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應用_第1頁
汽車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應用_第2頁
汽車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應用_第3頁
汽車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應用_第4頁
汽車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應用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汽車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應用摘要:討論了車用增壓發動機在低速和加速工況下的各種改善技術方案及其發展情況。分析結果表明,車用渦輪增壓系統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能更有效地改善發動機在低速工況的扭矩特性,縮短增壓發動機的加速滯后期。關鍵詞:增壓發動機;渦輪增壓器;加速性;低速工況1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渦輪增壓發動機是一個空氣壓縮機,它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作為動力來推動位于排氣道內的渦輪,渦輪轉動的同時帶動位于進氣道內同軸的葉輪,葉輪壓縮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新鮮空氣,再送入氣缸。當發動機轉速加快,高速的廢氣推動渦輪提速,廢氣排出速度與渦輪轉速同步加快,空氣壓縮程度得以加大,發動機的進氣量就相應地增加

2、,氣缸內燃燒更充分,動力輸出就更高。2渦輪增壓發動機優勢內燃機是一種耗氣機械,由于燃油需要與空氣混合才能完成燃燒沖程一旦空燃比達到某一值后,再增加燃油,不但不會產生更多功率,還將黑煙和未燃盡的燃油排到大氣中。發動機供油越多黑煙就越濃。因此,當超過空燃比極限后,繼續供油不但消耗更多燃油、使柴油機壽命縮短,還會嚴重污染大氣。渦輪增壓的最大優點是它可在不增加發動機排量的基礎上,大幅度提高發動機的功率非增壓發動機通過曲軸的運動直接從大氣中吸進空氣而渦輪增壓發動機由渦輪增壓器向發動機提供壓縮空氣。由于進入氣缸的空氣增多所以允許噴入較多的燃油使發動機產生較多的功率并具有較高的燃燒效率。這意味著一臺尺寸和重

3、量相同的發動機經增壓后可以產生較多的功率或者說一臺小排量發動機經增壓后可產生與較大發動機相同的功率。由于渦輪增壓器為發動機提供了更多的空氣燃油在發動機氣缸里燃燒時會燃燒得更充分、更徹底。其它還有節約燃油和降低排放等優點。渦輪增壓器可使非增壓發動機在高原上工作時得到氧氣補償發動機和渦輪增壓器相匹配使進氣管壓力保持海平面大氣壓。而一臺自然吸氣的發動機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其功率將下降。增壓系統技術類型主要由以下幾種。3增壓系統技術類型3.1輔助能量的渦輪增壓系統輔助能量的渦輪增壓系統研究了電動、機械、風動、液力的輔助驅動渦輪增壓后,單獨驅動輔助壓氣機即與渦輪增壓器并聯的電動壓氣機價格相對便宜而且高效,

4、可以很好改善起動及部分負荷性能。另外一種外部供給能量措施,就是在渦輪前設置補燃室。補燃室的作用是通過燃料在補燃室中定壓燃燒,為發動機提供各種部分負荷工況下所需的增壓壓力,即向渦輪提供輔助能量。3.2可變截面渦輪增壓系統在常規的渦輪增壓系統中增壓器的渦輪流通截面是固定的,對要求變工況運行的車用高速內燃機來說,會出現低速時供氣不足、高速時增壓過度的情況??勺儙缀螀禍u輪增壓器能夠隨發動機流量的減少相應減小渦輪的流通截面,渦輪機可以保持幾乎不變的膨脹比以便提供能量使壓氣機具有足夠的增壓比。它們可以顯著改善發動機瞬態響應速度的突然變化和負荷??勺兘孛鏈u輪增壓系統分為可調渦輪噴嘴截面增壓系統、軸向移動變

5、截面系統、可變渦輪葉(截面增壓系統。3.3相繼增壓系統相繼增壓系統是采用多臺增壓器,隨著增壓發動機轉速和負荷的增長,相繼按順序投入運行達到增壓器和發動機的最佳匹配,從而使發動機在整個運行區域內有較高的增壓比和較好的經濟性。相繼增壓系統有2個氣動控制閥門,分別控制渦輪和壓氣機投入或退出運行。裝在渦輪進口處的稱為燃氣控制閥,裝在壓氣機出口處的為單向空氣閥,它們均由增壓系統控制儀根據控制模型進行自動控制。隨著發動機運行工況的變化,由增壓系統控制儀按照控制模型,自動控制增壓器投入或退出運行,使發動機在高低轉速時的聯合運行線均在壓氣機的高效區,從而使發動機在全工況有較好的瞬態響應特性,滿足其低速和加速工

6、況要求。 3.4進、排氣旁通和旁通回熱系統進氣旁通技術是為了減少渦輪遲滯,提高發動機響應速度。在增壓器的壓氣機的進出口連接一旁通閥,當排氣壓力不足以驅動渦輪來產生增壓壓力時,進氣通過旁通閥直接進入氣缸,排氣則驅動渦輪,帶動沒有負載的壓氣機快速達到較高轉速。當發動機在高速工況運行時,進氣管中空氣增壓壓力超過一定值后旁通閥會立即打開,通過旁通閥將部分廢氣旁通繞過增壓器渦輪,克服了高速時發動機容易爆燃的缺點;在發動機低負荷和低的增壓壓力時,廢氣旁通閥關閉,全部廢氣流過渦輪,使增壓壓力達到最大值。旁通回熱系統的目的是改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低速工況性能。發動機與增壓器按高工況匹配,在部分負荷時打開進排氣旁

7、通閥,使空氣流量加大,提高增壓壓力。3.5二級渦輪增壓系統二級渦輪增壓系統中,2個渦輪增壓器和發動機在氣路上串聯起來,一般低壓級采用尺寸較大的增壓器,而高壓級采用尺寸較小的增壓器。兩級渦輪增壓系統在技術上較為簡單。其主要優點是:每級壓氣機后的空冷器使整個壓縮過程向等溫壓縮靠近,整個渦輪增壓器組的總效率提高;整個系統的增壓壓力較高,而每一級的增壓比較低,渦輪增壓器的可靠性提高,噪聲降低,且單級壓氣機有較寬的高效率區域;對環境溫度和壓力變化不敏感。3.6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組成復合增壓系統由渦輪增壓器和機械增壓器組成的復合增壓系統就是利用了這2種增壓性能優缺點的互補性開發的雙增壓系統。渦輪增壓器和機

8、械增壓器在進氣道中被串聯在一起。空氣從空氣過濾器進入進氣管后,首先要經過機械增壓器,然后通過進氣管引導再經過渦輪增壓器,最后進入進氣歧管。它們雖然串聯在一起,但并不都是同時工作。機械增壓器與發動機相連接的電磁離合器、排氣旁通閥的開閉均由電子控制。低速和加速時電磁離合器可以迅速連接發動機的動力,給汽車帶來很好的低轉速扭矩,讓起步時動力十足,克服了單渦輪增壓器遲滯的缺陷。在大負荷或滿負荷時,渦輪增壓器可以提供大的增壓比,機械增壓器可以停止工作,防止消耗過多的發動機功率。4結論通過對各種渦輪增壓系統與發動機的高效匹配分析可知改善后的增壓發動機可明顯改善發動機的低速扭矩特性和加速延遲期,特別是能恢復高

9、海拔地區發動機的功率。但各種復雜結構的渦輪增壓系統技術難度大,制造成本高,所以要兼顧各種利弊因素來匹配增壓發動機。參考文獻4 蘇巖, 李理光, 肖敏等. 可變配氣相位對發動機性能的影響. 汽車技術, 2000(10:11145 周華張曉輝韓玉環. 汽油機缸內直噴稀薄燃燒技術(GDI. 客車技術與研究,2007, 29(4:28306 錢人一. 增壓技術和縮小排量策略. 汽車與配件, 2003 (26:318 朱大鑫. 渦輪增壓與渦輪增壓器.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 7 9 蘇巖,李理光,肖敏等. 國外發動機可變配氣相位研究進展. 汽車技術, 1999(610 李紅艷. 發動機無凸輪

10、軸氣門驅動的研究與進展. 車用發動機, 2001(2:1511 MichaeGrohn, Klaus Wolf.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s. SAE 1989:1990 12 Masaru Ogura, Tomiyuki Sasaki, KuratoshiKasahara, etal. A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the direct injection diesel engine with a new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JSAE(9:93994913 王韜, 秦德. 發動機可變

11、氣門正時技術的研究. 小型內燃機與摩托車, 2003, 3 (32:, 202214 陳學勤. 可變氣門系統的研究與發展. 車用發動機, 2002(3:15 15 Cross PC. A Rotary Valve Combustion System with Throttleless Inlet Charge controlC .SAE Paper, 94:081316 FitsosP,Harralson J. Valve Timing by Means of a Rotary Actuator C. SAE Paper, 1999:1330.17 王祖德,王軍雷. 我國車用汽油機產品技術現狀,存在問題及政策建議.實用汽車技術, 2007(2:2030 18 尹雪晨. 汽油機增壓技術及其發展概況. 車用發動機,1986(5:1100 19 曾春榮. DA465 增壓發動機模擬計算與性能預測碩士論文. 哈爾濱: 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12:1220 張然治,任建文,崔靜.車用發動機增壓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