經過多次如此反復,便形成了高品位的工業鈾礦化體。9)成礦的物質來源比較復雜,具多來源特點。作為鈾源,它既可來自巖漿作用的帶入,也可來自地殼深部的富鈾體以及附近的富鈾地層,包括區域變質作用所釋放出的活性鈾等。10)成礦溫度一般為中低溫,很難見到高溫條件下的工業鈾礦化。成礦斷裂夾持區的特征系指富鈾地質體(鈾原層或鈾原體)在成礦期構造應力作用下被一定規模的兩條或兩條以上成礦斷裂帶切割所夾持的地質塊體。它是成礦期構造應力相對集中的中等級別成礦場。成礦斷裂夾持區的規模大致可以反映鈾礦田的范圍,其平均寬度約15km,長約30km,面積約450km2,Re、W、Sn、Nb、Ta等稀有金屬礦田的面積偏大。(2).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