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演奏技法及鑒賞-心得得體會—淺析古琴古韻_第1頁
古琴演奏技法及鑒賞-心得得體會—淺析古琴古韻_第2頁
古琴演奏技法及鑒賞-心得得體會—淺析古琴古韻_第3頁
古琴演奏技法及鑒賞-心得得體會—淺析古琴古韻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琴演奏技法及鑒賞 心得得體會淺析古琴古韻姓名:李孟婕專業:2012級服裝時尚設計學號:3126101119日期:2014年5月18日淺析古琴古韻古人云: “樂者,心之動也”,又云“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心動之“樂”和情動之“言”如同廣闊的大地上巍峨屹立的高山和蜿蜒流淌的江河一樣,相伴相生互相輝映,在中華民族古老的歷史文化長河中熠熠閃光。這些琴歌或詠懷抒志,或借物抒情,無不向我們展示著古人彼時彼刻的悲喜憂歡,承載著身后的歷史和文化精華,古韻悠悠,世代相傳,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一道獨特的風景。也許在當今社會她只是一個并不波瀾壯闊的小支流,但卻以其獨特、古老和優美而在樂府詩集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2、在經過這一學期李皞老師所教授的古琴演奏技法及鑒賞課程之后, 才開始逐漸開始領悟古人云中寄托情感,化言形于樂于古琴之中悠遠代代相傳的真正原因。古琴不同于琵琶古箏二胡般地被人熟知,多數人更會為古琴、古箏所混淆。在我看來,想真正的走近她需要的是靜下心來,學習基本技法后靠每個人不同的領悟,潛心探究才能接受著古韻的悠悠來襲,真正領會她身體中的不同。古有琴棋書畫,而因我本是美術專業的原因,十幾年的美術學習中對畫也有些基本的感悟,不論是中國畫中的大師的齊白石,徐悲鴻,還是西洋畫的梵高、達芬奇,甚至是平時我們自己的素描色彩畫作,真正需要的是有一顆安靜的心,和個性不羈的隨性,對繪畫本身的熱情。當心與大道匯合,畫

3、中有了對人生的思考總結,對自然事物卡子百態發展的體現,那么畫才是擁有靈魂和生命的存在。只有擁有嫻熟技法之后用心領會畫的真正妙趣,每張畫面才會完整。畫如此,書如此,旗如此,琴亦如此。在李皞老師教授我們的第一堂課中,我們先了解了琴,她又稱 “七弦琴” 、 “瑤琴” 、 “絲銅” 。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是中國古代文化最崇高的樂器,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古琴樂教,義實大哉!在接下來的幾堂課中,從古琴的外觀,如何發出聲音的認知到學習正確的坐姿手法再到古琴的琴譜學習琴弦運用曲調的辨別開始了系統化的學習。如同黛玉在紅樓夢中對寶玉傳授的幾方面:一、是要環境好,二、是時候好,三、是心態要好,四、是聽

4、著要好,五、是儀表要好,六、是姿態要好,七是修養要好。說到底,彈琴首先講究的就是彈琴者的“心”,李皞老師也多次強調了心是彈琴的根本,只有根本厚實才能傳達出琴有價值的內涵。我也在多次練習后基本掌握了撫琴的手勢。由于古琴的技法甚多,古時有超過一千種,今常用指法也有幾十種,我在右手和左手指法上只掌握了托、抹、挑、勾和一部分按音和滑音。當自己基本做到自立認譜,手法正確后,很榮幸的聽了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古琴藝術專業委員會會長林蒞先生的專題講座,從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的歷史、古琴的演奏規范、古琴的擺放方法及彈奏古琴的坐姿等重新學習復習了古琴。使我進一步了解了古琴文化知識,認識到弘揚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重要性。最后親身聽林蒞先生現場古琴彈奏了幾首的名曲后,讓我親身體驗古琴的藝術魅力。在古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