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嵌線方法_第1頁
電機嵌線方法_第2頁
電機嵌線方法_第3頁
電機嵌線方法_第4頁
電機嵌線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機嵌線過程工藝守則關鍵特殊過程 電機嵌線過程工藝守則一、目的:電機生產過程中根據以往經驗而知,嵌線過程工藝為影響電機質量的關鍵過程,特此制訂本守則目的為提高電機質量和成品率提高。二、工藝守則:1、嵌線前的操作(1)放置槽絕緣,槽絕緣紙按設計尺寸將兩邊反折,反折長度為(ez+0.5)(cm)(如不采用揩口式槽絕緣則免此工序)然后將絕緣紙縱向揩成“U”形插入槽中。(2)嵌線電機的放置 較小的定子由單人操作,這時定子應橫向舟稍偏斜一點放置,偏斜度大小,要便于兩手分別從兩端進入鐵心內腔操作為便。(3)如槽位置的選定原則,電動機定子出線盒端應在操作者的右手一則,1號槽的位置應在嵌線后的引出線位于出口兩

2、側分布,并使之最短。(4)線圈組的放置,工作臺要清掃干凈,待嵌的絲圈組放在電機的左手側(單人操作),線圈組的放置方向是引線端向著電機鐵心,并使第1個掛線的全匝數線圈疊放在最上面,其余線圈依連繞的先后順序疊放,嵌線時要將每個線圈向電機方向翻轉。三、嵌線操作的通用規則與手法:1、線圈的捏扁:(1)縮寬 用兩手的姆指導和食指分別抓壓線圈直線轉角部位,使線圈寬度壓縮到進入子內腔時不致碰鐵心。對于節距大的線圈,則將線圈橫著并垂直于臺面,用雙手向下壓縮線圈。(2)扭轉 把欲嵌線圈的下層邊扎線解開,左手大姆指和食指捍住直線邊靠轉角部分,同樣用右手指捏住上層邊相應部位,將兩邊同向扭轉。(3)捏扁 將右手移到下

3、層邊與左手配合,盡量將下層直線邊靠轉角處捏扁,然后左手不動,右手指邊捏邊向下滑動。使下邊層梳理成扁平的一排形狀,如扁度不夠可多梳理幾次。2、下層邊(或沉邊)的嵌入法:右手將捏扁后的有效邊后端傾斜靠向鐵心端面槽口,左手從定子另一端伸入接住線圈,雙手把有效邊靠左段盡量壓入槽口內,然后左手慢慢向左拉動,右手一面防止槽口導線骨出,一面梳理后邊的導線,邊移邊壓,來回扯動,使全部導線嵌入槽內。導線嵌入后,用骨線板將槽內導線單向梳理順直。3、封槽口:一槽導線嵌完后,用雙掌在槽口兩端部按壓,再用壓線板從槽口進入,邊進邊輕輕撬壓,使槽內導線密實,然后才可進行封口操作。1、揩邊式絕緣封口:(1)用長剪刀把凸出槽口

4、的絕緣紙齊平口剪去;(2)用卷紙劃片把槽口左邊的絕緣紙卷折入槽內右邊;(3)用壓線板將其壓實后再將右邊絕緣紙卷折入槽左邊;4)再用壓線板邊壓邊移的同時,插入槽楔。2、槽封式絕緣封口:(1)用壓線板將槽內導線壓平后插入槽口封條;(2)壓線板在封條上邊移邊壓,并將槽楔順勢推入。繞線工藝守則定子線圈繞線工藝守則1. 適用范圍    本守則適用于單相、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定子繞組及轉子繞組的線圈的繞制。2. 材料2.1 電磁線:漆包銅圓線。2.2 棉線繩。3 設備及工具3.1 附有計數器的繞線機并配置裝置線盤用的擱線架和襯有毛氈的夾線板以及拉緊裝置等設施。3.2 繞線模。3.3 繞線常

5、用一般工具:克絲鉗、剪刀、扳手、卡尺3.4 檢查工具和儀器:千分尺、匝數儀。3.5 工位器具.4. 工藝準備4.1 準備線圈繞制所需的技術文件和材料及繞線所需工具4.2 檢查導線線徑,并將導線線盤裝置在擱線架上(常用漆包銅圓線參數見附表)。4.3 檢查線模尺寸,并將其裝置在繞線機的主軸上。4.4 試車運轉:調整繞線機轉速,校對計數器并調至零位4.5 將漆包銅圓線端頭纏繞固定在繞線機主軸上,然后拉緊漆包銅圓線到合適緊度(使漆包線拉直,且不致使漆包線拉細和破壞絕緣為宜)。5. 工藝過程5.1 將導線的始端按規定留出適當長度,固定在繞線模特制的柱銷上。5.2 開動繞線機,繞制第一只線圈,導線在槽中自

6、左向右排列整齊、緊密,不得有交叉。待計數器到規定的匝數時,停機5.3留出連接線,按同樣的方法繞制其余線圈。5.4 按規定的長度留出末端引線,并剪斷導線。5.5 拆下繞線模,逐個取出線圈,并在線圈上下兩端進行幫扎。5.6 按5.15.5條將整臺電機繞組繞制完成,并經過匝數儀檢驗后幫扎好,整齊的放在存放線圈的工位器具內。6. 質量檢查6.1 每批繞制好線圈的首件必須按有關技術文件檢查合格后方可投入生產。6.2 在正常生產中應檢查下列項目 用匝數試驗儀檢查每只線圈的匝數應符合圖樣要求。6.2.1 導線的接頭數在每只線圈中不得超過一處,每相線圈中不得超過兩處,每臺電機不得超過四處,接頭必須在端部斜邊處

7、,其包扎應符合7.1條的規定。6.2.3 工位器具內的線圈應排列整齊不得損傷絕緣。7. 技術安全及注意事項7.1 繞線中發現導線長度不夠或斷線現象時,允許焊接,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7.1.1 接頭位置只允許在線圈的端部斜邊。7.1.2 焊接應保證接觸良好,有足夠的機械強度,表面光潔。7.1.3 接頭處絕緣套管長度較導線絕緣重疊部分應大于15mm。7.2 繞線時應仔細觀察導線,如有絕緣損傷處,按7.1.17.1.3規定執行,但每只線圈不得超過一處,每相線圈不得超過兩處。7.3 繞好的線圈應整齊地放置在清潔的工位器具內,其堆放高度不得超過0.5m,  不允許有壓彎變形現象。7.4 每換一

8、盤導線時需檢查線規,合格后才可使用。7.5 繞線機應有可靠的接地保護裝置。7.6 女工操作時,必須帶工作帽。實訓七 異步電機繞組的嵌線工藝嵌線是電機繞組重繞工藝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同時又是一項細致工作,為了便于嵌線工藝的敘述,首先介紹一些嵌線操作的專用術語。一、嵌線操作的專用術語(一)線圈(組)引出線每個線圈(組)都有兩根引出線,分別稱為頭、尾端。嵌線時,線圈(組)引出線必須從定子的出線孔一側引出,通常出線孔的一側應置于操作者右邊。(二)上層邊與下層邊雙層繞組中一個線圈的兩個有效邊,先嵌入的有效邊處于槽內的下層,稱為下層邊或底邊;另一邊則稱為上層邊。(三)浮邊與沉邊單層繞組在槽中沒有層次之分,但

9、先嵌入的有效邊端部被后嵌入的有效邊端部所疊壓,故先嵌入的有效邊稱之為沉邊,而后嵌入的邊浮現在表面,就稱為浮邊。(四)交疊法交疊法是指在嵌線中,一個線圈的某一有效邊先嵌入,而另一有效邊暫不能嵌入,當該槽下層邊(對雙層繞組)或前槽沉邊(對單層繞組)嵌入后,才方可將此邊嵌入。其繞組端部的分布呈層次交疊狀。(五)整嵌法整嵌法是指嵌線時,線圈的兩有效邊相繼同批次嵌入相應兩槽,其繞組端部的分布呈明顯的"兩平面"或"三平面"狀。(六)吊邊在采用交疊法嵌線時,線圈一有效邊先嵌入槽后,另一有效邊要等該槽下層邊或前槽沉邊嵌入后方能嵌線。在未能嵌入之前,為了防止它與鐵心摩擦損

10、傷,故須將其墊起或吊起,即稱為吊邊。(七)退式嵌線當嵌入某線圈邊后,再嵌入下槽時,是采用后退式。即單獨嵌線時,電機定子是水平平行于操作者面前放置的,線圈往前倒,嵌線進程是向人懷里退。二、嵌線方法(一)放置槽絕緣將已裁剪好的槽絕緣紙縱向折成"U"形插入槽中,絕緣紙光面向里,便于向槽內嵌線。(二)線圈的整理1縮寬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拉壓線圈直線轉角部位,將線圈寬度壓縮到能進入定子內膛而不碰觸鐵心。也可將線圈橫立并垂直于臺面,用雙手扶著線圈向下壓縮。2扭轉解開欲嵌放線圈有效邊的扎線,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直線邊靠轉角處,同樣用右手指捏住上層邊相應部位,將兩邊同向扭轉,使線圈邊導線扭

11、向一面。3捏扁將右手移到下層邊與左手配合,盡量將下層直線邊靠轉角處捏扁,然后左手不動,右手指邊捏邊向下搓,使下層邊梳理成扁平的刀狀,見圖1-5-1 所示。如扁平度不夠可多搓捏幾次。 圖1-5-1線圈的捏扁梳理示意(三)沉邊 (或下層邊)的嵌入右手將搓捏扁后的線圈有效邊后端傾斜靠向鐵心端面槽口,左手從定子另一端伸入接住線圈,如圖1-5-2所示。雙手把有效邊靠左段盡量壓入槽口內,然后左手慢慢向左拉動,右手既要防止槽口導線滑出,又要梳理后邊的導線,邊推邊壓,雙手來回扯動,使導線有圖1-5-2下層邊的嵌線方法效邊全部嵌入槽內。如果尚有未嵌入的導線有效邊部分,可用劃線片將該部分逐根劃入槽內。導線嵌入后,

12、用劃線片將槽內導線從槽的一端連續劃到另一端,一定要劃出頭。這種梳理方式的目的,是為了槽內導線整齊平行,不交叉。然后再把層間絕緣(對雙層繞組)摺成""形,插入槽口包住槽內導線。對線圈未嵌入的另一有效邊則采取吊邊。(四)浮邊(或上層邊)的嵌入嵌過若干槽的沉邊(或下層邊)后,由嵌線規律得知,就要嵌入浮邊,當嵌入第一個浮邊后,以后再嵌入的線圈就能進行整嵌,而不用吊邊。在浮邊嵌入前要把此邊略提起,雙手拉直、捏扁理順,并放置槽口。再用左手在槽左端將導線定于槽口,右手用劃線片反復順槽口邊自左向右劃動,逐一將導線劈入槽內。在槽內導線將滿時,可能影響嵌線的繼續進行,此時,只要用雙拇指在兩側按

13、壓已入槽的線圈端部,接著劃線片通劃幾下理順槽內導線,把余下的導線又可劃入槽內。也可將壓線條從一側捅入并出到另一側,再用雙拇指在兩側按壓壓線條兩端,按壓后抽出壓線條,接著余下的導線又可順利地劃入槽內。上層邊的嵌入與浮邊雷同,只是在嵌線前先用壓線塊在層間絕緣上撬壓一遍,將松散的導線壓實,并檢查絕緣紙的位置,然后再開始嵌入上層邊。(五)封槽口導線嵌入槽后,先用壓線塊或壓線條將槽內的導線壓實,方可進行封口操作。其操作過程為:1壓線用壓線塊從槽口一側邊進邊撬壓到另一側,使整個槽內的導線被擠壓,形成密實排列;也可用壓線條從槽口一端捅穿到另一端,讓壓線條嵌壓在整個槽口上,再用雙掌按壓壓線條的兩頭,從而壓實槽

14、內導線。保證導線不彈出槽口。注意:壓線塊或壓線條只能壓線,不能壓折絕緣紙。見圖1-5-3(a)所示。2裁紙保留嵌壓在整個槽口內的壓線條不動,用裁紙刀把凸出槽口的絕緣紙平槽口從一端推裁到另一端,即裁去凸出部分。然后再退出壓線條。3包折絕緣紙退出壓線條后,用劃線片把槽口左邊的絕緣紙折入槽內右邊,壓線條同時跟進,劃線片在前折,壓線條在后壓,壓到另一端為止;對槽口右邊的絕緣紙也用此法操作。見圖1-5-3(b)所示。4封口在退出壓線條的同時,槽楔有倒角的一端從其退出側順勢推入,完成封口操作。見圖1-5-3(c)所示。 1-壓線條 2-劃線片在前壓折絕 3-壓線條退出時, 邊插邊壓 緣紙,壓線條隨后壓進

15、槽楔順勢插進 圖1-5-3封口操作三、嵌線規律(一)三相單層繞組三相單層繞組常見型式有等寬度式、交叉式、同心式等,不同的型式有不同的嵌線規律,但基本的嵌線規律是相同的。1嵌線的基本規律規律一: 線圈嵌線后的分布為“一邊倒”,呈多米諾骨牌推倒狀;規律二: 每次連續嵌線槽數(每極相槽數);規律三: 吊邊數(每極相槽數);規律四: “嵌槽-空槽”為一個操作周期,而每個操作周期所占槽數(每極相槽數)。2單層等寬度式繞組以3相4極24槽60°相帶繞組為例,經計算,即一組為兩個線圈。由規律二得知,每次連續嵌線槽數;由規律三反映出吊邊數;從規律四獲得每個作周期。 (a) (b) 圖1-5-4 3相

16、4極24槽單層等寬式繞組嵌線順序圖當時,其嵌線規律為:嵌1槽,吊1邊,空1槽; 嵌1槽,吊1邊,空1槽; 嵌1槽,收1邊,空1槽; 重復最后這個程序,直到嵌線結束。當時,其嵌線規律為:嵌2槽,吊2邊,空2槽; 嵌2槽,收2邊,空2槽; 重復最后程序,直到嵌線結束。 通過圖1-5-4所示,可直觀地看出單層等寬度式繞組線圈,嵌線后的分布完全滿足上述規律,當、時,歸納單層等寬度式繞組嵌線規律:嵌槽,吊邊,空槽; 嵌槽,吊邊,空槽; 嵌槽,收 邊,空槽。 重復最后一個程序,直到嵌線結束。 3.單層交叉式繞組 以3相4極36槽60°相帶繞組為例,得知,依照嵌線規律,(規律二)、(規律三)、(規

17、律四),其具體嵌線規律為:嵌2槽,吊2邊,空1槽; 嵌1槽,吊1邊,空2槽; 嵌2槽,收2邊,空1槽; 嵌1槽,收1邊,空2槽。重復后兩個程序,直到嵌線結束,嵌線順序見圖1-5-5所示。 歸納任意值的交叉式繞組,當 的整數時,其一般嵌線規律是: 圖1-5-5 3相4極36槽單層交叉式 繞組嵌線順序圖嵌槽,吊邊,空()槽;嵌()槽,吊()邊,空槽;嵌槽,收邊,空()槽;嵌()槽,收()邊,空槽;重復后兩個程序直到收完所有邊,嵌線結束。 4.單層同心式繞組 同心式繞組同樣可采用前述的空槽吊邊法嵌線,但在實際操作中為了方便,通常采用整嵌法,即分層嵌線。當極對數為偶數時,繞組線圈端部分成兩層,構成“雙

18、平面”。其中每層有每一相的一個線圈組;當極對數為奇數時,繞組線圈端部形成了“三平面”,三相繞組各占一層。雖然這種整嵌法工藝簡單,但為了整形需要,各層端部長度不可能相等,因而三相參數不均衡,影響了電氣性能。 在對電氣性能要求較高的場合,只能采用空槽吊邊法,用交叉式繞組的嵌線規律,使三相端部長度相等,保證了三相繞組參數均衡。其實也就成交叉式繞組了。(二)三相雙層繞組三相大中型電機通常采用雙層繞組嵌線,線圈交疊,更加突出地反映了嵌線規律一的內容。按 算出雙層線圈短節距,它的嵌線規律為:連嵌個下層邊,連吊個上層邊; 從()槽起,嵌l下層邊, 收l上層邊。 重復后兩個程序直到最后連收()邊結束。以3相4

19、極36槽雙層疊式繞組為例,用嵌線順序規律表1-5-1說明其嵌線規律。表1-5-1雙層疊式繞組嵌線順序表嵌線次序123456789101112131415嵌入槽號下層3213635343332313029上層32136嵌線次序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嵌入槽號下層2827262524232221上層35343332313029嵌線次序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嵌入槽號下層20191817161514上層2827262524232221嵌線次序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嵌入槽號下層13121110

20、9876上層20191817161514嵌線次序616263646566676869707172總線圈W36嵌入槽號下層54極相槽數q3上層13121110987654極相組數u12線圈節距y7并聯支路數a13相4極36槽雙層疊式(三)三相單、雙層繞組三相單、雙層繞組是由疊式短距繞組演變而來的一種性能較好的繞組型式。它是將雙層疊繞組的上下層同相有效邊合并成一只單層大線圈邊,所以,線圈總匝數比雙層繞組少,嵌線方便省時。而且線圈可采用短節距,保留了雙層短距繞組能消除高次諧波,改善電磁性能等優點,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繞組型式。其嵌線規律為:嵌入小圈向后退,嵌、封大圈空1槽,又嵌、封小圈向后退;再嵌、封大

21、圈空1槽,大圈單層小圈雙。循此規律,直到結束。(四)單相正弦繞組一組嵌線小為先,正弦主輔分層嵌,主在底層輔在面,同相雙層嵌法異,上下層間隔絕緣。四、實訓要求1依照繞組展開圖,分析嵌線規律,填寫嵌線順序表1-5-2、表1-5-3、表1-5-4、表1-5-5、表1-5-6。2按照嵌線工藝和規律,由指導教師指定電機繞組型式后,個人在接受指導的前提下,獨立完成一臺電機的嵌線工作。五、實訓記錄1詳細填寫下面各表表1-5-2 3相單層疊式24槽2極繞組嵌線順序表嵌線次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嵌入槽號沉邊浮邊嵌線次序192021222324總線圈數W12極距12槽數24嵌入槽

22、號沉邊極相槽數q2線圈節距y10極對數1浮邊極相組數u6單層交疊嵌線法表1-5-3 3相單層交叉式36槽4極繞組嵌線順序表嵌線次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嵌入槽號沉邊浮邊嵌線次序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嵌入槽號沉邊浮邊極相槽數q3極相組數u12線圈節距yy1(1-8)、 y2(1-9)總線圈數W18單層交叉式表1-5-4 3相雙層疊式24槽4極繞組嵌線順序表嵌線次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嵌入槽號上層下層嵌線次序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嵌入槽號上層下層嵌線次序373839404142434445464748總線圈數嵌入槽號上層線圈極距下層線圈節距極相槽數極相組數交疊嵌線法表1-5-5 3相單雙層混合式36槽4極繞組嵌線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