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連續梁張拉控制應力調整計算_第1頁
m連續梁張拉控制應力調整計算_第2頁
m連續梁張拉控制應力調整計算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建成都至蒲江鐵路工程CPZQ-1標(DK6+成都西特大橋(32+48+32)m連續梁縱向預應力筋張拉控制應力調整計算中國中鐵二局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至蒲江鐵路站前工程項目經理部成都新建成都至蒲江鐵路工程CPZQ-1標(DK6+成都西特大橋(32+48+32)m連續梁縱向預應力筋張拉控制應力調整計算計算:復核:審核: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至蒲江鐵路站前工程項目經理部成都1編制依據新建成都至蒲江鐵路工程成都西特大橋(32+48+32)m雙線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圖號:成蒲施橋-01-T-05國家和鐵路總公司相關方針政策、規范、驗收標準及施工指南等;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修建類似工程的經驗。2適

2、用范圍適用于新建成都至蒲江鐵路站前工程成都西特大橋五聯(32+48+32)m連續梁縱向預應力體系。3工程概況本連續梁采用兩向預應力體系,即為縱向、豎向。縱向預應力筋采用抗拉強度標準值為fpk=1860Mpa,彈性模量為Ep=195Gpa公稱直徑為的高強度鋼絞線。頂板、腹板及底板縱向預應力每根管道均采用9根/束;采用外徑87mm內徑80mm金屬波紋管成孔,M15A-9圓塔形錨具錨固,張拉千斤頂采用YCW250B梁體腹板中的豎向預應力筋采用公稱直徑25mm的預應力砼用螺紋鋼筋(PSB830(精軋螺紋鋼筋),內徑?35mm鐵皮管成孔,YCW60型千斤頂張拉,JLM-32型錨具錨固。4設計預應力損失預

3、應力損失計算參數本工程采用外徑87mm內徑80mm金屬波紋管成孔,鋼束與孔道壁之間的摩阻系數U取,管道位置的偏差系數K?。诲^具的錨口摩阻損失與錨下喇叭口摩阻損失之和。k按錨外控制應力的6%+算;根據設計文件的要求,在施工時應按(1)、(2)項實測結果調整張拉控制應力。工程實例新建成都至蒲江鐵路工程成都西特大橋(32+48+32)m雙線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圖號:成蒲施橋-01-T-05中所有縱向預應力鋼束N1N25(備)的錨下控制應力acon均為:1302MPa根據設計文件要求,施工時需按照實際測定的管道摩阻和錨具應力損失對張拉控制應力ak進行調整。管道摩阻系數的測定(1)測試原理本次測試方法與

4、常規測試方法比較,主要特點是:圖I中約束墊板的圓孔直徑與管道直徑相等,預應力筋以直線形式穿過喇叭口和壓力傳感器,預應力筋與二者沒有接觸,故所測數據僅包括管道摩阻力,保證了管道摩阻損失測試的正確性。而常規測試所測摩阻力包括了喇叭口的摩阻力,測試原理上存在缺陷ffi1管道摩阻測試圖2)摩阻損失的計算公式平面曲線和空間曲線力筋的管道摩阻損失的計算公式統一為:CTsCTcon1-e-(Ue+kx)式中:Ccon:鋼筋(錨下)控制應力(MPa):(7s:由摩擦引起的應力損失(MPa):e:從張拉端至計算截面的長度上,鋼筋彎起角之和(rad):X:從張拉端至計算截面的管道長度(m);U:鋼筋與管道壁之間的

5、摩擦系數:K:考慮每米管道對其設計位置的偏差系數。(3)測試結果與分析通過委托“國家金屬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新建成都至蒲江鐵路工程成都西特大橋(32+48+32)m雙線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0#梁段縱向鋼絞線束進行摩阻損失測試。預應力管道采用外徑87mm,內徑80mn金屬波紋管成孔,對該梁的NI左外、N1右外、N9左、N9右四個孔道進行管道摩阻測試,實測結果為:U=,k二。實測結果的摩阻系數U比設計值的U才,實測結果的管道位置的偏差系數K比設計值的K二小。錨口摩阻和喇叭口摩阻的測定(1)測試原理錨口摩阻及喇叭口摩阻試驗在混凝土試件上進行,截面中心處的預應力管道為直線管道,采用的成孔方式及錨具

6、、錨墊板與梁體相同。試驗采用單端張拉方式,試驗張拉控制力為預應力鋼絞線的fptkXAp(A,為9根鋼絞線的面積)。1咖器主動増圖2錨口鶯嗨叭口廓阻試臉標準試件示盤圖(2)測試結果及分析通過委托“國家金屬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根據上述的測試原理,經過現場試驗3個試驗試件,得出測試結果見表I,錨口摩阻和喇叭口摩阻損失的平均值為%該實測值比設計值(6%)偏小%表I錨具摩阻損失測試結果試件編號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錨具摩阻損失%平均值:%5張拉控制應力的調整調整錨下控制應力和錨外控制應力為保證梁體的設計張拉應力準確的施加于梁體,須根據實際的管道摩阻和錨具摩阻對設計張拉應力進行調整。下面對新建成都至蒲江鐵

7、路工程(DK6+成都西特大橋(32+48+32)m雙線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進行縱向預應力體系張拉控制應力的調整。根據設計參數計算跨中控制應力CTcon=dkX(1-d12)(1)、/-(Ue+KX)d1=:dconxe-(Ue+KX)di=di-1xe式中:dcon:預應力筋錨下控制應力(MPa):(Tk:預應力筋錨外控制應力(MPa):d12:由錨口及喇叭口造成的摩阻損失(MPa);d1:第一段末控制應力(MPa);di:第i段末控制應力(MPa);(Ti-i:第i段首控制應力(MPa):0:力筋張拉端曲線的切線與計算截面曲絨的切線之夾角,稱為曲線包角;X:從張拉端至計算截面的管道長度;U:

8、力筋與管道壁之間的摩擦系數;K:考慮管道對其設計位置的偏差系數。根據式、(2)、(3)和設計參數可得表2表2設計參數計算數據鋼束編號12345678910張拉控制應力(Tk(MPa)錨具摩阻損失(T12(%)錨下控制應力CTcon(MPa)第一段長度(m)第一段末應力T1(MPa)第二段角度(rad)第二段長度(m)第二段末應力T2(MPa)第三段長度(m)跨中應力T3(MPa)N11302/0/N21302/0/N31302N41302N51302N91302N101302N111302N121302N131302注:設計的管道摩阻系數u=,偏差系數k=計算施工錨下控制應力根據實測的管道摩阻和錨具摩阻,運用式(1)、(2)、(3)反算施工錨下控制應力和錨外控制應力。各項參數及結果見表3表3施工參數計算數據鋼束編號123456789跨中應力廳3(MPa)管道摩阻系數U偏差系數k第二段末應力(T2(MPa)第一段末應力(T1(MPa)錨下控制應力dcon(MPa)錨具摩阻損失d12(%)實際張拉控制應力dk(MPa)設計張拉控制應力dk(MPa)設計與實際dk偏差(%N1/1362N2/1362N31359N41356N51354N91361N101360N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