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 抗 菌 活 性 乳 酸 菌 的 篩 選 及 菌 種 鑒 定摘 要:研究旨在篩選適用于飼料青貯的高抗菌活性乳酸菌,并進行菌種鑒定。以藤黃微球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為指示菌,通過牛津杯雙層平板法對從玉米、水稻、蔬菜殘渣、豬糞、雞糞等樣品中分離出的121株乳酸菌進行抑菌試驗。通過生理生化,碳源發酵試驗和16SrRNA分子鑒定及recA基因擴增對所選菌株進行鑒定。菌株ZZU 575具有較強抗菌活性,排除酸、過氧化氫干擾后,其發酵上清液對大腸桿菌抑制作用消失,但對藤黃微球菌及沙門氏菌仍有很強的抑制活性;其抑菌活性在酸性條件下較強,在加入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以及100 以上熱處理時明顯下降甚至消失;ZZ
2、U 575被鑒定為植物乳桿菌。菌株ZZU 575在飼料青貯中具有潛在應用價值。關鍵詞:乳酸菌;抑菌活性;16S rRNA;recA乳酸菌是一種廣泛分布于自然界而且普遍應用于食品、醫藥、飼料等領域的益生菌。乳酸菌可以產生多種抑菌物質,包括有機酸,過氧化氫及細菌素等;其中細菌素是由微生物通過核糖體合成機制產生的一類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類物質,抑菌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同源的細菌,產生菌對其細菌素具有自身免疫性。細菌素與抗生素不同,一些抗生素殺死病原微生物的同時,還會破壞動物腸道正常菌群,導致菌群失調、抵抗力下降,疾病的發病率增加等不良情況。而乳酸菌產生的細菌素因其具有無毒性,無抗藥性,易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
3、降解,不易在體內蓄積引起不良反應等特性,已經引起開發高效安全飼料添加劑科研人員的密切關注1-5。細菌素可防止飼料本身被沙門氏菌等致病菌的污染,防止致病菌對動物的危害,并且可限制帶菌動物排瀉物中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我國農業部第105號公布的允許使用的飼料級微生物添加劑共12種,植物乳桿菌是其中的一種;菌體本身與所產植物乳桿菌素在飼料中主要應用于青貯飼料、微生物發酵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方面6-7。盡管乳酸菌在飼料青貯中已有所應用,但由于飼料種類繁多,分布區域環境條件差異較大,仍然需要廣泛篩選優良乳酸菌,開發新的適合具體需求的高效飼料青貯用乳酸菌添加劑。分離篩選高抗菌活性的乳酸菌,不僅有利于飼料青貯,還
4、可以應用于食品、飼料的殺菌防腐和微生態制劑的研究開發。本實驗篩選出一株抑菌活性較強的乳酸菌,并對其生物學特性進行研究,旨在為這一菌株作為飼料青貯添加劑的開發應用提供理論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材料1.1.1 實驗菌株乳酸菌菌株共121株,分離自玉米、水稻、蔬菜殘渣、豬糞、雞糞等樣品;指示菌有藤黃微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均為實驗室保存。1.1.2 試劑及培養基過氧化氫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菌株DNA提取試劑盒、MRS培養基、NA培養基。1.2 方法1.2.1 高抗菌活性菌株的初篩將保存于-80 冰箱中的乳酸菌活化后,接種到MRS 液體培養基,30 培養48 h。發酵液經 10 000
5、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用于高抗菌活性乳酸菌的篩選;采用牛津杯雙層平板法8測定其抑菌活性。1.2.2 產細菌素菌株的復篩乳酸菌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具有抑菌作用的物質,如有機酸、過氧化氫等,因此在篩選細菌素產生菌時需要排除這些因素的干擾,并初步確定其抑菌物質是蛋白質類物質。 酸抑制作用的排除:選取對三種指示菌均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按上訴方法制備發酵上清液,測上清液的pH值,用2 mol/l NaOH和2 mol/l乳酸調發酵上清液pH值至5.0,并用乳酸調未接種的MRS液體培養基pH值至5.0作為對照;用牛津杯雙層平板法做抑菌實驗。 過氧化氫酶作用的排除:選取酸排除后依然有抑菌作用的乳
6、酸菌菌株制備發酵上清液,調pH值至7.0,按照過氧化氫酶終濃度為5.0 mg/ml加入到發酵液中,37 水浴2 h,再將pH值調至5.0,檢測過氧化氫酶處理后發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 蛋白酶解檢測:選取篩選出的乳酸菌制備發酵上清液,調發酵上清液到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的最適作用pH值,按1.0 mg/ml加入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同上處理,檢測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對乳酸菌發酵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響。1.2.3 細菌素生物學特性初步鑒定 熱敏感性:將發酵上清液分別置 60、80、100 水浴鍋 30 min 和 60 min,121 滅菌鍋15 min;冷卻后進行抑菌實驗。 pH敏感性:發酵上清液,用1 m
7、ol/l 乳酸和1 mol/l NaOH 調其pH值分別為2.0、3.0、4.0、5.0、6.0、7.0、8.0、9.0,37 溫育2 h后,進行抑菌實驗。1.2.4 產細菌素乳酸菌的鑒定 菌株表型特征及生理生化實驗:觀察培養皿上菌落的形狀、顏色、大小等,用革蘭氏染色后觀察細胞的形態。生理生化實驗包括觀察不同溫度、pH值、鹽(NaCl)濃度條件下的生長狀況、過氧化氫酶實驗、葡萄糖產氣實驗,碳源發酵實驗9。 16S rRNA基因PCR產物片段的DNA序列分析10。 細菌基因組的recA擴增11-12。2 結果與分析2.1 初篩結果對實驗室保存的121株乳酸菌進行抑菌實驗,發現有45株對三種指示菌
8、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選取這45株菌進行復篩實驗。乳酸菌屬于G+菌,傳統觀點認為G+菌的抑菌范圍僅限于其他G+菌,但后來發現一些G+菌所產細菌素的抑菌譜可以顯著擴大,對一些G-菌也有抑制作用13。本實驗篩選出一些乳酸菌菌株對G+菌和G-菌均有抑制作用。2.2 復篩結果經過酸排除、過氧化氫排除實驗,從豬糞中分離出的編號為 ZZU 575的乳酸菌抑菌活性較強,其發酵上清液在不同條件下對指示菌的抑菌活性如表1所示,pH值調至5.0的MRS液體培養基對三種指示菌都沒有抑制作用,說明這三種指示菌可以耐受pH值5.0的環境。在排除酸的作用后,菌株 ZZU 575 的上清液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消失。但排除酸和過
9、氧化氫作用后,菌株ZZU 575對藤黃微球菌及沙門氏菌仍具有較強的抑制活性,說明該菌株發酵上清液中存在除酸和過氧化氫以外的其它抑菌物質。表1 ZZU 575的抑菌效果試驗菌株ZZU575ZZU575ZZU575ZZU575MRS抑菌活性藤黃微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注:抑菌圈直徑包含牛津杯外徑(7.80 mm);+:抑菌圈直徑8.0012.00 mm;+:12.0016.00 mm;+:16.0020.00 mm;-:表示無抑制作用(直徑8.00 mm),表2、表3同;代表酸排除處理;代表過氧化氫酶處理;代表蛋白酶K處理;代表胰蛋白酶處理。將菌株ZZU 575的發酵上清液進行胰蛋白酶
10、和蛋白酶K的酶解實驗,發現在加入胰蛋白酶后抑菌活性微弱,加入蛋白酶K后的抑菌活性消失,說明菌株ZZU 575發酵上清液中存在細菌素類抑菌物質。2.3 細菌素生物學特性的初步鑒定2.3.1 熱敏感性菌株ZZU 575發酵上清液在不同溫度處理下的抑菌效果如表2所示,菌株ZZU 575 產生的細菌素表現出較好的熱穩定性。在60 和80 條件下熱處理30 min和60 min,抑菌活性基本保持14不變,說明在低于或等于80 條件下該抑菌活性B藝設備工D道健康腸E機微量元素有A家論壇專F芻動物營養反G濟動物經H測技術檢I題論述專SILIAO GONGYEC驗研究試物質穩定性較強。但隨著溫度繼續升高,其活
11、性受到影響,在100 條件下處理30 min或60 min,活性有所減弱,在121 處理15 min后,抑菌活性消失。指示菌沙門氏菌藤黃微球菌加熱處理后的抑菌活性60 30 min+60 min+80 30 min+60 min+100 30 min+60 min+121 15 min-表2 溫度對細菌素抑菌活性的影響指示菌沙門氏菌藤黃微球菌抑菌活性pH值2.0+3.0+4.0+5.0+6.0+7.0-8.0-9.0-表3 pH值對抑菌活性的影響實驗菌株ZZU 575革蘭氏染色+細胞形態桿發酵類型同型生長溫度()5w10+40+45w50w可適生長pH值3.0+3.5+4.0+4.5+5.0+
12、6.0+7.0+8.0+9.0+NaCl 濃度(%)3.5+6.5+葡萄糖產氣-過氧化氫酶-表4 菌株形態及生理生化特性鑒定結果注:+:代表反應為陽性;-:代表反應為陰性;w:代表反應為弱陽性。表5同。2.4.1 菌落形態菌落呈圓形,顏色為乳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邊緣整齊。2.4.2 菌株的形態及生理生化特性(見表4)2.3.2 pH敏感性將菌株ZZU 575的發酵上清液調至不同的pH值后分別進行抑菌實驗,抑菌效果如表3所示。表3結果表明,在pH值2.06.0范圍內,菌株ZZU 575的發酵上清液對沙門氏菌和藤黃微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當pH值7.0時,菌株產生的細菌素基本無抑菌活性。2.4 菌
13、株ZZU 575的鑒定由表4可以看出,菌株ZZU 575可以在10 低溫下生長良好,而對45 、50 高溫及5 低溫的耐受能力微弱;可以在pH值3.09.0的范圍內生長良好;可以耐受3.5%及6.5%的鹽濃度。2.4.3 碳源發酵實驗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菌株ZZU 575 可以利用核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甘露醇等18種碳源,對攏牛兒糖、D-阿拉伯糖醇、葡萄糖酸鹽有微弱利用。2.4.4 16S rRNA序列分析將測得的16S rDNA序列與通過Blast在GenBank 中檢測得到的標準菌株序列信息通過CLUSTAL W軟件比對。采用鄰接法構建進化樹(neighbor-join
14、ing method),如圖1所示,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被用作外圍菌株。根據菌株的生理生化性狀,和其在系統進化樹上的位置,將菌株ZZU 575初步鑒定屬于植物乳桿菌群。將其和4株標準菌株L. plantarum subsp. plantarum,L. plantarum subsp. argentoratensis,L. pentosus,L. paraplantarum進行recA基因部分擴增產物的比對。結果如圖2所示。菌株ZZU 575和標準菌株植物乳桿菌一樣具有相同的recA基因擴增產物(318 bp)。因此ZZU 575被鑒定為植物乳桿菌(L. plantar
15、um subsp. plantarum)。3 討論對實驗室保存的乳酸菌進行抑菌活性實驗后,篩選到一株有較強抑菌活性的乳酸菌菌株ZZU 575,這株乳酸菌在排除有機酸和過氧化氫的作用后仍有抗菌活性,而蛋白酶K,胰蛋白酶的作用可以使其抑菌活性明顯下降甚至喪失,這與已報道的細菌素Sakacin C214情況類似,初步說明菌株ZZU 575產生的是蛋白類抑菌物質,有可能是一類細菌素。決定細菌素應用價值的關鍵因素是 15B藝設備工D道健康腸E機微量元素有A家論壇專F芻動物營養反G濟動物經H測技術檢I題論述專2013年第34卷第19期 總第448期C驗研究試編號0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61718192021222324碳源對照甘油赤癬醇D-阿拉伯糖L-阿拉伯糖核糖D-木糖L-木糖阿東醇-甲基-D-木糖甙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山梨糖鼠李糖衛茅醇肌醇甘露醇山梨醇-甲基-D-甘露糖甙-甲基-D-葡萄糖甙N-乙酰-葡糖胺苦杏仁甙熊果甙結果-+-+-+-+編號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碳源七葉靈柳醇纖維二糖麥芽糖乳糖蜜二糖蔗糖海藻糖菊糖松三糖棉籽糖淀粉糖原木糖醇攏牛兒糖D-松二糖D-來蘇糖D-塔塔糖D-巖糖L-巖糖D-阿拉伯糖醇L-阿拉伯糖醇葡萄糖酸鹽2-酮基-葡萄糖酸鹽5-酮基-葡萄糖酸鹽結果+-+-w-w
17、-w-表5 碳源發酵實驗結果16圖1 ZZU 575的16S rRNA基因序列系統進化樹B藝設備工D道健康腸E機微量元素有A家論壇專F芻動物營養反G濟動物經H測技術檢I題論述專SILIAO GONGYEC驗研究試細菌素的穩定性,因其結構和性質的不同,各類細菌素的穩定性不一樣。細菌素的穩定性主要受到溫度和pH值的影響,對溫度而言,不同的細菌素對溫度的敏感性不同,本實驗篩選的菌株ZZU 575的抑菌物質在6080 高溫處理后抑菌作用基本保持穩定。溫度高于 100 時抑菌活性明顯降低,推測原因可能是高溫使多肽或者蛋白質的高級構象和空間結構發生變化,導致多肽或蛋白質失活,從而使得細菌素活性降低。對pH
18、值而言,大部分細菌素在酸性條件下穩定,在中性和堿性條件下活性降低或失活,菌株ZZU 575產生的抑菌物質在酸性條件下活性較強,表明其抑菌物質可以在弱酸性的青貯飼料中發揮作用。注:M代表DNA marker;1、2、3、4、5分別代表L. case(i陰性對照),L. paraplantarum,L. pentosus,L. plantarum subsp. plantarum, L. plantarum subsp. argentoratensis 的擴增產物;6代表待測菌株ZZU 575的擴增產物。圖2 recA基因擴增產物分析在對菌株ZZU 575進行鑒定中發現單憑該菌株的生理生化,碳源發
19、酵特征很難將其鑒定到種的水平。通過16S rRNA序列分析,發現ZZU 575歸于Lactobacillus屬,但不能明確鑒定到種,因此又補充了recA基因擴增產物分析。結果顯示菌株ZZU 575 屬 于 植 物 乳 桿 菌 (L. plantarum subsp.plantarum)。菌株ZZU 575所產抑菌物質的分離純化及作用機理等有待進一步研究。4 結論本研究篩選到一株高抗菌活性乳酸菌,對G+菌和G-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其產生的抑菌物質在酸性條件下活性較強,在6080 高溫范圍內活性穩定。該菌在1040 、pH值3.09.0環境中生長良好,能夠耐受6.5%的鹽濃度。以上結果表明該菌株在青
20、貯飼料中具有潛在應用價值。參考文獻1 田召芳,牛鐘相, 常維山,等. 乳酸菌細菌素的研究進展J.徽生物學雜志,2003,23(6): 47-49.2 張艾青,劉書亮,詹莉,等. 產廣譜細菌素乳酸菌的篩選J.中國釀造, 2007, 167(2): 45-48.3 王成濤,曹雁平,孫寶國,等. 產類細菌素乳酸菌的篩選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J. 中國釀造, 2008, 200(23):50-53.4 韓雪,李研東,王穎. 產細菌素乳酸菌的分離與篩選J. 中國飼料, 2011(7):31-32.5 儲衛華,曹映海,高國峰. 篩選產類細菌素乳酸菌及類細菌素特性研究J. 微生物學雜志, 2006, 26(1)
21、:23-25.6 孫紅姣,許軍勇. 細菌素應用研究進展J. 科技信息, 2009(36):663.7 陳一然,張明. 植物乳桿菌細菌素的研究與應用J.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1, 23(9):853-856.8 石金舟. 產細菌素乳酸菌的篩選鑒定和細菌素發酵條件的研究D. 碩士學位論文. 安徽:安徽農業大學, 2005:10.9 Pang H, Zhang M, Qin G,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bacteria isolated from corn stoversJ. Animal Science Journal,2011, 82:64
22、2-653.10 Saitou H, Miura K. Preparation of transforming deoxyribonucleic acid by phenol treatmentJ.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Acta, 1963, 72: 619-629.11 Torriani S, Felis G E, Dellaglio F. Differentiation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 pentosus, and L. paraplantarum by recAgene sequence analysis and multiplex PCR assay with recAgene derived PrimersJ. A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附睪炎的相關知識及護理
- 三明學院《化學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荊州學院《武術B(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油花珠核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媒體產業經營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巫溪餐廳鋁扣板施工方案
- 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財政金融》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兒童英語教育雙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消竹式明洞施工方案
- 防爆電氣安全培訓
- DB3713-T 255-2022 大棚黃瓜農機農藝融合栽培技術規程
- DB11∕T1103-2024泡沫玻璃板建筑保溫工程施工技術規程
- 2025年安徽宣廣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年
- 《自行車發展史》課件
- 《為瓷杯子做包裝盒》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數學北京版
- 9.3大氣壓強(課件)(共39張) 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 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機構設置及其相關職責
- 2025年熔化焊接與熱切割考試1000題及答案
- 八年級勞動教育國家測試題及答案
- HJ25-4-2014 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