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與課外文對比閱讀_第1頁
濟南的冬天與課外文對比閱讀_第2頁
濟南的冬天與課外文對比閱讀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檔來源為 :從網絡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編輯.歡迎下載支持比較閱讀在濟南的冬天教學中的運用“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是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要求。閱讀應該是探究和創造的過程,充滿了質疑、思考、探究和發現。要達到這樣的閱讀效果,比較閱讀是一種行之有效,不可或缺的閱讀方法。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較既是人們認識、鑒別事物的一種有效途徑,又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體味文章表達之妙的好方法。比較閱讀,是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作品進行比較,有分析的進行閱讀。學生通過閱讀、分析、研究,辨析其異同,

2、尋找出比較對象在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的相似點和不同點,以及形成這些異同的原因,從而獲得對作品的深入認識。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比較閱讀法,這樣有助于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并且利于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經典散文作品,多年來一直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的精讀課文。作為名家名篇,我在教學中多角度、多層面地運用了比較閱讀的方法。我首先為濟南的冬天確定合適的比較對象。就題材而言,作為描寫冬日景象的文章,可以與夏丏尊的白馬湖之冬進行比較;就體裁而言,作為寫景散文,可以與朱自清的春進行比較;就同一作者的作品而言,可以與老

3、舍描寫濟南景色的的另一名篇濟南的秋天進行比較。在學習濟南的冬天之前,我先印發夏丏尊先生的白馬湖之冬一文,要求學生將兩篇描寫冬天的散文對照閱讀,思考兩文的異同。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歸納總結。通過這一過程,學生會發現兩篇文章在文體(抒情散文)、題材(描寫冬天的景色)、描寫的景物(風、山、水、暖陽、雪)、抒發感情的方式(寓情于景、情境交融)等方面具有相同點;同時,學生會發現二者眾多的不同之處:同為冬季,卻一冷一暖相差懸殊;濟南的冬天以溫晴”統領全文,而白馬湖之冬以凜冽的寒風貫穿始終;濟南沒有風聲”,而白馬湖的風卻日日有”聲如虎吼”;濟南的山是暖和安適”的小搖籃“、秀氣”得如

4、同一張小水墨畫”,而白馬湖的山卻故意張開了袋口歡迎風來”、凍得發紫而黯”;濟南的水綠、清、亮”,像塊藍水晶”,而白馬湖湖波泛著深藍色”澎湃”著;老舍先生感覺濟南真的算個寶地”,而夏先生來到白馬湖感覺宛如投身到極帶中”;濟南的冬天抒發的是歸國游子對祖國美好山河的贊美之情;而白馬湖之冬讓人感受到的是作者一顆落寞的心和一份濃郁的思鄉之情;濟南的冬天運用了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生動貼切,白馬湖之冬運用白描手法,樸實深沉。以上一系列的比較分析過程,正是學生質疑思考探究發現創造的思維過程,這是一個不斷深化的思維過程,體現了主體性、開放性、整合性、創新性、合作性的教學新理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充分感受到濟南

5、優美的山水和作者對濟南的鐘愛之情、感悟到作品情景交融的藝術魅力、體味到作者運用語言的創作技巧,加深了對文章的認識,形成了新見解,獲得了美感體驗。這些不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所在嗎?同時,通過比較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寫景散文的創作基礎:從形式上看是寫外界環境,而實際上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更重要的是,在比較閱讀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整合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只要堅持經常,就會逐步實現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目標,為以后研究性學習積累經驗、打下堅實基礎。我還嘗試采用另一種形式進行比較閱讀,那就是將比較閱讀適當

6、的穿插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之中。如講到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時”,可以將白馬湖之冬中關于“風”的句子拿來對比,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到濟南冬天獨有的“溫晴”的氣候特點,以及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從而引出對濟南的山的描繪。在分析濟南的冬天藝術特色時,可與剛剛學過的春比較異同。兩篇文章都是寫景抒情的散文,表現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但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在表達方式上,濟南的冬天如絮家常,娓娓道來,春則濃墨重彩,激情洋溢;在修辭運用上,濟南的冬天以比喻、擬人為主,春則采用了比喻、擬人、疊詞疊句、排比、引用等諸多修辭手法;在文采方面,濟南的冬天平實含蓄,情懇辭切,春則詩意雋永,文采斐然。通過這樣的比較,使學生對兩種

7、不同風格的散文有了更深的認識。在學習了濟南的冬天之后,讓學生閱讀它的姊妹篇濟南的秋天,將這兩篇文章作比較,看看濟南的秋天突出的特點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寫濟南秋天的山和水的?作品傳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老舍筆下的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哪一個更美?兩篇文章從選材、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修辭手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課本上的知識,而且在學習中悟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比較學習法。在比較閱讀的教學實踐中,成果是顯著的,但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又不能“大撒把”,讓學生海闊天空盲目的去比較。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精心設計問題,啟發引導,及時點撥,調動學生的情緒,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收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