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載波及F+D負荷均衡相關參數整理_第1頁
雙載波及F+D負荷均衡相關參數整理_第2頁
雙載波及F+D負荷均衡相關參數整理_第3頁
雙載波及F+D負荷均衡相關參數整理_第4頁
雙載波及F+D負荷均衡相關參數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雙載波場景(D1+D2、E1+E2、F1+F2):開啟駐留態負荷均衡+盲切換的連接態負荷均衡字字段段中中文文名名稱稱字字段段英英文文名名稱稱所所在在無無線線配配置置表表負荷均衡算法開關lbSwchLoadManagementTDD負荷均衡系統優先級指示lbRATPriorityLoadManagementTDD負荷均衡執行周期(秒)lbPeriodLoadManagementTDD降負荷用戶數numHOUELoadMNGCellTDD上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intraNeighborLoadThrdUlLoadMNGCellTDD下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

2、intraNeighborLoadThrdDlLoadMNGCellTDD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prbLBExeThrdZUlLoadMNGCellTDD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prbLBExeThrdZDlLoadMNGCellTDD上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intraNeighborLoadRelaThrdUlLoadMNGCellTDD下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intraNeighborLoadRelaThrdDlLoadMNGCellTDD允許負荷重于本小區的鄰小區數目allowHLNbrNumLoadManagemen

3、tTDDIntra-LTE負荷均衡頻點優先級策略開關intraLBFreqPriorSwchLoadManagementTDDIntra-LTE負荷均衡同頻頻點優先級lbIntraFreqPriorityEUtranCellMeasurementTDD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lbIntraFreqPriorityEUtranCellMeasurementTDD下發事件測量配置的用戶數numMeasureUELoadMNGCellTDD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指示lbTraffTypeIndLoadManagementTDD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開關lbTraffTypeSwchLoa

4、dManagementTDD服務小區與E-UTRAN系統內鄰區關系shareCoverEUtranRelationTDD上行異系統鄰小區過負荷門限(%)interNeighborLoadThrdUlLoadManagementTDD下行異系統鄰小區過負荷門限(%)interNeighborLoadThrdDlLoadManagementTDD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ueNumThrdLoadMNGCellTDD頻間重選優先級interReselPrioEUtranReselectionTDD異頻/異系統駐留負荷均衡算法開關ucInterCLBSwchLoadManagementTDD異頻/異系

5、統無線駐留負荷均衡執行門限(%)ucCLBPRBExeThrdLoadMNGCellTDDCLB中專用小區重選優先級的頻點個數clbFreqNumLoadManagementTDD建建議議值值1同覆蓋場景可以打開盲切換,其他場景建議采用基于測量的切換方式254,255,0,0,0,0,0負荷均衡系統優先級指示是一組數值,該一維數組從第一個數組成員開始依次對應EUTRA-FDD、EUTRA-TDD、GERAN、UTRA-FDD、UTRA-TDD、CDMA2000-HRPD和CDMA2000-1xRTT各系統的優先級,每個系統的優先級取值范圍為0到255。該值越高,則表明系統的優先級越高。 20負

6、荷均衡執行周期一般設置為30秒,可以根據均衡的用戶數縮小或者增大周期; 10降負荷用戶數是負荷均衡過程中每次選擇降負荷的最大用戶數目,可以根據均衡的用戶數增大或者減小此數值,最大值為10。 推薦值:周期設置為20s,普通場景降負荷用戶數設置為35,高鐵場景降負荷用戶數設置為510;60上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利用率)高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 建議值:保持默認值90% 60上行Intra

7、-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利用率)高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 建議值:保持默認值90% 5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數達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占比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

8、”。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設置為15%20%,基于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默認790; 5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數達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占比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

9、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設置為15%20%,基于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默認790; 3上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參數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服務小區與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使用率)的差值小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取值越大,所要求的候選小區負荷就越輕;反之,限制就越松。 建議值:建議設置為3%5%; 3上行Int

10、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參數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服務小區與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使用率)的差值小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取值越大,所要求的候選小區負荷就越輕;反之,限制就越松。 建議值:建議設置為3%5%; 6允許負荷重于本小區的鄰小區數目用于判斷當高負荷的鄰小區數目小于等于該參數時,才可能會啟動負荷均衡功能。該功能的初衷是避免多個高負荷小區同時觸發負荷均衡,但是在現網存在幾十上百個鄰區的情況下,存在部分鄰區比服務小區負荷高,其實并不

11、應該影響到服務小區的負荷均衡觸發。因此,建議取得大一些。 建議值:建議大于等于6; 1Intra-LTE負荷均衡頻點優先級策略開關,此開關確定了是否在Intra-LTE負荷均衡中打開頻點優先級策略。策略關閉:針對所有頻點下發A4事件,包括同頻; 通用策略:根據頻點優先級的配置,針對頻點優先級不為0的頻點下發A4事件,且頻點的A4 Ofn可配,同頻的A4 Ofn為0; WCP定制策略: 僅針對最高優先級的頻點下發A4事件。 建議值:1(通用策略) 0Intra-LTE負荷均衡同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指示了負荷均衡時同頻頻點的優先級,該參數和“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一起決定了負荷均

12、衡的各個頻點的優先級,通常此參數設置為0。 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是一個一維數組,數組成員對應每個異頻頻點的優先級。取值越大優先級級別越高。 涉及負荷均衡的目標小區排序,優先級高的排在前面。 建議值:同頻頻點優先級設置為0,異頻頻點優先級都設置為255或按需設置 255Intra-LTE負荷均衡同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指示了負荷均衡時同頻頻點的優先級,該參數和“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一起決定了負荷均衡的各個頻點的優先級,通常此參數設置為0。 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是一個一維數組,數組成員對應每個異頻頻點的優先級。取值越大優先級級別

13、越高。 涉及負荷均衡的目標小區排序,優先級高的排在前面。 建議值:同頻頻點優先級設置為0,異頻頻點優先級都設置為255或按需設置 10下發事件測量配置的用戶數該參數是采用基于事件測量進行切換的負荷均衡方案時,由于用戶的位置未知,很可能選擇的用戶不會滿足A4條件,為了避免最終沒有用戶上報A4,因此下發A4事件測量時可以對多個用戶同時下發測量,同時下發測量的用戶數的數量通過該參數配置。 建議值:保持默認值“10” 0,0,1,1,0,1,1,1,1,1,1,1,1,1,1,1,1,1,1,1,1,1,1,1,1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指示,該參數是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指示。該數組每個元素對應著包含該Q

14、CI類型業務的用戶是否可以作為負荷均衡目標用戶。0表示禁止,1表示允許。從第一個數組成員開始依次對應著QCI = 1、 QCI = 2、 QCI = 3、 QCI = 4、 QCI = 5、 QCI = 6、 QCI = 7、 QCI = 8、 QCI = 9,后16位為預留位。當負荷均衡用戶選擇策略開關打開時生效。 建議值:開啟VOLTE業務的網絡建議將QCI 1、2、5設置為0; 1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開關,此開關確定了是否打開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策略。策略打開,可以按照QCI配置是否允許該QCI的業務進行負荷均衡。 建議值:未開啟VOLTE業務的網絡建議保持默認值“關閉”;開啟VOLTE

15、業務的網絡建議設置為“打開” 同覆蓋服務小區與E-UTRAN系統內鄰區關系參數,在盲切換時選擇同覆蓋(或鄰小區包含本小區),基于測量的負荷均衡對鄰區關系無要求。5520M帶寬:79010M帶寬:40051(通用策略)異頻/異系統駐留負荷均衡算法開關,用于控制是否啟動異頻/異系統駐留負荷均衡功能。除WCP外設置通常策略。 建議值:設置為1(通用策略) 5%異頻/異系統駐留負荷均衡執行門限,用于控制是否執行無線駐留負荷均衡。當小區上行或下行無線負荷大于該門限,則執行駐留態負荷均衡。 建議值:建議跟連接態門限保持一致,15%20%; 1CLB中專用小區重選優先級的頻點個數,異頻/異系統駐留負荷均衡過

16、程中每次配置UE專用的小區重選優先級的頻點個數,僅適用于通用策略開啟的場景。 建議:保持默認值“1” 負荷均衡系統優先級指示是一組數值,該一維數組從第一個數組成員開始依次對應EUTRA-FDD、EUTRA-TDD、GERAN、UTRA-FDD、UTRA-TDD、CDMA2000-HRPD和CDMA2000-1xRTT各系統的優先級,每個系統的優先級取值范圍為0到255。該值越高,則表明系統的優先級越高。 負荷均衡執行周期一般設置為30秒,可以根據均衡的用戶數縮小或者增大周期; 降負荷用戶數是負荷均衡過程中每次選擇降負荷的最大用戶數目,可以根據均衡的用戶數增大或者減小此數值,最大值為10。 推薦

17、值:周期設置為20s,普通場景降負荷用戶數設置為35,高鐵場景降負荷用戶數設置為510;上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利用率)高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 建議值:保持默認值90% 上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利用率)高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

18、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 建議值:保持默認值90% 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數達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占比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設置為15%20%,基

19、于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默認790; 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數達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占比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設置為15%20%,基于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默認790;

20、上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參數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服務小區與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使用率)的差值小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取值越大,所要求的候選小區負荷就越輕;反之,限制就越松。 建議值:建議設置為3%5%; 上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參數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服務小區與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使用率)的差值小于

21、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取值越大,所要求的候選小區負荷就越輕;反之,限制就越松。 建議值:建議設置為3%5%; 允許負荷重于本小區的鄰小區數目用于判斷當高負荷的鄰小區數目小于等于該參數時,才可能會啟動負荷均衡功能。該功能的初衷是避免多個高負荷小區同時觸發負荷均衡,但是在現網存在幾十上百個鄰區的情況下,存在部分鄰區比服務小區負荷高,其實并不應該影響到服務小區的負荷均衡觸發。因此,建議取得大一些。 建議值:建議大于等于6; Intra-LTE負荷均衡頻點優先級策略開關,此開關確定了是否在Intra-LTE負荷均衡中打開頻點優先級策略。策略關閉:針對所

22、有頻點下發A4事件,包括同頻; 通用策略:根據頻點優先級的配置,針對頻點優先級不為0的頻點下發A4事件,且頻點的A4 Ofn可配,同頻的A4 Ofn為0; WCP定制策略: 僅針對最高優先級的頻點下發A4事件。 建議值:1(通用策略) Intra-LTE負荷均衡同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指示了負荷均衡時同頻頻點的優先級,該參數和“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一起決定了負荷均衡的各個頻點的優先級,通常此參數設置為0。 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是一個一維數組,數組成員對應每個異頻頻點的優先級。取值越大優先級級別越高。 涉及負荷均衡的目標小區排序,優先級高的排在前面。

23、建議值:同頻頻點優先級設置為0,異頻頻點優先級都設置為255或按需設置 Intra-LTE負荷均衡同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指示了負荷均衡時同頻頻點的優先級,該參數和“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一起決定了負荷均衡的各個頻點的優先級,通常此參數設置為0。 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是一個一維數組,數組成員對應每個異頻頻點的優先級。取值越大優先級級別越高。 涉及負荷均衡的目標小區排序,優先級高的排在前面。 建議值:同頻頻點優先級設置為0,異頻頻點優先級都設置為255或按需設置 下發事件測量配置的用戶數該參數是采用基于事件測量進行切換的負荷均衡方案時,由于用戶的位置未知

24、,很可能選擇的用戶不會滿足A4條件,為了避免最終沒有用戶上報A4,因此下發A4事件測量時可以對多個用戶同時下發測量,同時下發測量的用戶數的數量通過該參數配置。 建議值:保持默認值“10” 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指示,該參數是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指示。該數組每個元素對應著包含該QCI類型業務的用戶是否可以作為負荷均衡目標用戶。0表示禁止,1表示允許。從第一個數組成員開始依次對應著QCI = 1、 QCI = 2、 QCI = 3、 QCI = 4、 QCI = 5、 QCI = 6、 QCI = 7、 QCI = 8、 QCI = 9,后16位為預留位。當負荷均衡用戶選擇策略開關打開時生效。 建議

25、值:開啟VOLTE業務的網絡建議將QCI 1、2、5設置為0; 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開關,此開關確定了是否打開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策略。策略打開,可以按照QCI配置是否允許該QCI的業務進行負荷均衡。 建議值:未開啟VOLTE業務的網絡建議保持默認值“關閉”;開啟VOLTE業務的網絡建議設置為“打開” 服務小區與E-UTRAN系統內鄰區關系參數,在盲切換時選擇同覆蓋(或鄰小區包含本小區),基于測量的負荷均衡對鄰區關系無要求。異頻/異系統駐留負荷均衡算法開關,用于控制是否啟動異頻/異系統駐留負荷均衡功能。除WCP外設置通常策略。 建議值:設置為1(通用策略) 異頻/異系統駐留負荷均衡執行門限,用

26、于控制是否執行無線駐留負荷均衡。當小區上行或下行無線負荷大于該門限,則執行駐留態負荷均衡。 建議值:建議跟連接態門限保持一致,15%20%; CLB中專用小區重選優先級的頻點個數,異頻/異系統駐留負荷均衡過程中每次配置UE專用的小區重選優先級的頻點個數,僅適用于通用策略開啟的場景。 建議:保持默認值“1” 負荷均衡系統優先級指示是一組數值,該一維數組從第一個數組成員開始依次對應EUTRA-FDD、EUTRA-TDD、GERAN、UTRA-FDD、UTRA-TDD、CDMA2000-HRPD和CDMA2000-1xRTT各系統的優先級,每個系統的優先級取值范圍為0到255。該值越高,則表明系統的

27、優先級越高。 降負荷用戶數是負荷均衡過程中每次選擇降負荷的最大用戶數目,可以根據均衡的用戶數增大或者減小此數值,最大值為10。 推薦值:周期設置為20s,普通場景降負荷用戶數設置為35,高鐵場景降負荷用戶數設置為510;上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利用率)高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 建議值:保持默認值90% 上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用于判

28、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利用率)高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 建議值:保持默認值90% 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數達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占比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

29、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設置為15%20%,基于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默認790; 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數達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占比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

30、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設置為15%20%,基于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默認790; 上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參數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服務小區與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使用率)的差值小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取值越大,所要求的候選小區負荷就越輕;反之,限制就越松。 建議值:建議設置為3%5%; 上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參數用

31、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服務小區與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使用率)的差值小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取值越大,所要求的候選小區負荷就越輕;反之,限制就越松。 建議值:建議設置為3%5%; 允許負荷重于本小區的鄰小區數目用于判斷當高負荷的鄰小區數目小于等于該參數時,才可能會啟動負荷均衡功能。該功能的初衷是避免多個高負荷小區同時觸發負荷均衡,但是在現網存在幾十上百個鄰區的情況下,存在部分鄰區比服務小區負荷高,其實并不應該影響到服務小區的負荷均衡觸發。因此,建議取得大一些。 建議值:建議大于等于6

32、; Intra-LTE負荷均衡頻點優先級策略開關,此開關確定了是否在Intra-LTE負荷均衡中打開頻點優先級策略。策略關閉:針對所有頻點下發A4事件,包括同頻; 通用策略:根據頻點優先級的配置,針對頻點優先級不為0的頻點下發A4事件,且頻點的A4 Ofn可配,同頻的A4 Ofn為0; WCP定制策略: 僅針對最高優先級的頻點下發A4事件。 建議值:1(通用策略) Intra-LTE負荷均衡同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指示了負荷均衡時同頻頻點的優先級,該參數和“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一起決定了負荷均衡的各個頻點的優先級,通常此參數設置為0。 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

33、該參數是一個一維數組,數組成員對應每個異頻頻點的優先級。取值越大優先級級別越高。 涉及負荷均衡的目標小區排序,優先級高的排在前面。 建議值:同頻頻點優先級設置為0,異頻頻點優先級都設置為255或按需設置 Intra-LTE負荷均衡同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指示了負荷均衡時同頻頻點的優先級,該參數和“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一起決定了負荷均衡的各個頻點的優先級,通常此參數設置為0。 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是一個一維數組,數組成員對應每個異頻頻點的優先級。取值越大優先級級別越高。 涉及負荷均衡的目標小區排序,優先級高的排在前面。 建議值:同頻頻點優先級設置為0,

34、異頻頻點優先級都設置為255或按需設置 下發事件測量配置的用戶數該參數是采用基于事件測量進行切換的負荷均衡方案時,由于用戶的位置未知,很可能選擇的用戶不會滿足A4條件,為了避免最終沒有用戶上報A4,因此下發A4事件測量時可以對多個用戶同時下發測量,同時下發測量的用戶數的數量通過該參數配置。 建議值:保持默認值“10” 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指示,該參數是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指示。該數組每個元素對應著包含該QCI類型業務的用戶是否可以作為負荷均衡目標用戶。0表示禁止,1表示允許。從第一個數組成員開始依次對應著QCI = 1、 QCI = 2、 QCI = 3、 QCI = 4、 QCI = 5、

35、QCI = 6、 QCI = 7、 QCI = 8、 QCI = 9,后16位為預留位。當負荷均衡用戶選擇策略開關打開時生效。 建議值:開啟VOLTE業務的網絡建議將QCI 1、2、5設置為0; 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開關,此開關確定了是否打開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策略。策略打開,可以按照QCI配置是否允許該QCI的業務進行負荷均衡。 建議值:未開啟VOLTE業務的網絡建議保持默認值“關閉”;開啟VOLTE業務的網絡建議設置為“打開” 異頻/異系統駐留負荷均衡執行門限,用于控制是否執行無線駐留負荷均衡。當小區上行或下行無線負荷大于該門限,則執行駐留態負荷均衡。 建議值:建議跟連接態門限保持一致,1

36、5%20%; CLB中專用小區重選優先級的頻點個數,異頻/異系統駐留負荷均衡過程中每次配置UE專用的小區重選優先級的頻點個數,僅適用于通用策略開啟的場景。 建議:保持默認值“1” 負荷均衡系統優先級指示是一組數值,該一維數組從第一個數組成員開始依次對應EUTRA-FDD、EUTRA-TDD、GERAN、UTRA-FDD、UTRA-TDD、CDMA2000-HRPD和CDMA2000-1xRTT各系統的優先級,每個系統的優先級取值范圍為0到255。該值越高,則表明系統的優先級越高。 上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

37、上下行負荷水平。當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利用率)高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 建議值:保持默認值90% 上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利用率)高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 建議值:保持默認值90% 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

38、數達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占比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設置為15%20%,基于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默認790; 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數達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

39、占比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設置為15%20%,基于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默認790; 上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參數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服務小區與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

40、使用率)的差值小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取值越大,所要求的候選小區負荷就越輕;反之,限制就越松。 建議值:建議設置為3%5%; 上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參數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服務小區與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使用率)的差值小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取值越大,所要求的候選小區負荷就越輕;反之,限制就越松。 建議值:建議設置為3%5%; 允許負荷重于本小區的鄰小區數目用于判斷當高

41、負荷的鄰小區數目小于等于該參數時,才可能會啟動負荷均衡功能。該功能的初衷是避免多個高負荷小區同時觸發負荷均衡,但是在現網存在幾十上百個鄰區的情況下,存在部分鄰區比服務小區負荷高,其實并不應該影響到服務小區的負荷均衡觸發。因此,建議取得大一些。 建議值:建議大于等于6; Intra-LTE負荷均衡頻點優先級策略開關,此開關確定了是否在Intra-LTE負荷均衡中打開頻點優先級策略。策略關閉:針對所有頻點下發A4事件,包括同頻; 通用策略:根據頻點優先級的配置,針對頻點優先級不為0的頻點下發A4事件,且頻點的A4 Ofn可配,同頻的A4 Ofn為0; WCP定制策略: 僅針對最高優先級的頻點下發A

42、4事件。 建議值:1(通用策略) Intra-LTE負荷均衡同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指示了負荷均衡時同頻頻點的優先級,該參數和“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一起決定了負荷均衡的各個頻點的優先級,通常此參數設置為0。 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是一個一維數組,數組成員對應每個異頻頻點的優先級。取值越大優先級級別越高。 涉及負荷均衡的目標小區排序,優先級高的排在前面。 建議值:同頻頻點優先級設置為0,異頻頻點優先級都設置為255或按需設置 Intra-LTE負荷均衡同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指示了負荷均衡時同頻頻點的優先級,該參數和“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

43、”一起決定了負荷均衡的各個頻點的優先級,通常此參數設置為0。 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是一個一維數組,數組成員對應每個異頻頻點的優先級。取值越大優先級級別越高。 涉及負荷均衡的目標小區排序,優先級高的排在前面。 建議值:同頻頻點優先級設置為0,異頻頻點優先級都設置為255或按需設置 下發事件測量配置的用戶數該參數是采用基于事件測量進行切換的負荷均衡方案時,由于用戶的位置未知,很可能選擇的用戶不會滿足A4條件,為了避免最終沒有用戶上報A4,因此下發A4事件測量時可以對多個用戶同時下發測量,同時下發測量的用戶數的數量通過該參數配置。 建議值:保持默認值“10” 負荷均衡用戶業

44、務選擇指示,該參數是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指示。該數組每個元素對應著包含該QCI類型業務的用戶是否可以作為負荷均衡目標用戶。0表示禁止,1表示允許。從第一個數組成員開始依次對應著QCI = 1、 QCI = 2、 QCI = 3、 QCI = 4、 QCI = 5、 QCI = 6、 QCI = 7、 QCI = 8、 QCI = 9,后16位為預留位。當負荷均衡用戶選擇策略開關打開時生效。 建議值:開啟VOLTE業務的網絡建議將QCI 1、2、5設置為0; 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開關,此開關確定了是否打開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策略。策略打開,可以按照QCI配置是否允許該QCI的業務進行負荷均衡。

45、建議值:未開啟VOLTE業務的網絡建議保持默認值“關閉”;開啟VOLTE業務的網絡建議設置為“打開” 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數達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占比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

46、設置為15%20%,基于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默認790; 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數達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占比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設置為15%20%,基于小區RRC連接用

47、戶數門限默認790; 上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參數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服務小區與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RB使用率)的差值小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取值越大,所要求的候選小區負荷就越輕;反之,限制就越松。 建議值:建議設置為3%5%; 上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和下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參數用于判斷Intra-LTE相鄰小區的上下行負荷水平。當服務小區與Intra-LTE相鄰小區上下行用戶數占比(或P

48、RB使用率)的差值小于這個門限值時,則不將該小區作為Intra-LTE負荷均衡的候選目標小區。取值越大,所要求的候選小區負荷就越輕;反之,限制就越松。 建議值:建議設置為3%5%; 允許負荷重于本小區的鄰小區數目用于判斷當高負荷的鄰小區數目小于等于該參數時,才可能會啟動負荷均衡功能。該功能的初衷是避免多個高負荷小區同時觸發負荷均衡,但是在現網存在幾十上百個鄰區的情況下,存在部分鄰區比服務小區負荷高,其實并不應該影響到服務小區的負荷均衡觸發。因此,建議取得大一些。 建議值:建議大于等于6; Intra-LTE負荷均衡頻點優先級策略開關,此開關確定了是否在Intra-LTE負荷均衡中打開頻點優先級

49、策略。策略關閉:針對所有頻點下發A4事件,包括同頻; 通用策略:根據頻點優先級的配置,針對頻點優先級不為0的頻點下發A4事件,且頻點的A4 Ofn可配,同頻的A4 Ofn為0; WCP定制策略: 僅針對最高優先級的頻點下發A4事件。 建議值:1(通用策略) Intra-LTE負荷均衡同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指示了負荷均衡時同頻頻點的優先級,該參數和“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一起決定了負荷均衡的各個頻點的優先級,通常此參數設置為0。 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是一個一維數組,數組成員對應每個異頻頻點的優先級。取值越大優先級級別越高。 涉及負荷均衡的目標小區排序,

50、優先級高的排在前面。 建議值:同頻頻點優先級設置為0,異頻頻點優先級都設置為255或按需設置 Intra-LTE負荷均衡同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指示了負荷均衡時同頻頻點的優先級,該參數和“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一起決定了負荷均衡的各個頻點的優先級,通常此參數設置為0。 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是一個一維數組,數組成員對應每個異頻頻點的優先級。取值越大優先級級別越高。 涉及負荷均衡的目標小區排序,優先級高的排在前面。 建議值:同頻頻點優先級設置為0,異頻頻點優先級都設置為255或按需設置 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指示,該參數是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指示。該數組每個

51、元素對應著包含該QCI類型業務的用戶是否可以作為負荷均衡目標用戶。0表示禁止,1表示允許。從第一個數組成員開始依次對應著QCI = 1、 QCI = 2、 QCI = 3、 QCI = 4、 QCI = 5、 QCI = 6、 QCI = 7、 QCI = 8、 QCI = 9,后16位為預留位。當負荷均衡用戶選擇策略開關打開時生效。 建議值:開啟VOLTE業務的網絡建議將QCI 1、2、5設置為0; 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數達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占比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

52、”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設置為15%20%,基于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默認790; 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數達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占比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

53、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設置為15%20%,基于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默認790; Intra-LTE負荷均衡同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指示了負荷均衡時同頻頻點的優先級,該參數和“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一起決定了負荷均衡的各個頻點的優先級,通常此參數設置為0。 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是一個一維數組,數組成員對應每個異頻

54、頻點的優先級。取值越大優先級級別越高。 涉及負荷均衡的目標小區排序,優先級高的排在前面。 建議值:同頻頻點優先級設置為0,異頻頻點優先級都設置為255或按需設置 Intra-LTE負荷均衡同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指示了負荷均衡時同頻頻點的優先級,該參數和“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一起決定了負荷均衡的各個頻點的優先級,通常此參數設置為0。 Intra-LTE負荷均衡異頻頻點優先級該參數是一個一維數組,數組成員對應每個異頻頻點的優先級。取值越大優先級級別越高。 涉及負荷均衡的目標小區排序,優先級高的排在前面。 建議值:同頻頻點優先級設置為0,異頻頻點優先級都設置為255或按需設置 負

55、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指示,該參數是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指示。該數組每個元素對應著包含該QCI類型業務的用戶是否可以作為負荷均衡目標用戶。0表示禁止,1表示允許。從第一個數組成員開始依次對應著QCI = 1、 QCI = 2、 QCI = 3、 QCI = 4、 QCI = 5、 QCI = 6、 QCI = 7、 QCI = 8、 QCI = 9,后16位為預留位。當負荷均衡用戶選擇策略開關打開時生效。 建議值:開啟VOLTE業務的網絡建議將QCI 1、2、5設置為0; 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數達

56、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占比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設置為15%20%,基于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默認790; 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與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一般設置相同,在負荷均衡統計窗長時間內,若上行或者下行的用戶數達到執行門限,則進行負荷均衡。 用戶數占比

57、公式中分子“當前小區的用戶數”可以參考C373200030對應Counter ”RRC連接建立平均用戶數”,分母可以參考參數“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在實際配置時,由于設置“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一致,而實際小區RRC連接建立用戶數不同,均衡的效果存在差異,可以根據小區用戶數實際情況調整負荷均衡執行門限。 建議值:上下行都設置為15%20%,基于小區RRC連接用戶數門限默認790; 基于測量A4事件的均衡字字段段中中文文名名稱稱字字段段英英文文名名稱稱所所在在無無線線配配置置表表負荷均衡算法開關lbSwchLoadManagementTDD負荷均衡系統優先級指示lbRATPriorit

58、yLoadManagementTDD負荷均衡執行周期(秒)lbPeriodLoadManagementTDD降負荷用戶數numHOUELoadMNGCellTDD負荷均衡用戶位置信息開關lbUEPosInfSwchLoadManagementTDD下發事件測量配置的用戶數numMeasureUELoadMNGCellTDD事件判決的RSRP門限(A4)(配置號250)thresholdOfRSRPUeEUtranMeasurementTDD事件判決的RSRP門限(A4)(配置號252)thresholdOfRSRPUeEUtranMeasurementTDDA2測量門限thresholdOfR

59、SRPUeEUtranMeasurementTDDA1停止測量門限thresholdOfRSRPUeEUtranMeasurementTDD異頻啟測門限上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intraNeighborLoadThrdUlLoadMNGCellTDD下行Intra-LTE鄰小區過負荷門限(%)intraNeighborLoadThrdDlLoadMNGCellTDD上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prbLBExeThrdZUlLoadMNGCellTDD下行同廠商無線負荷均衡執行門限(%)prbLBExeThrdZDlLoadMNGCellTDD上行異系統鄰小區過負荷門

60、限(%)interNeighborLoadThrdUlLoadManagementTDD下行異系統鄰小區過負荷門限(%)interNeighborLoadThrdDlLoadManagementTDD上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intraNeighborLoadRelaThrdUlLoadMNGCellTDD下行Intra-LTE鄰小區相對負荷門限(%)intraNeighborLoadRelaThrdDlLoadMNGCellTDD允許負荷重于本小區的鄰小區數目allowHLNbrNumLoadManagementTDD負荷均衡用戶業務選擇開關lbTraffTypeSwc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