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閱讀常見題型和答題技巧_第1頁
議論文閱讀常見題型和答題技巧_第2頁
議論文閱讀常見題型和答題技巧_第3頁
議論文閱讀常見題型和答題技巧_第4頁
議論文閱讀常見題型和答題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中議論文閱讀常見題型和答題技巧1、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中心論點的識別:一看題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斷,四看是否統帥全文, 四看論據證明的觀點。方法:(1)標題揭示(2)開頭提出(3)結尾歸納(4)承上啟下的句子(5)文章沒有直接提出中心論點,但始終圍繞展開論述。2、分析論據的類型和作用論據可分為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兩種類型。答題要點二個方面:(1)明確論據類型;(2)具體分析作用。答題格式:這是 論據,(概括內容),在文中起著證明 (論點,如果有分 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3、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句式:使用XX論證的方法+論證了XX觀點+效果(1)舉例論證:通過舉具

2、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答題格式: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 (概括事例)證明了 (如果有分論 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2)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答題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了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3)比喻論證:能夠生動形象的證明作者的觀點,使說理生動,讓人容易理解。格式: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4)對比論證:突出了作者觀點的正確性或重要性,使說理更有力度。答題格式: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

3、,將 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 的觀 點。(5)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 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 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 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往下讀。答題格式: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 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往下讀)4、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首先應該了解一般議論文的結構:提出問題(引論)一分析問題(本論)一解決問題(結論)。分析議論文的論證思路,其實,就是在段落層次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諸如“首先”

4、、“然后”、“接著”、“最后”一類表承轉啟合關系的詞語。做這個題目,尤其要注意開頭結尾 的表述。答題格式:首先舉了(引了)例子(話)從正面證明了 的觀點,接著又引了(舉了) 的話(例子)從反面證明了觀點,通過對比論證,證明了最后又通過比喻論證, 證明了5、議論文題目分析(1)作用分析:點明論點交待論題點明議論由頭 1、2、3方法:主謂短語和動賓短語一般是論點,如:珍惜XX,學會XX,繼續保持艱苦奮斗 的作風并列短語一般論述事物之間的關系,如想和做,成與敗題目中有談、論、說、議的一般是論題。(2)效果分析:點明了文章論述的內容,明確了文章論點,運用比喻,生動形象的提 出了論點等。6、議論文開頭的

5、作用(1)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2)針對現實中某種現象(或事例或觀點)進行分析,然后提出論點(或提出論題), 具有很強的針對性。(3)引用名言提出論點或論題,同時,名言又是證明論點的論據。(4)由某個故事或事例引出論點或論題,同時,故事和事例又是證明論點的論據。(5)擺出錯誤的論點和論據,為下文的批駁樹立靶子。(6)用生動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論點,既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又能把抽 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讀者接受。7、議論文結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論點,提出的結論。(2)強調的中心論點。(3)發出的號召或希望人們。(4)補充論證了 。(其作用是使論證更嚴密。)(5)總結全文,得出中心論點

6、。(6)提出問題,發人深思,其發人去關注或思考某個問題。8、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固定,只有二個角度:(1)語言特點;簡明平實、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2)語體特點。語體特點,就是抓住邏輯嚴密四個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個應特別注意的事項就是做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常用句式:這個詞體現了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9、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多,如修辭手法、論證方法、寫作手法等(1)修辭:比喻:把XX比作XX,形象生動,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論述了的XX論點,便于讀者理解和接受;排比:增強

7、了文章論證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引用:引用古詩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時有力證明了 XX論點。引用名言:有力證明了 XX論點。反問:增強語氣,發人深思設問:啟發讀者思考,強調某種觀點( 2)論證方法:參考論證方法的作用談。( 3) 寫作手法比較固定,常見的就是:( 1 ) 舉例論證與道理論證相結合(夾敘夾議)(2)以論證方法為主。(3)針對生活中的進行分析,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等。同樣,做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10、文段結構作用( 1)引出下(全)文;(2)總結前(全)文;(3)承上啟下。作為議論文段的作用,必須結合文體特征具體加答。如

8、開頭段作用往往起著引出中心論點(論題),那么,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答題規范格式。開頭通過寫的事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開頭通過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開頭通過引用名人趣事 (或的奇聞趣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也起到吸引讀者下讀的作用,增強了論述的趣味性。結尾段的作用,請參照8:“結尾的作用”回答。11、議論文的全文(或段落)結構特點總 分 總,總 分,分 總。議論文段落的作用:總領全文,引領下文,過 度,總結全文,前后呼應。12、啟發思考類題目和補充論據( 1)啟發思考類題目:觀點必須符合主流思想意識。把文章中心換個角度闡述一下即可。注意聯系實際題必須聯系實

9、際。( 2)補充論據注意以下二個方面:看清楚要求補充的論據類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還是事例。補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數限制。當然,作為應考,可以準備“勤奮”、“處世”等常見主題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數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為求新而準備那些較長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說明文閱讀常見題型和答題技巧一、分類1、從說明對象的角度:事物性說明文、事理性說明文。2、從說明文語言特征:平實的說明文、生動的說明文。二、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順尋的作用:使說明內容條理化。1、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多在建筑物的結構。如核舟記:頭艙尾龍背。2、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多在事物的發

10、展變化,如活板:唐宋升死;中國石拱橋:古今。3、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多說明事物的內在聯系。其具體分析: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征用途、一般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典型考題: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有何作用?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 XX XX的說明順序,對XX XX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注意:時間順序:有表示時間的詞語,如:朝代、數字等??臻g順序:有表示方位的詞語,如:上下、遠近、左右、內外、東西南北中等。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可

11、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他順序,(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幾種不同的說明順序,應分別指出。)三、說明的方法(說明方法大都是三個字;論證方法是四個字;修辭手法是兩個字。)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不常用的有:摹狀貌、作詮釋、列圖表、引用說明。2、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作比較:把XX和XX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打比方:將XX比

12、作XX,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一一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日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引用說明

13、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注意:使用某種說明方法的作用的分析,先要明白各種說明方法通常的作用,再與說明對象的特征和具體語境結合起來??捎霉健白饔?方法本身的作用+說明對象及其特征”。幾種說明方法本身的作用:打比方,生動形象;列數字,準確;用圖表,清晰明了;舉例子、作比較, 通俗易懂;下定義,揭示本質特征;分類別,條理清楚;引資料,引證事物特征。四、說明文的語言品析1、對整篇文章語言的品析,一般從兩個角度談:A、準確;B、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A是一般說明文的共同特點。B是針對不同語文風格的角度談。做這種評析整篇文章語言特點的題目,一定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談,比如可以選擇一句話為例子

14、。格式如下: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語文準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的特點,如“” 一句,就準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對具體篇、句、詞的評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字詞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點字詞有何作用? B、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C加點詞語能否刪去?這種題目往往答“它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有時是體現語言生動性)的特點答題。第二種題型還要在答題中比較二者的區別。第三種題型一般答“能(不能);該詞在句中的表達效果,若去掉(刪去后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或與客觀事實不符合),則;所以,該詞”五、說明文寫法分析1、結合說明方法談模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的說明

15、方法,說明了(內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說 明(作用:參考前面說明方法,明確其作用)2、結合修辭手法談模式:這是一篇生動說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說明了(內容),使文章的 說明形象生動。3、結合表達方式談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 抒情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那么,從這個角度分析說明文的寫法,格式如下:這篇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從"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根據內容選擇),如(具體舉例),就是(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六、說明語段的作用這種題目答題的角度有三:( 1 )結構、內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啟下、總結全文(上文)。有時在文章在

16、開頭,還 起著引出說明對象(說明事理)的作用。( 2)結合說明方法談。通過的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說明(作用)。七、說明文結構分析連貫式、總分式、并列式、遞進式、對照式(結構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說明文常常是幾 種結構綜合運用的。常見的形式有:“總分”、“總分總”、“分總”。注意:理解文章時,內容上要抓住說明對象的主要特征,注意段(句)間意義上的聯系,結構上要 注意過渡性詞語。八、考點及對策考點之一:說明對象考查類型:直接讓學生回答:“這篇文章(或文段)的說明對象是什么?”對 策 : 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

17、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键c之二:說明對象的特征類 型 1 :直接找出說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對 策:A、看題目 B、在首段中找C、抓關鍵詞句(比如: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語句、中心句) 類 型 2 :概括說明事物的特征對 策 :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考點之三:說明方法類 型 1 :直接讓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說明方法對 策 :了解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引用說

18、明)的主要特點,然后根據文段內容分析判斷。 類 型 2 :文章某段或某句運用何種說明方法,簡要說明它的作用?對 策 :找出運用的說明方法,再根據下列說明方法的作用具體回答。其中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A、 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B、 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考點之四:說明順序類 型 : 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對 策 :了解說明順序的基本常識,掌握答題格式。考點之五:說明語言類 型 1 :加點字詞有何作用?對 策: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格式:準確(或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類 型 2 :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對 策 :(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