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學年高中語文韓非子一鄭人有且買履者教師用書新人教版_第1頁
2017_2018學年高中語文韓非子一鄭人有且買履者教師用書新人教版_第2頁
2017_2018學年高中語文韓非子一鄭人有且買履者教師用書新人教版_第3頁
2017_2018學年高中語文韓非子一鄭人有且買履者教師用書新人教版_第4頁
2017_2018學年高中語文韓非子一鄭人有且買履者教師用書新人教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鄭人有且買履者【作者簡介韓非(約前 280280前 233233), ,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散文家,戰國晚期韓國(今河南省新鄭)人。原為韓國貴族,與李斯同師荀卿。他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術思想,同時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的主要著作韓非子是先秦法家學說集大成之作。現存五十五篇,約十余萬言,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文章說理精密,筆鋒犀利,議論透辟,推證事理,切中要害。文章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于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效果。韓非還善于用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作為論證資料,形象化地體現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背景掃描

2、 1 1韓非所處的時代為戰國末期,當時諸侯國群雄并起,相互間的兼并戰爭日趨激烈,大國日益強大,小國岌岌可危。韓非出身于韓國貴族,他眼見自己的國家日見衰微,屢次向韓王建議變法圖強,卻未被信任和采用,于是發憤著成孤憤五蠹說難等文章,反映了他革新救國的愿望,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發了憂憤孤直而不容于時的憤懣。【單元導讀】本單元內容共有兩節:第一節編選自韓非子的寓言,第二節編選自韓非子的故事。鄭人有且買履者選錄了韓非子的幾個片段。第一個片段旨在說明治理天下應當研究當時的社會實際,從而準備和采取相應的措施。第二個片段旨在說明對于先王的言論后人難以確切地理解,誤會在所難免,根本沒法拿來解決眼下

3、的現實問題,總之,治理天下要高度重視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第三個片段意在批評做官的人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反對巧詐,肯定拙誠。第四個片段意在說明人聰明不難,難的是正確對待自己的聰明,警示人們要謹慎處置。子圉見孔子于商太宰借寓言故事透露了韓非子對社會、人生的種種思考,對某些隱微的人性弱點做了精確的剖析,蘊含著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鄭人有且買履者預讀先學讀文本內容,知文理學基礎ET知文明理【釋文題】“鄭人有且買履者”語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想買鞋子的鄭人寧愿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的故事。韓非子借這個故事把那些不關注眼下活生生的現實、不依據現實來決

4、定治國措施而只重先王之政的學者的偏執、愚蠢和荒謬,演示得有趣極了。后人多以“鄭人買履”諷喻那些只相信教條,不顧客觀實際的人。韓非子善于運用寓言來傳達思想,把關于社會、人生的種種問題強烈地凸顯出來。如果說莊子寓言的特色是奇詭的話,那么韓非子寓言的特色則是冷峻。這些寓言,不僅使韓非子的哲思表達得更加震撼、更加有力,而且制造出濃濃的戲劇情味,給讀者留下深刻、鮮明和持久的印象。【明主旨 1 1本課所錄四則選文,前兩則選文圍繞如何對待先王之政的問題展開論述,其中心主旨是“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即治理天下不應抱定先王的教條不改,要高度重視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第 3 3 則選文的主

5、旨是批評做官的人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反對巧詐,肯定拙誠。第 4 4 則選文的主旨是警示世人要合理地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語言積累1 1 . .詞語理解(1 1)通假字而民說之通:請許學者而行宛曼于先王通“:,卜子妻寫弊.褲也通“:,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通“:,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同:,反歸取之通“:,其子所以反.者通“:,而自知其益富同:,答案悅愛戴情真實、實在敝破舊、破損返返回返返回智意動用法,以為聰明2 2 2)2)一詞多義(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屈平之作離騷:一一:一,-一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有圣人作,構木為巢:期而不至,無赦:_期彳是以圣人不期,修古:、叔孫旦而立,期焉:

6、小兒曹乃有大意.哉:j j 紅杏枝頭春意,鬧:1今秦者,虎狼之國也,兼有吞周之意有其所為小而世意之大者:悅高興座座位作父太公往視,則見.交龍于上:見彳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樂羊以有功見.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治王大說,國以治.:民治渠少煩苦,不欲也:受時與治世同:,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日出江花紅勝.火:勝人民不勝,禽獸蟲蛇:何可勝道也哉:L L 予觀夫巴陵勝狀:答案開始/創作/彳/產生、興起約定時間/希望/等待,待命志向/情景,景象/意圖/意料、猜測看見/遇見/被治理,管理/太平,安定/修治/太平,安定戰勝,取勝/勝過,超過/能夠擔當或承受得住/盡,完/優

7、美的(3)(3)古今異義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古義:今義:介詞,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連詞,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關系。請許學者而行宛曼于先王古義: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4)虛詞歸納高祖因之以成帝業:0 0 利乘便,宰割天下:蒙故業,因遺策:因釋其耒而守株:I I 因謂持燭者曰:、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而身為宋國笑:為,,一鄭縣人卜子使其妻為褲:答案依靠,憑借/趁著/沿襲/于是/因此/通過,經由被/做2 2 . .詞類活用(1)(1)而民悅之:(2)(2)使王天下:而自知其益富:(4)(4)故先以其女妻,胡君:(5)(5)宋有富人,天雨,,墻壞:(6)(6)其家甚智,

8、其子:答案(1)(1)形容詞作動詞,喜歡、愛戴(2)(2)名詞作動詞,做王(3)(3)通“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聰明(4)(4)名詞作動詞,以女嫁人(5)(5)名詞作動詞,下雨(6)(6)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智3 3 . .特殊句式(1)(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2)(2)舉燭,非書意也。答案“從而給O O讀書人。(3)(3)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4)(4)治則治矣,非書意也。(5)(5)為人婦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6)(6)今人臣之處官者皆是類也。(7)(7)胡,兄弟之國也。(8)(8)是以圣人不期修古。(9)(9)今褲何如?(10)(1

9、0)寧信度,無自信也!(11)(11)宋人有耕田者。(12)(12)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13)(13)鄭人有且買履者。(14)(14)今人臣之處官者皆是類也。(15)(15)今有構木、鉆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為穌、禹笑矣。(16)(16)何不試之以足?(17)(17)而身為宋國笑。(18)(18)樂羊以有功見疑。(19)(19)秦西巴以有罪益信。(20)(20)厚者為戮,薄者見疑。答:答案(1)(1)(7)(7)判斷句,(8)(8)(10)(10)賓語前置句,(11)(11)(14)(14)定語后置句,(15)(16)(15)(16)介賓短語后置句,(17)(20)(17)(20)被動句。4

10、4 . .語句翻譯(1)(1)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今之世者,必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譯文:(2)(2)請許學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或者不宜今乎!譯文:(3)(3)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譯文:(4)(4)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譯文:答案(1)(1)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在今天還有人推崇堯、舜、湯、武、禹治理天下的措施,一定會被新時代的圣人恥笑了。所以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規,研究當世的事情,從而給它準備相應的措施。(2)(2)果真贊許那些讀書人效法古代帝王那渺茫模糊的治國措施,或許不適宜于今天吧!(3)(3)胡國國君聽說后

11、,以為鄭國親近自己,于是不再防備鄭國。(4)(4)這富人的家里人都認為他的兒子很聰明,卻懷疑那位鄰居家的老人。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 1 .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2 2 . .寧信度,無自信也!【文外名句 1 11 1 . .千丈之堤,以蟋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2 2 . .濫于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3 3 . .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4 4 . .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文白對譯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1上古時代,人口稀少,鳥獸眾多,人民不堪禽獸蟲蛇的侵害。有圣人作,構木為巢,這時候有一位圣

12、人出現了,他教人們架木頭做成像鳥巢一樣的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住所,用來避免遭到各種危害,人們因此很愛戴他,讓他統天下,號之曰有巢氏。民食果疏蚌蛤,治天下,稱他為有巢氏。當時人民吃的是野生的瓜果和蚌蛤等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水產,腥臊腐臭,而且傷害腸胃,百姓常常生病。這時候又出現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了一位圣人,他教給人們鉆木取火,來除掉腥臊臭味,人們因而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很愛戴他,推舉他統治天下,稱他為燧人氏。到了中古時期,天下大水,而穌、禹決瀆。下洪水泛濫,穌和他的兒子禹先后負責疏通河道,排洪治災。近古之世,桀、紂暴舌 L,L,而湯、武征伐。

13、近古時代,夏桀、殷紂的統治殘暴昏亂,于是商湯和周武王起兵討伐。今有構木、鉆燧于夏后假如在夏王朝統治的時代有人搭木頭做成鳥窩一樣的巢穴來居住,或者氏之世者,必為穌、禹笑矣;有決瀆于殷、周之世通過鉆木頭來生火,那就一定會被穌、禹笑話;如果到了殷、周時代,還有人要者,必為湯、武笑矣。把挖河排洪作為要務的話,那就一定會被商湯、武王恥笑。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在今天還有人推崇堯、舜、湯、武、禹治理于當今之世者,必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天下的措施,一定會被新時代的圣人恥笑了。所以圣人不希望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規,研究當世的事情,從而給它準備之

14、備。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相應的措施。有個宋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個樹樁,一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兔子奔跑著撞在樹樁子上,折斷了脖子死了。于是這個宋人便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放下手中的農具,守在樹樁旁邊,希望再撿到死兔子。他當然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不可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反倒被宋國人嘲笑。現在想拿古代帝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王治理國家時施行的措施來治理當代的民眾,都是守株待兔之類的笑話。(韓非子.五蠹)C 請許學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果真贊許那些讀書人效法古代帝王那渺茫模糊的治國措施,或者不宜今乎!如是不能更也,或許不適宜于今天吧!如果這樣效法古代不能變更,那就卜子妻

15、寫弊褲也,先像下面說的卜子的妻子仿照破褲子把新褲子弄破一樣,古王之言,有其所為小而世意之大代帝王的話,有針對的事情很小而現在社會上把它猜測得很重者,有其所為大而世意之小者,大的,有針對的事情很大而現在社會上把它猜測得很小的,未可必知也。故先王所以古代帝王的話現在不一定可以明白。所以古代帝王留有郢書,而后世多下的書就像下面說的郢人寫的信,而后代的人多半像下面說的燕說。夫不適國事而燕相解說郢人的信那樣來做解說。不采取適合國事的措施而謀先王,皆歸取度者也。考慮取法古代帝王,都是下面說的不照著腳的大小來買鞋子,卻回家取尺碼的人啊。鄭縣人卜子使其妻為褲。其妻問曰:(韓國嚴縣人卜子,讓妻子給他做條褲子。妻

16、子問他說:“今褲何如?夫曰:“象吾故褲,“現在這條褲子做成什么樣子?”丈夫說:“就像我的舊褲子一樣。妻子因毀新,令如故褲。妻子于是就把新褲子弄壞,使它與舊褲子一樣。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楚國有一個人給燕國的相國寫信,晚上寫信,火燭不明亮,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于是對拿燭的人說:“舉燭。”嘴里說著“舉燭”就在信中錯誤地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多寫了“舉燭”兩個字。“把燭火舉高”,并不是這封信的意思。燕相受書而說之,日:“舉燭者,尚明燕國的相國收到信后,就解釋它,說:“舉高燭火,就是指崇尚光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明;崇尚光明,就是指選拔有才有德的人而任用他們。”燕國

17、的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相把這個意思告訴了燕王,燕王非常高興,國家因此治理好了。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治理是治理好了,但不是信中要寫的意思。當今社會上的學者多似此類。多數都像燕相解說郢人的信那樣來解說古代帝王的話。鄭人有且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鄭國有一個將要買鞋子的人,首先自己量好腳的大小,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把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到了去集市的時候,才發現忘記帶量好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的尺碼了。已經找到了鞋子,他才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便又返回家去取。等再返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經散了,于是沒得履。人日:“何不試之以足?”日:有買到鞋子。有人

18、說:“為什么不用腳試一試鞋子呢?”他說:“寧信度,無自信也!“寧愿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3.樂羊擔任魏國的將軍去攻打中山國,而他的兒子也在中山國。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坐于中山國的國君煮了樂羊的兒子,把帶汁的肉送給樂羊。樂羊坐在幕下而啜之,盡一杯。文侯謂堵師贊日:“樂羊以軍帳中吃肉喝汁,吃完了一杯。魏文侯對堵師贊說:“樂羊因為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日:“其子而我的原因而吃了他兒子的肉。”堵師贊回答說:“兒子他都食之,且誰不食?”樂羊罷中山,文侯賞忍心吃,還有誰他不忍心吃呢?”樂羊從中山回來,魏文侯獎賞其功而疑其心。孟孫獵,得魔,他的功勞而又懷疑他是

19、否忠心。魯國孟孫氏獵取了一只幼鹿,使秦西巴持之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派秦西巴拿鹿回家。幼鹿的母親跟隨著秦巴西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與之。孟孫適至而求魔。答曰:把幼鹿還給了它。孟孫氏剛到就索取小鹿。秦西巴回答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余弗忍而與其母。”孟孫大怒,逐之。“我不忍心,把它還給了它的母親。”孟孫氏非常憤怒,趕走了他。居三月,復召以為其子傅。其御過了三個月,又召回秦西巴讓他做兒子的師傅。給孟孫駕車的曰:“曩將罪之,今召以為子傅,何也?”人說:“過去要懲治他,現在召他做您兒子的師傅,為什么呢?”孟孫曰:“夫不忍魔,又且忍吾子乎?”故孟孫說:“對小鹿都不忍心加害,還會忍心害我的兒子嗎?”

20、所曰:“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見疑,秦以說:“巧妙的欺詐不如笨拙的誠實。”樂羊因為有功被懷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西巴因為有罪而更加受信任。衛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積聚!一個衛國人嫁女兒時教女兒說:“一定要背地里積聚財物!為人婦而出,常也;其成居,給人做妻子而被休棄,是正常的事情;始終在婆家生活下去,幸也。”其子因私積聚,其姑以為是僥幸的事情。”他的女兒因此私下里積聚財物,她的婆婆認為她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多積攢私房錢而休棄了她。那位衛國人的女兒帶回家來的財物,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比他陪送女兒的財物多了一倍。這位女子的父親不怪罪自己在教育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女兒方面不對,

21、卻因為他的財富增加了而自認為聰明。現在那臣之處官者皆是類也。些擔任官位的臣子們都是這一類人。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4_:一一一從前,鄭武公想要攻打胡國,故意先把女兒嫁給胡國國君,以娛其意。因問于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來使他心里歡樂。于是問臣子們:“我想對外用兵,哪個國家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以攻打?”大夫關其思回答說:“胡國可以攻打!”鄭武公很生氣(韓非子說林上而戮之,日:“胡,兄弟之國也。子言就殺了他,說:“胡國是和我們有婚姻關系的親密國家。你卻說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攻打它,為什么呢?胡國國君聽說后,以為鄭國親近自己,于是不備鄭。鄭人襲

22、胡,取之。宋有不再防備鄭國。鄭國突然發兵襲擊胡國,攻取了它。宋國有一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日:“不筑,必個富人,天下雨,墻坍塌了。他的兒子說:“如果不修筑的話,一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定會有小偷。”他鄰居家那位老人也這么說。夜晚果然丟了很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多財物。這富人的家里人都認為他的兒子很聰明,卻懷疑那位鄰人之父。此二人說者皆當矣,鄰居家的老人。關其思和鄰居家的老人這二位說的話都對,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但重的被殺死了,輕的被人懷疑,那么不是明白事理困難,而是精讀研析讀課文題點,析思路明答案ET要點突破1 1 . .概括選文所講的幾則寓言故事,并說明各講了

23、什么道理。答:答案守株待兔:比喻妄想等待意外的收獲而不主動努力,也比喻死守狹隘的經驗而不知變通。選文則用來說明“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批評“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的泥古思想。卜妻為褲:通過一種被放大的愚昧,形象地暗示了死守古代帝王那渺遠的道術而不知變通是多么迂腐,多么荒唐可笑。郢書燕說:比喻穿鑿附會,曲解原意,批評當今的學者往往錯誤理解古代帝王的話。鄭人買履:形容一種舍本逐末的觀念,把因果關系搞顛倒了。有些人喜歡相信謠傳,反倒不信自己親眼看到或可以親自驗證的事實,從而告誡當政者治理國家要從實際出發。樂羊食子、西巴放鹿、衛人嫁女:諷刺那種昏耳貴、自恃聰明、自欺欺人的人,表現作者“反對巧詐,

24、肯定拙誠”的品格追求。鄭公伐胡、智子疑鄰:說明“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這是韓非以法術之說說人生,是通過實踐而概括知則難也!明白事理后正確處置才困難啊!(韓非子說難出的切身體會。這位宋人為什么稱贊其子而懷疑鄰人?只是因為一個是自己的兒子,一個是鄰家的老大爺,只因親疏之別,便泯滅了是非之分。可見放任私情泛濫,清明的理性便被淹沒。2 2 .韓非子的寓言體現了韓非子怎樣的人性觀?答:答案韓非子師承荀子,他繼承了荀子的“性惡論”。他寓言中的絕大多數人物體現了人性中惡的一面。“守株待兔”中的宋人期待不勞而獲;“樂羊食子”中的樂羊殘忍而狡詐;“衛人嫁女”中的衛人自私自利,不擇手段;“鄭公伐胡”中的鄭武公

25、陰險狡詐;“智子疑鄰”中的宋國富人心理陰暗,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懶惰、自私、無情、丑陋。韓非子以無情的筆將人性中惡的一面揭示出來,從而鞭撻了當時無情而殘酷的社會現實,同時也為他的法治思想找到了理論基礎。3 3 .韓非子的寓言有何特點?答:答案總的說來,韓非的寓言貼近現實,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取材平而不奇,實而不玄,很少以擬人化的動物或者神異色彩濃厚的神話傳說為題材,也很少有虛幻的想象和神乎其神的奇異描繪。它往往以較為平實可靠的歷史事跡或現實生活為題材,并且寫得具體翔實。宋之耕者守株待兔、卜子的妻子弄破新褲子使它像舊褲子、楚國郢地人寫錯了信而燕國的相國錯解了信、鄭國人買鞋子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

26、信自己的腳、衛國人嫁女兒時教女兒多積攢私房錢、關其思向鄭武公諫言攻打胡國、宋國富人的鄰居說了一句話(其實跟富人的兒子說的一樣)而遭受懷疑等,盡管可能有一點夸張的成分,但是基本上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延伸探究韓非子作為法家的代表,他的思想在本文中體現出了怎樣的先進性?答:答案韓非子是戰國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他的思想要比以前的法家人物商鞅等更為全面和先進,總結出了“法、術、勢”三者相結合的法治思想。從本文中可以看出,在“法”這一方面,韓非反對儒家的“法先王”,認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這種反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主張,符合社會發展、歷史進步的規律,是韓非進步歷史觀

27、的具體體現。而“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點,也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他的這些思想和方法,不但對當時人們立身處世、為政治國來說具有極其先進的指導意義,對我們現在來說也是很有啟發的。多讀厚積讀優秀作文,積素養提技能“公正杯”中學生電視辯論賽總決賽正方論點:感情親疏會導致錯誤的事物認知。反方論點:感情親疏不會導致錯誤的事物認知。尊敬的主席、評委、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自古多情空遺恨。”人類是情感的動物,親情、友情、愛情等各種感情都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那么,感情的親疏是否會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呢?我方認為,感情親疏會導致錯誤的事物認知,理由有三:(1 1) (一) 何謂“感情親疏”呢? 現代漢語辭典 告訴我們, “感情”即由心理活動產生的“情緒傾向”,“親疏”則是指對某人某事物的“親近或疏遠”程度。感情親疏即指在心理層面上(或感情程度上)對某一事物的親近或疏遠。它往往會使人在潛意識里對該事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