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第二節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以東北地區為例習題魯_第1頁
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第二節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以東北地區為例習題魯_第2頁
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第二節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以東北地區為例習題魯_第3頁
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第二節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以東北地區為例習題魯_第4頁
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第二節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以東北地區為例習題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一一以東北地區為例、重點展示1 .東北地區的范圍和自然特征、農業生產的條件和布局特點。2 .東北地區黑土、林區、濕地開發利用中產生的問題及保護措施。3 .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方向、措施的分析。、預讀教材一、自然環境1 .范圍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2 .基本特征山環水繞、沃野千里。3 .自然條件卜側:河流 中間:山脈和山地丘眩1內側:平原(2)氣候: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熱量:自南向北跨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南北差異較大。降水:自東南向西北遞減。(3)植被:以寒溫帶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為主,并分布有凍土和沼澤。二、土地資源及其開發1 . 土壤肥沃(1)

2、黑土:分布在松嫩平原的東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2)黑鈣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西部。2 . 土地資源豐富(1)耕地面積廣大,人均耕地量全國最高,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和三江平原。(2)宜農荒地多,荒地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在吉林省、遼寧省也有少量 分布。3 . 土地開發(1)荒地開發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國普農場的狂止.F匕大荒”變為“北大倉”(2)沼澤保護沼澤作用:調節氣候、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對陸地生態系統進行保護,不再開墾三江平原的荒地,對已開墾的荒地逐 步還林、還草、還濕地。(3)現狀:進入了良性循環階段。三、農業生產和布局4 ,全國重要的農林基地(1)農業

3、結構:比較完整,以耕作業為主導。地位: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最大的甜菜生產基地。(2)林業地位:我國重要的林業基地,其中黑龍江省是全國最大的木材調出省份。分布: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三大林區。5 .農業布局(1)特點:明顯的地域性。(2)基本格局自東向西:以林力主的林農交錯地帶一以農為主的農林、農耕、農牧地帶一牧業地帶自南向北:海洋漁業地帶一農耕地帶一農林牧交錯地帶四、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6 .黑土開發(1)問題:生產潛力尚未充分發揮,表土流失較為嚴重、土壤肥力下降。(2)對策:實行“少耕深松、耕松結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注意加強黑土的培肥, 增施有機肥。7 .林業的發展(1)問題森林

4、資源不斷減少,覆蓋率日益下降。(2)對策以營林為主,合理采伐;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保護生態環境,防止生態環境的惡化。8 .濕地的保護問題濕地生態系統被破壞,濕地面積逐年減少,植物生長環境和動物的棲息環境日益惡化。(2)對策建立濕地保護區,保護好現存的天然濕地;對已經圍墾的濕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復已經退化的濕地。知識點一東北地區農業生產和布局1 .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條件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供應舉足輕重,東北平原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供應基地之一, 其發展農業具有的優越區位條件包括自然和社會經濟兩大類,具體分析如下表所示:(1)自然條件條件具體表現影響土地資源耕地廣闊且集中連片分布適合大規模

5、機械化作業土壤肥沃,黑土、黑鈣土分布廣泛,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有利于農業生產宜農荒地多后備土地資源充足氣候條件氣候適宜,大部分屬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可滿足農作物 一年一熟的生長需求;熱 量南北差異大,降水東西 差異大,有利于發展農業 多種經營森林資源林地面積大,森林資源蘊藏量大為發展森林工業奠定了基礎,升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草場資源現有阜原面積占全國草原向積的9.3%,多為森林草甸草原為發展畜牧業奠定了基礎漁業資源海岸線長,灘涂面積廣大;有許多淡水湖泊和水庫水產資源豐富,淡水漁業有一定的發展潛力(2)社會經濟條件條件具體表現影響工業工業部門齊全,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雄厚的農業機

6、械工業,為建設東北現代化農業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父通運輸發達,對外聯系方便便于發展外向型農業開發歷史較晚,人口密度較小有利于提高農業經營規模2 .東北地區農業布局與氣候的關系東北地區位于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區,自南向北跨越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熱 量分布南北差異較大。降水量受距離海洋遠近的影響,東西差異也較大,大致是從東南向西 北遞減,所以農業布局也有差異。如下圖所示:於林牧交錯地帶自東向西 白南向北農業布局農業生產布局的地域性3 .東北商品糧基地的特點及成因東北耕地平坦、肥沃、集中連片,尤其適合機械化作業,同時東北地區人口較少,其人均占有耕地是全國平均值的2倍左右,所以農產品的商品率較高

7、,加之機械化生產又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的勞動生產效率,區內的地理環境差異又有利于地區專業化生產,所以東北地區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其特點及成因如下:地理條件內部分界特點IT也區專業化生產. 突出商品率高人U稀少JL商品椎堪地4 .區域農業發展地理條件的分析思路氣跳寸I 生產品種、耕作制度、生產季節一地形|今|農業生產類型一王闌二|限破性攙響作物品種,肥力燧響聲.丁亞|今|生產資料、農業產業化 一同nT 外向型企業商品基地人地比例=>| 綠色農業、火農業讀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圖 (單位:mm)回答12題。1 .影響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太陽輻射距海遠近季風風向緯度位置A

8、.B . C . D .2 .東北地區平原廣大,一首詩歌曾提到“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會發芽,栽上塊柴禾也開花”足見其土壤肥沃。但目前,東北地區土地利用中卻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黑土土層變薄,肥力下降沼澤地開發,濕地破壞不合理的灌溉,土壤鹽堿化過度開墾,土地荒漠化A.B .C .D .解析:1.B 2.A 第1題,太陽輻射和緯度位置主要影響氣溫、熱量、積溫等,影響降 水的主要因素是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等。第 2題,土壤鹽堿化是我國華北地區土地利 用中存在的問題;過度開墾、土地荒漠化反映的是我國西北地區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3 .讀東北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均耕地面積(公頃)及谷物單

9、產(千克/公頃)比較表,回答下列問題。黑龍江吉林遼寧上海浙江全國人均耕地面積0.310.210.100.020.070.070.10單位面積谷物4 9165 8725 8707 0446 2076 1754 885(1)分析東北商品糧基地糧食商品率比較高的主要原因。(2)東北平原不僅現在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而且將在我國的商品糧供應方面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你認為這一論點有道理嗎?為什么?(3)東北平原土壤肥沃,但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糧食單位面積產量較低,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4)為繼續保持全國商品糧第一大省的地位,你認為黑龍江省可采取哪些措施實現糧食增 產?解析:本題以東北地區

10、與全國其他地區人均耕地面積、單位面積谷物產量為背景材料,考查東北地區商品糧基地的優勢、不利條件及今后發展的措施。第 (1)題,東北商品糧基地商 品率高,主要是因為耕地面積廣,人均耕地多,余糧多。第 (2)題,東北商品糧基地增產潛力 大,宜農荒地多;其他商品糧基地耕地面積下降,增產潛力不大。第 (3)題,東北平原單產低是氣候(熱量)、技術及農業投入等原因造成的。第 (4)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及生態環境,提 高單產。答案:(1) 土地遼闊,耕地面積廣;人口較少,人均耕地多,余糧多。(2)有道理。東北平原目前單位面積產量較低,增產潛力大;同時還有宜農荒地可開墾。而其他一些商品糧基地,由于人口增加、城

11、市發展等原因,耕地面積會有所下降;同時目前 單產較高,增產潛力已較小。(3)緯度高,熱量條件差,生長期較短,復種指數低;農業科技水平較低;農業投入不足(4)加大科技和資金投入,提高單產;加強農田基本建設,保證穩產;改善農田生態環境知識點二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1 .黑土在開發前被茂密的草甸覆蓋,開發后由于失去表層植被的保護,土層會出現沖刷現 象,導致土層變薄、肥力下降等問題,進而會影響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相應的治理措施主 要是針對土層變薄,采取治溝、治坡、恢復植被,阻止進一步的沖刷;針對肥力下降采取培 肥等措施。具體的問題及措施如下圖所示:降水集中,多暴雨2 .林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而一輕白毀林

12、開荒亂砍瀟伐林業發展的問題森林贊源減少理蕊率F降森林質巾卜降生息環境惡化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以臂林為主:合理采伐加自然保護 區建域3 .濕地利用的問題及保護措施解地利用中的同地濕地的保護措施建史濕地保護區.保護 好現有的天然濕地讀某區域圖,完成12題。125'E45 *N1 .甲、乙、丙對應的土地利用類型分別是()A.耕地、林地、草地 B .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 D .草地、耕地、林地2 .關于A所在省農業發展方面的敘述,正確的有()荒地、沼澤面積廣大,應大規模開墾為耕地適宜建設商品糧和乳肉等農畜產品基地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缺水和低溫凍害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地是當地

13、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A.B .C .D .解析:1.D 2.B 第1題,甲、乙、丙分別位于內蒙古高原東部、松嫩平原和大興安嶺北部,分別適于畜牧業、種植業和林業發展。第 2題,東北的沼澤濕地應加以保護,而不應 再開墾,還應部分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地。黑龍江大部分屬濕潤、半濕潤地區,水分條件 較好。3 .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下圖中的甲地區種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為主,后來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 發展“井灌種稻”。材料二 凍土是指0 c以下,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近20多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東北地區多年凍土退化。(1)指出甲地區發展“井灌

14、種稻”的有利水源條件,并分析該條件的主要成因。(2)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角度,說明甲地區不宜盲目擴大水稻播種面積的原因。(3)從能源利用的角度,簡述東北地區緩解凍土退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題,發展“井灌種稻”是因為該地區地下水資源豐富,而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原因包括地勢低平、凍土廣布、河湖眾多、蒸發較弱等。第 (2)題,甲地區為三江平原,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必然導致濕地減少、用水劇增,進而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第 (3)題,凍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氣候變暖,緩解凍土退化的主要措施應該從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使用清潔能源等方面考慮。河流、沼澤多;降水較多,蒸發較弱,土壤水分較多;植被條答案:(1)地下水豐富

15、。件較好,涵養水源能力較強;地勢低平,排水不暢,下滲量大;有凍土層。(2)種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長,經濟發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沼澤面積減少;井灌種稻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徑流總量減少。(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約能源;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比重, 使用清潔能源;調整產業結構,降低高耗能產業比重等。、隨堂鞏固檢測我國曾經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經變成了 “三大倉”,下圖是我國“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 13題。1 .如今的“南大荒”已將橡膠種植北界從17。N擴大至24。其主要原因是()A.市場需求的變化 B .農業技術的發展C.交通運輸的改善 D .農業政策的支持2 .

16、“西大荒”發展棉花生產的有利氣候條件有()氣溫年較差大降水較豐富夏季高溫 光照強、日照時間長氣溫日較差大A.B .C.D .3 .“北大荒”發展成為商品糧基地的條件不包括()A.水熱充足B . 土壤肥沃C.人均耕地多D .地勢低平解析:1.B 2.C 3.A 第1題,橡膠種植的范圍擴大,全球氣候沒有明顯變化,擴大原 因只能是農業技術的發展。市場需求,交通、政策不能改變作物適宜生長的范圍。第2題,“西大荒”位于我國西北干旱地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但這不是棉花生產的有利條件,錯。降水少,錯。夏季高溫,有利于棉花的生長,對。夏季晴天多,光照強、日照時間長,對。氣溫日較差大,有利于養分的

17、積累,對。第3題,“北大荒”位于東北地區,緯度較高,氣溫低,熱量不足。該地土壤肥沃,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勢低平, 以平原為主。如今東北地區為全國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優質米源,正在成為我國的“水稻黃金帶”。“東北優質粳米營養豐富、色味俱佳,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青睞,是市場上優質米、高端米的 代表。”據此回答45題。4 .有關東北自然環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A.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B.冬季寒冷漫長,無霜期較短C.河流封凍期長,有春汛D. 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水土匹配良好5.東北大米成為市場上優質米、高端米代表的主要因素是()A.生產歷史悠久,經驗豐富B.單季水稻,生長期長,農作物病蟲害少C.氣

18、候的日較差小D. 土壤肥沃,利于水稻生長解析:4.A 5.B 第4題,東北地區大部分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溫帶大陸性氣候區面 積范圍很小。第 5題,東北地區熱量條件只能滿足水稻一年一熟,生長期長;冬季氣溫低, 農作物病蟲害少,水稻的品質高。讀東北地區中、西部的草業畜牧加工業耦合發展模式圖,回答67題。6 .為實現東北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今后東北西部草原地區農業發展的方向是()A.以增強抗衡國外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能力為重點,建設綠色食品基地B.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做好生態建設和增加農牧民收入工作C.強化人工草地建設,發展草業經濟,可減緩退耕、退牧工作的實施D.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特色產品

19、配套加工業7 .關于此耦合發展模式圖的敘述,正確的是()A.可以有效地保護西部草原的生態環境8 .發揮內部不同區域的優勢,各自獨立,發展專業化生產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區與中部產糧區之間的一種競爭關系D.這種發展模式不利于各自優勢的充分發揮解析:6.B 7.A 第6題,A項是東北平原區農業發展的方向;C項強化人工草地建設,發展草業經濟,可推動退耕、退牧工作的順利實施;D項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特色產品配套加工業是東北山區農業發展的方向。第7題,此耦合發展模式可發揮內部不同區域的優勢,相互協作,發展專業化生產;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區與中部產糧區之間的一種密切協作的關系; 有利于各自優勢的充分發揮。讀下圖,

20、回答89題。8 .我國東北平原與同緯度的德國南部地區相比,小麥種植的有利條件是()A. 土壤肥沃B.灌溉水源充足C.光熱條件好D.地廣人稀,機械化水平高9 .與我國東北地區農作物種植的區位因素相比,波德平原小麥種植區分布較少的原因可能是()A. 土壤肥沃多凍土B.類似三江平原的沼澤多C.日照時間短,熱量不足D.以水稻種植為主解析:8.D 9.C 第8題,德國南部河谷地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光熱條件好,灌溉 水源充足。與我國東北平原相比,該地區地域相對狹小,人口稠密,不利于大型機械耕作。第9題,波德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貧瘠;夏季溫和,冬季陰冷,日照時間短,不適合發展種 植業。10 .讀東北地區的地理概況圖,回答問題。(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