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梁施工現場安裝工藝設計_第1頁
鋼梁施工現場安裝工藝設計_第2頁
鋼梁施工現場安裝工藝設計_第3頁
鋼梁施工現場安裝工藝設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鋼梁工地安裝工藝1 適用范圍本工藝適用于以工廠化制造, 在工地以高強螺栓連接或焊連接的橋梁工程的鋼梁(鋼箱梁)施工。2 施工準備2.1材料要求1 工廠內加工制造的鋼箱梁在吊裝前必須試拼裝驗收合格;其產品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及本標準第 23.4 節規定。2 鋼箱梁應按吊裝方案規定的吊裝順序編號。2.2機具設備1 運梁車輛:軸線車、拖車、炮車等。運梁車輛應根據鋼箱梁長度、重量及幾何尺寸以及運輸線路現況條件選用, 其載重能力及技術性能必須滿足運輸梁板的要求。2 吊裝設備:汽車吊、履帶吊等,其起吊重量及技術性能必須滿足吊裝梁板的要求。3 工具:撬棍、扳手、扭矩扳手、螺栓孔導向沖釘棍等。2.3作業條件1

2、 橋臺、蓋梁混凝土強度已達到設計要求,支座安裝已完成其軸線、高程等復核完 畢并符合設計要求。2 橋臺、蓋梁、支座頂面已清掃干凈,并設置護欄。3 在有社會行車、 行人的活動區域進行鋼梁吊裝施工, 要有保證社會行車、行人安 全的防護措施和文明施工措施。鋼梁吊裝所占用的社會交通線已進行交通導行,并有專人 維護社會交通。4 橋梁工程鋼梁的運輸和吊裝必須執行“相關市地交通安全管理法規和交通安全管理規定”的有關規定。超長、超高、超寬的大型構件運輸和吊裝必須到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辦理有關審批、 備案程序, 經其批準后, 在指定的時間段內、在確定的路線和確定的吊裝場地上進行橋梁工程鋼梁的運輸和吊裝。 必要時應

3、請交通管理部門進行開道督運。2.4技術準備1 認真熟悉圖紙,進行現況調查,根據現場條件、確定吊車站位。2 會同有關人員對方案進行論證,對有關數據進行計算復核、優化,確定施工方案、繪制鋼梁運輸、鋼梁吊裝安裝順序圖,并報監理審批。3 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向班組進行交底。4 組織施工測量放線。.3 操作工藝3.1工藝流程鋼梁運梁線路、吊裝場地調查吊裝場地準備(場地處理)鋼梁支撐排架(支墩) 搭設鋼梁起運鋼梁運輸吊裝設備就位運梁車輛到場試吊吊裝吊裝就位支撐(防止傾斜)支撐連接。3.2鋼梁運梁線路、吊裝場地調查橋梁工程鋼梁運輸前必須進行行駛道路調查。 運行道路應有足夠的車行寬度和符 合規定的轉彎半徑。應

4、安全通過行車路線沿線的橋涵、隧道、鐵路箱涵、人行天橋等限高構筑物和跨路電氣線及施工現場的臨時架空電線。 應與沿線的高壓線及各種架空線保持安全距離。沿線經過的道路、橋涵、管渠、臨時便線、臨時便橋等應有足夠的承載力。3.3 吊裝場地準備(場地處理)橋梁工程構件運輸時, 施工現場內場地應平整堅實, 場內施工便橋和施工便線應 有足夠的承載力。應選平整堅實的場地為裝卸點,裝卸點有地下管線和起吊回轉半徑內的 地上構筑物應提前處理。3.4鋼梁支撐排架(支墩、支架)搭設1 鋼梁支撐排架(支墩、支架)搭設位置和高程,結構形式,必須經過設計計算。2 應有足夠的承載力和穩定性。3 內現場鋼梁支撐排架(支墩、支架)應

5、優先選用拼裝、拆卸速度快,占地面積小,使用效率高的組合鋼支架或專用鋼桁架,宜采用碗扣支架(密排)或軍用支架 ( 軍用墩 ) ;支架搭設應符合專項施工方案規定要求及本標準第 1 章相關規定,鋼梁支撐排架(支墩)應有現場平面布置圖和結構形式圖。4 測量砂箱(砂袋)的頂部高程,其頂郝髙程必須嚴格按設計規定控制,考慮鋼梁安裝后的沉降量及支架承載后的間隙壓縮, 其頂部高程應控制在誤差上限。5 支架搭設完成后在上橫梁頂面精確測定鋼梁中心線位置,測量應保證測距精度及 鋼箱梁的定位精度。用精測后的橋梁中線測量出定位線(定位線、縱向應以中腹板中心為準、橫向應以設計梁端值為基礎 ) 。3.5鋼梁起運1 鋼梁起運按

6、吊裝方案規定的吊裝規定順序起運,首車為第一段吊裝梁、依據安裝順序依次依序起運鋼梁。為減少現場車輛就位時, 移車時間,在出廠前應保證鋼箱梁在車上的安放位置準確,不得隨意放置, 鋼箱梁在運梁車上的放置方向必須與運至工地現場時吊裝就位時的方向一致。.2 移運時的起吊(支承)點位置應符合設計給定位置,不得隨意變更其位置,如需 變更必須同設計協商確定。鋼梁吊裝前應了解鋼梁桿件的重量、 重心位置。鋼梁吊點位置必須按設計規定確定。臨時焊接的吊點必須有足夠的連接強度。開孔吊點不得破壞鋼梁結構強度,并有補強措施。構件運輸時的支承位置應與吊點位置一致。3 較長簡支梁構件可采用炮車或軸線車運輸,車長應能滿足支承點間

7、的距離規定,嚴禁采用懸臂式運輸。 鋼梁裝車時應平衡放置, 使車輛承載對稱均勻。 支承點下放置橡膠墊等支承物并固定牢固。構件在運輸前必須綁扎穩固,確保運輸過程中的穩定。3.6鋼梁運輸1運輸大型構件時需應適當控制車速,時速宜控制在5km/h 之內,嚴禁拐小彎及死彎。長距離運輸構件必須中途停車檢查固定裝置是否依然牢固,如發現固定裝置松動必須及時進行緊固后方可運行。2 運梁車輛之間保持 3 倍車長( 120m左右)的運輸間距。3.7吊裝設備及吊裝就位1 橋梁工程受社會交通、作業時間段影響,宜釆用移動快速、支設便捷的全液壓汽車吊機,當作業條件許可時,可釆用履帶吊機。2 吊裝設備選擇(1)根據作業場地、吊

8、裝環境、選擇吊機類型;根據鋼箱梁幾何尺寸、鋼梁重量、起吊高度等綜合因素,確定吊機起吊噸位、吊機主臂起升高度、起重幅度、回轉半徑。(2)吊裝設備選擇由橋梁施工單位、鋼梁制作單位與起重安裝單位等共同研究確定,做到安全可靠、充分發揮吊機性能。3 橋梁工程占用場地狹窄、鋼梁吊裝設備必須事前確定其占位位置。4 當作業條件許可時,吊機應提前就位。當運梁車受影響時,可在運梁車就位后,再進行吊機就位。3.8試吊鋼梁吊裝前,應進行試吊,試吊三次,每完成一個起和落為一次;試吊時檢查作業場地、 吊車狀態及鋼梁起吊后的狀態,檢查吊機的穩定性、 制動器的可靠性、重物的平穩性、 綁扎的牢固性。確認無異常情況后, 方可進行

9、正式吊裝作業。3.9鋼梁吊裝1 橋梁工程鋼梁吊裝宜釆用大噸位吊車進行雙機或單機抬吊法作業。2 橋梁工程鋼梁吊裝通常釆用夜間斷社會交通、夜間吊裝、清晨恢復交通方法, 因此在有限的時段內,必須合理組織每夜吊裝段數量、吊裝順序;建立高效快速的指揮通 訊系統。3 鋼梁起吊和降落速度均勻平穩。嚴禁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動。.4 雙機抬吊同一鋼梁時,吊車臂桿應保持一定距離,必須設專人指揮,雙機抬吊作業時,每一單機必須按降效 25%作業。雙機抬吊作業時鋼絲繩應保持垂直,動作應協調一致,升降應同步。5 吊裝時,應在距離就位點 5 10cm處空間位置停留,及時調整對中。6 吊裝就位必須放置平穩牢固并支設臨時固定裝置;

10、鋼梁就位后,起重吊車應適當 落鉤松繩不摘鉤,此時應有專人負責檢查吊裝作業臺的支承穩定性,檢查支承變形情況和支座高程的準確情況, 檢查桿件軸線對中的準確性, 檢查鋼梁連接處的可靠性;經檢查確 認安全后,方可松繩、摘鉤。7 吊裝全過程,應有專人觀察支架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檢查鋼梁桿件的受力變 形情況,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3.10高強度螺栓1 鋼橋所用高強度螺栓、螺母、墊圈可按現行國家產品標準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GB/T1228-2006,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螺母GB/T1229-2006,鋼結構用高強度墊圈 GB/T 1230-2006, 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大六角螺母、墊圈技術條

11、件 GB/T1231-2006 ( 以上簡稱 GB/T 1228GB/T 1231) 在有資質的專門螺栓廠制造,按批配套供貨。2 高強度螺栓、螺母、墊圈的外形尺寸公差與技術資料應符合產品標準 GB/T1228 - GB/T1231 的規定。高強度螺栓、螺母、墊圈表面應進行防銹處理。3 每批高強度螺栓必須有生產廠按批提供的產品質量保證書,螺栓運至工地后,除 按規定進行檢查,還應從各批中抽樣復驗。4 高強螺栓、螺母、墊圈在使用前應進行清點、分類造冊、外觀檢查、探傷檢查,螺紋不得有碰傷,螺栓、螺母、墊圈應同批成副裝箱備用。3.11高強度螺栓連接1 由制造廠處理的鋼橋桿件摩擦面, 安裝前應復驗所附試件

12、的抗滑移系數,合格后方可進行安裝,并應符合設計要求。2 高強度螺栓的設計預拉力、施加預拉力應符合表3.11 規定。表 3.11 高強度螺栓預拉力螺栓規格M22M24M27M30設計預拉力190225270355施工預拉力2102503203903 高強度螺栓連接副在運輸和儲存時應輕裝、輕卸,分類分批保管、不得混淆,應防潮、防銹。在使用前進行外觀檢查并應在同批內配套使用。4 施工前,高強度螺栓連接副應按出廠批號復驗扭矩系數,每批號抽驗不少于 8 套,其平均值和標準偏差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平均值應在0.11 0.15 范圍內,其標準偏差應小于或等于 0.01 。復驗數據應作為施擰的主要參數

13、。5 安裝鋼梁的高強度螺栓長度必須與安裝圖所示一致。高強度螺栓應順暢穿人孔.內,不得強行敲人,穿人方向應全橋一致,在架梁工藝中應予確定。高強度螺栓不得作為臨時安裝螺栓。 被栓合的板束表面應垂直于螺栓軸線, 否則應在螺栓墊圈下面加墊斜坡墊板。6 施擰高強度螺栓應按一定順序,從板束剛度大、縫隙大之處開始,對大面積節點 板應由中央福射向四周邊緣進行,最后擰緊端部螺栓,并應在當天施擰完畢。施擰時,不得采用沖擊擰緊、間斷擰緊。7 用扭矩法擰緊高強度螺栓連接副時,初擰、復擰和終擰應在同一工作日內完成。 初擰扭矩應由試驗確定,一般可取終擰值的 50%,終擰扭矩值應按公式( 3.11)計算:TC=K ? P

14、C ? d(3.11)式中: TC終擰扭矩;K高強度螺栓連接副的扭矩系數平均值,按第 3.11 條第 4 款規定測定;PC高強度螺栓的施工預拉力( KN),見表 3.11 ; d 高強度螺栓公稱直徑( mm)。8 用扭角法施工時,參照現行鐵路鋼橋高強度螺栓連接施工規定TBJ214-92 規定執行。9 施擰高強度螺栓連接副采用的扭矩扳手,應定期進行標定,在每班作業前后均應進行校正, 當發現扭矩誤差大于 3%時,應復查該扳手已擰螺栓的合格率。10 高強螺栓終擰完畢應按現行鐵路鋼橋高強螺栓連接施工規定 TBJ214-92 規定的要求進行檢查。應設專職人員進行檢查,當天抒好的螺栓當天檢查完。驗收合格后

15、的螺栓,凡外露部分應立即涂漆防腐。3.12工地焊縫連接和固定鋼橋工地焊縫連接分全焊連接和焊縫與高強度螺栓合用連接兩類。 合用連接中高強度螺栓連接的技術要求應符合本章規定。 工地焊縫連接的技術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1 鋼橋桿件工地焊縫連接應按設計規定的順序進行。設計無要求時,縱向應從跨中 向兩端進行,橫向應從中線向兩側對稱進行。工地焊接宜釆用 CO2氣體保護焊等、以利提高焊縫接頭質量;工地焊接的預熱溫度應 比室內焊接的預熱溫度略高,宜用表面溫度計嚴格控制。2 工地焊接應設立防風設施,遮蓋全部焊接處。雨天不得焊接,箱型梁內進行 C02 氣體保護焊時,必須使用通風防護設施。3 工地焊縫必須按工藝要求進

16、行無損檢測,對接焊縫除全部進行超聲波探傷外,還應抽樣進行射線探傷; 焊接施工時的技術要求、 檢驗要求應按本工程第 21 章規定執行。3.13鋼梁工地涂裝1 鋼梁工地涂裝應符合設計要求,防腐涂料應有良好的附著性、耐蝕性,噴涂金屬的表面處理的最低等級為 Sa2.5 。噴涂金屬系統的封閉涂層,其底漆應具有良好的封孔性能。2 鋼梁工地涂裝應符合本標準第 21 章規定。.3 上翼緣板頂面和剪力連接器均不得涂裝,在安裝前應進行除銹、防腐蝕處理。3.14 橋面板混凝土燒筑應符合本標準相關章節規定, 采用微收縮混凝土必須控制膨脹劑的添加量。 橋面板混凝土澆筑應按設計要求分段施工。 如需加預應力,應在橋面混凝土

17、達到規定強度后,再按設計要求施加預應力。3.15 鋼梁支架拆除必須按設計程序規定進行。3.16季節性施工雨雪天、風力超過 5 級不得進行吊裝作業。 鋼梁吊裝前及時準確收集氣象信息,遇有可能的下大雨和大風天氣,應及時向領導匯報,以便領導決策,應避免在雨天和大風天氣作業。4 質量標準主控項目4.1 鋼梁試裝合格后方可吊運出廠,構件運輸和吊裝應釆取防護措施,產生塑性變形的鋼梁不得安裝。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檢查質量合格證明文件,觀察檢查或用鋼尺量。4.2高強度螺栓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要求:1 制作廠和工地應分別進行高強度螺栓連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數試驗和復驗,其結 果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按

18、分部(子分部)工程劃分規定的工程量每 2000t 為一批,不足 2000t 的可 視為一批。選用兩種及兩種以上表面處理工藝時,每種處理工藝應單獨檢驗。每批三組試件。 檢驗方法:檢查抗滑移系數試驗報告和復驗報告。2 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連接副終抒完成 lh 后、24h 內應進行終擰扭矩檢查,其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按節點數抽查 10%,且不少于 10 個;每個被抽查節點按螺栓數抽查 10%,且不少于 2 個。檢驗方法:扭矩法檢驗或轉角法檢驗、檢查施工記錄。3 每個栓群或節點檢查的螺栓,其不合格者不得超過抽查總數的 20%,如超過此 值,則應繼續抽驗,直至累計總數 80%的合格率為止。然后對

19、欠抒者應補擰,超擰者更換后補擰。檢查數量:當日施擰螺栓全數檢查。檢驗方法:扭矩法檢驗。4.3 涂料品種、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涂裝質量應符合本標準第 21.4 節規定。一般規定4.4鋼梁安裝后的施工質量應符合表4.4 規定。.表 4.4鋼梁安裝后的基本尺寸允許偏差序檢驗頻率項目允許偏差 (mm)檢驗方法號范點數圍軸線偏鋼梁中線102用經緯儀量1位兩孔相鄰橫梁中線相對偏差5測梁底標墩臺處梁底1104用水準儀量2高兩孔相鄰橫梁相對高差5測支座、橫線扭轉12支座偏固定支座連續梁或 60m 以上簡支202用經緯儀量梁3順橋向偏位差60m以下簡支梁10每2測活動支座按設計氣溫定位前偏差3件24支座底板四

20、角相對高差24用水準儀量測對接焊縫的對接尺寸、氣孔率符合規定符合規符合規定定5連接符合規高強度螺栓扭矩 10%符合規定定6涂膜厚度不小于設計要3用測厚儀求注: 1. 連接項目的對接焊縫和高強螺栓應執行本章相關規定;2. 連接項目的高強焊縫的符合規定應執行本章相關規定。4.5鋼柱安裝施工質量應符合表4.5 規定。表 4.5鋼柱安裝的基本尺寸允許偏差允許偏差( mm)檢驗頻率序號項目檢驗方法范圍點數1鋼柱軸線對行、列定位軸線的偏移 5用經緯儀2柱基標高+10, -5用水準儀3撓曲矢高H/1000, 不得大于 10每件2拉線量4HlOm10鋼柱軸線的垂直度用經緯儀或垂直線H10mH/100 ,但不大

21、于 254.6 鋼橋表面清潔,無污垢。防護涂層不應剝落,油漆(防護層)色澤均勻、一致,無刷紋、無流墜、無皺皮、無起皮,不得漏涂。涂層與其他材料的銜接處應吻合,界面清晰。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4.7各梁段線形平順。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5 質量記錄5.1測量復核記錄5.2鋼箱梁各節段吊裝記錄5.3高強度螺栓連接施工記錄1 高強度螺栓連接副的復驗數據;2 拴接板面抗滑移系數試驗數據;3 初擰扭矩、終抒扭矩或終擰轉角;4 緊扣檢查扭矩的試驗數據;5 施擰扭矩扳手和檢查扭矩扳手的標定、校正記錄;6 各節點高強度螺栓連接副復擰扭矩、終擰扭矩或終擰轉角檢查記錄。 5.

22、4 鋼箱梁安裝后沉降觀測記錄5.5 鋼箱梁安裝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6 安全與環保6.1橋梁工程鋼箱梁現場吊裝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應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大型鋼箱梁吊裝工程應編制專項施工組織設計或專項施工方案。 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符合國家或行業的有關規定。鋼箱梁吊裝專項施工組織設計 (專項施工方案) 必須由項目經理部總工程師批準,經監理工程師審批后方可實施。6.2橋梁工程鋼箱梁夜間吊裝必須有足夠的照明設施。嚴禁在高壓線下進行吊裝, 在高壓線附近進行吊裝時, 應確保與高壓線的安全距離。6.3 現場拼裝作業在高處作業時,必須執行建筑施工髙處作業安全技術操作規范 JGJ80-91 的規定。按規定搭設

23、防護操作平臺、上下梯道和掛安全網并懸掛警示標志。 所有的防護裝置必須經安全技術部門設計, 經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搭設,防護裝置搭設完成后,必須經有關部門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支架上部的千斤頂和砂箱等支承設施, 必須與作業臺連接牢固。 必須保證在吊裝時各種支承設施不得有任何移動和松動松動現象。支架、支墩、作業臺搭設完成后,必須經有關部門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投人使用。 支架搭設后,應設警示燈和警示牌等警示標志,或設置防撞墩、防撞欄等安全保護 裝置。6.4鋼箱梁吊裝前應了解鋼箱梁的重量、重心位置。鋼梁吊點位置必須按設計規定確定。 鋼箱梁釆用單機或多機抬吊安裝及高空滑移安裝時, 吊點必須進行計算確定。臨

24、時焊接的吊點必須有足夠的連接強度。 開孔吊點不得破壞鋼梁結構強度,并有補強措施。.6.5各種起重吊裝設施使用前必須做好檢查,確認其性能可靠。對施工所用的特制吊架、 橫梁、托架等吊裝工具必須嚴格檢查焊接質量, 在可能的情況下作單體受力試驗。鋼箱梁吊裝前應準備充足的連接工具和連接零件。 臨時螺栓和沖釘的數量不得少于規定最小數量,并應集中在放在工具箱內。不得散放在作業臺或桿件上。其他手用工具和專用工具宜應集中存放, 或拴安全繩, 不得臨邊放置, 以防墜落傷人。鋼箱梁吊裝前應檢查施工現場的臨時供電系統的接地、 接零是否完好,電線、電纜是否影響吊裝作業。鋼梁上的各種電動設施和電纜線、照明線必須符合安全用電規定。電線、電纜不得直接接觸鋼箱梁混亂敷設, 必須保持絕緣良好,并應有專人值班進行管理。6.6 鋼箱梁吊裝應在四角加設纜風繩的方法控制桿件在空中的位置。鋼箱梁起吊就位應緩慢、平穩、準確。桿件就位對接時,應在距離就位點50100mm處空間位置停留,以利調整對中。6.7 桿件就位時,起重工應聽從指揮,應在操作作業臺上,使用規定的手動工具,釆用抬、撬、撥、墊的規定方法使桿件就位。不得釆取用手直接抓握桿件端邊,不得直接使用手推和用腳蹬瑞桿件的方法。使用撬杠操作時,應用雙手握持撬杠,不得用身體撲在撬杠上或坐在撬杠上,人應站穩,栓好安全帶。鋼箱梁就位,必須放置平穩牢固后,操作人員方可上到鋼箱梁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