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中存在問題建議_第1頁
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中存在問題建議_第2頁
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中存在問題建議_第3頁
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中存在問題建議_第4頁
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中存在問題建議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使用中存有問題建議一、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使用存有的主要問題1 、審計任務重與審計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一定水準上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進而影響了審計結果使用的基礎。這個矛盾雖然是各級審計機關普遍存有的,但在縣級審計機關表現得尤為突出。從調研情況看,縣級審計機關實有人員一般在20 人左右,其中能夠從事一線審計的一般在10 人左右,而每年多頭安排的審計項目一般在40個左右,其中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平均20 多個。特別是在領導干部換屆調整時,經濟責任審計項目更為集中,超出了審計人員的承受水平。這樣造成的結果是:一方面審計人員長期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身心疲憊,沒有時間學習“充電”,業務

2、素質難以提升;另一方面,迫于趕進度、保數量,審計中必要的程序過于簡單、粗放,使一些重要的審計事項得不到充分的審查,審計的質量難以保證,個別審計項目甚至走了形式,埋下了一定的風險隱患,直接影響了審計結果的使用。2、審計的時效性不強,審計結果滯后,給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使用帶來不利影響。按照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的要求,領導干部理應先審計后離任。但在具體操作上,“先審計、后離任”的原則并沒有得到有效貫徹落實,絕大多數是先離任后審計;雖然推行了任中審計制度,但任中審計所占比重平均不足30%;有的地方甚至是審計歸審計,任用歸任用。先離任后審計的做法使審計結果嚴重滯后,影響了審計監督作

3、用的有效發揮。一是造成審計機關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不明確,一定水準上影響了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二是被審計領導干部已離開原單位,接任者推崇“新官不理舊賬”,相當一部分接任者抱著一種事不關己的心態對待審計,有的以不清楚前任者為由搪塞審計,在資料提供、人員配合上不積極、不主動,使一些問題的核實和取證難度增大。三是有的被審計領導干部已升職,審計出的問題無論大小,提出來都感到很為難。四是有的審計處理(比如罰款、收繳款項等)需要在原單位落實,接任者怨言大,審計決定難以執行。3、缺乏統一、具體的經濟責任界定標準和評價標準, 責任界定難度大,審計評價質量不高,難以根據評價結論任用干部。使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

4、,其中一個重要前提是責任界定和審計評價必須客觀公正、真實可靠、具體明確。但是影響一個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情況的因素是多樣的、復雜的,有歷史的,有現實的,有主觀的,有客觀的,有班子集體的,有領導干部個人的。要對被審計領導干部應負的經濟責任實行客觀公正的界定,對其功過是非作出準確的評價,沒有統缺乏統一的、可操作性強的責任界定和審計評價規范準則,有些經濟責任的界定和評價沒有明確依據,如鄉鎮黨委書記與鄉鎮長共同行使經濟管理職權,而兩者的職責界定卻沒有明確規定,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取證和評價的難度較大。這就導致工作中對領導干部所負經濟責任的審計界定比較模糊,審計評價比較籠統。主要表現有三:一是有的

5、審計評價超越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或過于宏觀,或過于寬泛;二是有的審計評價等同于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評價,未突出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個人經濟責任的評價;三是有的審計評價干脆采用寫實的方法實行描述,基本流于形式,缺乏應有的利用價值。這在客觀上給相關部門使用審計結果造成了一定的難度。4、聯席會議制度的協調配合機制尚不完善,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全面使用。從當前情況看,各地雖都建立了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制度,但相關單位對聯席會議的主要職能理解不到位,聯席會議的召開和議題的確定帶有較大隨意性,成員單位協調配合機制不夠完善,職責履行不夠充分,一定水準上影響了審計結果的使用和深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

6、面:一是與審計結果使用相關系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尚未實現經常化、制度化。相關單位條塊管理比較明顯,在審計結果使用工作中沒有很好地合為一體,合力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二是重對事的處理、輕對人的處理。有的縣市區近幾年沒有使用審計結果處理一名領導干部,某種水準上造成“審”、“用”脫節。三是不同部門工作人員間的配合不夠默契。因為審計人員對干部管理與監督的知識掌握不夠,有的審計行為脫離了審計目的;組織人事、紀檢監察部門的工作人員對審計專業知識缺乏了解,反過來又影響了審計結果與干部監管之間的對接。5、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使用中的不透明和不具體,影響了使用效果的發揮。按照規定,經濟責任審計結束后,審計機關根據審計

7、情況寫出審計結果報告,在報委托部門的同時,抄送紀檢監察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審計機關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不公開披露。組織人事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如何使用審計結果以及審計結果使用情況如何反饋等沒有明確規定,至于存有什么經濟問題的干部應提醒、談話、誡勉、追究責任以及降職、免職等也沒有具體標準。審計結果不公開、不透明,審計結果使用缺乏標準,這在一定水準上造成了經濟責任審計與領導干部任用脫節的問題,不利于將群眾監督與審計監督結合起來。二、增強和改進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使用的對策建議搞好審計結果使用,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關鍵環節和最終目的,也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效果的最終體現。要確保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得到充分合理有效使用

8、,高質量的審計結果是前提,健全完善的良性互動機制是保障,探索創新使用形式是動力,規范操作、充分履行職責是根本。只有具備上述條件,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使用才能真正落到實處。1 、進一步整合審計力量和審計任務,做好統籌結合文章,確保審計質量和時效,為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充分使用奠定良好基礎、創造銜接條件。當前,審計任務重與審計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是個不爭的事實,這既有審計人員少的原因,也有審計任務安排方面的原因。審計機關審計任務的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預算執行審計、上級審計機關安排的專項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審計事項。這些任務雖然安排主體不同、安排時間不同、目的要求不同,但審計期

9、間、審計內容和審計程序卻多有交叉和重疊。這樣,一方面不可避免地造成重復審計,增加了被審計單位的負擔;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審計資源的浪費,增加了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的工作量。這種現象在縣級審計機關尤為突出。就經濟責任審計來說,之所以“先審計、后離任”的原則落不到實處,不但是委托部門任務安排滯后的問題,即使委托部門在被審計領導干部離任前安排審計,審計機關因為上述矛盾也無法按時保質完成任務,進而影響到審計結果在干部考察任用中的使用。為解決上述矛盾,可設想將審計力量、審計任務、審計目標實行全面的大統籌,實行單一化審計模式。即用一年一度的預算執行審計取代其他三個方面的審計任務,將審計內容涵蓋其他三個方面任務

10、的審計內容(如專項資金方面、財務收支方面、經濟責任方面、績效方面等等),每年對所有一級預算執行部門和單位全部審計一遍,做到“一年審一次,一次審一年,一次審全部單位和全部內容”,實現一次進點出多項成果。這樣,既可從根本上避免多頭安排、重復審計,提升審計效率,緩解審計力量不足的矛盾,又可保證審計結果的連貫性,滿足所有任務安排主體的需要。實行這種審計模式后,經濟責任審計無需每年安排審計項目,相關部門需要審計結果時,從審計機關報送的審計報告中即可得到滿足,而且時效性非常強,從而徹底解決了審計人員、審計任務、審計質量、審計實效、審計結果使用等多方面的矛盾。當前,實行這種做法要受到法律、體制、制度、審計任

11、務安排主體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而且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全面推開不現實,但可選擇部分縣市區搞試點,探索路子,積累經驗,待試點成功后,逐步在面上推廣。從調研的情況看,縣級財政一級預算執行單位一般在60 個左右,單位大小不一,資金懸殊。縣級審計機關從事一線審計的人員按10 人計算,可分成5 個審計組,平均每個組承擔 12個審計項目。如果從每年的1 月份開始,利用半年的時間搞審計(其間有些審計程序能夠壓茬實行),7 月底能夠結束全部審計程序,根據需要將審計結果報送相關部門。剩余的時間可完成其他特殊審計項目或展開其他工作。我們認為,這種做法理論上是可行的,實踐中也是值得考慮的。2、增大任中審計力度,前移審計

12、關口,進一步增強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使用的時效性。在當前“先審計、后離任”原則難以落實的環境下,增大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力度,不失為一項重要的補充措施,既可有效地增加預防力度,防患于未然,還可將審計工作量化整為零,減輕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的工作壓力。為此,要進一步完善經濟責任審計計劃管理辦法,將任中審計作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點,逐步提升其所占的比重。在具體工作中,每年11 月底前,干部管理部門應與審計機關即時溝通,研究提出經濟責任審計名單。審計機關要根據干部管理部門的要求,優先把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列入審計計劃,并根據考察干部的實際需要,突出審計重點,提升審計效率,按時保質完成任務。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

13、市、縣直屬黨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原則上屆中安排一次經濟責任審計;其他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根據不同情況,一般三至五年安排一次審計;特殊情況需要時能夠隨時安排審計,力爭三年內市縣兩級任中審計比重逐步達到60%以上。3、探索研究完備的、可操作性強的經濟責任界定標準和審計評價標準體系 , 為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更好使用創造條件。經濟責任審計所評價的對象是領導干部,所鑒定的內容是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直接目的是為監督和管理干部提供重要依據,最終落腳點是“評人”,關系到被審計領導干部的政治生命,政策性非常強。所以,各級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和審計部門必須通力協作,研究制定經濟責任的界定標準和審計評價規范,建立一整

14、套科學的界定、評價體系,保證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經濟責任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不同部門領導干部之間的經濟責任范圍有很大差異。責任界定和評價規范應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在科學分類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各部門之間的差異,確定出不同性質的部門領導干部的評價標準。在實際操作中,做到只要根據評價辦法實行打分量化,就能確定評價等次,使審計評價更加準確直觀,為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直接使用創造條件。4、健全完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使用工作制度,探索創新擴大審計結果使用的形式和平臺。一是實行審計結果公開制度。將審計結果實行公開是一把雙刃劍,既是對審計機關審計質量的考驗,也是對被審計單位、被審計領導干部存有問題

15、的曝光,有利于增強群眾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有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有利于對審計查出的問題迅速實行整改。審計公開方式可結合工作實際主要采取以下幾種:通過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向社會公開;以會議宣讀形式向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單位干部職工公開;以通報形式向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系統或更大范圍公開;以公告形式向五大班子公開; 其他公開形式。二是建立審計結果綜合分析通報制度。審計機關每年將審計結果歸納、總結,重點對發現的問題實行原因剖析和根源挖掘,并提出審計建議,形成審計結果綜合分析報告,經過聯席會議研究,報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小組批準后,通過黨委政府聯合發文、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小組發文、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聯合發文,

16、以及借助新聞媒體等形式實行通報。三是完善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反饋制度。審計機關充分發揮審計結論落實協作機制的作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報出后,向審計結論落實協作單位發送審計建議書,把審計整改情況和審計建議落實作為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考核指標。通過審計回訪、召開專題會議等形式定期調度被審計單位落實審計結論和整改的情況。四是將審計結果使用與干部任前公示相結合。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納入干部任前公示的內容,一方面能夠進一步完善公示制度,讓群眾更全面、更具體地了解擬任用的干部情況,尤其是經濟上的問題;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增強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和效果,提升經濟責任審計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地位。5、完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使用的協調配合機制,確保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職能充分發揮。為保證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充分履行職責,要進一步強化審計結果使用工作責任制度。一是按照“誰審計,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審計質量終身負責制,在明確執法責任的前提下對審計質量實行評估、考核,把審計人員的工作好壞與個人利益緊密掛鉤,對造成審計結果不真實、責任評價不客觀,影響審計結果使用的,視情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二是領導干部任用機關不認真采用審計結果,導致用人失誤失察的,視情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防止和杜絕領導干部“帶病上崗”、“帶病履職”、“帶病提拔”等問題。三是對審計結論提出的問題,紀檢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