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子湖濕地背景及生物多樣性管理計劃_第1頁
菜子湖濕地背景及生物多樣性管理計劃_第2頁
菜子湖濕地背景及生物多樣性管理計劃_第3頁
菜子湖濕地背景及生物多樣性管理計劃_第4頁
菜子湖濕地背景及生物多樣性管理計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菜子湖濕地背景及生物多樣性管理計劃菜子湖背景情況l 自然概況菜子湖濕地位于長江北岸,大別山東南側,地處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樅陽縣和桐城縣交界處,地理位置為東經117°01117°10,北緯30°4530°56,平均海拔9.1m,屬淤積淺水型淡水湖泊,由菜子湖、白兔胡、嬉子湖3個彼此通連的湖泊組成(圖1),濕地平水面積16667 hm2,豐水面積24230 hm2 ,枯水面積14520hm2(圖2)。菜子湖水源主要來自地表徑流和發源于大別山區的河流,主要有大沙河、掛車河、龍眠河、孔城河,前三條發源于大別山區,孔城河發源于本省巢湖市廬江縣。菜子湖出水經長河通

2、過樅陽閘入江,為季節性通江湖泊。圖1 菜子湖湖泊概貌(2002年7月豐水季節衛星影像)A 豐水期 B枯水期圖2 菜子湖不同季節的水位l 社會經濟狀況菜子湖周邊涉及安慶市境內的樅陽、桐城、郊區等3縣(區),共10個鄉鎮,總面積756.66km2,總人口34.8399萬,平均人口密度為461人/km2。菜子湖原有濕地面積約24230hm2,現有面積為16667 hm2,圍墾面積7363 hm2,占原湖泊面積30.6%,圍墾的區域大多用于植糧食作物和養殖業。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基本上是自然增殖,人工捕撈為主。自五十年代后期,由于湖泊建閘,內湖大量圍墾,魚類洄游通道受阻,魚類產卵場受到破壞,自然產量

3、急劇減少。八十年代以后,湖泊主要轉向人工養殖,開發利用強度愈來愈大,主要養殖品種為中華絨螯蟹及四大家魚。菜子湖濕地目前主要開發利用形式是漁業養殖,漁業經營管理體制主要是以湖泊管委會、漁政管理站、或以開發公司的形式管理為主,通過分割水面經營權,帶動周圍鄉村漁場、專業承包戶實現聯合經營,目前只有極少部分的水域由漁民天然捕撈。菜子湖生物多樣性及受脅現狀l 生物多樣性現狀Ø 植物資源菜子湖已知浮游植物5門、56屬,其中藍藻門16屬,綠藻門22屬,硅藻門17屬,甲藻門5屬,裸藻門6屬。挺水植物13種,沉水植物10種,浮葉植物4種,漂浮植物5種。優勢種為苦草、黑藻、金魚藻、菹草、茨藻、聚草、荇菜

4、和馬來眼子菜。 Ø 主要植被類型及分布菜子湖湖區植被可分濕生挺水植被帶和水生植被帶;其中濕生植被帶可劃分7個群落類型,以菰群落分布最廣;水生植被帶可劃分13群落類型,以野菱群落、荇菜群落、苦草群落、聚草苦草群落分布最廣(圖3)。A BA 菜子湖三月份植被分布B 菜子湖五月份植被分布C 菜子湖八月份植被分布C圖3 菜子湖2008年不同季節的植被情況Ø 動物資源菜子湖底棲動物28種,隸屬于14科、25屬,其中腹足綱9種,瓣鰓綱8種,環節動物門5種,甲殼綱1種,昆蟲綱3種。菜子湖區以環棱螺(Bellamya)、尾鰓蚓(Branchiura)、搖蚊(Tendipus)幼蟲為優勢類群

5、,占據了底棲動物的最大比例,另外,紋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長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數量也較多。其中,嬉子湖以搖蚊幼蟲為最大優勢類群,白兔湖和菜子湖均以軟體動物為優勢類群。菜子湖區底棲動物平均數量為105 ind./m2,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數量較大,分別為53.33 ind./m2、37.67 ind./m2。三個湖泊中,以嬉子湖底棲動物平均數量最大,達到160 ind./m2,其中節肢動物數量高達141 ind./m2;白兔湖和菜子湖均以軟體動物為主,數量分別為67 ind./m2、38 ind./m2。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

6、菜子湖的魚類計11目22科73種,2001年安慶沿江濕地本底調查中共記錄到魚類7目14科52種,本次調查(截至2008年8月上旬)記錄到魚類計8目18科67種。對朱壇圩等六個漁場2007年經濟魚類產量組成的分析結果表明,菜子湖魚類產量的91.84%為養殖魚類(鳙、鰱、草等6個品種),野生魚類產量僅占總產的8.16(近60個種)。從單品種產量排序看,養殖魚類中鳙為絕對優勢種(占魚類總產的66.50,其次為鰱(占21.85%)、草(占22.22%)、鱖(0.82)和青魚(0.37)等。而野生魚類中,產量最高的鯉魚的比重僅為2.80%,除此以外,僅翹嘴紅鲌、黃顙魚和長春鳊的比重達到1。養殖漁業對土著

7、魚類多樣性的影響較大。菜子湖地區有兩棲類12種,隸屬2目8科,約占我省兩棲類種數的31.6%;爬行類20種,約占我省爬行類種數的30%。據2001、2004、2008年的調查,菜子湖地區共有鳥73種,其中水鳥59種,夏季鳥31種。水鳥60種,共93360只水鳥,隸屬于6目12科,各目含科、種數由多至少依次為:雁形目(1科18種)、鸻形目(4科16種)、鸛形目(3科15種)、鶴形目(2科6種)、鷗形目(1科3種)、鸊目(1科2種),約占全國總種數的34%,絕大多數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上的候鳥,因此,菜子湖是我國重要的水鳥棲息地。重要鳥類有東方白鸛(Ciconia boyciana)、黑鸛(Ci

8、conia nigra)、白頭鶴(Grus monacha)、白鶴(Grus leucogeranus)、白琵鷺(Platalea leucorodia)、白額雁(Anser albifrons)、小天鵝(Cygnus columbianus) 、白枕鶴(Grus vipio)、鴻雁(Anser cygnoides)、鴛鴦(Aix galericulata)、花臉鴨(Anas formosa)、青頭潛鴨(Aythya baeri)等。冬候鳥密集區域分別在朱壇,木莊、雙興、先讓以及區車富周圍,在羅嶺地區也有部分數量的雁類和小天鵝。 A BC D圖4 菜子湖重要越冬水鳥類群的分布l 菜子湖生物多樣

9、性受脅現狀Ø 湖泊景觀破壞² 江湖阻隔長河樅陽閘調蓄水量導致菜子湖與長江在豐水季節來臨之后的相當長一斷時間內江湖失去連通成為季節性的通江湖泊,江湖阻隔使菜子湖和長江的水生生物遷移擴散過程受阻,資源更新,特別是洄游性魚類資源構成嚴重影響。歷史上,菜子湖為長頜鱭、鰣魚等洄游性魚類的重要產卵場,同時也是青、草、鰱、鳙等半洄游魚類和日本鰻鱺等洄游性魚類的重要索餌場,產卵親體及補充幼體的出入依賴于連接江湖水道的暢通,調蓄閘的建成增添了難以逾越的景觀阻力。² 圍湖菜子湖歷史上大規模的圍湖造田和近年零星的圍湖養殖使濕地生物的棲息地受到嚴重破壞。目前菜子湖的許多灘地、湖汊被圍墾,

10、一些湖泊濕地人為地筑上壕壩(圖5),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水文過程,而且使許多魚類的產卵場和候鳥特別是越冬水鳥棲息生境的破碎化,導致濕地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喪失。圖5 嬉子湖北部和白兔湖西岸圍湖情況(2004年衛星遙感影像)圖6 嬉子湖與菜子湖交界處(2004年衛星遙感影像)圖7 嬉子湖圍湖情況(2004年衛星遙感影像)² 圍欄圍網菜子湖由于跨不同的行政管理區域,湖泊養殖的分割承包必然導致圍網養殖,而養蟹更需要加強圍網。目前,菜子湖圍欄養殖業已覆蓋全部敞水水面,圍網養殖面積達90以上。近年來,部分水域長期圍網養殖,在長河、龍眠河、孔城河等出入湖河口的魚類洄游通道攔網,造成魚類洄游受阻。這

11、些人為干擾使水生生物,特別是魚類、水鳥的棲息地大量喪失,造成湖泊水生生物繁殖力和后代的存活力急居下降,水生生物資源得不到即時補充,湖泊水生資源日漸枯竭。A 2004年圍湖圍網情況 B 2008年圍湖圍網情況C 嬉子湖北端圍網情況圖9 菜子湖圍情況圖10 嬉子湖北端圍網Ø 湖泊生態系統受損和功能退化² 植被退化大水面分割承包后,漁業公司在圍網養殖區內人工清除“雜草”,高密度放養草食種類,特別是蟹,造成濕地植被嚴重破壞。養殖區內由于長期養魚養蟹湖底魚蟹喜食的苦草、菹藻、輪葉黑藻和馬來眼子菜等水草數量銳減,已成“過度放牧”的局面,魚蟹不食的野菱則猛長,部分水面形成大面積的野菱群落

12、覆蓋湖面(圖11),影響陽光透入,更抑制湖底水草的生長。秋后,野菱死亡腐爛,污染水質惡化了環境,水體透明度降低,沉水植被的生長受到抑制。目前湖泊的水生植被覆蓋面積較2001年有大幅度減少,一些湖區已經幾幾乎沒有植被覆蓋(圖12)。² 植被偏途演替近年來,由于枯水期延長(2007-08年,枯水期為上年10月至次年7月),在嬉子湖、白兔湖和菜子湖的灘涂上隨處可見大面積以虉草為優勢種的濕生植被,這些植物春季生長旺盛,占據了原來苦草、馬來眼子菜等沉水植被的生態位,使春夏季沉水植的生長受到抑制。圖11 嬉子湖單優種野菱群落 A 2001年菜子湖植被 B 2008年菜子湖植被圖12 菜子湖植被演

13、變² 外來物種入侵近幾年來,外來物種入侵加快,入侵的植物主要有意大利楊和引進的經濟樹種,本地生樹種大量減少。由于養殖業發展的需要,伊樂藻作為魚類的餌料也開始引進,對濕地原生植物影響很大。歷史上引進的水花生、水葫蘆仍有分布,這些植物生長繁殖很快,影響其它植物的正常生長繁衍。入侵的動物主要有克氏螯蝦,這種外來動物不僅以其它魚類為食,破壞漁業資源,而且損壞道路、堤壩,危害很大。圖13 嬉子湖水花生和水葫蘆² 水體污染沿湖農作物以水稻、油菜、棉花為主。農藥和化肥隨地表逕流進入湖,污染了水體,加速湖泊富營養化。此外,漁業作業的機動船只、沿湖池塘肥水養魚、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如含磷洗衣

14、粉)和固體廢棄物通過地表徑流進入湖泊污染水體,加之湖體的圈圩導致水體連通性和流動性變差,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趨勢加重。圖14 菜子湖湖岸的棉花圖15 菜子湖圍網養殖水體水質情況² 湖泊穩定性降低和服務功能喪失菜子湖強大的漁業壓力下,植被嚴重退化,導致草食性魚類和螺等初級消費者數量降低,湖泊的自凈能力下降,生態系統穩定性差。此外,大量優質沉水植物是軟體動物是重要的漁業資源,這些生物資源的衰退,嚴重影響湖泊漁業生產的服務功能。l 菜子湖生物多樣性受脅原因分析Ø 湖泊管理制度混亂水面發包權(所有權)在沿湖各村委會,經營權在漁場主,管理權在湖管會(桐城市屬水面)。這種“權、責、利”混

15、亂的管理經營體制下,湖管會自然形同虛設。而以收取“漁業資源增值費”為最終目的的各村委會根本就沒有漁業管理的職能,更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各漁場和承包經營者只考慮自身經濟利益,無視資源破壞和環境負荷。在這種短視的經營理念指導下,以資源損耗為基礎的“掠奪式”開發方式成為威脅湖區魚類多樣性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最為可怕”的影響因素。現行的35年的短期承包方式助長了資源掠奪式養殖方式的形成。Ø 不當的漁業模式造成資源衰退菜子湖的漁業模式主要是“以蟹為主、魚蟹混養”和“混合養魚”形式。絨螯蟹對水草、底棲生物甚至于魚卵、仔魚等都構成直接的威脅和破壞。即便在無蟹水域,不合理的魚類品種的搭

16、配、過度放養等也同樣會導致水草等漁業資源的破壞和魚類生境的退化,而筑壩攔網本身對魚類個體的自由擴散構成了極大的障礙,阻礙了親魚游往產卵場。Ø 湖泊資源的掠奪式利用湖區周邊一些居民資源保護意識不強,酷漁濫捕、亂捕投毒和捕殺水鳥還時有發生。各私營漁場為了提高放養魚類和絨螯蟹的生長速度和產量,在正式投放苗種之前都要以電捕方式“清野”?!扒逡啊被顒诱窃跐q水前夕的枯水季節,正值多數土著魚類即將繁殖之際,電擊清除親魚對魚類增殖產生嚴重影響。圖16 白兔湖電捕魚l 菜子湖濕地生態系統的演變趨勢和生態風險評價菜子湖在強大的放牧壓力下,湖泊生態系統將發生逆行演變,湖泊由淺水型的草型湖泊將向藻型演變,

17、伴隨著面源污染,湖泊極易出現富營養化而發生水化現象。演變過程如圖17。良好的濕地生態系統(2000年前的菜子湖,人工繁殖和天然放養魚類)水環境:水文、水質、營養初級生產者:浮游植物、水生植被消費者:浮游動物、底棲動物、魚類、水鳥分解者:水體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圍欄養殖人工放流受損濕地生態系統(目前狀況)(1995-2008年,圍欄養殖,養蟹的勢頭迅猛)初級生產者:浮游植物、水生植被(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葉植物)消費者:浮游動物、底棲動物(螺、蟹)、魚類、水鳥分解者:水體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水環境:水文、水質、營養超強度養蟹退化生態系統(未來5-10年的趨勢)(無法利用天然資源養蟹)(1995-2

18、008年,圍欄養殖,養蟹的勢頭迅猛)初級生產者:浮游植物、水生植被(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消費者:浮游動物、底棲動物(螺)、魚類(養殖鰱鳙)分解者:水體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水環境:水文、水質、營養全人工放養鰱、鳙嚴重受損濕地生態系統(未來10年以后)富營養化湖泊,春夏藍藻暴發,生態環境問題將困擾湖區居民生活,當地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富水環境:富營養化初級生產者:浮游植物(水華)消費者:浮游動物、底棲動物(蠕蟲)、魚類(養殖鰱鳙)分解者:水體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圖17 菜子湖生態環境的演變趨勢紅字表示系統發生變化菜子湖生物多樣性管理目標l 總體目標通過合理有效的途徑,恢復和維持沉水植被的群落結構穩定,

19、使菜子湖漁業資源,特別是苦草、苦草、聚藻、菹藻、輪葉黑藻和馬來眼子菜等優良水生植物得以維持和增長,使重要經濟魚類資源、重要生物種群和水生植物群落以及關鍵生態過程得到恢復和有效保護,維持菜子湖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健康穩定的濕地生態系統,從而使湖泊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l 分階段目標Ø 近期目標(2009-2011年)ü 采取積極有效的途徑,調整濕地利用模式,迅速遏制濕地退化的勢頭;ü 相關部門濕地管理能力得到提高;ü 尋求替代產業,緩解湖泊壓力;ü 建立植被恢復和可持續漁業模式并加以示范,使菜子湖示范區 沉水植被覆蓋率達到 60%以上。Ø

20、中長期目標(2012-2020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圍繞當地實際,濕生植被恢復,發展生態農業和有利于濕地保護的其它替代產業,促進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區域經濟和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使菜子湖自然濕地恢復到上個世紀80年代水平。使濕地生物資源不斷恢復,瀕危物種和重要經濟魚類數量得到增加,濕地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濕地功能得到較好發揮,濕地生態保護和社區經濟發展和諧協調。菜子湖生物多樣性管理行動計劃Ø 行動1:建立菜子湖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的保障機制和管理體系,使湖泊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得以維持。² 目標:可持續的湖泊資源管理² 背景:由于菜子湖跨桐城市、樅陽縣和

21、宜秀區,多年來,湖泊管理體制不健全,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管理,以及管理不力,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無序開發和過度開發,對湖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通過安慶市政府領導和漁業、林業、水務和縣鄉各級政府部門的協調,建立跨縣區的湖泊管理機制,并建立可持續的漁業管理體系是十分必要的。² 行動描述: 1、 建立菜子湖湖泊管理協調機制ü 建立“菜子湖濕地管理協調辦公室”,統一協調菜子湖濕地管理。ü 成立“安慶市野生動植保護協會菜子湖濕地保護分會”,在市政府和菜子湖濕地管理協調辦公室的指導下,將鄉或村養殖戶聯合起來,開展生態養殖。l 實施主體:安慶市政府

22、2、 菜子湖泊濕地資源保護措施ü 加強濕地監管,逐步減小圍網養殖面積;ü 加強對水面使用權證和承包合同的管理,約定濕地植被保護和恢復的有關內容;ü 在雨壇附菜子湖區近長河口一帶水域以及白兔湖區孔城河入口至雙星一帶劃定魚類產卵場保護區,禁止冬春季節(2-8月份)漁獵;ü 拆除長河河流攔網,確保魚道暢通;ü 合理調度樅陽閘,適時灌江納苗,補充湖區漁業資源;ü 恢復冬季嬉子湖與菜子湖之間的水文聯系;ü 加強漁業和野生動物執法,打擊非法捕魚和非法獵捕鳥類。l 實施主體:相關部門Ø 行動2:控制養殖密度,恢復水生植被

23、8; 目標: 可持續的漁業養殖² 背景:由于菜子湖地跨三個縣區,菜子湖圍欄養殖業已覆蓋全部敞水水面,水面圍網養殖率達90以上。目前漁業模式主要是“以蟹為主、魚蟹混養”和“混合養魚”,絨螯蟹對水草、底棲生物甚至于魚卵、仔魚等都構成直接的威脅和破壞,不合理的魚類品種的搭配、過度放養等導致水草等漁業資源的破壞和魚類生境退化。因此,在漁業養殖區內實施可持續漁業示范是十分迫切的。² 行動描述: 1、 控制放養密度,合理搭配養殖種類,減輕對水生植被的放牧壓力;2、 輪放、休養促進水生植被恢復;3、 補種水生植被人工促進植被恢復。4、 恢復退化濕地² 目標:示范區內沉水植被恢復

24、達到60%。² 實施主體:安慶市農委Ø 行動3:可持續替代產業² 目的:尋找替代產業,發展循環經濟,減輕湖泊壓力。 ² 意義:菜子湖周邊涉及安慶市境內的樅陽、桐城、郊區等3縣(區),共10個鄉鎮,總面積756.66km2,總人口34.8399萬,平均人口密度為461人/km2。嬉子湖鎮、羅嶺鎮、雨壇鄉、楊灣鄉4個鄉鎮所管轄的水域沉水植物面積大,是商業性漁業主要分布區,目前對湖泊開發的勢頭迅猛,湖泊壓力日益增加。尋求替代產業,對于減輕湖泊壓力意義重大。² 行動描述:1、 堤垸水產開發2、 濕地旅游開發Ø 目標:2010年,替代產業彌補減

25、輕湖泊養殖的損失。Ø 實施主體:宜秀區人民政府菜子湖生物多樣性管理示范Ø 示范工程1:車富魚類棲息地恢復示范² 目標:恢復魚類產卵場和野生魚類棲息地² 示范區概況:位于車富西側至北端,面積20000畝。為圍網養殖區,魚蟹混養,主要養殖種類是中華絨螯蟹、鰱和鳙。2006年開始養蟹。2001年沉水植被主要是苦草和黑藻,目前植被嚴重退化。示范工程1示范工程2圖18 車富和嬉子湖示范工程區² 工程方案及實施步驟:ü 養殖方案:2009年,在原圍網范圍內,減少蟹苗投放或禁止蟹苗投放一年,主要投放鰱和鳙,鰱鳙投放量維持2008年水平。次年投放蟹苗

26、,投放水平維持在2008年水平,鰱鳙投放量維持2008年水平。ü 植被恢復方案:2009年,在示范工程1植被人工促進恢復區內種植苦草和黑藻等沉水植被,禁放草食性魚類,使植被覆蓋率達50%以上。2010年,在植被恢復達到70-80%以上的區域放養蟹苗5000斤,對于植被達不到50%區實行休養,使植被覆蓋達到60%。蟹苗可以在暫養池內暫養,或在人工圩區內暫養,在湖草萌發后再放入湖泊中。² 驗收指標ü 2009年示范區沉水植被帶平均植被覆蓋率達30%ü 2010年示范區平均植被覆蓋率達60%蟹苗暫養區植被恢復區圖19 示范工程1植被人工促進恢復區Ø

27、示范工程2:嬉子湖生態漁業示范² 目標:恢復水文過程,生態養殖,恢復沉水植被² 示范區概況:1995年嬉子湖試行圍欄養殖、人工放流模式,逐步拓廣到嬉子湖全部水面,目前圍網面積達100%。蟹養殖使植被遭到嚴重破壞,目前主要養殖模式是以養殖鰱鳊為主的圍欄養殖。除入湖河口區大部分湖區的沉水植被基本消失。2006年為了蓄水發展生態旅游,在嬉子湖與菜子湖連接處修筑了攔水壩,使冬季水文受阻。大沙河入嬉子湖已經被改道入菜子湖。² 實施方案和步驟:ü 養殖方案:2009年,減少或禁止草食性魚類如草魚以及以底棲動物為食物的魚類,主要投放鰱和鳙,鰱鳙投放量維持2008年水平

28、。次年投放草魚和青魚,投放水平維持在2008年水平,鰱鳙投放量維持2008年水平。ü 植被恢復方案:2009年,在示范工程2的河口區域內人工促進恢復區內種植苦草、黑藻、菹草等沉水植被。2010年,在淺水區人工促進植被恢復。ü 水文恢復:去除嬉子湖與菜子湖連接處了攔水壩,使冬季水位與菜子湖持平。打通大沙河入嬉子湖通道。² 考核指標:ü 2009年示范區平均植被覆蓋率達50%ü 2010年示范區平均植被覆蓋率達60%ü 嬉子湖冬季保持自然水位ü 減少圍網20%üØ 示范工程3:菜子湖濕地生態旅游示范² 目標:恢復水生植被,重建雁鴨類越冬棲息地² 示范區概況:示范區在東湖公司所承包的范圍內,水面大約為20000畝。東湖公司承包該水面的承包期為2002-2013年,周邊農戶獲得漁業捕撈費。目前養殖模式為魚蟹混養,以魚為主,魚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