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體打造有效地理課堂_第1頁
巧用多媒體打造有效地理課堂_第2頁
巧用多媒體打造有效地理課堂_第3頁
巧用多媒體打造有效地理課堂_第4頁
巧用多媒體打造有效地理課堂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巧用多媒體提高地理課堂實效性的認識眾所周知,地理學科包羅萬象,是一門跨文理兩科的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其教學內容既涉及到復雜的自然事象,又包含著紛繁的人文現象,特別是許多地理事物存在于遙遠的地方和廣闊的空間,發生于久遠的年代并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地理對象的這種復雜性、抽象性、廣闊性、漫長性和認識上的間接性,使學生不可能全部親身經歷或一一直接進行觀察,這就給教師傳授地理知識和學生認識、理解及掌握地理知識帶來了很多困難。如何解決地理教學中這對教與學的矛盾,從而提高地理課堂的有效性,一直是地理教師不斷追求和探索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傳統的粉筆、掛圖加課本的這種教學手段并未使這對矛盾獲得根本的解決。 

2、;因此,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成為了地理教學中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已迅速進入了地理課堂,打破了“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了圖、文、聲、像、情、境與看、思、讀、寫的有效結合,組成一個立體化、多方位的課堂教學形式,充分調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從而使知識能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地形象地展示于學生面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一、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的優效性(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教材和課堂為中心,在教學中教師處于

3、主導地位,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地位。這樣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魯迅先生曾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一切學習和生活的原動力。很多學生普遍反映他們不愿學地理的原因:在于地理課沒有將知識與趣味很好地結合起來,學習起來枯燥無味、缺乏生機。這就要求我們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增強地理知識與地理趣味的有機結合,而地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為這種結合提供了有利的保證。比方說在講“氣旋”這部分知識時,可以播放一段“火燒葫蘆峪”的影視片段引出該知識點:“三國后期,諸葛亮北伐中原,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的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正

4、當司馬懿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的時候,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里逃生。”該影片片段一播放,學生的好奇心立即就被激發了,迫切地希望知道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這時老師再接著分析,這場雨其實不是什么“天意”,而恰恰是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地理知識,不知道“氣旋”是怎么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這樣的話,歷史就可能被改寫。學生聽完講解后恍然大悟,同時也在輕松地氛圍中展開與“氣旋”有關的知識點的學習。這

5、樣一來,學生學得輕松,知識點也落實得比較好,可謂一箭雙雕啊!由此可見,在地理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運用多媒體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原本枯燥的地理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有利于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的學習氛圍,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地理學的認知范圍很大,許多都是學生無法親見和親身體驗的,也有許多重點、難點,比較復雜抽象,有時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費力,而多媒體地理教學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易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教

6、學的有效性。比方說地球的運動這一節內容比較抽象,而高一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空間思維能力有限,因此學生對于地球如何自轉和公轉,以及在自轉公轉的過程中會產生什么現象等問題不容易理解,對于太陽高度角的移動和計算問題也很難掌握。這時如果教師利用Flash制作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動畫來演示這一現象,學生通過觀看演示的情況,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周期、產生的地理現象及原因等知識。再如講亞洲河流的特征時,讓學生觀看“在亞洲地形圖上模擬亞洲大河如鄂畢河、葉尼塞河、長江、黃河、湄公河、印度河等河流的流向”的動畫,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很快就能說出亞洲河流的特征及原因,而且各大河的名稱、位置在學生的腦海中會流下

7、很深的印象。如果沒有計算機的演示,單憑教師的講解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三)使用地理多媒體教學,方便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記憶地理科學不同于其它學科,是探求自然事象和人文事象空間分布、組合和運用規律的一門跨學科領域和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因此,需要學生理解、掌握和記憶的一些常識性的基礎知識很多,學生們常常為熟記這些抽象、枯燥、紛繁的地理名稱、地理概念、地理常數、地理特征而苦惱,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學好地理的訣竅就是死記硬背,足見提高學生地理記憶能力的重要性。認知心理學表明, 人一生中獲得的信息有94%是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得的,其中82%是通過視覺, 12%是通過聽覺。因此,視覺器官是人類最重要的獲知器

8、官。地理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做到圖文并茂,以其新穎、多樣性、生動性和趣味性,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這樣眼看、耳聽、腦動等多種感官共同運作,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記憶能力,從而獲得最佳認知效果。在學生復習“中國的行政區劃分”一課的時候,由于需要記憶的知識很多,許多學生不能及時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而且即使記下來了,也多半是死記硬背,缺乏空間的位置感;但是利用相關的地理課件進行教學就可以很容易讓學生理解掌握。比如可以運用一個關于中國的行政區劃的拼圖的小游戲,在課堂上讓學生按不同的要求進行拼圖訓練,并設立最快記錄。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極大地提高了,同時也促進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主動地完成

9、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使枯燥的教學活動變得興趣盎然。由此可見,采用地理多媒體教學,在提高學生記憶能力方面的作用非常之大,是學生認知心理所必須的,也是其它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赫巴特曾說過:“真正的感覺觀察比單純的描述更可取。”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主要教具是掛圖、課本插圖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學生便難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而多媒體教學能利用計算機強大的交互功能,在短時間內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通過觀察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為動態圖,從中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這樣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發揮了學生的能動

10、作用,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與學成為有機的整體。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展。例如:在介紹我國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時,我們可以先放一段黃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視,再用動畫演示“地上河”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就很容易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積形成的。原來是黃河中游流經支離破碎、土層疏松的黃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黃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壞,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了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黃土高原,黃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區,由于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流速慢了下來,大量的泥沙沉積于河底,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就這樣,通過形

11、象直觀的圖像和影視,既促進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率地理教學的內容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寬,僅從教學用圖來講就可分為地形圖、政區圖、氣候分布圖、自然帶分布圖、區域圖等很多種,而且地理事物又是不斷變化的,新的地理事物不斷出現,教學用圖就要不斷更新,做到這一點也比較困難。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堂課不可能帶很多地圖,也沒有多少時間更換教學掛圖。另外,一般的地圖的圖幅比較小,坐在后排的學生看不清掛圖,甚至有的同學找不到方向,這樣利用掛圖進行教學的效果顯而易見。在進行區域地理教學的過程中,為

12、了讓他們找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一堂課下來學不了太多的知識。但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不同了,通過大屏幕及相關的軟件,在課前先把所要用的地圖存入計算機中,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先看大屏幕,教師可以隨意放大或縮小所要展示的區域,然后讓學生在自己的地圖冊上去對照查找,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關于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思考通過上面的論述,不難看出多媒體教學可以從多方面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隨著教學手段的改進,多媒體教學逐漸成為許多教師的一種日常教學手段,有的甚至把使用多媒體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時髦”,從而達

13、到了濫用的程度。本人通過半年多來在地理教學中對多媒體的使用,發現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并不是萬能的,如果處理不好多媒體教學使用的時機和使用的“度”,不僅達不到促進教學的效果,還會起到反作用,導致無效教學。因此我認為在使用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的時候,還必須把握好以下三對關系,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一)擺正主體與媒體的關系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教學設計、課堂引導的主體,多媒體僅是為收到良好教學效果而使用的一種手段,它起的是輔助作用,絕非決定作用。在強調學生主體的現代教育中,不管是什么方法,都僅僅是手段而已,而不是目的。我們不能依賴這些手段,而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現實教學過

14、程中卻恰恰相反,出現了多媒體唱主角,老師和學生則是銜接者和看客。如果盲目依賴多媒體,所有的教學環節全部使用課件演示,則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成了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操作者,學生只顧觀看,無暇思考與練習,學生和老師都成了多媒體技術的奴隸,教學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地理教師在現實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擺正主體與媒體的關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著眼于優化教學過程,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進行輔助教學。(二)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并駕齊驅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普及,傳統教學手段在多媒體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比對下,似乎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因而出現了獨尊媒體教學,忽視傳統教學手段的局面。我們知道每個事物都有其兩面

15、性,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缺點很多,但是也不乏可取之處;多媒體教學優點多,但也有其不足之處。如果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之間劃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那是十分可笑的。多媒體教學技術普及后,有些教師習慣將板書的內容用幻燈片展示出來,用多媒體完全取代了板書,這種做法實際上收效甚微。而在教學過程中,將每一部分的綱要隨時寫在黑板上,學生會對知識的上下聯系產生較深的印象,同時板書的時間也有利于學生對小知識點的消化和體會。當課程內容結束后,會在黑板上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并且重點突出,有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及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而多媒體則難以達到此種效果。另外,地理學科要求學生既要會讀圖,還要會畫圖,這部分知識最

16、好由教師在黑板上邊講邊畫,學生在下面跟進模仿,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像洋流的分布模式和實際分布這部分內容,如果只用多媒體投影到大屏幕上,和學生一起看一起讀的效果遠不如和學生一起動手畫的效果好。與此類似的還有中國的主要山脈、主要鐵路干線簡圖等知識。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如能將現代媒體與傳統經典手段相結合,則能相得益彰,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三)協調好容量與難度的關系多媒體的優勢之一是可以節省課堂教學時間,便于充實教學內容,使課堂容量增加。這對地理教學尤為有利,可以解決學生地理基礎薄弱的難題,且課堂時間多有盈余。但有的教師為了使課堂內容更加充實,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挖掘

17、了教材中所能運用的一切知識點, 將與本節內容有關聯的所有資料和圖片都放入課件中,使學生大開眼界,但同時也使一節課的信息容量達到了極限,難度有所增加。有時教師展示一大篇材料,全部看完得花很長時間,于是只能一閃而過,使學生來不及思考,無法跟上講課的進度,只能被動地接受授課內容,缺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這樣一來,學生缺少應有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訓練,其學習能力顯然難以提高,無法達到教學目的。同時,因為信息容量大,課堂節奏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難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分不清內容的主次。因此在多媒體教學設計時,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認知結構、實際水平等量體裁衣,協調好容量與難度的關系,做到課堂容量適中,難度適宜,可以把節省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討論與探究,留給老師對個別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綜上所述,只要我們能夠擺正學生、教師和多媒體之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