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分氣分--衛氣營血辯證_第1頁
血分氣分--衛氣營血辯證_第2頁
血分氣分--衛氣營血辯證_第3頁
血分氣分--衛氣營血辯證_第4頁
血分氣分--衛氣營血辯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衛氣營血辨證,是清代醫學家葉天士首創的一種論治外感溫熱病的辨證方法。四時溫熱邪氣侵襲人體,會造成衛氣營血生理功能的失常,破壞了人體的動態平衡,從而導致溫熱病的發生。此種辨證方法是在傷寒六經辨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彌補了六經辨證的不足,從而豐富了外感病辨證學的內容。衛、氣、營、血,即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血分證這四類不同證候。當溫熱病邪侵入人體,一般先起于衛分,邪在衛分郁而不解則傳變而入氣分,氣分病邪不解,以致正氣虛弱,津液虧耗,病邪乘虛而入營血,營分有熱,動血耗陰勢必累及血分。一、衛氣營血證候分類溫熱病按照衛氣管血的方法來辨證,可分為衛分證候、氣分證候、營分證候和血分證候四大類。四類征候標

2、志著溫熱病邪侵襲人體后由表入里的四個層次。衛分主皮毛,是最淺表的一層,也是溫熱病的初起。氣分主肌肉,較皮毛深入一層。營血主里,營主里之淺,血主里之深。()衛分證候衛分證候,是指溫熱病邪侵犯人體肌表,致使肺衛功能失常所表現的證候。其病變主要累及肺衛。【臨床表現】本證的基本臨床特征是:發熱與惡寒并見,發熱較重,惡風(寒)較輕。風溫之邪犯表,衛氣被郁,奮而抗邪,故發熱、微惡風寒。風溫傷肺,故咳嗽,咽喉腫痛。風熱上擾,則舌邊尖紅。風邪在表,故脈浮,苔薄,兼熱邪則脈數。(二)氣分證候氣分證候,是指溫熱病邪內入臟腑,正盛邪實,正邪劇爭,陽熱亢盛的里熱證候。為溫熱邪氣由表入里,由淺入深的極盛時期、由于邪入氣

3、分及所在臟腑、部位的不同,所反映的證候有多種類型,常見的有熱壅于肺、熱擾胸膈、熱在肺胃、熱迫大腸等。【臨床表現】發熱不惡寒反惡熱,舌紅苔黃,脈數;常伴有心煩、口渴、面赤等癥。若兼咳喘、胸痛、咯吐黃稠痰者,為熱壅于肺;若兼心煩懊惱坐臥不安者,為熱擾胸膈;若兼自汗,喘急、煩悶、渴甚,脈數而苔黃燥者為熱在肺胃;若兼胸痞、煩渴、下利、譫語者,為熱迫大腸。【證候分析】溫熱病邪,入于氣分,正邪劇爭,陽熱亢盛,故發熱而不惡寒,尿赤、舌紅、苔黃、脈數,邪不在表,故不惡寒而反惡熱;熱甚津傷故口渴;熱擾心神故心煩。熱壅于肺,氣機不利,故咳喘、胸痛;肺熱煉液成痰,故痰多黃稠。熱擾胸膈,郁而不達故煩悶懊惱,坐臥不寧。

4、熱在肺胃,熱在于肺,肺熱郁蒸,則自汗、喘急;熱在于胃,胃在津液被熱所灼,則煩悶,渴甚而脈數,苔黃燥。肺胃之熱下迫大腸,腸熱熾甚,熱結旁流,則胸痞煩渴而下利、譫語。(三)營分證候營分證候,是指溫熱病邪內陷的深重階段表現的征候。營行脈中,內通于心,故營分證以營陰受損,心神被擾的病變為其特點。【臨床表現】身熱夜甚,口渴不甚,心煩不寐,甚或神昏譫語,斑疹隱現,舌質紅絳,脈象細數。【證候分析】邪熱人營,灼傷營陰,真陰被劫,故身熱灼手,入夜尤甚,口干反不甚渴,脈細數。營分有熱,熱勢蒸騰,故舌質紅絳。若熱竄血絡,則可見斑疹隱隱。心神被擾,故心煩不寐,神昏譫語。(四)血分證候血分證候,是指溫熱邪氣深入陰分,損

5、傷精血津液的危重階段所表現出的證候。也是衛氣營血病變最后階段的證候。典型的病理變化為熱盛動血,心神錯亂。病變主要累及心、肝腎三臟。臨床以血熱妄行和血熱傷陰多見。1.血熱妄行證;是指熱入血分,損傷血絡而表現的出血證候。【臨床表現】在營分證的基礎上,更見煩熱躁擾,昏狂,譫妄,斑疹透露,色紫或黑,吐衄,便血,尿血,舌質深絳或紫。脈細數。【證候分析】邪熱入于血分,較諸熱閉營分更為重。血熱擾心,故躁擾發狂;血分熱極,迫血妄行,故見出血諸癥;由于熱熾甚極故昏譫而斑疹紫黑。血中熱熾,故舌質深絳或紫。實熱傷陰耗血,故脈見細數。熱入營分和血熱妄行二者在麻疹和舌象上的主要區別為;前者熱灼于營,斑疹隱隱,舌質紅絳,

6、為病尚淺;后者熱灼于血,斑疹透紫色或紫黑,舌深絳或紫。2.血熱傷陰證;是指血分熱盛,陰液耗傷而見的陰虛內熱的證候。【臨床表現】持續低熱、暮熱朝涼、五心煩熱、口干咽燥、神倦耳聾、心煩不寐、舌上少津、脈虛細數。【證候分析】邪熱久羈血分,劫灼陰液,陰虛則陽熱內擾,故低熱,或暮熱朝涼,五心煩熱;陰精耗竭,不能上榮清竅,故口干、舌燥、舌上少津,耳聾失聰;陰精虧損,神失所養,故神倦;精血不足,故脈虛細;陰虛內熱,則見脈數。小結 衛氣營血證候鑒別如下: 衛分癥:癥狀:發熱,微惡風寒,口渴,頭痛咳嗽,咽喉腫痛。舌苔:舌邊尖紅。脈象:浮數。 氣分癥:癥狀:發熱不惡寒反惡熱,口渴甚,或咳喘痰黃,或心煩懊惱,或壯熱

7、大汗。舌苔:舌紅苔黃。脈象:數。 營分癥:癥狀:身熱夜甚,口渴不甚,心煩不寐,甚或神昏譫語,斑疹隱現。舌苔:舌苔絳,脈象:細數。 血分癥:血熱妄行證:癥狀:煩熱狂躁,譫妄,斑疹透露,吐衄,便血,尿血。舌苔:舌質深絳或紫。脈象:細數。血熱傷陰證:癥狀:低熱、暮熱朝涼、五心煩熱、口干,神倦,耳聾、心煩不寐。舌苔:舌體瘦小少津。脈象:虛細數。二、衛氣營血證候的傳變規律在外感溫熱病過程中,衛氣營血的證候傳變,有順傳和逆傳兩種形式。1。順傳:外感溫熱病多起于衛分,漸次傳入氣分、營分、血分,即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按照衛-氣-營-血的次序傳變,標志著邪氣步步深入,病情逐漸加重。2。逆傳:即不依上述次序傳變,

8、又可分為兩種:一為不循經傳,如在發病初期不一定出現衛分證候,而直接出現氣分、營分或血分證候;一為傳變迅速而病情重篤為逆傳,如熱勢彌漫,不但氣分、營分有熱,而且血分受燔灼出現氣營同病,或氣血兩燔。摘抄2什么是氣分?什么是血分?這是 衛、氣、營、血、辯證 的分類, 衛分、氣分主表,營分、血分主里;氣分屬陽,血分屬陰。總的來講,是病情的傳變程度病情(外感病)在體內發展是按衛分、氣分、營分、血分、的過程傳變。你好我是石家莊平安醫院腫瘤科大夫 氣分証是溫熱病的化熱階段,大多由衛分証的發展而來。臨床表現有發熱甚、不思寒、出汗、口乾渴、面紅、呼吸氣粗或有氣喘、小便黃赤而少,大便秘結、舌苔黃,脈洪大或滑數等。

9、以不惡寒但惡熱、舌苔黃為特徵。臨床上有濕熱相兼、熱結胃腸、熱郁於肺,或熱毒壅盛等情況。氣分熱盛最易傷津,必須隨時注意保存津液。“氣分”以中焦陽明為主,但也包括肺、膽、脾、胃、大腸等臟腑,范因比較廣,病程也比較長。病邪由衛分傳入氣分,或由伏熱內發,表示病勢轉深,邪正相爭趨於激烈階段,邪正俱盛。氣分証發展,可傳入營分或血分。 血分證 血分證是熱邪深入血分,耗血動血,擾動心神,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是外感溫熱病的極盛階段,既可表現為里實熱證,也可兼有虛象,而成為虛實夾雜。主要臨床表現:發熱夜甚,肌膚灼熱,煩躁不眠,甚則發狂,神昏;斑疹顯露,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舌深絳暗紫,脈細數;或抽搐,四肢厥冷。

10、      摘抄3癥因脈治 > 卷一發熱總論秦子曰人若發熱,則為有病,發熱不已,即蹈危機。夫人未有不病而發熱者,未有發熱不休而不死者。凡病而不發熱,雖病未重;若病而發熱,雖輕不可忽也。故余于發熱癥,既詳著傷寒大白中,又復著于大方雜癥門,今立外感二條,內傷二條,其余門路雖多, 外感發熱(風寒、溫熱)風寒發熱【風寒發熱之癥】頭痛身痛無汗惡寒,發熱拘緊,此表邪發熱也。手足多汗,口渴惡【風寒發熱之因】或時令當寒,或非時暴寒,或早晚受寒,體虛不謹,則感冒而發熱【風寒發熱之脈】脈見浮緊,寒邪傷營;脈見浮緩,風邪傷衛。左脈浮數,病在太陽;左脈弦數,病在少陽。右脈

11、浮數,病在陽明。六脈沉數,里有結熱。【風寒發熱之治】寒邪傷營,無汗惡寒,羌活湯。風邪傷衛,有汗惡風,防風湯。脈弦而數,病在少陽,柴胡湯;傷寒者,加羌活、獨活;傷風者,加防風。右脈洪數,病在陽明,葛根湯,寒邪加羌活。脈沉里熱,宜清里。羌活湯羌活 獨活 柴胡 防風防風湯防風 荊芥 葛根柴胡湯柴胡 防風 荊芥干葛湯 見傷寒。溫熱發熱【溫熱發熱之癥】身熱多汗,不惡寒,反惡熱,口渴唇焦,神氣昏沉,煩悶躁擾,此溫【溫熱發熱之因】或時令大熱,熱淫所勝;或應寒反溫,應涼反熱,溫熱之邪,襲人肌表,傳入經絡,則溫熱發熱之癥作矣。【溫熱發熱之脈】脈多洪數。浮數表熱;沉數里熱;左脈若數,太陽、少陽;右脈若【溫熱發熱之

12、治】熱在太陽,羌活沖和湯。熱在少陽,小柴胡湯。熱在陽明,干葛石膏湯;沉數里熱,大便結者,涼膈散;下癥急者,三黃丸下之。羌活沖和湯小柴胡湯干葛石膏湯涼膈散 以上四方見傷寒。三黃丸 見痢疾。內傷發熱(氣分、血分)氣分發熱【氣分發熱之癥】夜則安靜,晝則煩熱,唇焦口渴,飲水多汗,此氣分發熱之癥也。,此內傷實熱之因也。若本元不足,氣怯神離,夜涼日熱,此內傷虛熱之因也。【氣分發熱之脈】左寸脈數,心氣之熱。左關脈數,肝膽之熱。右寸脈數,大腸肺熱【氣分發熱之治】左脈洪數,肝膽氣分發熱,羌活柴胡湯、地骨皮散。右脈洪數,腸胃氣熱,干葛石膏湯、桔梗湯。羌活柴胡湯羌活 柴胡 黃芩 廣皮 甘草地骨皮散地骨皮 柴胡 黃芩

13、 廣皮 甘草干葛石膏湯 見傷寒。桔梗湯 見中熱。血分發熱【血分發熱之癥】晝則安靜,夜則發熱,唇焦口干,反不飲水,睡中盜汗,此血分發【血分發熱之因】或熱病后,熱伏血中;或陰血素虧,血虛火旺;二者皆成血分發熱【血分發熱之脈】左寸脈數,心經血熱。左關脈數,肝膽血熱。右寸脈數,大腸肺熱【血分發熱之治】心經血熱,實熱,導赤各半湯;虛熱,天王補心丹。肝經血熱,實梔連四物湯;虛熱,歸芍柴胡湯。右脈洪數,肺胃大腸血熱,實熱,清胃湯;虛熱,犀楨按夜間發熱,若無先寒后熱等癥,方可以血熱治之;若先寒后熱,每夜如此,乃是太陽經似瘧之表邪癥,當以太陽經羌活湯表藥治之。導赤各半湯 見不語天王補心丹 見衄血。梔連四物湯 即四物湯加山梔、黃連。歸芍柴胡湯當歸(三錢) 白芍藥(三錢) 柴胡(三錢) 黃芩(五錢) 廣皮(二錢) 甘草(五錢)清胃湯 見齒痛。犀角地黃湯 見咳血。羌活湯 見傷寒。氣實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