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_第1頁
陜西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_第2頁
陜西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_第3頁
陜西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_第4頁
陜西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陜西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試行)陜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2014年4月目 錄第一部分 總則1第一章 總則1第二部分 縣(市、區)域村莊布局規劃3第一章 總體要求3第二章 主要內容3第三章 規劃主要成果及技術要求8第三部分 村莊建設規劃9第一章 總體要求9第二章 主要內容10第三章 規劃主要成果及技術要求18第四章 附則19附表:村莊規劃相關統計表20附件:術語22第一部分 總則第一章 總則第1條 為推進我省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科學指導村莊規劃編制,提高村莊規劃編制質量,建設美麗鄉村。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的要求,結合我省農村實際情況,特制定陜西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以下簡稱導則)。第2條

2、 村莊規劃包括縣(市、區)域村莊布局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第3條 本導則適用于陜西省行政村的規劃編制和管理。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保護區、各類資源保護范圍內及其它有特殊要求區域內的村莊規劃編制,應同時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城市(鎮)規劃用地范圍內的村莊規劃編制應符合城市(鎮)規劃的相關要求。第4條 村莊布局規劃由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第5條 村莊建設規劃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在報送審批前,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經批準的村莊建設規劃應在村莊內予以公布。第6條 編制村莊規劃應當依據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并與土地利用等規劃相銜

3、接。第7條 各地應結合村鎮撤并整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等相關政策和村莊發展實際情況,修編完善縣(市、區)域村莊布局規劃。村莊建設規劃應在村莊布局規劃的指導下進行編制。第8條 村莊規劃的期限應與陜西省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2014-2020)保持一致。其中,近期規劃為3年左右。第9條 村莊規劃應由具有城鄉規劃編制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編制,編制人員應熟悉農村情況。第二部分 縣(市、區)域村莊布局規劃第一章 總體要求第10條 縣(市、區)域村莊布局規劃(以下簡稱村莊布局規劃)的任務是對縣(市、區)域內各鄉鎮和村莊進行綜合布局與規劃協調,并統籌安排各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第11條

4、編制村莊布局規劃應按照陜西省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2014-2020)的相關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強化主體”,“城鄉一體、統籌發展”,“生態優先、彰顯特色”的原則。要避免不切實際、盲目求大、過分集中而造成農民群眾生產生活不便,也要避免遷就現狀布局過于分散。第12條 編制村莊布局規劃要與市域、縣(市、區)域城鎮體系規劃相銜接。由于城市擴張、產業園區建設、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景觀和生態環境保護等需要對村莊建設進行控制的區域內,規劃不宜再保留或安排新的村莊建設點。第13條 規劃應結合我省相關政策,對于關中1500人以下的行政村、陜北800人以下的行政村、陜南1000人以下的行政村進

5、行重點撤并。第14條 編制村莊布局規劃必須對區域內的村莊現狀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作好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第二章 主要內容第15條 村莊發展條件分析編制村莊布局規劃應對村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狀情況進行研究分析,綜合評價縣(市、區)域內村莊發展的條件、優勢和主要問題,為確定規劃布局提供依據。主要內容包括:經濟發展對村莊分布的影響分析;人口發展和勞動力就業分析;區位與交通條件的分析;基礎設施、社會服務設施和防災抗災能力的分析;風景名勝等旅游資源、歷史文化遺產等對村莊發展的影響分析;綜合評價村莊發展的優勢條件和不利因素。第16條 村莊布局體系規劃村莊布局體系規劃主要包括村莊體系規劃和村

6、莊布局規劃。1、村莊體系規劃村莊體系規劃是指依據區域內村莊發展的綜合條件,確定村莊的職能等級類型和結構。一般將縣(市、區)域的行政村劃分為建制鎮(集鎮)、中心村和基層村三個等級。中心村確定原則:中心村應選擇人口較多、經濟基礎較好;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較完善,交通較便捷;用地條件較好或耕地資源較豐富,有利于生態保育和環境保護的村莊;與城鎮和其他村莊有一定的間距,在合理半徑內可利用現有的設施服務周邊區域的村莊。2、村莊布局規劃通過對現狀村莊布局的特征和問題、影響村莊布局因素的分析,合理安排各類村莊的空間布局。主要內容包括:分析現狀區域內村莊空間分布特點和存在問題;分析影響村莊空間分布的因素;確定村莊

7、的空間布局及發展策略;明確撤并(遷移)新建、控制發展、聚集發展三種基本類型的村莊,提出村莊撤并和遷建布局方案。存在以下情況的村莊建議遷移:人均耕地偏少,且缺乏產業支撐的村莊;由于自然條件影響無法配建基本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村莊;處在文物古跡、水源地、生態和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滯蓄洪區、交通和工程管線管制區域、地質災害或自然災害易侵襲地區及其它法律法規規定的保護范圍用地內,發展受到制約的村莊;生態環境惡劣,沒有發展潛力的村莊。第17條 分鄉鎮村莊布局規劃依據村莊布局體系規劃,分鄉鎮細化村莊規模、類型、產業發展等規劃內容。1、村莊規模確定應與農業生產特點、耕作半徑相適應,要綜合考慮耕地資

8、源、機械化程度、產業類型、人口密度、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配置等因素。此外,還應考慮村莊的職能等級、村莊撤并的進程和潛在的發展能力。2、村莊產業發展應依據區域產業發展布局規劃,發揮村莊現有資源條件,明確村莊的主導產業。村莊產業發展類型有林業型、牧業型、種植業型、漁業型、養殖業型和傳統手工業型、農產品初加工業型、采礦業型、旅游型等。第18條 基礎設施規劃基礎設施規劃應依據村莊布局體系規劃,針對不同等級村莊的配置要求,在充分利用原有設施的基礎上,結合縣(市、區)域城鎮體系規劃,體現基礎設施適度集中布置的原則,實現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基礎設施規劃主要包括道綜合交通、給水排水、電力電信和能源供應。1、綜合交

9、通規劃分析村與村、村與鎮之間的交通聯系和交通流量,重點研究村莊的交通需求,結合自然條件與現狀特點提出綜合交通布局方案,明確各級公路的走向和等級標準,合理確定重大交通設施的位置和規模。2、給水排水規劃根據村莊分布特點、地理條件及用水需求,合理確定村莊的用水標準和供水水源,確定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方案和措施,統籌安排水廠,明確供水方式。根據污水量預測和地形條件,確定村莊排水體制,統籌布置污水處理設施。經濟發達、村莊密度大或水資源緊缺區域應實現供水水源、管網的統一規劃建設和使用,形成區域供水系統,嚴格按規范進行水源保護。使用自備水源的村莊應配套建設凈化、消毒設施,生活飲用水水質應符合現行相關國家標準

10、的規定。3、電力電信規劃以大區域供電系統為基礎,結合區域電源和電網現狀、用電量和用電負荷結構,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用電量需求,統籌安排村莊電力供應設施,確定電網結構。按照縣(市、區)域現代化需要,預測村莊電信業務量和電話數量,統籌安排通信設施和電信網絡。4、能源供應結合各地村莊的實際情況,明確村莊的采暖、燃料等能源供應及布局方案,鼓勵推廣利用可再生能源解決村莊的供熱和燃氣問題。第19條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公共服務設施包括行政管理、教育、醫療保健、文化體育、商業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項目、規模、層次應按照縣(市、區)域城鎮體系規劃中相關要求,并依據村莊的職能等級、規模和服務功能綜合確定,形成公共服務設施

11、網絡。第20條 空間發展引導可根據不同情況劃分以下四類區域,制定各區域和村莊的建設和管控措施。(1)積極發展的區域和村莊。(2)引導發展的區域和村莊。(3)限制發展的區域和村莊。(4)禁止發展的區域和搬遷村莊。第21條 環保環衛根據縣(市、區)域環境保護的目標、保護和治理對策、功能區劃,明確村莊環境保護的要求和控制標準,確定需要重點整治的村莊、污染源和防治措施。按照村收集、鎮(鄉)轉運、縣處理的模式,合理確定垃圾收集和處理設施的規模、位置和服務范圍。第22條 綜合防災規劃依據縣(市、區)域綜合防災規劃,明確村莊在防洪、消防、防地質災害、抗震、人防等方面的總體要求和布局。第23條 近期規劃確定近

12、期規劃的目標、主要建設內容、建設規模和建設項目。第24條 實施規劃的政策建議和措施根據實施規劃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和矛盾,提出村莊發展和布局的分類指導政策建議和措施。第三章 規劃主要成果及技術要求第25條 規劃成果村莊布局規劃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一)規劃文本:表達規劃意圖、目標和對規劃的有關內容提出規定性要求,文字表達應規范、準確。(二)規劃圖紙:規劃圖紙表達清晰、規范,內容及要求應與規劃文本一致,可參照以下圖紙目錄進行繪制。規劃主要圖紙包括:l、區位分析圖2、村莊分布現狀圖3、產業布局規劃圖4、村莊布局規劃圖5、分鄉鎮村莊布局規劃圖(根據實際情況分開繪制)6、基礎設施規劃圖7、公共服務設施規

13、劃圖8、空間發展引導圖9、環保環衛規劃圖10、綜合防災規劃圖(三)附件:包括規劃說明書和基礎資料匯編。第三部分 村莊建設規劃第一章 總體要求第26條 編制村莊建設規劃要根據各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廣大農民群眾意愿,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規劃應以改善生活、方便生產為前提,以現狀改造和整治為重點,慎砍樹、不填塘、少拆房,避免大拆大建。第27條 編制村莊建設規劃應以保護耕地和節約用地為基本原則,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使村莊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融。第28條 編制村莊建設規劃應采取實地踏勘、入戶調查、召開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充分聽取廣大村民的意見,全面收集各項基礎資料。第29條 規劃應當依據縣(市、區)域村

14、莊布局規劃、鎮總體規劃等上位規劃,對上位規劃中提出的產業安排、村莊布局、村莊規模、各類設施布局等內容進行落實。第30條 依據陜西省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2014-2020)的相關要求,針對村莊建設整治重點的不同,將村莊分為特色村莊和一般村莊兩種。特色村莊包括新型農村社區、具有歷史遺存的傳統村落、有特色景觀和民俗文化的村莊。1、新型新型農村社區的村莊在編制規劃時,應同時符合陜西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編制技術要求(試行)。2、具有歷史遺存的傳統村落在編制規劃時,應重點突出保護歷史村莊的整體環境、風貌、歷史文化遺產和鄉土特色保護;明確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延續傳統村落的布局和肌理,

15、強化村莊特色風貌;在保持村莊傳統格局、建筑風貌的前提下,提出村莊各類設施改善和提升的整治措施。3、特色景觀和民俗文化的村莊編制規劃時,應注重產業發展規劃,在充分挖掘景觀特色資源及地方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提出村莊綠化美化、景觀風貌和各類設施等方面的整治措施及建設方案。4、一般村莊編制規劃時,可根據村莊的實際情況,對于現狀條件較差、現有設施不能滿足農村居民的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出行安全等基本生活要求的村莊,以基礎設施條件改善為重點研究內容;對于住房、飲水、出行等基本生活條件已相對完善的村莊,主要通過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提高村莊人居環境。第二章 主要內容第31條 村域規劃村域規劃主要包括村莊產

16、業發展規劃、村民居住點規劃、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及各類資源保護規劃等內容。1、產業發展規劃在充分研究村莊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區位和資源優勢,圍繞農村居民致富增收,提出村莊產業發展的思路和策略,合理布局各類產業。2、村民居住點規劃確定村域范圍內各村民居住點的位置及規模。3、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和資源保護確定村域內重大基礎設施的位置、級別、走向、范圍等,提出村莊與重大基礎設施協調發展的措施與建議。明確村域范圍內需要保護的基本農田、生態環境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和景觀資源等資源的范圍,提出各類資源保護的措施。第32條 村莊用地布局1、分析村莊自然環境條件、建設條件,確定編制規劃的主要制約因素,對可能產生的

17、影響進行評估。2、村莊建設用地的評定及選擇通過勘察和調研,對村莊用地進行適用性評定,綜合考慮各類影響因素確定建設用地范圍。3、 充分結合村民生產生活方式,對村莊各類用地進行合理安排,使村莊布局有利于農業生產,方便村民生活,體現村莊特色。表1 村莊建設用地分類 用地性質指標說明住宅用地村民住宅用地及其附屬設施,進戶小路用地等。設施用地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及公用設施用地。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教育設施、文化設施、體育健身場所、醫療保健、宗教、商貿服務等及其附屬設施用地;公用設施用地包括給水排水、電力電信、環衛、供熱燃氣、綜合防災等工程設施用地。道路用地村莊建設用地范圍內的道路、停車場等用地。

18、綠化廣場用地面向公眾,有一定游憩設施,寬度大于5米的公共綠地,防護林、苗圃等生產綠地。廣場及其附屬設施、公共活動空間等用地。第33條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按照相關規范和上位規劃的要求,確定行政管理、教育、醫療、文體、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模與布局。表2 公共服務設施及基礎設施配套指標 類別設施名稱服務內容建設規定行政管理及綜合服務村委會村黨組織辦公室、村委會辦公室、綜合會議室、檔案室、信訪接待必須設置禮堂及場地舉辦紅白事的場所1500人以上村莊必須設置養老服務站老年人全托式護理服務活動場地應有1/2的活動面積在標準的建筑日照陰影線之外;容積率不應大于0.3;床位數量應按照40床位/百老人的指標計算

19、。治安聯防站必須設置教育托兒所保教小于3周歲兒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全托與半托的比例。幼兒園保教學齡前兒童小學6-12歲兒童入學可參照農村普通中小學建設標準,依據各地情況設置;可考慮小學與初中合建,設九年制學校。醫療衛生衛生室醫療、保健、計生服務必須設置文化體育文化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兒童活動中心、農民培訓中心必須設置圖書室可與文化活動中心等其它設施合設必須設置科技服務點農業技術教育、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可與相關設施合設全民健身設施室內外健身場地結合公共綠地和廣場安排商業服務超市銷售糧油、副食、蔬菜、干鮮果品、煙酒糖茶等百貨、日雜貨可以依托鎮區現有設施或幾個村莊合建郵政、電信、儲蓄等代辦點郵電綜合

20、服務、儲蓄、電話及相關業務等可以依托鎮區現有設施或幾個村莊合建基礎設施垃圾收集點垃圾分類收集必須設置供電設施必須設置供水站必須設置供熱站依據各地實際情況設置燃氣供應設施依據各地實際情況設置小型污水處理站村莊生活及生產污水處理,可集中,可分散必須設置第34條 基礎設施整治規劃1、道路交通明確村莊道路等級、斷面形式和寬度,提出現有道路設施的整治改造措施;確定道路及地塊的豎向標高;提出停車方案及整治措施;確定道路照明方式、桿線架設位置;確定交通標志、標線等交通安全設施位置;確定公交站點的位置。(1)道路等級村莊道路可分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巷路3個層次。主要道路的路面寬度不宜小于7m; 次要道路的路

21、面寬度不宜小于4m;巷路的路面寬度不宜小于2.5m。根據村莊的不同規模和集聚程度,選擇相應的道路等級與寬度。道路組織形式與斷面寬度要結合機動車的不同停車方式(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占到停車)合理確定。(2)道路鋪裝村莊主要道路宜采用硬質材料為主的路面,次要道路及宅間道路路面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鄉土化、生態型的鋪設材料;保留和修復現狀中富有特色的石板路和青磚路等傳統巷道。具有歷史文化傳統的村莊道路路面宜采用傳統建筑材料。(3)道路標高村莊道路標高原則上應低于兩側宅基地場院標高,并結合各類工程管線改造要求統一考慮。(4)停車場設置村莊內停車位應靈活設置,方便出入,充分利用村莊內部的零散空地,并與道路、

22、建筑景觀設計相結合。2、給水排水(1)給水合理確定給水方式、供水規模,提出水源保護要求,劃定水源保護范圍;確定輸配水管道敷設方式、走向、管徑等。村莊給水方式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兩類。村莊靠近城市或集鎮時,應依據經濟、安全、實用的原則,優先選擇城市或集鎮的配水管網延伸供水;村莊距離城市、集鎮較遠或無條件時,應建設給水工程,聯村、聯片供水或單村供水。無條件建設集中式給水工程的村莊,可選擇手動泵、引泉池或雨水收集等單戶或聯戶分散式給水方式。分散式給水應加強對水源(水井、水池、水窖、手壓機井等)的衛生防護,水源地周圍100米范圍內應清除污染源(糞坑、滲水廁所、垃圾堆、牲畜圈等),達到安全飲水標準。整治后

23、生活飲用水水量標準不應低于4060L/(人.d)。(2) 排水確定雨污排放和污水治理方式,提出雨水導排系統清理、疏通、完善的措施;提出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的整治、建設方案,提出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位置、規模及建議;確定各類排水管線、溝渠的走向、橫斷面尺寸等工程建設要求。綜合考慮相關城鄉規劃、環境保護以及當地的自然條件,結合村莊的污水量、水質、所接納的水體以及原有的排水設施來選取適合的排水體制。位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內的村莊,應建設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將污水納入到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位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外的村莊,應聯村或單村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設施應選在村莊下游,靠近受納水體或農

24、田灌溉區。村莊雨水排放可根據地方實際采用明溝或暗渠方式。排水溝渠應充分結合地形,以雨水及時排放與利用為目標,或就近排入池塘、河流或湖泊等水體,或集中存儲凈化利用。3、電力電信(1)確定用電指標,預測生產、生活用電負荷,確定電源及變、配電設施的位置、規模等。(2)確定供電管線走向、電壓等級及高壓線保護范圍;提出新增電力電信桿線的走向及線路布設方式;提出現狀電力電信桿線整治方案。4、能源利用及節能改造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確定村莊炊事、采暖、生活熱水等方面的清潔能源種類及解決方案;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提出房屋節能措施和改造方案;缺水地區村莊應明確節水措施。5、環境衛生(1)確定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方式,

25、合理配置垃圾收集點、垃圾箱及垃圾清運工具;鼓勵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資源利用,實現就地減量。(2)按照糞便無害化處理要求提出戶廁及公共廁所整治方案和配建標準;確定衛生廁所的類型、建造和衛生管理要求。(3)對露天糞坑、雜物亂堆等存在環境衛生問題的區域提出整治方案和利用措施,確定秸稈等雜物、農機具堆放區域;提出畜禽養殖的廢渣、污水治理方案。6、豎向規劃根據地形、地貌,結合道路規劃、排水規劃,確定建設用地豎向設計標高。標明道路交叉點、變坡點坐標與控制標高,室外地坪規劃標高。第35條 村莊安全與防災整治1、村莊整治應綜合考慮各類災害的影響,貫徹預防為主,防、抗、避、救相結合的方針,堅持災害綜合防御、群

26、防群治的原則,綜合整治、平災結合,保障村莊可持續發展和村民生命安全。2、消防整治應劃定消防通道,明確消防水源位置、容量。村莊內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工廠、倉庫必須設在村莊邊緣或者相對獨立的安全地帶,并與居住、醫療、教育、集會、市場、娛樂等設施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50m;5000人以上的村莊應設置義務消防值班室和義務消防組織,配備通信設備和滅火設施;消防通道寬度不宜小于4m。3、防洪整治應根據災害類型確定防洪標準,確定洪水淹沒范圍及防洪措施。村莊排澇應結合實際狀況確定適宜的排澇標準,并提出相應的防內澇措施。4、地質災害綜合防治應根據所在地區災害環境和可能發生災害的類型進行重點防御。山區村

27、莊重點防御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災害,礦區和巖溶發育地區的村莊重點防御地面塌陷和沉降等災害,并提出工程治理或搬遷避讓措施,保證村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5、村莊避災疏散應綜合考慮各種災害的防御要求,統籌進行避災疏散場所與避災疏散道路的安排與整治。村莊道路出入口數量不宜少于2個,1500人以上村莊中與出入口相連的主干道路有效寬度(指扣除災后堆積物的道路實際寬度)不宜小于7m,避災疏散場所內外的避災疏散主通道的有效寬度不宜小于4m;避災疏散場地應與村莊內部的晾曬場地、空曠地、綠地或其他建設用地等綜合考慮。第36條 綠化與景觀整治1、綠化整治依據各地鄉土自然特點,充分考慮村莊與自然的有機融合,合理確定各類

28、綠地的規模和布局;提出村莊環境綠化美化的措施;確定本地綠化植物種類;劃定綠地范圍。2、景觀整治針對村莊閑置房屋和閑置用地情況,提出整治和改造利用措施;確定溝渠水塘、壕溝寨墻、堤壩橋涵、石階鋪地、碼頭駁岸等的整治方案;提出村口、公共活動空間、主要街巷等重要節點的景觀整治方案。3、建筑風貌保護提出既有農房、庭院整治方案,給出危舊房抗震加固方案,對村民自建房屋的風格、色彩、高度控制等進行規劃引導。村莊建筑設計應因地制宜,重視對傳統民俗文化的繼承和利用,體現地方鄉土特色,并且與周邊環境相協調,杜絕出現千村一面。第37條 近期建設與投資估算近期建設應圍繞村莊人居環境改善,提出規劃目標和整治重點;編制村莊

29、整治項目庫,明確項目規模、建設要求和建設時序;對建設項目進行投資估算。第38條 管理機制鼓勵規劃編制單位與村民共同制定村規民約,建立村莊整治長效管理機制,防止重整治建設、輕運營維護管理。第三章 規劃主要成果及技術要求第39條 規劃成果(一)村莊規劃成果應滿足易懂、易用的基本要求,具有前瞻性、可實施性,能切實指導村莊建設整治,具體形式和內容可結合地方村莊整治工作實際需要進行補充、調整。(二)規劃成果應包括說明書、圖紙、相關附表三部分。以書面和電子文件兩種形式表達。(三)規劃主要圖紙規劃圖紙應采用能夠反映村莊現狀情況的,比例尺為1:5001:2000的地形圖,并按照要求繪制以下主要圖紙。1、現狀圖2、村域規劃圖3、村莊規劃總平面圖4、整治圖(可根據實際情況分開繪制)標明整治項目的名稱、位置。包括公共服務設施整治、道路交通整治、市政工程設施整治、安全防災整治、綠化景觀整治、文化保護等方面內容。5、重點整治地段或節點效果圖 (四)相關附表包括村莊建設用地匯總表、村莊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表和近期整治項目及投資估算表。第四章 附則第40條 各市、縣(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根據本導則制定實施細則。第41條 本導則由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解釋。附表:村莊建設整治規劃相關統計表表3村莊建設用地匯總表用地性質現狀面積(hm2)現狀人均建設用地(m2/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