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治療在反復發作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作用研究_第1頁
認知行為治療在反復發作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作用研究_第2頁
認知行為治療在反復發作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作用研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認知行為治療在反復發作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作用研究【摘要】目的 探討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CBT)對精神分裂癥的作用。方法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對 60例精神分裂癥輔以CBT(觀察組),時間12個月;采用PNASS量表于治療前、6個月末、12個月末進行評定,于治療前、治療后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生化系列、心電圖、腦電圖。并與常規藥物治療的60例患者進行對照(對照組)。結果 經CBT治療后觀察組PNASS總分、陰性量表分比對照組降低,差異有顯著性(P0.05)。兩組的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腦電圖治療前后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2、 CBT對反復發作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陰性癥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關鍵詞】 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的精神病,常有思維、知覺、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其致殘率、復發率很高,多伴有心理、職業和社會功能的損害1。認知損害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主要功能缺陷之一,且難于治療。傳統的治療主要是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但很多患者對藥物不敏感或缺乏治療依從性,導致殘留癥狀或病情復發及疾病共患等問題一直困擾患者及其家庭。因此,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CBT)是很有必要的。1952

3、年,美國精神病學家Beck首次將CBT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隨后在英國開展2。現就CBT對反復發作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作用進行探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均為2006年39月住院患者。觀察組男女各30例,平均年齡(38.739.47)歲,總病程24年,住院次數(3.41.9)次,住院時間(4720)個月。符合CCMD-3慢性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年齡1849歲,本次入院3個月以上,均為初中文化程度以上,若合并有內科疾病,病情至少3個月內穩定,若出院,隨訪時間為1年。對照組:男女各26例,平均年齡(40.555.47)歲,總病程24年,住院次數(3.72.2)次,住

4、院時間(5114)個月,入院條件同觀察組,進行常規藥物治療。兩組的性別、年齡、總病程、文化程度、住院次數、住院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兩組的一般資料分析 1.2 方法 (1)由1名主治醫師,采用盲法在入組前、治療6個月末、12個月末評定一次PNASS量表;在入組前、12個月末測查血常規、尿常規、生化系列、心電圖、腦電圖。(2) 認知行為治療(CBT)方法:在常規藥物治療,患者精神病性癥狀基本控制的基礎上,由具有主治醫師3年以上或獲得心理治療師中級資格2年以上的醫師實施。每周進行3次認知心理治療,按照患者個體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知輔導,循序漸進,每次30 min,結束后醫

5、患之間進行10 min的短暫討論,同時要求患者記好“治療日記”。歷時3個月,3個月后每周1次,6個月后每月1次。具體實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在為患者實施CBT整個過程中,給患者關心、體貼,讓患者感受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之心,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與合作。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治療,緩解患者負性情緒,同時配合社會及家庭的支持。指導與糾正患者錯誤的認知,樹立正確的認知,促使患者沖突的心理實現良性轉化。集體心理治療:利用集體心理治療的方法,引導患者相互討論,讓患者知道這種癥狀并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患有,而且是可以消除的,增強對疾病的認知和對治療的信心。生活行為技能訓練和學習行為技能訓練。加

6、強患者、家屬對疾病康復的信心。(3)脫落標準:因出院或出院后未堅持隨訪等原因治療不滿30次視為脫落。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t檢驗和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完成治療52例,脫落8例(出院后未堅持隨訪6例,病情波動中斷治療1例,并發軀體疾病終止治療1例)。對照組完成46例,脫落6例(出院后未堅持隨訪4例,合并軀體疾病終止治療2例)。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NASS 量表分比較見表2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PNASS量表分比較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NASS量表分比較表3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PNAS

7、S量表分比較 注:與治療后6個月末比較,*P0.01;與治療后12個月比較,P0.01 兩組患者的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腦電圖檢查,治療前后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生化指標血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兩組治療前后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按認知行為理論的觀點,人的思維對情緒和行為具有決定性作用3。精神分裂癥患者最主要的認知功能損害表現在記憶、注意和執行功能,這些認知功能的損害不僅影響患者的社會和職業能力,也與精神癥狀的發生發展有較密切的關系,如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肯定與認知功能有關等4。CBT 通過分析疾病的誘因和解決問題的訓練,摸清患者(也包括家屬)的不利反應和行為方式給予治療性糾正,提高對疾病的認識,重新建立和培養對患者有利的行為模式,從而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減少患者與社會的沖突,增強精神分裂癥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減少殘留癥狀,促進自知力恢復,減少不良情緒,改善精神病性思維,降低疾病復發的危險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CBT觀察組治療后的陰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