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選對點訓練:巖漿活動與變質作用_第1頁
中圖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選對點訓練:巖漿活動與變質作用_第2頁
中圖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選對點訓練:巖漿活動與變質作用_第3頁
中圖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選對點訓練:巖漿活動與變質作用_第4頁
中圖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選對點訓練:巖漿活動與變質作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巖漿活動與變質作用 1.某礦物形成于上地幔軟流層,后隨巖漿活動到達地表。人們在如下圖古火山的巖漿巖及河灘泥沙中均發現了該礦物。使該礦物從上地幔軟流層到達河灘泥沙中的地質作用,依次應為A 巖漿噴發巖層斷裂風化、侵蝕搬運、沉積B 巖漿噴發巖層斷裂搬運、沉積風化、侵蝕C 巖層斷裂巖漿噴發風化、侵蝕搬運、沉積D 巖層斷裂巖漿噴發搬運、沉積風化、侵蝕2.以下關于火山的說法,不正確的選項是A 火山由火山口與火山錐兩部分組成B 破壞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閉狀態C 火山錐一般由屢次火山噴發形成,上部坡度較緩,下部坡度較大D 火山錐是由火山碎屑物質和噴涌出來的巖漿在流動過程中堆積而成的3.火山噴發中,有可能造成哪

2、些資源破壞礦產資源淡水資源地熱資源耕地資源A B C D 4.以下圖是某旅行者拍攝的風景照片,讀圖,完成以下兩題。圖中的山地景觀屬于A 花崗巖地貌景觀B 黃土地貌景觀C 火山地貌景觀D 喀斯特地貌景觀以下圖是“夏威夷群島主島與其3個鏈狀火山島嶼的分布示意圖。許多的科學家相信,夏威夷群島主島和這些鏈狀火山島嶼,應該是因為太平洋板塊在一個可視為固定不動且噴發巖漿的“熱點上挪動箭頭指向代表板塊挪動方向造成的。讀圖,答復以下兩題。5.此處應位于地球的哪一個位置A 位于板塊生長邊界B 位于板塊消亡邊界C 位于美洲板塊D 不位于板塊交界處6.以下哪幅圖最能代表從夏威夷群島主島1到鏈狀火山島嶼2、3、4的年

3、齡分布ABCD以下圖表示印度尼西亞大松巴哇火山爆發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答復以下兩題。7.根據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況,可推測火山爆發期間的盛行風是A 東南風B 東北風C 西南風D 西北風8.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有許多農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主要原因是A 欣賞壯麗的火山爆發景觀B 氣候涼快,適宜居住C 溫泉眾多,為療養勝地D 土壤肥沃,利于農作物生長以下圖為東南亞部分地區火山、地震的發生頻率空間分布圖。據此完成以下兩題。9.與該地區火山、地震發生頻率空間分布特征相關性最大的是A 緯度差異B 島嶼分布C 板塊分布D 海陸分布10.假設N地某火山在6月爆發,火山灰最可能飄向A 東北B 西北C 西南D 東南讀

4、以下圖,完成以下兩題。11.按照發生的順序,以下排列正確的選項是A B C D 12.圖中所示的地理現象,可能是裂谷海嶺山系海溝A B C D 2019年1月15日,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冰島Holuhraun火山自2019年8月29日開場噴發,5個月來仍然沒有停頓跡象,其形成的熔巖領域已經蔓延到88公里之外。讀圖答復以下兩題。13.以下關于冰島火山噴發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 火山位于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的消亡邊界上B 造成北極地區冰蓋大面積融化,形成洪水C 將增強大氣的吸收作用,加劇全球氣候變暖D 火山噴發后當地晝夜溫差變小14.該島嶼擁有豐富的A 地熱資源B 石油資源C 淡水資源D 人力資

5、源據監測,某火山噴發時間約8個月,大多數時間火山灰圖中淺灰色部分向東南方向飄去,火山灰幾乎覆蓋了整座山。讀圖答復以下兩題。15.該火山最有可能位于A 意大利B 美國西海岸C 東南亞D 南美洲西海岸16.在地殼物質循環過程中,覆蓋在地表的火山灰可轉化為A 侵入巖B 沉積巖C 變質巖D 噴出巖2019年5月26日,據外媒報道,歐洲最高和最活潑的意大利埃特納火山Etna再次爆發,朝天空噴出紅色巖漿。據此,答復以下兩題。17.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多火山、地震的國家,這是因為該國位于A 阿爾卑斯山的山麓地帶B 兩大板塊交界地帶C 地中海沿岸D 斷層構造地帶18.這次火山爆發將導致或加劇附近地區的A 酸雨B

6、 溫室效應C 臭氧空洞D 光化學煙霧19.某大學地理系科考隊暑假期間對圖示地區進展了地質、地貌等野外考察。答復以下問題。1A區域常常發生火山噴發、地震等地質災害。請解釋其中的原因。2考察中,同學們發現廬山地質構造與圖中C地非常相似,簡述其成因。3請說出B處地貌形態形成的原因。20.讀“火山構造圖,答復以下問題。1寫出兩圖中火山構造名稱。_,_,_。2火山噴出物主要有_、_等氣體和_、_。3 A圖火山的巖漿呈_性,其火山錐常為_形。4 B圖火山的巖漿呈_性,常形成_形的火山錐。5分析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多火山的原因。6試說明火山爆發對人類的影響。21.讀以下圖,答復以下問題。1從圖中巖層形態看

7、,M處的地質構造為_,該處地形是_,該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2N處的河流上,是否合適建大型水庫?試說明理由。3根據水循環發生的領域,圖中所示是_水循環,在圖中所示水循環的參與下,處的_巖可轉化為處的_巖,和處巖石可能含有化石的是_。4假設圖中所示地區為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那么水循環中的水汽輸送量最大的季節是_,理由是_。假設該地處在北大西洋中低緯度大陸東岸,那么該處洋流名稱是_。答案解析1.C【解析】從地質作用的規律來看,巖漿噴發之前巖層首先要受到內力作用的沖擊而發生斷裂,形成火山通道,然后巖漿才會沿火山通道噴出地面,形成火山地貌。因此,排除A選項和B選項。出露地表的巖石,在外力作用之下首先被

8、風化和侵蝕,然后被外力搬運到低處堆積,C選項符合這個過程。2.C【解析】火山錐上部坡度較陡,下部坡度較緩。3.B【解析】火山噴發,火山灰會污染地下水,巖漿吞沒耕地,造成淡水資源、耕地資源的破壞。4.C【解析】從圖看出是日本富士山,其屬于火山。5.D【解析】夏威夷群島位于太平洋板塊內部。6.B【解析】夏威夷群島主島1處是新的巖漿噴出的地方,巖石年齡最年輕,間隔 該處越遠,巖石年齡越老。7.A【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火山灰主要分布在火山的西北方向且離火山越遠厚度越小,由此可以推測火山爆發期間的盛行風是東南風。應選A。8.D【解析】火山噴發是一種地質災害,破壞力很大,但火山噴發帶來的火山灰,能形成肥

9、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消費。應選D。9.C【解析】圖示馬來群島,地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潑,往往多火山、地震。選C正確。10.A【解析】6月份,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變為西南風;西南風會將大規模的火山灰吹向東北。選A正確。11.B【解析】表示板塊張裂,巖漿上升,地表開場隆起;表示板塊張裂處擴大,地殼變薄,巖漿上升明顯;表示巖層斷裂,巖漿上升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12.A【解析】圖中所示現象假如是兩個大陸板塊張裂那么形成裂谷,假如是兩個大洋板塊張裂那么形成海嶺。13.D【解析】火山位于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的生長

10、邊界上。冰島的火山噴發會使大氣中的懸浮物質增多,這些懸浮物質會削弱白天的太陽輻射、增強夜晚的大氣逆輻射,受此影響該地的晝夜溫差會變小。14.A【解析】冰島位于板塊的生長邊界,因此地熱資源豐富,其首都雷克雅未克大量利用地熱取暖,是世界著名的“無煙城市。15.D【解析】由材料可知,大多數時間火山灰飄向東南方向,說明這里盛行風是西北風。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受西風帶影響時盛行的是西南風,吹向東北方向,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時,幾乎是無風的,A錯。美國西海岸盛行風帶也是西風帶,吹西南風,吹向東北方向,B錯。東南亞地區是季風氣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吹向東北方向,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吹向西南方向,C錯。南美洲西海

11、岸受盛行西風帶影響,南半球的盛行西風是西北風,吹向東南方向。與材料中情況符合,D對。16.B【解析】火山灰在地表低洼的地方沉積下來,在一定的條件下,經過壓緊固結作用,轉化成沉積巖。侵入巖、噴出巖都是巖漿冷凝形成的,A、D錯。火山灰不能直接經過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只有形成沉積巖后,才能經過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C錯、B對。17.B【解析】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潑,多火山、地震,意大利處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地殼活潑,故多火山、地震。18.A【解析】火山噴發的氣體主要有大量的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二氧化硫可能加劇附近地區的酸雨危害。19.1位于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的碰撞邊界處,地殼運動活潑。2都位

12、于斷層相對上升的一側。3向斜槽部受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外力侵蝕,而成為山嶺。【解析】讀圖可以看出,右側的板塊俯沖到了左側的板塊下方,可知右側為大洋板塊,左側為大陸板塊。圖示地區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潑,易發生火山噴發、地震等。C地板塊相對上升,這點和廬山類似。B處屬于向斜成山,分析其原理即可。20.1火山通道火山錐火山口2二氧化硫硫化氫熔巖固體噴發物3酸錐4基盾5主要分布在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殼薄弱地帶。6不利方面:破壞田園、村鎮,引起地震,使建筑物倒塌,漂浮的火山灰會導致大氣污染加劇、能見度降低,影響人們正常的消費和生活。有利方面:會給人們帶來肥沃的火山灰和豐富的硫磺資源。【解析】含二氧化

13、硅成分多的酸性巖漿比較黏稠,而且氣體多、爆發力強,常形成錐形火山;含鎂鐵成分多的基性巖漿,含氣體少,流動性強,爆發力弱,常形成盾形火山。對于火山爆發對人類的影響注意要一分為二地分析。21.1向斜山嶺或山向斜槽部受擠壓,巖石較緊實,不容易被侵蝕,成為山嶺。2不合適。因為有斷層,巖層不穩定。3海陸間循環巖漿巖或噴出巖沉積巖4夏季或秋季我國東部夏秋季盛行東南風,來自海洋,會形成豐沛降水墨西哥灣暖流。【解析】1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向斜巖層向下彎曲。M處巖層向下彎曲,所以M處的地質構造為向斜。向斜形成的地形一般為谷地,但不少向斜受擠壓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圖中M處的地形即為山嶺。2N處巖層發生了錯位,所以N處為斷層。工程建立隧道、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