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學概論課程重點_第1頁
林學概論課程重點_第2頁
林學概論課程重點_第3頁
林學概論課程重點_第4頁
林學概論課程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林學概論課程重點第一章 概述森林:以喬木樹種為主體,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內,占據相當大的空間(或面積),具有一定的結構,密集生長,并能顯著影響周圍環境的生物群落。我國森林法關于森林的概念:指土地面積0.0667hm2(1畝),郁閉度0.2,離地生長高度2m的以樹木為主體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與人工幼林,符合這一標準的竹林,以及特別規定的灌木林,行數在2行且行距4m或冠幅投影寬度10m的林帶。郁閉度:林冠投影面積與林地總面積之比。森林的特點:豐富的物種,復雜的結構,多種多樣的功能。第二章 森林及其分布森林的組成:森林植物、森林動物、森林微生物和林地。森林的種類

2、:根據起源:天然林、人工林根據人為干預程度: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根據樹葉形狀:針葉林、闊葉林根據林木組成:混交林、純林根據用途: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特種用途林。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藥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林木; 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

3、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森林生態系統:是森林生物群落與其環境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特殊類型的功能系統。是以喬木樹種為主體,組成結構復雜、生物量高的一種陸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的特點:1、結構復雜、生物種類多、林產品豐富2、體積龐大、壽命長久、對環境的影響力巨大3、穩定性相對較高4、生產力相對較高5、森林資源具有可再生性林分:是指內部特征相同,與其周圍具有明顯區別的一片具體的森林地段。根據成熟度林分分為:幼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我國森林的緯度地帶性:寒溫帶針葉林帶(大興安嶺)溫帶針闊混交林帶(小興安嶺長白山)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華北)亞熱帶常綠闊

4、葉林帶(華中)熱帶雨林和季雨林帶(華南)第三章主要森林樹種簡介生物多樣性:在一定的空間范圍之內多種多樣的活有機體和生境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森林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定森林地段的生物多樣性。森林生物多樣性的特點:1)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穩定的基礎。物種之間協同、競爭的關系,體系內能流、物流的循環,體系與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保證了系統內的協調及系統與環境的統一。正是這種協調和統一,使得系統穩定。森林內非常復雜的生物多樣性使森林生態系統內部有良好的自我調節機制,從而使得森林生態系統比草原和農田等其他陸地生態系統更加穩定,這也是混交林比

5、純林更加穩定的原因所在。混交樹種越多,程度越高,生態環境越好,越不易受外界影響。2)遺傳基因的多樣性森林是一座龐大的基因庫,森林中形形色色的生物防治是各種遺傳基因的外在表現。目前全世界已經鑒定的生物種類(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約170萬種,其中森林內物種占60%以上。3)物種多樣性任何生物要生存和發展,僅靠自己的能力是不夠的,需要多種多樣的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協調發展,森林能夠為許多生物的生存和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所以,森林是大量生物種類的搖籃,具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4)生態環境的高度協同性協同的生態環境來源于生物群落對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由于森林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豐富,綠色植

6、物的生產量高,對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高,動物和微生物群落發達,對環境資源的利用率高,有利于生態環境的高度協同性。生物多樣性保護方式:就地保護、遷地保護、離體保護。森林樹種:針葉樹、闊葉樹(落葉闊葉樹、常綠闊葉樹)、竹類植物。第四章 森林的效益森林的生態功能:1 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森林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承接雨水,減少落地降水量,能使地表徑流變成地下徑流,涵養水源,保持沙土。2防風固沙,護田保土在防護林和林帶的保護下,可以防止和減輕風的危害。當風經過森林時,氣流受到林木的阻擋和分割,迫使一部分氣流從樹梢上繞過,一部分氣流透過林間枝葉分割成許多方向不同的小股氣流,風力互相抵消,強風變成了弱風,從而降低

7、風水危害,保護農田土壤,提高農田產量。3調節氣候,增加降水1)林內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相差較小,一般特點是冬暖夏涼。由于林冠的作用,林內獲得太陽輻射能較少,空氣濕度大,日間林外熱空氣不易傳導至林內;夜間林冠又起到保溫作用,所以晝夜、冬夏溫差小。2)林內的地表蒸發比無林地顯著減小。3)林地土壤中含水量較多,林內外氣體交流弱,可以保持較多的林木蒸騰和林地蒸發的水汽。4)林區上空的水蒸汽量要比無林地上空多,因為水變成蒸汽要吸收一定的熱量,所以森林上空的空氣濕潤,氣溫較低,容易成云致雨。4保護環境,凈化大氣森林樹木能夠造成優美舒適的環境,有吸塵滅菌、消除噪聲的功能,對大氣污染能夠起到重要的凈化作用。包

8、括:1)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氣;2)吸附塵埃;3)吸毒殺菌;4)減少噪音。5、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功能1)系統大而且穩定,擁有的生物多樣性豐富;2)為特種多樣性提供了重要的基質保證;3)生物種類多,為遺傳基因提供了載體。森林的美學旅游價值:1) 以林木為主的森林植物美:包括植物的色彩美、形體美和韻味美。2) 森林的動物美:包括:林中獸類、鳥類和昆蟲。3) 森林的山水美:包括山體美和水體美。4) 森林的聲音美:包括:鳥、獸、蟲的鳴叫;泉、溪、瀑布的水聲;風、雨、雪、雹吹打林木形成的林濤呼嘯、習沙作響等聲音。森林的保健旅游功能:1)衛生保健:森林氧吧;吸收害、毒氣體和殺菌;滯塵降噪;凈化水體。2)氣候

9、保健:降低太陽輻射;調節溫度濕度。3)運動保健:登山散步,吐故納新。4)森林疏果:天然、綠色、有機。5)負氧離子:是指帶負電荷的氧離子。第五章 林木良種生產與壯苗培育優良品種:遺傳品質優良的品種。 遺傳品質包括:速生性、豐產性、優質性、適應性、抗逆性。優良種子:遺傳品質和播種品質均優良的種子。播種品質包括:物理特性、使用特性、發芽率。良種化的途徑:選擇、引種、雜交引種的概念:從外地或外國引進本地區或本國沒有的樹種,通過馴化培育使其成為本地或本國的栽培樹種。引種的意義:林木改良的基本技術之一; 多、快、好、省的良種化途徑; 豐富樹種資源、增加育種原始材料、保護珍稀瀕危樹種有重要意義。樹木引種馴化

10、成功的標準:1) 不需要采取特殊保護措施能夠正常生長;2) 不降低原有的經濟價值;3) 能夠用該樹種固有的繁殖方式進行繁殖;4) 沒有明顯或致命的病蟲害。良種推廣的途徑:母樹林、種子園、采穗圃苗木培育方式:播種育苗:插條育苗、嫁接育苗營養繁殖: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根、干、枝、葉、芽)或組織作為育苗材料進行育苗的方法。所培育出的苗木稱為營養繁殖苗。優點: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提早開花結實。缺點:繁殖多代容易出現早衰、退化現象;大量繁殖受限制。適應:母樹少、結實少、播種育苗困難的樹種。方式:插條、插根、埋條、嫁接、根蘗、組織培養。插條育苗:利用樹木枝條或苗干的一部分作為繁殖材料(插穗),插入苗床或育

11、苗基質中,使之生根成苗的育苗方法。嫁接育苗:把具有優良性狀的樹木枝條(或芽)嫁接到抗性強或繁殖容易的植株(砧木)上,使其愈合生長形成一株完整植株的育苗方法。第六章 森林培育基礎及育林技術體系森林生長發育的特點:個體發育規律:幼年期青年期壯年期衰老死亡期群體發育規律:幼苗幼樹幼齡林中齡林成熟林過熟林。提高森林生產力的途徑:1)選用適當的培育方式:因樹因地制宜選擇。2)遺傳改良:提高種植材料的遺傳品質。3)林分結構調控:密度、樹種組成、種植點配置等。4)立地選擇和調控:適地適樹,改地適樹。適地適樹:是指使樹木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與立地條件相適應。適地適樹的途徑:選地適樹、選樹適地;改地適樹、改樹適

12、地4種途徑。選地適樹根據造林樹種特性,選擇與之相適宜的地塊;選樹適地根據造林地的實地情況選擇適宜的樹種;改地適樹通過改良土壤措施達到適應樹種特性的辦法;改樹適地通過馴化、嫁接改良等措施使樹種適應種植地塊的立地條件。造林整地:又稱造林地的整理,是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并以翻墾土壤為主要內容的一項生產技術。造林方法:直播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幼林撫育管理:造林后至郁閉前的改善土壤水、肥、氣、熱和協調結構的措施。林地管理:松土除草、灌溉、排水、施肥、間作。林木管理:修枝、摘芽、除蘗、平茬、間苗、接干。第七章 森林健康與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森林生態系統對干擾因素的抗性及受干擾

13、后的變化大小和變化幅度。影響森林健康的因素:1、自然災害:森林火災、氣象災害;2、有害生物:病源微生物、害蟲、鼠類、有害植物;3、人為活動:環境污染、城市化擴展、不合理開墾、亂砍濫伐。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襲或不適宜的環境條件的影響,使得正常的生理活動受到阻礙,細胞、組織或器官遭到破壞,甚至引起死亡的現象。林木病害發生的條件:病源、感病植物、環境條件森林火災:是一種失去人為控制的森林燃燒現象第八章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主要是為了擴大同學們的知識面,不列入考試范圍第九章森林文化與美學概述森林文化的概念:森林文化是指人對森林的敬畏、崇拜與認識,是建立在對森林認識及其各種恩惠表示感謝的樸素感情基礎上,反映人與森林關系的文化現象。包括技術領域的森林文化與藝術領域的森林文化兩大部分。森林文化的特征:系統特征、社會特征、經濟特征森林文化的特性:生態特性、民族特性、地域特性、人文特性森林美學:關于森林美的學說,基本內容包括森林美和森林美的創造。森林美的特征:規模宏大、以綠色為基調、易變性和多樣性、功利和美相統一森林美的構成:1 以林木為主的森林植物美:色彩美、形體美、韻味美2 森林動物美:獸類、鳥類、昆蟲類3 森林的山水美:山體、水4 森林的聲音美:鳥、獸、蟲的鳴叫;泉、溪、瀑布的水聲;風、雨、雪、雹吹打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