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古文課外閱讀(附答案、譯文)_第1頁
六年級古文課外閱讀(附答案、譯文)_第2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 3六年級古文課外閱讀(附答案、譯文)一、景公之時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 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 ”公笑。晏子 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 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注釋:雨(yn)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動詞。陛:宮殿的臺階。聞命:聽到辭命。聞,聽;命,辭命。1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 1)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2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3 3)立有間()(4 4)寡人聞命矣。()2 2、 翻譯句子:(

2、1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2 2)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3 3、景公聽了晏子的一番話,“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這說明了他是一個怎樣的 人?這個故事對我們今天的領導者有什么借鑒意義?二、永之氓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 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曰:吾腰千 錢,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 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1 1 解釋加點詞:(1 1)永之氓咸善游()(2 2 )乘小船絕湘水()2 / 3(

3、3 3)吾腰千錢()(4 4)有頃,益怠()3 / 32 2 翻譯句子。(1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譯文:(2 2) 曰 :吾腰千錢,重,是以后。譯文:(3 3)汝愚之甚!蔽之甚!譯文:3 3 這個故事諷刺了哪些人?三、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注解:田登,人名。上元:元宵節)1 1 解釋加點詞:(1 1)田登作郡,自諱.其名。()(2 2)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2 2翻譯下列句子。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譯文:_3 3 這個故事的大意可以用兩句話來表達,即:4 4

4、 你認為,田登是個怎樣的人?4 / 3一 1. ( 1)下雪(2)通“披”,穿著(3) 一會兒(4)領教、受教2. (1)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卻不那么冷。(2)古代賢明的君王自己飽后會想到別人還餓著,自己穿暖后會想到別人還凍著,自己安逸后會想到別人辛勞著。3.(言之成理即可)譯文景公在位時,連下三天雪還不放晴。景公披著用狐貍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臺階上。晏子進宮 謁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氣不冷。”晏子回答說:天氣不冷嗎? ”景公笑了。 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知道別人的饑餓,自己穿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 道別人的勞苦。現在君王不知道別人

5、了。”景公說:說得好!我聽從您的教誨了。”便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饑餓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 視全國統計數字,不必記他們的姓名。士人已任職的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子 聽到后說:晏子能闡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二、1. (1)都、全部(2)渡(橫渡)(3)腰上掛著(4)更加2. (1)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怎么會落在最后面呀?( 2)(那個人)回答說:“我的腰上掛著許多銀子,太重了,因此落在后面了。 ”( 3)你真是太愚蠢了!太糊涂了! (4)自身都要被淹死了,還要那些 銀子做什么用呢? 3 諷刺

6、那些要錢不要命(嗜財如命)的人。永州一帶的人民都很會游泳。一天,水突然漲起很大,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橫渡湘江,渡到江中,船破了, 有一人用盡全力來游卻不能和平常一樣,他的同伴說:你最會游水,今天為什么落后了 ?”他說:我的腰帶上系著很重的千文錢,因此落后了。”他的同伴說:為什么不丟掉它?”這個人不做聲,搖著頭,過了一會兒, 更加往下沉;已經游過河的人,站在岸上大聲呼喊道:你太愚蠢了!太不肯接受別人的意見了!眼看將要死,還不愿丟掉身上的錢,留著干什么?”那人又搖頭,之后就淹死了。三、1.忌諱 全,整 2.于是整個州都把燈說成是 “火”。3.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4.專 制、蠻橫、獨裁,不顧老

7、百姓生活的胡作非為的昏官。田登擔任郡守,為人專制蠻橫,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觸犯的人都遭到鞭打。(因登和燈同音)全州城里的人都稱“燈”為“火”。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即將到來,官員在州城里貼岀告示,說:“本州照 例放火三日”。當地的老百姓,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源于此。故事北宋時,有個州的太守名田登,為人專制蠻橫,因為他名“登”,所以不許州內的百 姓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字同音的字。于是,只要是與“登”字同音的,都要其它字來 代替。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重則判刑,輕則挨板子。 不少吏卒因為說到與“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即將到來。依照以往的 慣例,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點三天花燈表示慶祝。州府衙門要提前貼岀告示,讓老百姓到時 候前來觀燈。可是這次,卻讓岀告示的官員感到左有為難。怎么寫呢?用上“燈”字,要觸犯太守;不用“燈”字,意思又表達不明白。想了好久,寫告示的小官員只能把“燈”字改成”火” 字。這樣,告示上就寫成了“本州照例放火三日”。告示貼岀后,老百姓看了都驚吵喧鬧起來。尤其是一些外地來的客人, 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還真的以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火呢!大家 紛紛收拾行李,爭著離開這是非之地。當地的老百姓,平時對于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