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第45講第45講微生物的代謝和生長_第1頁
第七單元第45講第45講微生物的代謝和生長_第2頁
第七單元第45講第45講微生物的代謝和生長_第3頁
第七單元第45講第45講微生物的代謝和生長_第4頁
第七單元第45講第45講微生物的代謝和生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45講微生物的代謝和生長走進高考第一關:教材關合作梳理知識體系 微生物的代謝代謝特點及原因代謝產物代謝的調節人工控制特點:代謝原因:表面積與體積的比,能迅速與外界進行 代謝產物代謝產物酶合成的調節:分酶和酶酶活性的調節:抑制酶的活性改變微生物的 控制生產過程中微生物的生長微生物群體生長的測定微生物生長的曲線微生物群體生長的規律影響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因素測微生物的細胞數目測重量細菌在(11)中生長,以(12)為橫坐標,以(13)為縱坐標作圖所繪的曲線調整期:細菌對新環境的(14)過程對數期:細菌的快速(15)階段穩定期:新增加的細胞數目和死亡的細胞數目(16),細菌數目達到最高峰,細胞內大量積累

2、(17)衰亡期:細菌死亡的速率(18)繁殖的速率,活菌數目急劇下降溫度:每種微生物只能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生長,微生物生長(19)時的溫度為最適生長溫度pH:超過最適pH范圍,就會影響(20)的活性、(21)的穩定性等氧(22)微生物:多種細菌和多數真菌(23)微生物:產甲烷桿菌(24)微生物:酵母菌自我校對:旺盛很大物質交換初級次級組成誘導代謝產物遺傳特性發酵條件 恒定容積的液體培養基 時間 細菌數目的對數 適應分裂相等代謝產物超過最旺盛酶細胞膜好氧型厭氧型兼性厭氧型解讀高考第二關:考點關考點1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包括初級代謝產物和次級代謝產物,比較如下: 初級代謝產物次級代謝產物產生微生物通過

3、代謝活動一直產生的微生物生長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作用微生物自身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質對該微生物無明顯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舉例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類、維生素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特點不同種類的微生物細胞中,初級代謝產物的種類基本一致不同種類的微生物所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不同相同點都是在微生物調節下產生的 例析1 初級代謝產物和次級代謝產物的比較中正確的是()A.初級代謝產物與次級代謝產物合成的起始時間不同B.初級代謝產物具有菌種特異性C.次級代謝產物對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D.初級代謝產物與次級代謝產物不能同時合成解析:在不同種類的微生物細胞中,初級代謝產物的種類基本相

4、同。初級代謝產物的合成在不停地進行著,任何一種產物的合成發生障礙,都會影響微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動。次級代謝產物是指微生物生長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化學結構十分復雜、對該微生物無明顯生理功能的物質,如抗生素、激素、色素、毒素等。不同種類的微生物所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不相同。答案:A互動探究1下列產物中,一般情況下因微生物種類不同而有明顯差異的是()色素維生素激素氨基酸毒素抗生素酒精脂質A.B.C.D.解析:微生物不同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不同,屬于次級代謝產物的有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酒精等。答案:C考點2微生物的代謝調節及應用一、 酶合成的調節與酶活性的調節的比較酶合成的調節酶活性的調節原理通過影響酶

5、的合成來調節微生物的代謝通過改變已有酶的催化活性來調節代謝的速率對象酶的種類酶的活性調節機制基因水平代謝水平主要原因在環境中存在誘導物(通常是反應底物)的情況下才能合成誘導酶代謝產物與酶的結合,致使酶的結構產生可逆變化實例大腸桿菌乳糖代謝中半乳糖苷酶的合成谷氨酸生產過程中,大量谷氨酸的積累抑制谷氨酸脫氫酶的活性意義既保證了代謝的需要,又避免了細胞內物質和能量的浪費,增強了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會積累大量的代謝產物,保證各種代謝經濟而高效地進行效果間接、緩慢直接、迅速聯系二者同時存在,密切配合、協調作用二、微生物代謝的人工控制控制對象控制方式微生物的遺傳特性誘變處理,選擇符合生產要求的菌種發酵

6、條件溶氧對需氧型微生物保證氧的供應,厭氧型微生物控制氧的供應,以通氣量和攪拌速度控制溶氧pH加酸,加堿或加緩沖液溫度注意降溫,使溫度控制在所培養微生物的最適溫度例析2 (2009·全國,2)下圖是某種物體內某一物質代謝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有關酶活性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A.丁物質既是酶催化生成的產物,又是酶的反饋抑制物B.戊物質通過與酶結合導致酶結構變化而使其活性下降C.當丁物質和戊物質中任意一種過量時,酶的活性都將受到抑制D.若此代謝途徑的終產物不斷排出菌體外,則可消除丙物質對酶的抑制作用解析:由該示意圖可知:物質丙、丁、戊過量,分別會與酶、酶、酶結合導致其結構變化而活性下降。若此

7、代謝途徑的終產物丁和戊不斷排出菌體,則酶、酶的活性正常,丙物質也不會因過量而對酶活性產生抑制作用。若丁或戊中一種物質過量時,不影響丙物質的正常代謝,故酶的活性不受影響。答案:C互動探究2-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誘導酶一旦產生,其活性將一直保持下去B.組成酶不是微生物細胞中一直存在的酶C.大腸桿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誘導酶,分解乳糖的酶是組成酶D.誘導酶的合成除取決于誘導物以外,還取決于細胞內所含的基因解析:組成酶是細胞內一直存在的酶,受遺傳物質控制,而誘導酶則受誘導物和遺傳物質的共同控制。大腸桿菌中的分解利用葡萄糖的酶是組成酶,在培養基中沒有葡萄糖,只有乳糖的情況下,則可誘導產生半乳糖苷酶答案

8、:D互動探究2-2在適宜條件下,將大腸桿菌接種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養液中培養,并隨時測定培養液中葡萄糖、乳糖的濃度以及菌體數量和誘導酶的合成量,所得結果繪成圖。圖中能表示菌體細胞中誘導酶合成量的曲線為()A.AB.BC.CD.D解析:由圖中關系可判斷,A表示菌體數量,B表示葡萄糖濃度,C表示乳糖濃度,D表示誘導酶合成量。答案:D考點3微生物的生長任何一種微生物的生長規律,都遵循種群數量變化規律。因此對于微生物的研究通常以微生物的群體為單位進行。1.微生物生長的測定(1)測生長量濕重法:將一定量的菌液離心或過濾,得到菌體,反復洗滌后稱濕重。干重法:將離心后得到的菌液置于100105的烘箱中烘干

9、,再稱量。有些生理指標如耗氧量或二氧化碳等代謝產物的量,在一定條件下與群體的生長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這些指標來代表生長量。(2)測細胞數目常用的測細胞數目的方法有:血球計數法:將細菌置于血球計數器的計數室內,在顯微鏡下進行計數。涂片計數法:將一定量的菌液均勻地涂布在玻璃片的一定面積上,經固定染色后在顯微鏡下數視野中的菌數。2.群體生長規律生長曲線如圖所示,它描述了細菌從開始生長到死亡的動態變化過程。四個主要時期的比較:時期菌體數目代謝特點成因應用及其他調整期增長不明顯(不立即分裂)代謝活躍體積增大大量合成分裂所需物質(初級代謝產物)適應新環境長短與菌種、接種量、培養條件等因素有關對數期快速增

10、長(等比數列形式)12n細胞分裂速度最快繁殖速率大于死亡速率個體形態和生理特性較穩定適應了環境生存條件適宜(營養物質等充足)可作菌種科研材料穩定期活菌數目達到最高峰(K值)繁殖速率和死亡速率達到動態平衡積累大量次級代謝產物某些種類細菌可形成芽孢營養物質消耗有害代謝產物積累pH變化種內斗爭加劇制取次級代謝產物連續培養法衰亡期活菌數目急劇下降 繁殖速率小于死亡速率菌體出現多種形態(畸形)細胞解體、釋放代謝產物生存條件極度惡化3.影響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因素微生物的生長除受密度因素制約外,其變動往往也與一些非密度因素有關,例如溫度、O2、pH等。(1)溫度:由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是由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組成

11、的,而這些反應受溫度的影響極為明顯,因此,溫度是影響微生物生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最適生長的溫度有時也簡稱為“最適溫度”,其意義是某菌分裂代謝時最短或生長速率最高時的培養溫度。但是,對同一微生物來說,其不同的生理生化過程有著不同的最適溫度,也就是說,最適生長溫度,不等于生長量最高時的培養溫度,也不等于發酵速度最高時的培養溫度或累積代謝產物量最高時的培養溫度,更不等于累積某一代謝產物產量最高時的培養溫度。超過最適生長溫度,由于細胞內的蛋白質和核酸等發生了不可逆的破壞,微生物的生長速率會急劇下降。(2)pH:每種微生物的最適pH不同,超過最適pH范圍,會影響酶的活性、細胞膜的穩定性等,從而影響生物對

12、營養物質的吸收等。(3)氧氣:環境中氧含量的狀況,對不同代謝類型的微生物群體的生長,具有不同的影響。因此細菌種群培養時應選擇恰當的溶氧量。按照微生物與氧的關系,可分為:專性好氧菌:必須在有分子氧的條件下才能生長,進行有氧呼吸產能好氧菌微好氧菌:只能在較低的氧分壓下才能正常生長,通過有氧呼吸產能耐氧菌:生長不需氧,但分子氧對其無毒害,不能進行有氧呼吸依靠發酵產能厭氧菌專性厭氧菌:分子氧對它們有毒,即使短期接觸空氣,也會抑制其生長甚至致死兼性厭氧菌:有氧或無氧條件下均能生長,但有氧生長得更好,有氧時靠有氧呼吸產能,無氧時通過無氧呼吸產能例析3 根據右圖判斷能正確表示細菌種群生長速率變化的曲線是下圖

13、中的()解析:調整期:細菌不分裂,生長速率基本為零。對數期:快速繁殖,生長速率最大。穩定期:出生率=死亡率,細菌數目基本不變,生長速率為零。衰亡期:出生率<死亡率,生長速率為負值。答案:C互動探究3研究營養物質濃度(mg/mL)對大腸桿菌生長的影響,獲得的結果如圖所示,營養物質濃度可以影響(多選)()A.對數期的生長速率B.維持高速生長的時間C.菌體形態和代謝途徑D.菌群最大總生長量解析:圖中斜線上升段為對數期,營養物質濃度(mg/mL)為0.2、0.5和1.0時生長速率與其他濃度的不同,故A項正確;由圖中各黑點對應的橫坐標時間不同,可知B項正確;由圖中各曲線最高點不同,可知D項正確。答

14、案:ABD 笑對高考第三關:技巧關關于營養缺陷型微生物體內物質轉化過程的分析在本章有關題目中,有一類關于突變后的微生物營養問題,即失去某種必需的物質轉化或合成途徑后,怎樣在培養基中添加才能使微生物恢復正常的生長,其中關于合成該物質的一系列轉化鏈上的某環節突變,是同學們較難判斷的問題。常見于如下途徑:例如“戊”是必需的物質,其在體內轉化的途徑如下:。我們可以看到,當合成酶3的基因突變后,培養基中只有加入“戊”后,微生物才能存活,而加入“甲、乙、丙”后均不能存活。而合成酶1的基因突變后,加入“乙、丙、戊”后均能活,而加入甲不能活。依次我們可以推斷出合成酶2的基因突變后,培養基怎樣加才能使微生物存活

15、。我們可得出一個結論:合成這種必需物質的環節中,第一環節突變,則加入該環節后的任何一種物質后均可轉化存活,即加入可存活的物質種類最多。在合成這種必需物質的最后一個環節突變后,則只有加入該物質才能存活,即加入可存活的物質種類最少,而中間環節突變,我們可根據上例所述方法進行判斷。此方法還可用于排序營養物質的轉化順序。典 例 現有4種突變型細菌1、2、3、4,它們都不能合成生長所必需的物質E。A、B、C、D都是合成E物質的必需中間產物,但不知這些物質合成的順序。于是在培養基中分別單獨加入這幾種物質并分析了這幾種物質對各種突變型細菌生長的影響。結果如下:突變型培養基中單獨加入的物質 ABCDE1-+-

16、+2+-+-+3-+4+-+:表示生長-:表示不生長根據以上結果,推測這幾種物質最可能的合成順序是()A.ECABDB.DBACEC.CBADED.CDBAE思維導析:突變體1只有加入C物質時才能生長,說明CE;突變體2加入A、C時均能生長,說明ACE;突變體4加入A、B、C時能生長,說明BACE;故選B。答案:B 應 用 拓 展 1.甲硫氨酸是鏈孢霉(一種真菌)生長所必需的物質。現對三種不同營養缺陷的突變型(都是由野生型通過一個基因發生突變而形成的)營養需要情況進行測定,結果如下表(“+”表示可以生長,“-”表示不能生長) 甲硫氨酸高絲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突變體1+-+-突變體2+-突變體3+

17、-+(1)鏈孢霉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甲硫氨酸屬于它的_產物,甲硫氨酸是突變體2的_。(2)寫出這四種氨基酸在細胞內生成的先后順序_。(3)簡要說明突變體3的營養缺陷原因_。(4)鏈孢霉的生活史如下:在上述過程中,是否符合孟德爾的基因分離定律?為什么?_答案:(1)初級代謝生長因子(2)高絲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3)控制合成高絲氨酸轉化成胱氨酸的酶的基因發生突變(4)符合這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或此遺傳為一對等位基因所控制,答案能夠與該問符合即可)高考真題備選 1.(2009·重慶理綜,3)下列有關大腸桿菌的敘述,正確的是()A.大肝腸菌以復制方式進行繁殖,其擬核是一個環狀D

18、NA分子B.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養基上,大腸桿菌首先利用乳糖作碳源C.用大腸桿菌工程產生干擾素時,應及時添加核酸等生長因子D.處于對數期的大腸桿菌,常作為生產用的菌種和科研的材料解析:大腸桿菌以二分裂的方式進行繁殖,其擬核是一個大型環狀DNA分子。對大腸桿菌來說,分解葡萄糖的酶是組成酶,分解乳糖的酶是誘導酶,在葡萄糖和乳糖共同存在時,大腸桿菌只利用葡萄糖。用大腸桿菌工程菌生產干擾素時,應及時添加氨苯酸等生長因子。處于對數期的大腸桿菌,代謝旺盛,菌體的形態和生理特性較穩定,常作為生產用的菌種和科研材料。答案:D2.(2009·四川理綜,2)下列關于幾種微生物的營養代謝和生長繁殖的描述,

19、正確的是()A.根瘤菌通過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養料和含碳有機物B.接種到培養基上的青霉菌,進入對數期能大量積累青霉素C.培養液中溶氧量的變化,會影響酵母菌的生長繁殖和代謝途徑D.用32P標記的噬菌體感染細菌,在新形成的噬菌體中都能檢測到32P解析:根瘤菌通過生物固氮,制造了植物可利用的含氮無機物NH3,但不能制造含碳有機物。接種到培養基上的青霉菌,穩定期能大量積累青霉素。噬菌體只有一個NDA分子,用32P標記噬菌體后,在細菌內繁殖,因半保留復制,子一代均含32P,但從子二代開始將出現不含32P的子代噬菌體。酵母菌為兼性厭氧型微生物,在溶氧充足時,主要進行有氧呼吸,以出芽生殖的方式進行繁殖;溶氧

20、不足時,進行無氧呼吸,以孢子生殖方式進行繁殖。答案:C3.(2009·上海生物,16)在光照下,將等細胞數量的衣藻和大腸桿菌分別接種到只含無機鹽的培養液中培養,結果是(虛線和實線分別表示大腸桿菌和衣藻的生長曲線)()解析:衣藻是自養型生物,可以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所以放在只含無機鹽的培養液中可以存活并繁殖。大腸桿菌是異養型生物,必須利用現成的有機物,而培養液中無有機物,所以不利于大腸桿菌的生存。答案:C課后活頁作業 1.有關酶合成的調節正確的是()A.組成酶的合成受遺傳物質控制,誘導酶的合成不受遺傳物質控制B.誘導酶的合成調節屬于轉錄水平的調節C.誘導酶合成后,其活性將保持不變D.

21、誘導酶的合成一旦開始,就不受環境中誘導物的影響了解析:組成酶與誘導酶的合成都受遺傳物質的調控,誘導酶還受誘導物的影響,一旦外界誘導物消失,誘導酶合成也就停止,誘導酶也會失去活性而被分解。誘導酶的合成是基因或轉錄水平的調節。答案:B2.微生物的代謝速率與高等動植物相比要快得多,下列哪一項不是這一生命現象的原因()A.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很大B.與外界環境物質交換迅速C.適宜條件下繁殖速度非常快D.體內酶的種類比其他生物多解析:與其他生物相比,微生物的代謝異常旺盛,這是由于微生物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值很大,約是同等重量的成年人的30萬倍,使它們能迅速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答案:D3.酵母菌發酵過程,當菌體形

22、成一定的群體生長優勢后,一般不用刻意消滅雜菌,因為()A.雜菌與酵母菌是互利共生的B.雜菌與酵母菌代謝產物相同C.雜菌一般不能在有乳酸的環境中生存D.雜菌一般不能在有酒精的環境中生存解析:酵母菌發酵產生酒精,形成一種特定的環境,其他雜菌不能生存。答案:D4.下列有關細菌初級代謝產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是指細菌代謝活動所產生的所有產物,主要在細菌群體生長的穩定期大量合成B.是細菌自身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質,主要在細菌群體生長的穩定期大量合成C.不同類型的微生物細胞中,初級代謝產物的種類都不相同D.化學結構十分復雜,對微生物無明顯生理作用解析:初級代謝產物是細菌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在整個生命過程

23、中都不斷合成。在穩定期細菌數目最多,合成的初級代謝產物也較多。答案:B5.已知甲、乙兩種培養基成分不同,但均適合某種細菌生長,現從甲中取少量處于對數期的細菌,接種到乙中。則在接種后的最初一段時間內,細菌在乙中的狀況與原先在甲中的狀況相比,可能會改變的是()A.組成酶種類B.誘導酶種類C. DNA種類D.細胞的大小解析:細菌在乙中由于培養基成分與甲不同,在誘導物誘導下合成誘導酶。答案:B6.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多種代謝產物。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初級代謝產物是微生物生長繁殖所必需的B.次級代謝產物在代謝調節下產生C.初級代謝產物的種類在不同種微生物中各不相同D.次級代謝產物的積累有

24、可能直接導致pH的變化解析: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可產生初級代謝產物和次級代謝產物,初級代謝產物是自身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各種微生物需要的初級代謝產物基本相同,次級代謝產物是微生物生長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對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無明顯生理作用,不同微生物的次級代謝產物不同。答案:C7.用基本培養基對某種細菌進行培養,定時測試細胞數目,并在a、b兩點分別加入兩種營養物質,甲和乙是細胞中兩種酶的含量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以下判斷不正確的是()A. a點加入的營養物質對蛋白質的合成有阻遏作用B. b點加入的營養物質對甲合成有促進作用C.甲和乙兩種酶都是誘導酶D.甲和乙兩種酶的合成量不影響細菌繁殖解析:圖中兩種

25、酶都隨a、b的加入而變化,所以均為誘導酶,而二者變化不影響細菌繁殖,所以說明a、b的加入并不能影響細菌蛋白質合成。答案:A8.如下圖所示,甲、乙、丙、丁分別代表某種微生物不同的生存環境(均能生長良好),1、2、3、4、5、6、7表示該種微生物細胞中不同的酶。下列相關敘述除哪項外都是正確的?()A.乙中的微生物存在合成5的基因,不存在合成6的基因B.4、5、6、7的產生,既保證了代謝的需要,又避免了細胞內物質和能量的浪費,增加了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C.4、5、6、7是誘導酶,它們的合成與甲、乙、丙、丁中存在的誘導物有關D.1、2、3是該微生物一直存在的酶,所以是組成酶解析:由圖可知,1、2、3

26、三種酶是一直存在的組成酶,4、5、6、7是在不同環境下形成的誘導酶,這樣有利于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利用,誘導酶的合成是基因在環境條件配合下,進行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答案:A9.突變型的面包霉能按下圖合成氨基酸A和B,正常的面包霉只能合成氨基酸B,而氨基酸A是面包霉的必需氨基酸。如果要從各種面包霉中篩選出能合成氨基酸A的面包霉,所用的培養基應不含()A.氨基酸AB.氨基酸BC.酶D.酶解析:因為氨基酸A是面包霉的必需氨基酸,若培養基中不含氨基酸A而面包霉能正常生長,說明此面包霉能合成氨基酸A。答案:A10.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已成功地培育出生產干擾素的酵母菌,某制藥廠引入該菌后進行生產研究。下表是在一

27、固定容積的發酵罐內培養該酵母菌,并定時取樣測定菌體數量(萬個/ml),幾次取樣結果見下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取樣abCdefgh菌體數量3260121334762819881824 A.ae階段,酵母菌的增殖方式主要為出芽生殖B.如果要擴大培養,可在d樣品時期選取菌種C.g樣品時期次級代謝產物已有相當的積累D.用基因工程培育能產生干擾素的酵母菌的理論基礎是基因突變解析:從表中數據不難看出ae階段,菌體數量增長很快,處于對數期,ef階段菌體數量維持相對穩定,已過渡到穩定期,此時次級代謝產物已開始積累。用基因工程培育能產生干擾素的酵母菌的理論基礎是基因重組。答案:D11.谷氨酸棒狀桿菌合成谷氨

28、酸的途徑如下。要提高谷氨酸的產量必須采取的措施是()葡萄糖中間產物酮戊二酸谷氨酸A.增加葡萄糖B.增加谷氨酸脫氫酶C.改變細胞膜透性,使谷氨酸排放到細胞外D.增加酮戊二酸解析:谷氨酸棒狀桿菌能夠利用葡萄糖,經過復雜的代謝過程形成谷氨酸;當谷氨酸合成過量就會抑制谷氨酸脫氫酶的活性,使合成途徑中斷;當谷氨酸濃度下降,抑制作用被解除,合成重新開始,因此要提高谷氨酸產量就必須改變細胞膜的透性,使谷氨酸能迅速排放到細胞外面,從而解除谷氨酸對谷氨酸脫氫酶的抑制作用。答案:C12.如下圖是在培養細菌的過程中,細菌種群生長速度的變化曲線,請你仔細分析曲線所包括的內容,分析在生長速度的哪一段變化時期,細胞的形態

29、結構最穩定,適于做科學研究之用()A.B.C.D.解析:圖中1為調整期,2為對數期,3為穩定期,4為衰亡期,細胞形態結構最穩定的應為對數期。答案:B13.下圖是在正常實驗條件下培養某種細菌時,培養基內碳源的含量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開始階段,葡萄糖大量消耗而乳糖的含量幾乎不變,原因是分解乳糖的酶活性較低B.隨著葡萄糖含量的降低,細胞中分解葡萄糖的酶也會逐漸減少C.在上圖所示的過程中,酶活性的調節快速、精細D.該培養基若不加氮源可篩選出圓褐固氮菌,若添加伊紅美藍可篩選出大腸桿菌解析:當葡萄糖和乳糖同時存在時,微生物利用葡萄糖作碳源,而不利用乳糖,故乳糖含量幾乎不變。分解葡萄糖的酶是

30、組成酶,不會隨著葡萄糖含量的降低而減少。上圖所示的過程中,葡萄糖耗盡后再利用乳酶,屬于酶活性的調節,快速而精細。該培養基添加伊紅美藍可鑒別出大腸桿菌,而不能篩選出大腸桿菌。答案:C14.下圖表示T桿菌合成賴氨酸反應的過程(為不同的氨基酸,VZ代表不同的酶),當賴氨酸和同時積累過量時就會抑制V的活性。T桿菌的突變種T1需要在培養基中加入才能生存。T1體內缺少的酶以及要想獲得更多的賴氨酸需抑制其活性的酶分別是()A.V和ZB.Y和XC.Z和WD.X和Y解析:從題干信息可知,的產生直接與酶X相關,故T1體內缺少的酶是X;又由于和賴氨酸同時積累時,會抑制酶V,因此,可以通過抑制酶Y,以減少的產生,從而解除和賴氨酸共同對酶V的抑制,增加賴氨酸的產量。答案:D15.下圖是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代謝途徑,當腺苷酸和鳥苷酸都積累過量時,就會抑制酶的活性。請據圖分析回答:(1)腺苷酸、鳥苷酸屬于谷氨酸棒狀桿菌的_代謝產物。(2)以上代謝過程的調節方式屬于_,這種調節作用叫做_。(3)肌苷酸是重要的鮮味劑。生產中為了增加肌苷酸的產量,控制其代謝的措施是_。(4)有科學家通過誘變育種獲得了不能合成酶的谷氨酸棒狀桿菌突變株,培養該突變菌株時,基本培養基中必須加入少量的_,以保證突變菌種的正常生活。答案:(1)初級(2)酶活性的調節反饋調節(3)通過人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