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全船空氣、測量、注入管系圖設繪通則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1.1本標準規定了“全船空氣、測量、注入管系圖”的設繪依據、基本要求、內容要點、圖面要求、注意事項、校審要點、質量要求以及附錄。1.2本標準適用于詳細設計階段的“全船空氣、測量、注入管系圖”設繪。初步設計、技術設計和施工設計亦可參考使用。2 引用標準及設繪依據圖紙2.1 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GB4791-84船舶管路附件圖形符號。2.2 設繪依據圖紙a
2、) 設計任務書或技術規格書;b) 輪機說明書; c) 總布置圖;d) 機艙布置圖;e) 基本結構圖;f) 燃油管系原理圖;g) 滑油管系原理圖;h) 機艙艙底、壓載、消防管系原理圖;i) 全船艙底、壓載水管系圖;j) 肋骨型線圖;k)污水處理系統原理圖。3 基本要求3.1 “全船空氣、測量、注入管系圖”是反映全船空氣管、測量管、注入管的選型及布置狀況的圖樣, 并應能滿足送審圖紙要求以及作為生產設計的依據。本圖旨在是為了在油、水艙柜灌注或抽吸液體時避免艙柜內造成超壓或負壓損壞艙柜。以及各艙柜的液位測量,便于了解艙柜內的液體狀況。3.2 一般貨船的液艙配置的空氣管截面積是注入管截面積的1.25倍,
3、而油船的貨油艙透氣管的截面積由設計最大裝油速度的1.25倍來決定,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計算方法也不同,務必要注意。3.3 液艙的空氣管、溢流管及測量管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到萬一這些管子或有關連艙柜的破損后,應不會導致船舶進一步的浸水或遭受貨損。4 內容要點 本圖樣一般應有俯視圖、側視圖、 橫剖面圖、典型圖,以及管系附件表、材料表、明細表與圖形符號標識等組成。 4.1 空氣管的布置要點4.1.1 儲存油或水的艙柜、隔離空艙、海水閥箱、管隧和軸隧等處均應裝設空氣管。對于大型運輸船,即使管隧內具有強力通風設施,也應裝設空氣管。空氣管應從艙柜的最高處引出,并盡可能地遠離注入管。4.1.2 頂板的長度或寬度
4、不小于7m的艙柜,應設兩根或多根空氣管,其間距應適當。如果艙柜頂部形狀特殊或不規則時,則空氣管的數目和位置應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4.1.3 配備陰極保護的艙柜,應在其前、后端設置空氣管。4.1.4 所有雙層底艙都應設置空氣管,延伸至兩舷的每一個雙層底分艙應自兩舷引出空氣管。4.1.5 當艙柜僅設一根空氣管時,則空氣管不得兼作注入管。4.1.6 空氣管不得兼作測量管。4.1.7 空氣管的布置應在任一艙柜破艙浸水后,不致使舷外水通過空氣總管進入位于其他水密艙室內的艙柜。4.2 空氣管的終止4.2.1 下列艙柜和隔離艙的空氣管,應引至干舷甲板以上的露天地點: a) 燃油艙柜; b) 貨油艙; c)
5、加熱的滑油艙和液壓油艙; d) 位于機器處所之外且未設溢流管并能用泵灌裝的艙柜; e) 與燃油艙或貨油艙相鄰的隔離艙。 污水處理裝置的空氣管,應引至煙囪頂。4.2.2 除4.2.1所述艙柜外,下列艙柜和隔離艙的空氣管,應引至艙壁甲板以上: a) 雙層底艙; b) 延伸至外板的深艙;c) 舷外水可能涌入的艙柜;d) 其他隔離艙。 4.2.3 延伸至干舷甲板或上層建筑甲板以上的空氣管,其可能進水處離甲板的高度應符合下述要求,在干舷甲板上應不小于760mm,在上層建筑甲板上應不小于450mm,如果甲板上鋪有木板時,則這些高度應從木鋪板以上量取。對于小型船舶,上述高度可適當降低,但應征得船級社同意。4
6、.2.4 滑油儲存艙柜或容積小于0.5m3 的燃油泄放柜(非動力注入柜)的空氣管,如果其出口端位于溢油不致和電氣設備及熱表面接觸之處,則可以終止于機器處所之內。4.2.5 燃油和貨油艙柜空氣管的開口端,應位于不致因溢油或油氣而產生危險的處所。4.2.6 燃油和貨油艙柜空氣管的管端,應裝設耐腐蝕和便于更換的金屬絲防火網。空氣管管端金屬絲防火網的凈通流面積,不得小于該空氣管所要求的橫截面積。4.2.7 延伸至露天甲板以上的所有空氣管,其開口應裝設有效而適當的關閉裝置,以防止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舷外水涌入船內。4.2.8 柴油機曲軸箱一般應配置空氣管,并引至甲板以上的安全部位或經船級社認可的位置。每臺
7、柴油機的曲軸箱空氣管應各自獨立。4.2.9 設于貨艙區域的燃油艙柜的空氣管,以及甲板上的燃油、滑油注入閥要加裝圍堰。圍堰應設置放泄旋塞。4.2.10 機艙內的燃油、滑油空氣管,以及主機、付機滑油循環艙的空氣管應分別引至油霧箱(透氣柜),再由此箱引出一根空氣管至煙囪頂。4.3 空氣管尺寸4.3.1 對于動力注入的所有艙柜,每一個艙柜的空氣管總橫截面積,至少為其注入管有效截面積的1.25 倍。在任何情況下,上述艙柜空氣管的內徑不得小于50mm。4.3.2 如艙柜裝有溢流管時,則空氣管的橫截面積至少為該艙柜注入管截面積的20%。當裝有溢流管的幾個艙柜共用一根空氣管時,則該空氣管的橫截面積,至少應為獨
8、立艙柜中兩根最大注入管橫截面積之和的20%。4.3.3 對于冰區航行的船舶,空氣管的截面積應適當增大。4.3.4 根據注入管的直徑,以截面積至少滿足1.25倍的關系,可參照表1據實際情況選用空氣管或溢流管。 表1注入管公稱直徑DN/mm 可選用的空氣管或溢流管公稱直徑DN/mm×根數 5065×1,50×2 6580×1,50×1+65×1,80×1+50×1,80×1+65×1 80100×1,65×2,80×1+50×1,80×1+65
9、15;1,100×1+50×1 100100×1+50×1,100×1+65×1,100×1+80×1 125100×2,125×1+80×1,125×1+100×1 150125×2,100×1+150×1 200200×2,200×1+100×1,200×1+125×1,200×1+150×1 250200×2,250×1+125×1
10、,200×1+150×14.3.5 空氣管、溢流管、測量管一般采用焊接鋼管,也可以采用無縫鋼管。對水艙,管子應鍍鋅,而對油艙,則不須鍍鋅。空氣管、測量管、注入管的頂端均應設置銘牌。其管子的最小壁厚,可參照表2。 表2 管子外徑 mm與船體結構有關的艙柜的空氣管、溢流管、測量管最小壁厚mm通過壓載艙、燃油艙的空氣管、溢流管、測量管最小壁厚 mm 3882.5 4.5 6.3 88.9108 4.5 7.1114.3139.7 4.5 8.0152.4168.3 4.5 8.8 177.8 5.0 8.8 193.7 5.4 8.8 219.1 5.9 8.8244.5457
11、6.3 8 注1,具有有效防蝕措施的管子,其最小壁厚可以適當減薄,但減薄最 多不得超過1mm。 注2,對于測量管,除裝載閃點低于60貨油的貨油艙外, 最小壁厚 適用于液艙之外的部分。4.3.6 露天甲板上空氣管壁厚可參照表3選取。 表3 管子外徑 mm80 89 108 114 125 140 150160最小壁厚/mm 6.0 6.3 6.9 7.1 7.4 7.9 8.2 8.54.3.7 軸隧和管隧所安裝的空氣管,其內徑不得小于75mm。長度大于10m的軸隧、管隧,應在前后都設置空氣管。4.4 測量管的布置要點4.4.1 測量管4.4.1.1 所有艙柜、隔離空艙、管隧以及不易經常接近的污
12、水溝或污水井,均應設置測量管。除短測量管外,測量管應盡可能是垂直的,并引至艙壁甲板以上隨時可以接近地點。對于燃油艙柜和滑油艙柜,其測量管應引至開敞甲板上的安全地點。測量管應盡可能地靠近抽吸口。4.4.1.2 為了防止舷外水通過測量管進入艙柜,所有可能進水的測量管均應裝有永久附連的可靠關閉裝置。4.4.1.3 當采用底部封閉的縫隙型式測量管時,其封閉板底板厚度16mm,并與測量管底端牢固焊接。測量管底板距離艙柜底的距離為10mm。4.4.1.4 當采用測量管下端開口型式時,測量管底端距艙柜底的距離為30mm50mm,并應在艙柜底板上安裝150×10的防擊板。4.4.2 短測量管4.4.
13、2.1 在機器處所和軸隧內,雙層底艙柜可安裝延伸至花鋼板以上的短測量管。短測量管頭距花鋼板800mm1000mm。4.4.2.2 短測量管應易于接近,燃油和滑油艙柜的短測量管應盡量遠離熱表面或電氣設備。必要時,上述熱表面或電氣設備應有防護設施。4.4.2.3 燃油和滑油艙柜的短測量管應安裝測量自閉閥。在客船上,僅機器處所范圍內的隔離空艙和雙層底艙柜可以使用短測量管,并須安裝測量自閉閥。4.4.3 測量管尺寸4.4.3.1 測量管的內徑應不小于32mm,重燃油艙柜測量管的內徑應不小于50mm。當測量管通過溫度為0或0以下的艙室時,其內徑不得小于65mm。4.4.3.2 油艙應采用銅質測量尺, 測
14、量管不鍍鋅。水艙采用鋼質測量尺,測量管鍍鋅。管子可以采用焊接鋼管或無縫鋼管。4.5 注入管4.5.1不同種類燃油的注入管應獨立,不能混淆, 避免把不同的油類錯誤地灌入艙柜。4.5.2 船上注入系統都要有防止管路超壓的設施,應使超壓的泄油能排至有足夠容量的溢油艙,當溢油艙到達高液位(80%90%液位)時應報警。4.5.3 燃油、重柴油、輕柴油、滑油的注入管應在左、右舷各設一個,再有橫貫左、右舷的連通管引至各油艙。4.5.4 油艙的注入管子應沿著艙壁使油順壁而下。也可將油艙的注入,通過連通管接至油輸送泵的吸入管,用泵將油送入各油艙。4.5.5 淡水艙、飲水艙的注入接頭一般應在左、右舷各設一個,對于
15、小于100m3的水艙,可采用65mm的注入管。 如果大于100m3,則可以采用100mm的注入管,而注入管接頭使用兩只65mm的Y形接頭,并應符合GB5742-85“船用飲水艙注入接頭”標準。5 圖面要求5.1 管系布置中管路、附件的圖形符號應符合GB4791-84的規定。5.2 圖紙幅面原則上采用A3,橫向長度可按GB4476.1-84規定放長。視圖可分俯視圖、側視圖,必要時應加橫剖面圖。5.3 圖紙的比例通常與總布置圖的比例一致,必要時也可局部放大或縮小。5.4 所有管路的標識要明確不重復,附件明細表中的編號應與圖樣上一致,并注明名稱、規格、型號、材料、數量和功能要求。5.5 管子材料明細
16、表中,應明確管子規格及等級、名稱、材料牌號和數量。5.6 線條及附件5.6.1 細實線,為船體輪廓線。粗實線,用于管線。對不同用途的管線可在尺寸前加分數字符來表示,如空氣管線AP-50,測量管線SP-50,注入管線FL-50。 附件可在管線分數字符后加1、2,如空氣管頭AP1、AP2,測量頭SP1、SP2,注入頭FV1、FV2。5.6.2 管線走向可用箭頭表示,并標注管子直徑。 如船廠或船東有特殊要求時,可按其要求另行處理。5.6.3 技術要求(或說明)一般寫在標題欄上方或圖面的適當位置,并寫明主要性能、材料、工藝、試驗、檢驗和使用等方面的有關要求。5.6.4 引用標準、規程及其他技術文件時應
17、寫明標準號以及被引用文件的名稱圖號或編號。如果引用文件中個別條文時,應闡明具體條文內容。5.7 管系布置圖的圖樣由封面、技術要求、圖形符號說明、附件明細表、材料明細表等組成,一般應各自獨立。6 設繪注意事項6.1 圖樣設繪前,除熟悉總布置圖、 機艙布置圖外,還應了解船體基本結構圖、燃油、滑油、艙底、壓載管系等有關圖樣,以及規范等規定。6.2 設繪圖樣應首先考慮識圖方便,布局要合理,力求圖面簡潔。圖樣視圖與技術要求(或技術說明)能完整地表達內容要求。6.3 使用的名詞術語、符號、代號應按標準規定。引用的標準、規程以及其他技術文件應正確有效。6.4 測量管應盡可能是垂直安裝,并應通到甲板開敞部分(
18、機爐艙除外),使人易于靠近的地方。6.5 本圖樣必須與相關圖紙要求相互協調,所用的設計符號、代號等應保持一致。6.6 在技術要求中應提示有關標準、規范、公約、規則等的特定要求,以及技術關鍵和重點注意的問題。7 校審要點7.1按設繪依據圖紙,校審管系是否符合要求,布置是否合理,公稱通徑選用是否正確。7.1.1 檢查管系布置中的設繪內容是否滿足設計任務書及輪機說明書與有關規范、規則、公約和標準的要求。7.1.2 檢查管子的通徑、壁厚、 附件分數字符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規范和說明書要求。7.2 檢查技術要求和說明的內容是否完整、正確、合理。7.3 檢查管子上下走向的箭頭標識是否正確。7.4 選用的附件的型式、尺寸是否滿足標準規定。8 質量要求與等級規定等級的表達方式采用下表形式 等級評定內容符合規范、任務書要求 符 合 符 合布置與走向 合 理 合 理圖面要求 完整、準確基完整準確執行現行標準和有關規定 完全執行較好執行一般差錯和圖面缺陷 極少 很少注1,、級即為優良品、合格品,達不到合格為不合格品。 、級品無原則差錯。9 參考資料見附錄A 附錄A全船空氣、測量、注入管系圖參考資料A1 相關標準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分析項目管理考試的評分標準試題及答案
- 江蘇省贛榆縣海頭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生物上學期周練練習1無答案
- 微生物檢驗過程中的常見問題試題及答案
- 未來項目管理考試評估標準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師的責任與使命試題及答案
- 課題申報書參考
- 重要考點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總結試題及答案
- 學術課題申報書
- 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相關法律條款試題及答案
- 對項目實施過程的反思與總結方式試題及答案
- 中醫醫療技術手冊2013普及版
- 藥物合成反應-9合成設計原理
- 景區人員管理制度
- 2023年第40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初賽試題及詳細解答
- 采礦學課程設計-潘三煤礦1
- MOOC 空中機器人-浙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供電所年度培訓計劃
- 乳腺腺病超聲診斷
- 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二) 練習四
- DB35T 2082-2022 人民防空疏散基地建設基本要求
- 2023年中國少女發育內衣行業發展白皮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