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海水中的化學練習題_第1頁
九年級化學海水中的化學練習題_第2頁
九年級化學海水中的化學練習題_第3頁
九年級化學海水中的化學練習題_第4頁
九年級化學海水中的化學練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單元測評(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8分)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 )A.NaCl B.CaCO3 C.H2O D.Mg(OH)2解析:海水中的含水量是96.5%,所以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應該是水。答案:C2.粗鹽提純的步驟分為溶解、過濾、蒸發,三步中都用到的同一種儀器是( )A.燒杯 B.玻璃棒 C.酒精燈 D.漏斗解析:在粗鹽溶解過程中,用玻璃棒攪拌,加速食鹽溶解;在過濾時,用玻璃棒引流;在蒸發過程中,用玻璃棒攪拌,使液體均勻受熱,防止液體飛濺。答案:B3.已知硝酸鉀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溫度/01020304050溶解

2、度/g13.320.931.645.863.985.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20 時,KNO3的溶解度為31.6 g B.KNO3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C.30 時,在100 g KNO3飽和溶液中含有45.8 g溶質D.40 時,將飽和KNO3溶液降溫至20 ,一定有晶體析出解析:30 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5.8 g,在145.8 g飽和溶液中含有45.8 g溶質,所以C選項錯誤。答案:C4.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現將兩支分別裝有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體)的試管浸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如圖),然后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濃硫酸。則對相關變化判斷正確的

3、是( ) A.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 B.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C.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溶液中未溶解的固體質量增多解析:由溶解度曲線可知,隨溫度的升高,甲物質的溶解度逐漸減小,而乙物質的溶解度逐漸增大。將濃硫酸加入水中,稀釋會放出大量熱,溫度升高,使得固體乙繼續溶解,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而甲從飽和溶液中析出,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答案:A5.下列圖象與所述實驗相符的是( )ABCD向一定量鋅粒中加入過量稀硫酸向一定量氯化銨飽和溶液中不斷加入水t 時,向一定量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不斷加入硝酸鉀晶體向飽和食鹽水中不斷加入氯化鈉晶體解析:溫度一定,溶解度一定,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4、一定。t時,硝酸鉀變為飽和溶液時,硝酸鉀就不能再溶解了,所以硝酸鉀的質量分數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大了。答案:C6.將50克質量分數為10%的硝酸鉀溶液的質量分數增大為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發掉25克水 B.加水使溶液變為100克C.加10克硝酸鉀 D.加入6.2克硝酸鉀解析:根據溶液質量分數的定義,蒸發掉25克水,溶質的質量不變但溶液的質量變成原來的一半,則溶質的質量分數就變成原來的2倍;或設加入溶質的質量為x,則(50 g×10%+x)/(50 g+x)=0.2,x=6.2 g。答案:AD7.(2010湖南長沙中考,13) 25 時向氯化鈣飽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

5、列有關該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A.溶質的溶解度不變 B.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C.仍為飽和溶液 D.溶液的質量不變解析:飽和溶液中加入溶劑,該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和溶劑質量、溶液質量均改變。溶解度作為溶質的屬性,不發生變化。答案:A8.(2010四川成都階段教育中考,14) 右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a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大,b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B.t時,等質量的a、b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的質量不相同C.當溫度大于t時,a溶液一定比b溶液濃D.b中含有少量a時,用溶解、蒸發、結晶的方法除去b中的溶質解析:C項中,a溶

6、液不一定比b溶液濃,但飽和溶液a溶液應該比b溶液濃。答案:C9.把25 時的KNO3的飽和溶液加熱到80 (若無水分蒸發),這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A.不變 B.增大 C.減小 D.無法判斷解析:硝酸鉀的溶解度雖然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的溫度從25 上升到80 時,溶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都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溶液中的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答案:A二、填空題(共分)10.(6分)小麗非常喜歡學習化學,并樂于活用化學知識。請你試著和小麗一起去體會活用化學知識的快樂:(1)小麗放學一進家門就聞到了飯菜的香味,這證實了分子有_的性質。(2)小麗注意到汽水在沒有開蓋以前幾乎看不到氣泡,

7、但打開瓶蓋之后卻有大量氣泡冒出,這說明了氣體的溶解度_。(3)小麗經常幫媽媽洗碗,她每次都能很容易地把“油乎乎”的菜盤洗干凈,請你猜猜看,她可能在水中加了什么?_。解析:(1)飯菜中的分子擴散到空氣中;(2)打開蓋子,壓強變小,溶解在汽水中的CO2跑出來了;(3)洗潔精可以乳化油脂。答案:(1)不斷運動(2)隨壓強的減小而減小(或隨壓強的增大而增大,或與壓強成正比)(3)洗潔精(或純堿,或碳酸氫鈉等)11.(4分)小明用熱水配制了大半杯硝酸鉀飽和溶液,用溫度計測得溶液的溫度約為60 。此時他將一塊較大的塑料塊放入燒杯中,塑料塊在液面上漂浮。然后將溶液冷卻至室溫(約為20 ),并注意觀察現象。你

8、猜小明觀察到了哪兩種現象,并用所學的理化知識予以解釋。(1)現象_,原因是_。(2)現象_,原因是_。解析: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析出晶體,溶液中硝酸鉀含量減小,溶液密度減小,浮力減小。答案:(1)有硝酸鉀晶體析出 因為降低溫度,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2)塑料塊浸入液面部分增加 因為溶液析出晶體后,其密度減小,浮力也隨之減小12.(6分)固體物質的溶解性與溶解度之間的關系如下表所示:20 時溶解度/g1010110.010.01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難溶M、N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試完成下列問題:(1)M物質的溶解性屬于_。(2)在20 時,M、N兩種物質的_相等。(3)在30

9、 時,將20 g M物質(不含結晶水)完全溶于100 g水中,得到不飽和溶液,若要將其轉化成飽和溶液,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_。A.再加入30 g M物質 B.將溫度降低到10 C.倒掉溶液30 g解析:(1)由曲線圖中查出20 時,M的溶解度為35 g,大于10 g,屬易溶。(2)20 時,M、N的溶解度曲線相交,說明它們的溶解度相等。(3)由曲線圖看出,30 時,M溶液要變成飽和,需要再加入30 g M,或將溫度降低到10 。答案:(1)易溶 (2)溶解度(或溶質的質量分數) (3)AB13.(2分)一木塊漂浮于50 的KNO3飽和溶液中,當溫度改變時(不考慮由此引起的木塊和溶液的體積變化),

10、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隨時間(t)發生了如圖所示的變化。由此推斷出溫度的改變方式是_(填“升溫”或“降溫”),同時觀察到燒杯底部KNO3晶體_(填“增多”或“減少”)。解析:本題是物理和化學綜合的試題,考查對浮力與溶液密度及溶解度的關系。V排越大,說明浮力越小,則溶液的密度越小,也就是說溶液中的溶質減少。答案:降溫 增多14.(5分)下表為NH4Cl、NaCl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根據表中數據完成下列問題:(1)寫出NH4Cl和NaCl具有相同溶解度的溫度范圍(限相鄰兩個溫度)_。(2)50 時,50 g水中溶解_ g氯化鈉即成為該溫度下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此溫度時,向100 g水中加入90

11、 g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得到硝酸鉀溶液的質量為_ g。(3)60 時硝酸鉀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最大值為_。(4)已知在硝酸鉀中含有少量氯化鈉,若要從該混合物中分離出硝酸鉀,應該采取的方法是_。解析:比較NH4Cl和NaCl的溶解度可得出:10 20 之間有相同溶解度;依據溶解度概念可得出:50 時,50 g水中溶解18.5 g NaCl成為飽和溶液,50 時,100 g水只能溶解85.5 g KNO3;查出60 時KNO3的溶解度可計算出。答案:(1)10 20 (2)18.5 185.5 (3)52.4% (4)冷卻熱飽和溶液15.(2010廣東佛山中考,24) (6分)A為含三種元素的鈉鹽

12、,C為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的白色不溶物,請完成下列問題:(1)A_,B_,C_。(填寫化學式)(2)D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理由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3)D還可能含有的溶質是_。答案:(1)Na2CO3 CaO CaCO3(2)NaOH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3)Na2CO3或Ca(OH)216.(2010浙江常山中考,25)(8分)為了除去氯化鈉樣品中的碳酸鈉雜質,興趣小組最初設計了如下的方案并進行實驗。(1)寫出沉淀A的化學式_。(2)加入CaCl2溶液后,分離除去沉淀A的實驗操作方法是_。(3)同學在實驗過程中,又發現

13、了新的問題: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雜質,請寫出固體物質B的成分_(用化學式表示)。(4)同學繼續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將混合物溶解,若滴加鹽酸至不再產生氣體為止,則既能除去Na2CO3雜質,又能有效地防止新雜質的引入。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答案:(1)CaCO3 (2)過濾 (3)NaCl (4) Na2CO3+2HCl=2NaCl+H2O+CO217.(2010福建廈門中考,17) (5分)小明在家中廚房取得一種白色粉末A,到化學實驗室進行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完成下列問題:(1)若A含有氫元素,則A的名稱是_,它與鹽酸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2)若A不含氫元素,則A的名稱是_,

14、它與石灰水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3)寫出DE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答案:(1)碳酸氫鈉(小蘇打) NaHCO3+HCl=2NaCl+H2O+CO2(2)碳酸鈉(純堿、蘇打) Na2CO3+Ca(OH)2=2NaOH+CaCO3(3)CO2+Ca(OH)2=H2O+CaCO318.(8分)小剛同學繪制了如圖所示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1)A物質在溫度為t2時的溶解度是_;溫度為t1時,A物質與B物質的溶解度是(填“相等”或“不相等”或“不能比較”)_。(2)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小的固體物質,宜采用_的方法結晶。(3)我國有許多鹽堿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

15、們冬天撈堿,夏天曬鹽。據此你認為圖中(填字母)_曲線與純堿的溶解度曲線相似。解析:(1)(2)可從曲線圖查出;(3)從題意可知Na2CO3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與A相似。答案:(1)a g 相等 (2)蒸發溶劑 (3)A19.(6分) A、B、C、D四個燒杯中分別盛有相等質量的水,在溫度相同的條件下,向四個燒杯中分別加入20 g、15 g、10 g、5 g某物質,充分溶解后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象。請完成下列問題:(1)在A、B、C、D四個燒杯中,_中盛的一定是飽和溶液,_中盛的可能是飽和溶液,_中盛的一定不是飽和溶液。(2)四個燒杯中的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的是_。(3)若固體是KNO3,對盛

16、有一定是飽和溶液的燒杯加熱,隨著溫度升高,先變成不飽和溶液的是_。(4)在一定溫度下,往A、B中加入相同質量的水,B中固體剛好溶解,A中固體能否全部溶解?_。解析:依據飽和溶液的概念可知,A、B一定是飽和溶液,C可能飽和,D一定不飽和。同條件下,同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較大。答案:(1)AB C D (2)A與B (3)B (4)不能全部溶解20.(8分)地球上物質種類千差萬別,但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尋:表一:硫酸的密度和溶質質量分數對照表(20 )密度/g·cm-3)1.011.071.141.221.301.401.501.611.731.811.84溶質質量分數/%1102

17、03040506070809098表二:氯化鈉和碳酸鈉晶體的溶解度對照表(0 30 )溫度/物質0102030氯化鈉35.7 g35.8 g36 g36.3 g碳酸鈉晶體7 g12.5 g21.5 g38.8 g請你分析上述兩個表中的內容,并探究下列問題:(1)由表一可得出的規律是:_。(2)由表二可得出兩種物質溶解度差異的規律是:_。(3)我國有許多鹽堿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鈉和碳酸鈉,那里的農民“冬天撈堿、夏天曬鹽”。試說明其中的道理:_。(4)如圖,燒杯內盛有不飽和氯化鈉溶液,彈簧秤上掛了一塊與氯化鈉不反應且不溶解的金屬塊。向氯化鈉溶液中加適量氯化鈉晶體,則彈簧秤的示數將(填“變大”“

18、變小”或“不變”)_。解析:溶液密度隨溶質質量分數增大而增大,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而Na2CO3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答案:(1)溶質質量分數越大,溶液密度越大(2)有的物質(如NaCl)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而有的物質(如Na2CO3)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3)因為Na2CO3的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因此冬天氣溫較低,析出的是Na2CO3晶體,而夏天氣溫高,當蒸發溶劑時,析出的主要是NaCl(4)變小三、計算題(共18分)21.(2010江蘇南京二模,28) (9分)某海洋化工集團用氨堿法生產的純堿產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鈉雜質,其產品包裝袋

19、上注明:碳酸鈉96%。為測定該產品中含碳酸鈉的質量分數,進行了以下實驗:取11.0 g純堿樣品放入燒杯中,稱得燒杯及所盛純堿樣品的總質量為158.0 g,再把100 g稀鹽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樣品中,每次均充分反應。實驗數據記錄如下:所加鹽酸的次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燒杯及所盛物質總質量/g181.2204.4228.6253.6請你據此分析計算:(1)第一次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_ g。(2)該產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否合格?(要求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3)根據實驗數據,在圖所示的坐標紙上繪制出所加稀鹽酸質量與生成氣體質量關系的曲線。(不要求寫出計算過

20、程,只畫出曲線即可)解析:(1)158.0 g+25 g-181.2 g=1.8 g(2)二氧化碳的質量=158.0 g+5 100 g-253.6 g=4.4 g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鈉質量為x。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44x 4.4 g列比例式通過計算求得x=10.6 g通過計算求得碳酸鈉的含量為96.4%結論:該產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合格。(3)提示:恰好完全反應時稀鹽酸的質量為61.1 g。答案:(1)1.8 (2)合格Na2CO3CO2106 44x 4.4 gx=10.6 g×100%=96.4%(3)如圖22.(2010重慶中考,30) (9分)用圖示裝置測定因存放不當而部分變成碳酸鈉的燒堿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所取試樣質量8.00 g、錐形瓶質量140.00 g,加入足量稀硫酸(質量為50.00 g)每隔相同時間讀數一次,數據如下表:讀數次數質量/g錐形瓶+試樣+稀硫酸第1次197.64第2次197.48第3次197.26第4次197.16第5次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