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種植技術規程(修訂)_第1頁
高粱種植技術規程(修訂)_第2頁
高粱種植技術規程(修訂)_第3頁
高粱種植技術規程(修訂)_第4頁
高粱種植技術規程(修訂)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粱種植技術規程(修訂)高粱種植技術規程1 .目的:為了適應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需要,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農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 積極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政策, 全面推行農產品安全行動計劃, 特制訂本高粱種植 技術規程。2 .范圍:本規程規定了高粱生產的產地環境條件、種子品種及播種前處理、選地選茬與整地、施肥、播種、種植密度、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等相關要求。本高粱種植技術規程適用于重慶地區的高粱種植生產,大田種植的前茬作物是油菜。3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程。

2、NY/T391 產地環境質量準則NY/T393 農藥使用準則NY/T394 肥料使用準則4 .技術要求:4.1 環境要求:產地環境應符合NY/T391 產地環境質量準則的要求,有效積溫 3400度以上,年降雨量在300mm 以上。土壤環境應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且排水良好的地塊,有機質含量 1% 以上, PH6.5-7.5 之間4.2 種子選擇4.2.1 品種選擇:根據重慶地區的生態條件,選擇適合重慶地區種植的品種,使其能充分利用當地自然環境資源的品種,并且根據土壤和肥力狀況,在肥力條件好的地塊,選用耐水肥、抗倒伏、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的高產品種,在貧瘠干旱的地塊選用抗旱耐脊、適應性強

3、的穩產品種。重慶地區比較適宜種植的品種有“瀘糯8號” 、 “ 瀘糯 13 號” 、 “晉渝糯 3 號”等。4.2.2 種子質量:純度不低于 95% ,凈度不低于98% ,發芽率不低于90% ,含水量小于 16% 。4.2.3 種子處理:播種時用 10%吡蟲啉乳劑拌種后播撒,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蟲對種子的危害。4.3 選地與整地4.3.1 選地: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好、保水、保肥且排灌良好的地塊進行種植。4.3.2 選茬:前茬應選擇未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的豆類或者油菜作物等。4.3.3 耕整地:整地時實施以深松為基礎,松、翻、耙 相互結合的土壤耕作方式;耕翻可選用機械作業,耕整時應注意深淺一致,不留

4、前茬雜草,盡可能早耕,土地每3年翻曬一次,耕層為宜30cm,耕翻細致,做到無漏耕。4.4 施肥4.4.1 肥料的使用應符合NY/T394肥料使用準則的要求,以有機肥為主,化肥 為輔。4.4.2 農肥:每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1-2噸,結合耕整地時一次性施入,施入后 用深耕滅荏機將其打碎,使其充分混入土壤,以幫助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恢復。4.4.3 化肥:應施用符合NY/T394肥料使用準則的肥料,使用時確定化肥用量, 限量最高值。5田間管理5.1 播種育苗:5.1.1 苗床地選擇:苗床地應選擇水源條件好,排灌方便,背風向陽,土壤肥沃, 無化學污染的地塊。播撒育苗苗床和大田的比例需根據大田種植密度而定,

5、 一般按 1: 15-20 左右。5.1.2 浸種催芽:推廣催芽播種,催芽播種能夠防止早播粉種,提高出苗率,有 利于早熟增產。實踐證明,催芽能提早出苗3-5天,田間出苗率提高15%-40% , 而且出苗一致,秧苗強壯。具體方法是:在播前一天下午,將種子放入50 C的溫水中浸種15-20分鐘,隨后瀝干,裝入濕麻袋10-12小時,當種子露白時,即可 播種。播種時應將種子播在潮濕土上,決不能播在干土上,以防脫水芽干,將嚴重 影響種子發芽率。5.1.3 播種:播撒育苗的方式簡單易行,節約人工。具體步驟是將土床切細整 平、掏廂,廂寬在130cm-150cm左右,長度根據土地實際情況而定,廂與廂之間 需間

6、隔30cm左右,以方便管理苗床;施足底肥,一般每畝使用優質復合化肥50-75kg (注意肥料和種子要隔開),再將種子按播種量分廂計算均勻撒于廂面(撒種前需 將廂面澆濕),蓋上細土,厚度以剛好遮住種子為宜,種植面積過大時可分批播種, 以避免移栽不及時而至使高粱苗過大影響產量。5.2 大田移栽5.2.1 移栽時間:當苗齡在30天左右,真葉4-5葉時即可移栽,起苗時需特別 注意防止傷根,去除病苗、弱苗、雜苗以及特大苗,用均勻中等苗移栽。5.2.2 移栽規格及密度:使用寬窄行種植,方便田間管理,每列株距在25cm-30cm 左右,窄行距30cm-40cm,寬行距50cm-60cm,打穴移栽,每穴兩株,

7、畝種植量 7000-8000 株左右。5.2.3 補苗:在移栽后7天左右,進行補苗。5.3 合理施肥5.3.1 施肥原則:根據高粱營養生理特點,參照 NY/T394肥料使用準則要求, 采取重施基肥,早施苗肥、穩施穗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5.3.2 大田期施肥5.3.2.1 基肥:基肥主要使用圈肥、堆腐肥、沼氣渣等,再移栽前結合 整地施入田塊,秸稈還田需在移栽前10天以上進行。移栽時可施入液態肥 料(如清水糞、沼液等)作為定根肥水(但此方法需配建灌溉池)。每畝施 入優質有機肥(如腐熟豬糞、羊糞)1-2噸、生物有機肥25kg,結合耕整 地時施入,另外施入優質復合肥 25-30kg左右作為基肥

8、。5.3.2.2 苗肥:在高粱移栽7天左右,對高粱進行一次苗肥的追施,3/5可結合查苗補缺時進行,主施氮肥,施用的方法以氮肥兌水按1% 比例葉面噴施為主。在移栽后15-20 天可進行第二次噴施以幫助生長;移栽后 30天左右可進行1 次苗肥的追施,用優質復合肥每畝按20kg 左右,并結合中進行一次耕除草。 (為節約人工成本,一般只進行一次中耕除草,之后均使用高粱專用除草劑。 )5.3.2.3 穗肥:在拔節孕穗前,葉齡9-10 葉,追施優質復合肥25kg/畝左右;拔節孕穗時,高粱進行營養生殖,需肥量加大,此時可再次追施復合肥25kg/畝。根據高粱的生長規律,以拔節期施足追肥效果更好,追肥時間和數量

9、還應該根據當季天氣情況、土地肥力情況以及禾苗具體生長情況酌情而定。5.3.2.4 粒肥:在高粱抽穗揚花灌漿時期每畝追施復合肥25-30kg 左右6 病蟲害防治6.1 防治原則高粱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紋枯病、紫斑病、銹病,主要害蟲有地老虎、蚜蟲、螟蟲等。防治原則主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 綜合運用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 創造不利于害蟲而利于害蟲天敵繁衍的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爭取把病蟲害的危害降到最低。6.2 防治措施6.2.1 農業防治:對于高粱炭疽病、紋枯病等可采用以下措施防治:一是搞好種子在種植前的消毒處理,可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曬種處理。二是適時播種育苗,育苗時適當稀播,培育壯苗,提高秧苗質量。三是

10、推廣運用輪作,減少有害微生物的累積。四是及時防控雜草,減少病蟲源基數。五是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或深埋處理。6.2.2 物理防治: 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增設太陽能滅蟲燈滅殺螟娥科和夜娥科為主的成蟲,降低病蟲繁殖基數;同時還可增設黃板誘殺蚜蟲。6.2.3 化學防治:6.2.3.1 炭疽?。涸诓シN時,用藥劑處理種子,用量為使用種子重量的 0.5%的福美雙(含量為 50% )粉劑或含量50% 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在該病流行年份或個別感病田塊, 從孕穗期開始噴灑7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1400倍液噴霧、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25% 炭特靈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 80%大

11、生 M-45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600 倍液。6.2.3.2 紋枯?。?發病初期噴灑1%井岡霉素稀釋到濃度0.25%(50g兌水20kg)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600 倍液, 50% 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2000 倍液。噴藥重點為高粱基部,保護葉鞘。6.2.3.3 銹?。焊吡讳P病的主要防治時以選擇抗病品種為主。高粱銹病發病初期要及時噴藥防治,有效藥劑有65%代森鋅500倍液, 50 %代森銨水劑 800 1000倍液,45% 的石硫合劑 3000倍液,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 1000 1500倍液。6.2.3.4 財蟲:發現感病植株立即用 40%叱蟲咻水溶劑15002000 倍液等,噴灑植株12次。6.2.3.5 螟蟲:螟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