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涌水突泥處理方案_第1頁
隧道涌水突泥處理方案_第2頁
隧道涌水突泥處理方案_第3頁
隧道涌水突泥處理方案_第4頁
隧道涌水突泥處理方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金奎地隧洞3 號支洞涌水突泥處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金奎地3#支洞從9+進入主洞,支洞斜井段水平長,斜井起坡點至主洞中線長m,斜井高差m,斜井傾角。施工計劃安排主洞上游開挖777m下游開挖 777m。從目前開挖揭示的圍巖巖性分析與原設計相差較大,為泥巖,遇水極易軟化,多次出現滲水或涌水塌方。二、涌水突泥事故經過2011 年 9 月 20 日,金奎地隧洞3 號支洞控制段下游開挖至9+581,開挖長度 158 米, 上游開挖至9+268,開挖長度155 米,圍巖揭露情況為泥巖夾砂巖夾灰巖,地下滲水較小。9 月 20 日 0 點 10 分,下游掌子面出渣完畢,掌子面頂拱右側突然發生較大涌水突泥事故,

2、突泥淹沒至掌子面后120 米,涌泥量約1600m3由于時間發生在換班時,現場處置及時,涌水突泥未造成人員傷亡。針對此次涌水突泥事故,四方現場勘查后,形成了初步處理方案: 先對下游淤泥進行清理,在清理淤泥至掌子面4 米左右時停止施工,由四方現場勘查后再次討論方案。截止 9 月 29 日 15 點,下游工作面涌泥經過一個星期的清理工作,涌泥離掌子面約4ml業主、設計院、監理、施工四方在9月29日對下游工作面的 情況進行了現場查看,并初步確定了大致施工方案:對掌子面先進行封閉注漿,并打設排水孔,對頂拱采用15米至20米的108超前大管棚進行施 工。9 月 29 日 23 點 50 分,下游掌子面沒有

3、施工,3 號支洞上游進行了放炮施工作業,準備進行出渣施工,挖機駕駛人員在9 月 30 日 1 點由支洞向下游行走過程中,突然發現下游有強大氣流迎面涌來,發現異常后,挖機駕駛人員迅速向支洞方向逃離的同時通知安全員,安全員組織其他施工人員撤離,在洞內人員撤離10 秒鐘后,下游涌水突泥沖至分岔口段,并將停放在下游的兩臺挖機沖向上游,將兩臺電瓶車及開挖臺架沖至分岔口段,涌泥迅速將分岔口段的4 臺抽水電機淹沒,2 分 30 秒后,分岔口段涌水上漲2 米,將礦斗、電瓶車全部淹沒。為保證安全,值班人員將洞內電源開閉,并撤離支洞。此次涌泥大于4000m,洞內71水量400-420m3/小時。三、 9+581

4、處涌水突泥事故的施工方案經過十四天的強排水作業,目前洞內積水基本降至隧洞底板高程,涌水突泥事故的后期處理難點主要集中在3 號支洞對應下游段淤泥的順利清理及安全跨過此涌泥段。經業主、設計、監理施工四方多次現場查看及會議討論,我部初步采用以下施工方案對涌水突泥進行處理。1 、洞內淤泥的初步清理先清除交岔口處淤泥,恢復該處水倉。然后從交岔口處向上游和下游清除淤泥(下游先清除出10m上游全部清除) ,恢復上游水倉。向下游繼續清除淤泥。清除淤泥時,同時疏通排水溝,使水流暢通,集中水流。2、洞內臨時支護的加固及觀察金奎地3號支洞及對應段主洞多為V類圍巖,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水輕泡 后,臨時支護極易發生變形,我

5、部將組織人員同業主、設計、監理四方一同 現場查看,并確定臨時支護加固方案。加強對已施工初期支護變形進行觀測,根據觀測結果及時調整加固施工方案。3、涌泥造成空腔的處理金奎地3號支洞控制段下游兩次涌泥量合計大于 8000吊,且涌泥發生部位為隧洞頂拱,說明隧道頂拱已經形成較大空腔,為保證下游淤泥清理過程中,突然再次發生涌泥,造成人員傷亡事故,我部準備從地表灌入混凝土對空腔內進行固結。經過物探探明發生涌泥突水的具體部位后,采用機械設備對突泥部位進行開孔,開孔直徑1 米,開孔數量控制在3 至 4 個,根據物探結果進行布設孔位。當灌入孔形成后,對空腔內灌入 C20混凝土進行固結,混凝土中摻入早強劑。灌入混

6、凝土必須在淤泥離掌子面100 米前完成,以確保安全。4、隧洞內下游淤泥的清除為防止涌水突泥再次發生將掌子面后淤泥推動,造成人員傷亡事故。從 9+551開始,噴射10cm厚C20混凝土將掌子面進行全部封閉。對掌子面及周 邊進行全斷面固結灌漿,對涌出虛渣進行固結讓其行成一堵墻,保證后方施工人員安全。施工參數:6米長42注漿導管(摻入水玻璃8%),隧洞固結灌漿每2m 布置一排,灌漿壓力。注漿布置圖見附件。當掌子面全斷面固結灌漿結束4 小時后, 方可對虛渣涌泥進行清理開挖。當開挖至9+571 時,停止開挖。采用沙袋將掌子面進行第一道封堵。采 用10cm厚C20混凝土進行第二道封堵。封堵前對涌水突泥部位

7、打設排水孔。采用6米長42注漿導管(摻入水玻璃8%)對最后10米虛渣進行固結 灌漿,灌漿壓力。從隧道9+571開始打設76自進式超前注漿大管棚,拱部180范圍內 設置,環向間距10cm,管相I長18m縱向間距10m.超前注漿大管棚注漿壓力,水灰泥::1.5、下一階段隧洞開挖支護參數超前大管棚施工完畢后,從 9+584開始鋼支撐采用剛度較大的122b工 字鋼進行支護,鋼支撐間距 30cm底腳設40*40cm鋼墊板。系統錨桿采用3 米長42注漿小導管。環向間距1米,縱向間距同鋼支撐。25連接筋間距 25cm,掛150< 150mm勺鋼筋網。隧道開挖前,掌子面全斷面打設米長42超前注漿小導管,

8、環形間距,排距1米。管內插入25螺紋鋼筋加強超前支護受力。由于隧洞基礎面較軟,浸泡時間長,為確保鋼支撐底腳穩固,故先對 軟弱基礎面進行厚C20硅換填,兩側設置40X 40cm排水溝。為防止鋼支撐受側壓力影響而變形,鋼支撐每側增設4米長42注漿小導管 4 根,底腳設橫向鋼支撐。為防止混凝土沖填補滿空腔,對涌水突泥部位預埋42注漿管采用M20 砂漿灌注回填(摻入速凝劑3 % )。加密量測點布設及量測頻率,5個測點25m一個斷面,及時對量測數 據進行分析并反饋現場指導施工,為調整支護參數提供依據。四、后期施工采取的措施1、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工作(1) TSP200全程施作TSP200每次探測長度為150米,搭接長度為50米。(2)超前地質水平鉆在以上段落采用超前地質水平鉆施作 5個探孔,拱部施作3個,直墻段鉆孔編號長度仰角偏角1#孔35m5°3°2#孔35m5°3°施作2個,拱部1個探孔取芯,每次施作長度為 30米,搭接長度5米,要求 探孔能夠探測到掌子面外側1米。超前地質鉆孔拱部布置圖根據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