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19課《魚我所欲也》同步訓練新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19課《魚我所欲也》同步訓練新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九課魚我所欲也同步練習、基礎題1 1 本文選自,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張是 _ ,他認為人之初, _ 。答案:、孟子?告子上I I 仁政| |性本善解析:分析:本題文學常識的填空要按課本注釋的內容來填空,每個字都不能寫錯。點評:此題考查文學常識, 關鍵在學習中強加記憶。 文學常識記憶點是, 作者名(字、號)、 稱謂、生活時代、作品名、體裁、作品主題及風格等。2.2. 給加點字注音。死亦我所惡._ 一簞食,一豆羹_蹴爾而與之 _ 乞人不屑 _ 也答案:wO|wO| d d Q * g g e n n |gc|gc u| xixi e解析:分析:首先要讀準拼音,注意“

2、 惡”是多音字,語境不同拼音也不同。點評:拼音,首先要讀準漢字,排除方言的干擾,不可讀錯,拼音時注意易混的聲母與韻母。3.3.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明其詞義。1_ 鄉為生死而不受 _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答案:“鄉”通“向”;從前。| | “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 “與”通“歟”;語氣詞,無實義。解析:分析:解釋文言實詞,很多都是直譯,就是用這個字用組詞,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 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點評: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 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4.4.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今為_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_ 之則凡可

3、以辟患者何不為._ 也?答案:為了 | |做| |做、采用 解析:分析:解釋文言實詞,很多都是直譯,對于多義詞要根據語境來分析。點評:古文中字詞的多義性和活用是常見的,也是常考的,學習要要注意歸納記憶,考試時要根據句意判斷字詞的含義和作用。5.5. 翻譯下列句子。呼爾而與之_所識窮乏者得我與_ _鄉為身死而不受_2答案: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I I 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 | |從前(為了“禮義”),寧 愿死也不接受(施舍)。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的掌握。文言文語句的翻譯必須直譯。 注意三通假字,“鄉”通“向”;從前;“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與”通“歟”。點評:此題

4、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的掌握。文言文語句的翻譯必須直譯,堅持“換” “調” “補”“留”“刪”的五字原則,實現“信”“雅”“達”的目標。6 6 參照課文注釋,翻譯下列句子。(1 1)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譯文:。答案: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的話,我只好舍棄生命而選取“義”。(2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譯文:。答案: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獲得生命的手段為什么不采用。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句子的翻譯。我們在翻譯的過程中,只要字字對譯,不丟 關鍵字,然后語句通順就可以拿滿分了。注意“兼”是同時得到;“如使”是如何的意思。點評:翻譯文言

5、句子,首先要根據文中語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釋清楚關鍵詞語, 句式和語氣要譯出來,最后疏通句子。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7 7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自 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_2_答案: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解析:分析:本題開放性試題,答案只要是孟子的名言即可。點評:本題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擬寫答案就行。& &請積累“舍生取義”的名人事例(3 3 條)_3_答案:岳飛選擇精忠報國| |文天祥選擇忠義守,| |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解

6、析:分析:解答此題要知道“舍生取義”的意思,甘愿舍棄生命也要選取正義,所寫答案 只要符合這個意思即可。點評: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題干要求即可。9 9 依據“呼爾而與之”演變而成的成語是 _答案: 嗟來之食 解析: 分析:解答此題要知道“呼爾而與之”,吆喝著給人吃,就是施舍帶有侮辱性的, 成語只要符合這個意思就行。3點評:了解的意思再來寫出成語。1010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說的一項是()A.A.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B.B.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C.C.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D.D. 我善養我浩然之氣。答案: C C解析: 分析: C.C. 路漫

7、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說的。 點評:積累名人名言即可作答。111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A. 魚我所欲也運用了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很有說服力。B.B. 本文選自孟子 ? ?臺子上 。孟子 是記錄戰國時代思想家孟軻的思想和政治言論的書, 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C.C. 魚我所欲也論述了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問題。孟子主張人性是惡的,本文正是 從這種理論出發,來論述“舍生取義”的主張的。D.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義”的人,正是為物欲所蔽,為了“萬鐘之祿”“宮室之 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答案: C C解析:分析:C C 孟子主張人性是善

8、的,不是惡的,故選CoCo點評:解答此題要結合作者的思想主張。1212選出品讀有誤的一項()A.A. 文以“魚”比喻為正義,以“熊掌”比喻為生命;B.B.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這種本性”,即“羞惡之心”;用原文句子說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C.C. 此之謂失其本心”該句中“此”指“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受“萬鐘”。D.D.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 亦我所惡”。答案: A A解析:分析:A A 應是:“魚”比喻為生命,以“熊掌”比喻為正義。點評:解答本題結合文章第一段可以確定答案。13.13.

9、選出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A.A. 這段文字運用了正反論證的方法論證中心論點。B.B. 第一段文字主要側重于講道理,第二段文字則側重于列舉事例。4C.C. 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D.D. 本段中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起到了突出中心論點的作用。答案:C C解析:分析: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魚,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句話后面的一句:“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義者

10、也。故選 CoCo 點評:分清楚議論文的論點是關鍵。14.14.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萬鐘于我何加.焉_所識窮乏者得.我與_答案:好處| |得通“德”感激解析:分析:此題須特別注意通假字的詞語,以便考試時能夠靈活運用。點評:考查考生的文言實詞的運用和積累情況。針對這種類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據文意和語境,以及自己的積累,即可得出答案。15.15.下面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A. 人皆有之 屬予作文以記之.B.B. 舍身而.取義環而攻之而.不勝C.C. 故不為茍得也 己克,公問其故D.D. 賢者能勿喪耳 陳勝者,陽城人也答案:A A解析:分析:B B 而:順接連詞,轉折

11、連詞;C C 故:所以,緣故;D D 者:的人,表判斷。 A A都是代詞,故選 A Ao點評:根據論點意思從備選答案中選擇意思一致的。1616 .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解釋相同的一組是()(2 2 分)A.A.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先帝不以臣卑鄙B.B.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人不知而.不慍C.C.所欲有甚于生者萬鐘于我何加焉D.D.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受任于敗軍之.際答案:B B解析:分析:A A 以:用來,認為;C C 項于:比,對于;D D 之:代詞,這種思想;B B 都是轉折連 詞,故選 B B。點評:對于文言虛詞號多積累多記憶。17.17. 請用/”標出下面語句的朗讀節奏。5如使人

12、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答案: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解析:分析: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研讀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讀精思,理解內容是正 確斷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憑語感把確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斷開來, 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分析難斷的句子。點評: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斷句。解答此題要了解斷句的一般規律。文言語句,我們可以利 用其中的名詞、虛詞、句式等作為突破口,尋找斷句之處,還要讀懂文句的意思,結合上下 文進行判斷。18.18. 翻譯句子。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答:_答案: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失掉了人的天性

13、。解析:分析:文言文語句的翻譯必須直譯 。注意“是”是這種的意思,“已”是停止的意思。點評: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的掌握。文言文語句的翻譯必須直譯,堅持“換” “調” “補”“留”“刪”的五字原則,實現“信”“雅”“達”的目標。19.19.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故患有所不辟也_賢者能勿喪.耳_答案:通“避”,躲避| |丟掉解析:分析:通假字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現象,因此必須了解并學會推斷。點評:考查考生的文言實詞的運用和積累情況。針對這種類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據文意和語境,以及自己的積累,即可得出答案。20.20. 補出下面句子中括號里省略的內容。鄉為_ 身死而不受_,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

14、之答案:義| |萬鐘或施舍解析:分析:文言文中的省略句。翻譯時要把省略內容補出來,結合上下文就能判斷出來。點評:省略句翻譯時要補出來,符合現在說法習慣。21.21.解釋詞語的意思: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茍得: _ )2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 )(辟: _ )答案: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 |禍患,災難;| | “辟”通“避”,躲避。解析:分析:理解文言文,文言實詞是關鍵。因此我們有必要掌握一些理解推斷實詞詞義的 技巧:(1 1)6根據文意推斷詞義(2 2)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地位來推斷詞義(3 3)依據字形推斷 詞義(4 4)根據通假字推斷詞義(5 5

15、)用今雙音詞推斷古單音詞義 (6 6)根據詞語結構推斷詞義(7 7) 根據修辭推斷詞義(8 8)通過歸納推斷詞義(9 9)通過比較推斷詞義。 注意通假字“辟”通“避”, 躲避。點評:考查考生的文言實詞的運用和積累情況。針對這種類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據文意和語境,以及自己的積累,即可得出答案。22.22. 從全文看,本文先后運用了 _論證和_ 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答案:道理| |舉例解析:分析:文中的“一簞食,一豆羹”是舉例論證,第二段是道理論證。點評:常用的論證方法有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23.23. 根據文意,魚和熊掌各比喻什么?

16、。答案:生命| |正義解析:分析:本魚,比喻生(生命);熊掌,比喻義。點評:解題要根據論點來明確答案。2424 閱讀理解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 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

17、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 屑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1 1)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魚,我所欲也。譯文:_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譯文:_答案:魚,是我所喜歡的 I I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7解析:分析:文言文語句的翻譯必須直譯。注意“欲”是想的意思。點評: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的掌握。文言文語句的翻譯必須直譯,堅持“換” “調” “補”“

18、留”“刪”的五字原則,實現“信”“雅”“達”的目標。(2 2). . 簡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闡述的觀點答:_答案:人為了能獲取高官厚祿而舍棄“禮義”解析:分析:此段舉“萬鐘”的例子,來闡述有人為了利益而不要“義”的觀點。點評:概括主要觀點方法是什么人做什么事。25.25.比較閱讀(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乙曾子(名參)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給一座城)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