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化學九年《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同步測試_第1頁
粵教化學九年《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同步測試_第2頁
粵教化學九年《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同步測試_第3頁
粵教化學九年《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同步測試_第4頁
粵教化學九年《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同步測試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達標測試我夯基 我達標1.下列做法能促進可燃物的燃燒,請寫出促進可燃物燃燒的方法:(1)家庭用的燃煤加工成蜂窩煤_。(2)將燃燒的木柴架高_。(3)工廠燒鍋爐的煤加工成粉末狀_。(4)香煙的煙絲中加入氯酸鉀_。(5)工廠煉鋼時常充入氧氣_。(6)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在氧氣中能燃燒_。思路解析:此題考查的是促進可燃物燃燒的方法。促進可燃物燃燒的方法有兩種:(1)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2)增大氧氣濃度。答案:(1)(2)(3)均是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4)(5)(6)均是增大氧氣濃度。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B.劇烈的燃燒都會引起爆炸C.爆

2、炸一定屬于化學變化 D.燃燒一定伴隨著發光、放熱現象思路解析:A項燈泡通電是反例;B項缺少在有限空間內這個條件;C項氣球、車胎爆炸是反例;D項符合燃燒的定義。答案:D3.用扇子一扇,燃著的蠟燭立即熄滅,其原因是( )A.供給的氧氣減少 B.供給的氧氣增加C.使蠟燭著火點降低 D.溫度低于蠟燭的著火點思路解析:蠟燭燃燒產生的熱量少,扇子一扇,風將熱量帶走,周圍的溫度降低,達不到蠟燭的著火點,從而使蠟燭熄滅。答案:D4.下列圖示中的滅火方法錯誤的是( ) 圖3-20思路解析:通電的電器著火,不能用水救火,應先切斷電源,再選擇合適的滅火器進行滅火。答案:C5.用一塊面手帕浸泡在盛有質量分數為70%的

3、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將手帕展開,用鑷子夾住兩角,用火點燃,如圖3-21所示。當手帕上的火焰熄滅后,手帕完好無損,對于這一現象,下面解釋正確的是( )圖3-21A.這是魔術,你看到的是一種假象B.火焰的溫度低于棉布的著火點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熱,使手帕的溫度低于棉布的著火點D.酒精燃燒后使棉布的著火點升高思路解析:從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上分析手帕未著的原因,只能是手帕的溫度未達到棉布的著火點。而B項火焰的溫度低于棉布的著火點,這絕對不可能。答案:C6.(2010山東青島課改) 某班學生在野炊時出現了下列情況:第一小組的同學在背風的地段支起了爐灶,升起爐火后發現干燥的柴草燃燒不旺,只好使用鍋蓋往灶

4、堂內扇風,才使得火勢越燃越旺。第二小組的同學接受了第一小組同學的教訓,把爐灶支在了通風良好的空曠地段,結果發現必須找來物品遮擋在爐灶的進風口處,才能保證柴草順利燃燒起來。請你用所學的關于燃燒的化學知識加以解釋:_。思路解析:可燃物燃燒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是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二是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運用上述理論可解釋兩個小組同學野炊時出現的問題。答案:第一小組柴草燃燒時,因通風不暢,導致氧氣不充足,所以要扇風才能越燒越旺;第二小組因通風良好,溫度低,達不到著火點,所以要擋風。我綜合 我發展7.氫氣在氯氣中點燃產生蒼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熱,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此反應屬于燃燒 B.此

5、反應不屬于燃燒,因為沒有氧氣參加C.此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 D.此反應屬于化合反應思路解析:我們現在學習的燃燒的定義是狹義的,有些物質的燃燒不需要氧氣參與。例如:鎂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故B項不正確。答案:B8.(2010河北鹿泉課改) 日常生活中,燃燒現象屢見不鮮。小明做了如下實驗方案探究燃燒的條件。設計并進行實驗(如圖3-22所示):(1)用鑷子分別夾取一根木條和一塊小石子,在酒精燈上點燃。(2)用鑷子分別夾取一個蘸水、一個沒蘸水的小棉花團,放到酒精燈火焰上片刻。(3)分別點燃兩枝小蠟燭,將其中一枝蠟燭用玻璃杯罩住。圖3-22分析實驗:請幫小明將未完成的實驗報告填寫完整:實驗步驟

6、設計意圖實現現象實驗結論(1)燃燒與物質的關系可燃物才能燃燒(2)燃燒與溫度的關系沒蘸水的小棉團燃燒蘸水的小棉團不燃燒(3)玻璃杯內蠟燭熄滅了玻璃杯外蠟燭仍燃燒得出結論:燃燒需要三個條件:_、_、_。思路解析:題目來源于課本上一個很淺顯的結論,但本題經改編后卻成了一道很好的科學探究性試題。從題目內容可知,探究活動分為三步進行:首先需證明燃燒與物質有關;再進一步證明燃燒與溫度有關;最后根據玻璃杯內外蠟燭燃燒的不同現象,得出燃燒與氧氣的關系。答案:(1)小木條燃燒,小石子不燃燒(只答一種不給分)(2)溫度達到可燃物燃燒的最低溫度(或達到可燃物著火點)才能燃燒(3)燃燒與氧氣的關系可燃物與氧氣(或空

7、氣)接觸,才能燃燒可燃物、溫度達到可燃物燃燒的最低溫度(著火點)、與氧氣(或空氣)接觸9.“綠色化學工藝”是預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狀態是反應物里的原子全部轉化到欲制取的產物中。下列反應類型中,最適于達到“綠色化學工藝”要求的是( )A.置換反應 B.復分解反應C.化合反應 D.分解反應思路解析:由四種反應類型的定義可知,化合反應只有一種生成物,參加反應的所有原子都能全部轉化到生成物中,符合“綠色化學工藝”要求。答案:C我創新 我超越10.在實驗室里,把點燃的“鎂帶”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可以看到“鎂帶”繼續燃燒,生成一種白色固體(氧化鎂)和一種黑色固體(炭黑)。根據該實驗回答:(1)金屬鎂著火時能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2)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只與氧氣發生反應嗎?能否設計實驗進行探究?(3)是不是一切物質燃燒都要在空氣(或氧氣)中才能進行呢?由此聯想到物質燃燒的條件,該如何解釋呢?思路解析:該題主要考查了燃燒的條件及滅火的原理,分析題意知:鎂不僅能在空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