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層樣式詳解-文檔資料_第1頁
圖層樣式詳解-文檔資料_第2頁
圖層樣式詳解-文檔資料_第3頁
圖層樣式詳解-文檔資料_第4頁
圖層樣式詳解-文檔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圖層樣式2從對投影樣式和斜面、浮雕樣式中的等高線的工作原理的探討中剖析其本質。投影樣式是圖層樣式中一個較為典型的樣式,而斜面和浮雕樣式又是其中變化最為豐富的一個。明白了它們的工作原理,其它的自然迎刃而解。3投影樣式如下圖(圖1)。我們建立一個矩形選區,填充藍色(0,0,255)。這將是我們的探討基礎。一、投影樣式及等高線設置4投影樣式對話框包含兩個部分:結構和品質。u混合模式:正片疊底是制作投影的一個理想的混合模式,大家可以試試其他模式和此模式的不同。(混合模式的原理以后再談)。旁邊的矩形黑色塊可選,也就是投影色。這里的意思是說,黑色和背景色將以正片疊底的模式混合以產生投影效果。下邊的不透明

2、度控制著投影的透明度,這個很容易理解。u角度:光線的照射方向。使用全局光:圖層效果可能是很多的,勾選其則可以統一光源,使各層效果更和諧統一。u距離:物體本身和投影的距離。u大小:這里之所以先說“大小”而把“擴展”放在后邊,是我覺得這樣更容易理解。大小,是將以投影的外邊緣為準,向左右兩邊呈對稱狀虛化多大小,是將以投影的外邊緣為準,向左右兩邊呈對稱狀虛化多少像素少像素這也是后邊可調的參數。記住,大小的范圍也是等高線的作用范圍。看圖,拖出三條垂直參考線,每兩條之間間隔50像素。中間的一條與投影外邊緣重合。5圖2是把“大小”設定為50像素時的情況。6等高線調整原理等高線調整原理如上圖:等高線編輯器橫軸

3、從左向右意味著從遠至近(即從外側到內測即從外側到內測)的距離,是說在不同的距離上我們輸入了多少數值。縱軸表示投影的不透明度。從下往上映射著投影的透明度從高到低(即從亮到暗的變化即從亮到暗的變化)。線性等高線輸入多少輸出就是多少。這從左邊的投影能看出來,投影從左往右是一個透明度從高到低的過程。需要指出的是,“大小大小”范圍之外往右部分的透明度以范圍之外往右部分的透明度以“大小大小”最右邊的透明度為準最右邊的透明度為準。7擴展:雜邊位置。作用范圍亦即“大小”范圍(寬展范圍受“大小”限制)。本例在左右參考線之間。參數的增大意味著它將使等高線的作用范圍向左推移。而其作用效果是推擠等高線效果。為便于觀察

4、我設置了如圖鋸齒狀等高線(圖3)。850%時把等高線效果擠在左、中參考線之間(圖4)9100%時等高線效果被擠壓于最左邊參考線,基本看不出來了。也可以說是沒有了(圖5)10等高線調整原理等高線調整原理如圖(圖6):等高線編輯器橫軸從左向右意味著從遠至近(即從外側到內測即從外側到內測)的距離,是說在不同的距離上我們輸入了多少數值。縱軸表示投影的不透明度。從下往上映射著投影的透明度從高到低(即從亮到暗的變化即從亮到暗的變化)。線性等高線輸入多少輸出就是多少。這從左邊的投影能看出來,投影從左往右是一個透明度從高到低的過程。需要指出的是,“大小大小”范圍之外往右部分的透明度以范圍之外往右部分的透明度以

5、“大小大小”最右邊的透明度為最右邊的透明度為準準。11從投影樣式看,等高線是在不同的距離(或陰影位置)上對不同透明度的顏色(自定義)的映射,它和地圖上的等高線僅僅是在外形上相似而已。12二、斜面與浮雕及等高線設置u 斜面、浮雕樣式是圖層樣式中變化最為豐富的樣式。通過對它的探討,我們能或許能找到等高線的本質。u 存在兩種等高線樣式:光澤等高線和子集等高線。u 去掉投影樣式。勾選“斜面、與浮雕”。(圖8)深度:358;大小:50;角度:90高度:30軟化:013u 樣式選擇“內斜面”;方法選擇“雕刻清晰”;深度:358%;方向:上;大小50像素;軟化:0像素。u 關鍵部位:陰影。u 角度和高度是標

6、示虛擬光源的位置。角度和高度的不同會影響虛擬光源對其模擬的浮雕產生光量不同的照射(角度控制光線方向,高度角度控制光線方向,高度控制陰影范圍。控制陰影范圍。)。這里,我們調整角度為90度,默認高度30度。u 光澤等高線選項下邊,分高光模式和陰影模式兩部分。我們先分別把不透明度調到100%(為了方便我們的求證)。u 高光模式為濾色,后邊的顏色可選,默認為白色。陰影模式為正片疊底,后邊顏色也是可選,默認黑色。(在下邊的論述中,我們把這兩個可以自定義的顏色分別稱為光源色和陰影色光源色和陰影色)斜面與浮雕參數設置14高光與陰影是什么意思呢? 在西方繪畫中,要求得物體的立體感,空間感,是有一整套理論的。物

7、體接受到光照后,會產生三大部分,即受光部分、側受光部分、不受光部分。細分的話還可以分為高光、亮面、中間調子、明暗交界線、反光五部分。這就是西方寫實繪畫的理論基礎:三大面五大調子。而Adobe為了在二維平面中模擬浮雕效果,就借助這些理論。 如圖:浮雕上側面為直接受光部分,浮雕頂部為側受光部分,兩側和底部為不受光部分(不是完全的不受光,而是不直接受光)。15為了完成對浮雕的模擬,Adobe在受光部和不受光部采取了兩種模式,即在受光部采取白色(默認光源色)和原本色(在本例中為藍色,在下面的論敘中我們不妨借用美術專業術語,以“固有色”代之),并以濾色模式混合;陰影部分采取黑色(默認陰影色)和固有色以正

8、片疊底的模式混合。這些默認的模式是獲得浮雕效果的最佳選擇。大多數情況下,配合線性光澤等高線,我們不用改變這些選項就可模擬出很好的斜面和浮雕效果。在這里,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問題,就是:以濾色模式參與混合的白色和以正片疊底模式參與混合的黑色扮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是100%的白或黑與固有色色參與混合嗎?為了看得明白,我們更換掉白色和黑色,代之以綠色和紅色。并且,混合模式全部換成“正常”(圖9a)。高光和陰影部分以綠色和紅色代替;頂部還是固有色;兩側為暗部中稍亮部分,是紅色和原色藍色的混合紫色。16變更角度和高度,看看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圖9b、c、d)有什么變化呢?高光部分的綠色和陰影部分的紅色

9、有了不同的變化,隨著光量的減少,綠色的色相亮度值也在減小,陰影部分稍亮部分如兩側顏色也在變化。大家可以多變更幾次試試結果。17以角度-高度分別為0-0;0-90;90-0;90-90;45-0;45-90加以比較紅色+藍色=紫色藍色+綠色=青色18將混合模式改回“濾色”、“正片疊底”,角度還是改為90度,默認高度。看看又發生了什么變化?高光變成了青色,陰影部分最黑的還是黑色。(圖10)19更改高度,觀察變化。(圖11)20這說明,Adobe參與濾色混合的光源色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角度和高度的變化,“光源”色相的亮度也在變化。光線最強時是高亮的綠,光線弱時是明度值暗的綠。由此可見,Adobe

10、模擬光線對浮雕的投射效果還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現在開始猜想:光澤等高線在這里起什么作用呢?經過觀察,類似曲線功能,難道這就是曲線?我們不妨先調調試試。(圖12)21 在等高線和曲線命令中的貝賽爾曲線形狀一樣,雖然都是調亮圖象,但是終究不是。在曲線中,橫軸代表色階,縱軸代表色階的亮度。那么,等高線中的橫、縱軸分別以為著什么呢? 和曲線相同的是,橫軸代表色階,而縱軸則不一樣了,在最高點,是光源色和固有色(本例中的藍色)的濾色的結果色;最低點,是固有色和陰影色正片疊底的結果色;中點,是固有色。從上到下,依次是透明度的變化。如圖(圖13)色階是表示圖像亮度強弱的指數標準,也就是我們說的色彩指數,在數

11、字圖像處理中,指的是灰度分辨率。圖像的色彩豐滿度和精細度是由色階決定的。色階指亮度,和顏色無關,但最亮的只有白色,最不亮的只有黑色。22色階從左到右發生由暗到亮的變化只調整縱軸位置的曲線變化,觀察一下縱軸的作用最上邊是青色,是光源色綠色和固有色藍色濾色的的結果色;最下邊是黑色,是陰影色紅色和固有色藍色正片疊底的結果色;中間是固有色。等高線工具中,選擇“自定義”,“邊角”選項賦予等高線更為豐富的變化23光澤等高線的工作原理:從上邊可以看出,光澤等高線是在不同的色階上對不同透明度的高光和陰影結果色之間的映射。24將子集等高線的范圍滑塊拖到50%處,分別載入錐形、鋸齒形樣式。(圖16)相當于油畫框!

12、相當于油畫框!25Adobe的本意就是通過子集等高線在模擬邊框的剖面線!有了這個子集等高線,斜面、和浮雕樣式可以有更華麗繁復的變化。子集等高線從左向右意味著邊框由外到內的距離。(圖18)26u 正對虛擬光源的斜面映射光澤等高線的中最亮面的顏色(受高度和角度的影響),背對虛擬光源的斜面映射最暗面顏色,以此形成一種強對比。側對虛擬光源的斜面將以固有色或陰影色為基礎產生一種弱對比。但當斜面的坡度變緩,也就是當斜面接近水平線時,這種對比將越來越小;當坡度為零,也就是沒有斜面,對比消失,顯示固有色。u 頂點映射固有色。u 頂點呈平滑曲線時,由頂點向兩側產生平滑漸變。(圖19)27我們也可以換換其它的形狀

13、來看看變化。(圖20)28無論等高線的形狀如何變化,它都不過是在不同的距離上通過一定的方式對不同顏色的映射。投影如是,光澤等高線(只會影響“虛擬”的高光層和陰影層。)如是,子集等高線(用來為對象(圖層)本身賦予條紋狀效果。)也如是。有人問,光澤等高線的橫軸的色階也是距離嗎?當然是。色階是不同亮度的像素集合與集合之間的距離。不管圖形如何變化,規律都是一樣的。29斜面與浮雕結構樣式斜面和浮雕(BevelandEmboss)可以說是Photoshop層樣式中最復雜的,其中包括內斜面、外斜面、浮雕、枕形浮雕和描邊浮雕,雖然每一項中包涵的設置選項都是一樣的,但是制作出來的效果卻大相徑庭。30內斜面 首先

14、來看內斜面,添加了內斜角的層會好像同時多出一個高光層(在其上方)和一個投影層(在其下方)。投影層的混合模式默認為“正片疊底”(Multiply),高光層的混合模式默認為“濾色”(Screen),兩者的透明度都是50%。兩個層配合起來,效果就多了很多變化。 為了看清楚這兩個“虛擬“的層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們先將圖片的背景設置為黑色,然后為圓所在的層添加“內斜面”樣式,再將該層的填充不透明度設置為0。這樣就將層上方“虛擬”的高光層分離出來了,如圖:31類似的,我們再將圖片的背景色設置為白色,然后為圓所在的層添加“內斜面”樣式,再將該層的填充不透明度設置為0。這樣就將層下方“虛擬”的投影層分離出來了,

15、如下圖:這兩個這兩個“虛擬虛擬“的層配合起來構成的層配合起來構成“內斜內斜角角“效果,類似于來自左上方的光源照射效果,類似于來自左上方的光源照射一個截面形為梯形的高臺形成的效果。一個截面形為梯形的高臺形成的效果。32外斜面被賦予了外斜面樣式的層也會多出兩個“虛擬”的層,一個在上,一個在下,分別是高光層和陰影層,混合模式默認依然分別是正片疊底(Multiply)和濾色(Screen),這些和內斜面都是完全一樣的,不再贅述。我們可以使用和前面完全一樣的方法分別將“虛擬”的高光層和陰影分離出來,如下圖:看似與內斜面效果差不多,其實不然,試著把他們的數值調大些。就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他們的不同了。33浮

16、雕前面介紹的斜面效果添加的“虛擬”層都是一上一下的,而浮雕效果添加的兩個“虛擬”層則都在層的上方,因此我們不需要調整背景顏色和層的填充不透明度就可以同時看到高光層和陰影層。這兩個“虛擬”層的混合模式以及透明度仍然和斜面效果的一樣。(相(相當于一對外斜面與內斜面的結合)當于一對外斜面與內斜面的結合)34枕狀浮雕枕狀浮雕枕狀浮雕相當復雜,添加了枕狀浮雕樣式的層會一下子多出四個“虛擬”層,兩個在上,兩個在下。上下各含有一個高光層和一個陰影層。因此枕形浮雕是兩隊內斜面和外斜面的混合體。比如:在這個例子中,圖層首先被賦予一個內斜面樣式,形成一個突起的高臺效果,然后又被賦予一個外斜面樣式,整個高臺又陷入一

17、個“坑”當中,最終形成了如圖所示的效果(下一圖層的填充色設為灰色)。35方法(Technique)這個選項可以設置三個值,包括平滑(Soft)、雕刻柔和(ChiselSoft)、雕刻清晰(ChiselHard)。其中“平滑”是默認值,選中這個值可以對斜角的邊緣進行模糊,從而制作出邊緣光滑的高臺效果,如下圖。36如果選擇“雕刻清晰“,效果是這樣的:37雕刻柔和”是一個折中的值:38深度(Depth)“深度”必須和“大小”配合使用,“大小”一定的情況下,用“深度”可以調整高臺的截面梯形斜邊的光滑程度。比如在“大小”值一定的情況下,不同的“深度”值產生的效果。首先將“深度”設置的小一些:39再將“深

18、度”設置為最大(1000%)u 方向(Direction):方向的設置值只有“上”和“下”兩種,其效果和設置“角度”是一樣的。在制作按鈕的時候,“上”和大小(Size)大小用來設置高臺的高度,必須和“深度”配合使用。u 柔化(Soften):柔化一般用來對整個效果進行進一步的模糊,使對象的表面更加柔和,減少棱角感。40角度(Angle)這里的角度設置要復雜一些。圓當中不是一個指針,而是一個小小的十字,通過前面的效果我們知道,角度通常可以和光源聯系起來,對于斜面和浮雕效果也是如此,而且作用更大。斜面和浮雕的角度調節不僅能夠反映光源方位的變化,而且可以反映光源和對象所在平面所成的角度,具體來說就是那個小小的十字和圓心所成的角度以及光源和層所成的角度(后者就是高度)。這些設置既可以在圓中拖動設置,也可以在旁邊的編輯框中直接輸入。比如:我們首先將高度設置為67度,得到以下的效果(如果設置為90度,光源就會移到對象的正上方):41接下來再將高度設置為較小的值(11度),得到這樣的效果(注意,光源的高度降低了,如果將高度設置為0,光源將會落到對象所在的平面上,斜角和浮雕效果就會消失):42使用全局光(UseGlobalLight)“使用全局光”這個選項一般都應當選上,表示所有的樣式都受同一個光源的照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