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診課件2教學課件_第1頁
舌診課件2教學課件_第2頁
舌診課件2教學課件_第3頁
舌診課件2教學課件_第4頁
舌診課件2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望舌苔 舌苔是病邪深淺及其性質(zhì)的反舌苔是病邪深淺及其性質(zhì)的反映。映。 望舌苔包括望苔質(zhì)和望苔色兩望舌苔包括望苔質(zhì)和望苔色兩部分。部分。一、一、苔質(zhì)苔質(zhì)厚薄、潤燥、膩腐、剝落。(一)薄、厚苔(一)薄、厚苔 舌象特征 透過舌苔能隱隱見到舌體的稱為薄苔,見底; 不能透過舌苔見到舌體之苔則稱厚苔,不見底。臨床意義 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疾病初起在表,病情輕淺,未傷胃氣,苔亦無明顯變化,可見到薄苔。舌苔厚或中根部尤著者,提示胃腸內(nèi)有宿食,或痰濁停滯,主病位在里,病情較重。 舌苔由薄變厚,提示邪氣漸盛,為病進;舌苔由厚漸化,舌上復生新苔,提示正氣勝邪,為病退的征象。 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氣極盛,迅速入里;

2、厚苔驟然消退,舌上無新生薄苔,為正不勝邪,或胃氣暴絕。中根部厚苔中根部厚苔薄苔薄苔 (二)潤、燥苔(二)潤、燥苔 舌象特征 舌苔干濕適中,不滑不燥潤苔;水分過多伸舌欲滴,捫之濕而滑滑苔。舌苔干燥,捫之無津,甚則干裂燥苔;苔質(zhì)粗糙糙苔。 潤苔是正常舌苔的表現(xiàn); 津液未傷,如風寒表證、濕邪初起、食滯、瘀血等。 滑苔主痰飲、主濕。如寒濕,陽虛 燥苔津液已傷。如高熱、大汗、吐瀉后,或過服溫燥藥物,津液不足,苔失滋潤而干燥。或陽氣為陰邪所阻,不能上蒸津液而見燥苔。 糙苔燥苔進一步發(fā)展,熱盛傷津重證,濕濁內(nèi)停,水液布散不利。 潤苔潤苔滑苔滑苔燥苔燥苔(三)膩、腐苔(三)膩、腐苔 膩苔苔質(zhì)顆粒細膩、致密,融

3、合成片,如有油膩,中厚邊薄, 緊貼舌面,揩刮不易脫落。 腐苔苔質(zhì)顆粒較粗大而根底松浮,如豆腐渣堆鋪舌面,邊中皆厚,揩之可去,或成片脫落,舌底光滑。 膿腐苔舌苔如有瘡膿。 察腐膩可知陽氣與濕濁的消長。9、 人的價值,在招收誘惑的一瞬間被決定。2022-3-82022-3-8Tuesday, March 08, 202210、低頭要有勇氣,抬頭要有低氣。2022-3-82022-3-82022-3-83/8/2022 5:37:02 AM11、人總是珍惜為得到。2022-3-82022-3-82022-3-8Mar-228-Mar-2212、人亂于心,不寬余請。2022-3-82022-3-820

4、22-3-8Tuesday, March 08, 202213、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2022-3-82022-3-82022-3-82022-3-83/8/2022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2年3月8日星期二2022-3-82022-3-82022-3-815、一個人炫耀什么,說明他內(nèi)心缺少什么。2022年3月2022-3-82022-3-82022-3-83/8/202216、業(yè)余生活要有意義,不要越軌。2022-3-82022-3-8March 8, 202217、一個人即使已登上頂峰,也仍要自強不息。2022-3-82022-3-82022-3-82022-3-

5、8 臨床意義膩苔濕濁內(nèi)蘊,陽氣被遏。濕濁內(nèi)蘊,陽氣被遏。 舌苔膩而滑痰濁寒濕內(nèi)阻,陽氣被遏; 舌苔厚膩如積粉時邪夾濕,自里而發(fā), 舌苔厚而粘膩胃濕濁之邪上泛。腐苔陽熱有余,蒸騰胃中腐濁邪氣上升,多見食積痰濁。膿腐苔熱癰,邪毒內(nèi)結黃膩苔黃膩苔黃滑粘膩苔黃滑粘膩苔霉腐苔霉腐苔根部腐苔根部腐苔 (四)剝苔、類剝苔(四)剝苔、類剝苔 舌苔全部或部分剝落,剝落處舌面光滑無苔。前剝苔;中剝苔;根剝苔; 雞心苔花剝苔舌苔多處剝落, 舌面僅斑駁片存少量舌苔;鏡面舌舌苔剝落殆盡,舌面光滑如鏡。類剝苔舌苔剝落處,舌面不光滑, 仍有新生苔質(zhì)顆粒或乳頭。地圖舌舌苔大片剝落,邊緣突起, 界限清楚,剝落部位時時轉(zhuǎn)移。主胃

6、氣匱乏,胃陰枯涸或氣血兩虛 。舌紅苔剝陰虛;舌淡苔剝血虛,或氣血兩虛;鏡面舌多見于重病階段, 鏡面舌色紅胃陰干涸,胃無生發(fā)之氣; 舌白如鏡營血大虧,病危難治。舌苔部分剝落,未剝落處仍有膩滑苔 正氣已虛、濕濁之邪未化,病情復雜。先天性剝苔是生來就有的剝苔,其部位常在舌面中央人字溝之前,呈菱形,多因先天發(fā)育不良所致。 鏡面舌色紅鏡面舌色紅花剝苔花剝苔舌苔部分剝落,未剝舌苔部分剝落,未剝落處仍有膩滑苔落處仍有膩滑苔(五)偏全苔(五)偏全苔 病中見全苔,邪氣散漫。病中見全苔,邪氣散漫。 舌苔偏于某處,舌所分候臟腑邪氣停聚。舌苔布于局部,舌苔偏于某處,舌所分候臟腑邪氣停聚。舌苔布于局部,邪氣局限。邪氣局

7、限。 真苔(有根):舌苔緊貼舌面,刮之難去,刮后有垢;脾胃生氣熏蒸食濁 假苔(無根):舌苔不緊貼舌面,刮之易去,刮后無垢;脾胃之氣匱乏,不能續(xù)生新苔。 病之初期、中期舌苔有根比無根為深為重,后期有根苔比無根苔為佳,因為胃氣尚存。 可判斷病德輕重與預后。(六)真假苔二、二、苔色苔色 白苔、白苔、灰黑苔灰黑苔(一)(一)白苔白苔(1)舌象特征 白苔有薄厚之分。 薄白苔透過舌苔可以看到舌體的白苔; 厚白苔舌體被苔遮蓋而不透出的白苔。 薄白而潤薄白而潤薄白而干薄白而干積粉苔積粉苔淡黃苔淡黃苔深黃苔深黃苔黃膩黃膩焦黃焦黃(三)(三)灰黑苔灰黑苔多由白苔或黃苔轉(zhuǎn)化而成。主里熱或里寒的重證。潤燥是鑒別灰黑苔

8、寒熱屬性的重要指征。 寒濕病,舌苔多由白苔轉(zhuǎn)化,必濕潤多津; 熱性病,舌苔多由黃苔轉(zhuǎn)化,必干燥無津。白膩灰黑苔舌面濕潤,舌質(zhì)淡白胖嫩, 為陽虛寒濕、痰飲內(nèi)停。黃膩灰黑苔為濕熱內(nèi)蘊,日久不化。苔焦黑干燥,舌質(zhì)干裂起刺熱極津枯。灰黑苔灰黑苔第四節(jié) 舌象分析要點 舌象分析的要點舌象分析的要點(一)(一) 察舌的神氣和胃氣察舌的神氣和胃氣神氣全身神氣之一部分;榮舌胃氣是否有根。神氣有胃氣表明正氣未衰,病情較輕,或病情雖重但預后良好; 無神氣無胃氣 提示正氣已虛,病情較重, 預后較差。(二)舌體和舌苔的綜合分析(二)舌體和舌苔的綜合分析舌苔、舌體變化生理病理意義各有側(cè)重。舌體色形質(zhì)主要反映臟腑氣血津液情

9、況; 察舌體重在辨正氣的虛實,也包括邪氣的性質(zhì)。舌苔主要與病邪和病證性質(zhì)有關; 察舌苔重在辨邪氣的淺深與性質(zhì),包括胃氣的存亡。臨床診病應將舌體和舌苔結合起來分析。1.舌苔和舌體變化一致舌苔和舌體變化一致 提示病機相同,主病為兩者意義的綜合。如:舌質(zhì)紅,舌苔黃而干燥主實熱證;舌體淡嫩,舌苔白潤主虛寒證。 3.舌苔和舌體變化不一致舌苔和舌體變化不一致 淡白舌黃膩苔舌淡白多主虛寒,苔黃膩主濕熱,為脾胃虛寒而感受濕熱之舌象,表明本虛標實,寒熱夾雜的病變特征。紅絳舌白滑膩苔色紅絳屬內(nèi)熱盛,白滑膩苔見于寒濕困阻,可能是由于外感熱病,營分有熱,故舌色紅絳,但氣分有濕則苔白滑而膩。素體陰虛火旺,復感寒濕之邪或

10、飲食積滯,亦可見紅絳舌白滑膩苔。當舌苔和舌體變化不一致時,往往提示體內(nèi)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病理變化。(三)舌象的動態(tài)分析(三)舌象的動態(tài)分析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舌象亦隨之相應變化。1、外感病舌苔由薄變厚病邪由表入里;舌苔由白轉(zhuǎn)黃病邪化熱2、內(nèi)傷雜病舌苔由薄變厚,提示邪氣漸盛,為病進;舌苔由厚漸化,舌上復生新苔,提示正氣勝邪,為病退的征象。 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氣極盛,迅速入里;厚苔驟然消退,舌上無新生薄苔,為正不勝邪,或胃氣暴絕。二、二、舌診的臨床意義舌診的臨床意義(一)(一)判斷邪正盛衰判斷邪正盛衰正氣盛衰能明顯地反映于舌,如:氣血充盛則舌體紅潤;氣血不足則舌色淡白。津液充足則舌質(zhì)舌苔滋潤;津

11、液不足則舌干苔燥。脾失健運,濕邪困阻舌苔厚膩;肝風內(nèi)動舌體震顫或歪斜;心脾郁熱舌紅腫熱痛或吐舌、弄舌。(二)(二)區(qū)別病邪性質(zhì)區(qū)別病邪性質(zhì)不同的病邪致病,舌象特征亦各異。故風、寒、熱、燥、濕、痰、瘀、食等諸種病因,可從舌象上加以辨別。外感風寒苔多薄白;寒濕為病舌淡而苔白滑;痰飲濕濁、食滯舌苔厚膩;燥熱為病舌紅苔燥;瘀血內(nèi)阻舌紫暗或有斑點等。(三)(三)分析病位與病勢分析病位與病勢1、分析病位分析病位 病邪輕淺多見舌苔變化,而病情深重可見舌苔舌體同時變化。邪在衛(wèi)分舌苔薄白;邪入氣分苔白厚而干或黃苔,舌色紅;邪入營分舌絳;邪入血分舌色深紅、紫絳或紫黯, 舌枯少苔或無苔。 2、推判病勢舌苔白黃,黃焦黑色,苔質(zhì)潤燥, 提示熱邪加甚而津液被耗。舌苔厚薄,黃白,由燥潤, 邪熱漸退,津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