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名校專項習題_第1頁
語文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名校專項習題_第2頁
語文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名校專項習題_第3頁
語文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名校專項習題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名校專項習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古文閱讀。古人談讀書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1解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漫浪: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2讀書中的“三到”指的是_。3為什么說“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2. 精讀細品(先用“”畫出文言文的節奏,再說說全文的意思)。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_3. 快樂閱讀(閱讀文言文,回答

2、問題)。有王告大臣:“汝牽一象來示盲者。”時眾盲各以手觸。大王喚眾盲問之:“汝見象類何物?”觸其牙者言象形如萊菔根;觸其耳者言如箕;觸其腳者言如臼;觸其背者言如床;觸其腹者言如甕;觸其尾者言如繩。(注釋)告:告訴、說給。時:當時、此時。觸:觸及、摸到。類:好似、好像。萊(li)菔(f):蘿卜。箕:簸箕。臼:舂米的石臼。(1)短文寫的是_的故事。文中“時眾盲各以手觸”一句的意思是_。(2)文中共有_位盲人摸象,他們在摸象后說象如_、_、_、_、_、_,可是他們最終誰也沒說準象是何物,這是因為:_。4. 小古文閱讀。七步成詩文帝(曹不)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

3、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注釋:行大法:指處死。漉(l):過濾。萁(q):豆秸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豆在釜中泣(_)2這首詩是_讓_作的,他們都是_的兒子。3對畫線語句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帝曾經命令東阿王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B.魏文帝嘗試命令東阿王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4用你自己的話說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含義。_5. 閱讀理解。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見一猿坐樹梢,弋人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鳴數聲,乃拔箭墮地而死。射者折矢棄弓,誓不復射。(墨客揮犀三)注釋弋人:射鳥的人。即下文的“射者”。1解釋加

4、點的詞語:付子已 (_)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射者折矢棄弓,誓不復射。_3用自己的話回答,射者為什么“誓不復射”?_4讀了這則故事,你有什么體會?_6. 課內閱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買)。B.其人弗能應也(楚人)。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D.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2“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_3學習這則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_4

5、請用“自相矛盾”寫一句話。_7. 文言短篇閱讀。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1根據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語是_。2用橫線畫出文中表示該成語寓意的句子。3根據上下文的意思解釋句中“其”指什么。(1)園中有樹,其上有蟬。(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3)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4)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4讀了短文,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寫在下面橫線上。_8. 課內閱讀。梁國_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_,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

6、_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將課文補充完整。2從“為設果,果有楊梅”中可以看出()A.楊氏之子非常喜歡吃楊梅B.楊氏之子是一個非常懂禮貌的孩子3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楊氏之子能一下子讓孔君平無言以對,展現了自己的霸道。B.以“孔雀”為名來反問孔君平,這樣可以貶低孔君平的身份。C.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楊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使孔君平無言以對。4本文主要通過人物的_來表現人物的特點。5你認為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_9. 閱讀楊氏之子,回答問題。梁國楊氏子九歲,_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

7、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_兒應聲答曰:_。1按課文內容填空。2解釋所填句子的意思。_3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處?_10. 根據課文楊氏之子內容填空,再回答問題。梁國楊氏子(),甚()。孔君平(),父不在,()呼兒出。為設果,果有()孔指以示兒曰:“()。”兒應聲答曰:“()。”(1)用原文中的詞語來回答:楊氏之子待客很熱情,是從_看出來的;他反應很敏捷,是從_看出來的;他說話委婉而有禮貌,是從_看出來的。(2)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_。11. 課內閱讀。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心眼既不專一,決不能記,。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1將短文內容補充完整。2解

8、釋文中加點字。謂:_急:_3用自己的話總結上文的讀書方法。_4結合自己的讀書體會,談談上述的讀書方法對你的啟示。_12. 古文閱讀。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揚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楊氏之子選自_。2.請給畫線的字選擇正確的意思。(1)孔君平詣其父()A.拜見B.到(2)甚聰惠()A.好處B.同“慧”,智慧(3)兒應聲答曰()A.叫做B.說3.仔細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請用自己的話說說文中對話的意思。_(2)對話精妙極

9、了,妙在何處?_13. 閱讀與理解。濫竽充數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mn)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注釋:濫:失實的,假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說:通“悅”,對感到高興。廩(ln):糧食。食(s):供養。1齊宣王和齊湣王都喜歡聽吹竽,所不同的是,齊宣王喜歡_,湣王喜歡_。南郭處士后來逃走,是因為_。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_。2像“濫竽充數”這樣的寓言故事還有:_、_。14. 閱讀課文,完成練習。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聯系上下文,補充文章省略的內容,并完成練習。(_)為(_)設果。孔指(_)以示兒曰。我發現,理解文言文時_2填寫故事的經過,并聯系上文,補充故事的結果。這個故事是圍繞“_”展開的。3楊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處在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