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杜甫詩兩首望岳春望教案北京三帆中學語文組劉睿睿【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 .體會學習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如:景情分析法,煉字法,拓展延伸法等。2 .建立鑒賞詩歌的正確思維方式“讀詩知世論人”。過程與方法目標:1 .誦讀感知法,誦讀體悟法。2 .用詩歌賞析法“讀詩”,用背景介紹法“知世”,用對比閱讀法“論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比品析,理解杜甫對國家始終不變的守望,激發學生對詩圣杜甫的仰望之情。【教學重點】1 .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2 .通過“讀詩知世”來“論人”。【教學難點】理解杜甫對國家及其個人志向的“守望”,激發學生對詩圣杜甫的“仰望”之情。【教學過程】一、導入開門見山,直接入
2、題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杜甫詩兩首望岳春望,讓我們借助這兩個詩作,與千年前的“詩圣”直接對話。二、賞析詩歌望岳(一)整體感知【設計意圖】1、抓題眼,“望”字切入,激發興趣,整體感知詩歌;2、統領“深入分析”環節的兩大問題。【具體過程】1、齊讀望岳。2、思考問題:把題目“望岳”換作“看岳”,可以嗎?【明確】“望”1 、視角距離仰望、遠觀2 、對象特征突顯巍峨莊偉3 、情感心境飽含敬仰之情抒發豪情壯志(二)深入分析【設計意圖】立足詩文,學習詩歌鑒賞之景情分析法”,通過深入分析,解決兩個問題:1、什么樣的泰山景;2、什么樣的情感情。【具體過程】望 ” 到的泰山具體是什么樣子?山色蒼翠綿延不盡參天聳立神奇秀
3、麗遮天蔽日1、思考問題:前四句中,詩人【明確】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2、重點賞鑒兩個動詞:“鐘”“割【明確】“鐘”:為“集中”之意,把大自然寫得有情,對泰山情有獨鐘的偏愛。“割”:化靜態為動態,化被動為主動,泰山能左右日光,改變天地。【點評】正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此時詩人尚未現身,但對泰山的喜愛贊嘆仰慕之情,早已融入到對泰山的景物描寫之中。“寓情于景”的手法爐火純青。3、思考問題:詩人通過“望”岳抒發了怎樣的情感?【明確】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心情激蕩心生陶醉【點評過渡】泰山巍峨壯闊之美,讓詩人深深陶醉其中,他癡迷沉醉,流連忘返,全身心地投入,他的情感越積越多,
4、越積越厚,越來越濃郁,越來越膨脹,而且不斷膨脹終于在結尾處,噴薄而出,全部爆發出來。【明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抒懷明志壯志凌云抒寫人生誓言、理想、抱負,讓我們看到此時的詩人意氣風發,堅信未來,氣勢雄豪。(三)補充背景【設計意圖】了解望岳的創作背景,培養學生“讀詩知世”的思維能力。【具體過程】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25歲,赴長安參加貢舉考試,結果落榜。于是,他就到齊趙一帶漫游,疏散心情。此間寫下望岳。【明確】青年時代的杜甫,正值盛唐,對未來飽有希望。所以詩人雖趕考落第,卻不失青云之志,依然豪氣盈胸,意氣風發,壯志凌云。其詩望岳便有盛唐氣象。(四)朗讀體悟【設計意圖】在分析理解
5、的基礎上,再次朗讀,感受青年杜甫的意氣風發,遠大抱負。【具體過程】拿出我們青少年的意氣風發、遠大抱負,大聲齊讀望岳。(五)設疑過渡【設計意圖】1、設疑過渡到春望;2、與結尾問題相照應。【具體過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青年時代胸懷高遠的杜甫,他的凌云壯志后來實現了么?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中年時期的經歷和詩作春望。三、賞析詩歌春望(一)寫作背景【設計意圖】了解春望的創作背景,強化學生“讀詩知世”的思維意識。【具體過程】公元756年,安史叛軍攻占了長安。杜甫聽到肅宗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只身去靈武投奔肅宗。他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軍所虜,帶到長安。次年,詩人睹物神傷,將自己的所見所感高
6、度熔鑄在40個字的春望之中。(二)朗讀感知【設計意圖】通過朗讀,整體感知詩歌。【具體過程】齊讀春望,注意把握語速(放慢)、語調(低沉)。(三)深入分析【設計意圖】立足詩文,強化學習詩歌鑒賞之“景情分析法”,通過深入分析,解決兩個問題:1、什么樣的長安景;2、什么樣的情感情。【具體過程】1、 思考問題:題目春望能否改為望春?2、 思考問題:請結合前四句,描繪一下詩人“望”到的是怎樣的景象。【明確】國都淪陷,城池殘破,一片斷壁殘垣、滿目瘡痍的景象。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了無人跡,滿目凄涼。3、思考問題:“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誰濺淚,誰驚心?【明確】兩種解釋:第一種,詩人因感時
7、恨別,見花濺淚,聞鳥驚心。第二種,以花、鳥擬人,花感時而濺淚,鳥恨別而驚心。【點評】兩種解釋各有所長,生可各有所愛:第一種: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第二種:移情于物,物我一體。4、思考問題:前四句中,你能否找到極富表現力的動詞和形容詞,并賞析效果。【明確】一個“破”字,讓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一個“在”字,意為山河不變,江山易主,好似虞美人中所寫“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長安城早已“物是人非”。表面字字無情,實則字字泣血。一個“濺”字,不能替換為“落”字。“濺”意為迸濺,意味著悲痛到了極點。5、思考問題: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明確】怎樣的情感:深沉的悲痛。悲痛的
8、內容:憂國、感時、思家、悲己。感情的基調:低沉、深沉、濃郁、沉郁。【點評過渡】國家破敗,時局紛亂,人民遭受生離死別的命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封家書值得上萬兩黃金。詩人因此愁白了頭發,步入中年的他對于這一切的一切,早已有心無力!(四)朗讀體悟【設計意圖】在準確把握詩人情感的基礎上,再次朗讀,感受中年杜甫心中深沉的悲痛。【具體過程】1、找一名同學在準確把握詩人情感的基礎上,朗讀春望。2、師生點評。3、全班齊讀春望。四、對比品析望岳春望【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品析,認識杜甫其人其詩是隨時代的變遷而變化的,而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杜甫始終不變的是對國家及其個人志向的不離不棄“守望”。【具體過程】1
9、、思考問題:兩首詩,題目同為“望”,“望”的內涵有何異同?【明確】守望望岳春望眼望巍峨泰山破敗城池心望人生頂峰國家復興建功立業親人團聚杜甫的人生青年中年時代的軌跡盛唐中唐杜甫的個人命運隨國運的興衰發生變化,但兩個時期的他,心中始終不變的是對國家的不離不棄,對個人理想的不離不棄。正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亦兼濟天下”,杜甫無論身處何處,身在何時,內心都始終“守望”國家。2、拓展體悟杜甫用他的一生在“望”。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奉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長安城:“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成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岳陽樓:“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五、探究“
10、詩圣”【設計意圖】回二土在讀詩知世”的基礎上,通過探究何為“詩圣”,實現“論人”的最終目的,并激發學生對詩圣杜甫的“仰望”之情。【具體過程】1、開放式討論:所謂“窺一斑可見全豹”,請結合春望的詩句,思考為什么后世稱杜甫為“詩圣”?【參考思路】1)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真實杜甫的詩是歷史的一面鏡子,最真實地寫出了自己及其所在時代人民的人生經歷和情感體驗,反映出同時代人民,甚至是后世千千萬萬人民的共同命運。2)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真摯杜甫的詩字字泣血,句句含情,情感含蓄深沉。3)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忠貞杜甫是最正統儒家思想的承襲著,他懷仁心,憂國憂民,由始至終守望著國家。2、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凌云壯志實現了么?【明確】杜甫的仕途之志沒有實現,但他用他那句句含情、字字泣血的詩篇,用他對國家的熱愛和“守望”,為后世留下了最寶貴的文學財富和精神財富。而杜甫也永遠地屹立在了文學史的巔峰之上,他實現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凌云壯志。六、【作業二選一】1、結合我們對杜甫詩歌的學習以及對杜甫的了解,請談談你對“生前的命與身后的名”的看法,并寫在練筆本上。2、運用本節課所學習的詩歌鑒賞方法,賞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設計意圖】通過“二選一”作業的設置,滿足不同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