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安全與食源性疾病控制對策(一)_第1頁
我國食品安全與食源性疾病控制對策(一)_第2頁
我國食品安全與食源性疾病控制對策(一)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食品平安與食源性疾病控制對策 一 【摘要】“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食品的平安不僅關系到人的生存 和身體健康,而且關系到民族的素質與興衰,在國際貿易交往中還直 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聲譽,近些年來倍受世人的關注,是一重要的公 共衛生問題。但這個問題尚未能夠引起許多國家及部門的重視1。由于自然環境的變化、人們工作、生活方式的改變、隨著食品貿易的 全球化、都市化、新的食品生產、利用,自然的和人為的因素,降低 了食品的平安性,使食源性疾病的發病、食物中毒時有發生,新的食 源性病原體感染不斷出現。不管是在興旺國家還是開展中國家食源性 疾病都嚴重地損害人類的健康,也給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因此,食源 性疾

2、病已成為目前國際上最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關鍵詞】食品平安;食源性疾病;控制對策 人們為了除蟲,大量使用劇毒農藥噴灑蔬菜、水果;為了提高瘦肉產 量,盲目使用違禁激素 瘦肉精 喂豬;為了增白面粉,隨便使用吊白塊; 為了騙錢, 將稻草漚水兌色勾鹽當醬油出售等等 2;真是舉不勝舉。 隨著時代的改革變化,食品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普及和食品貿易國際 化,全球不斷發生重大食品平安事件, 如比利時“二惡英事件 、英國“瘋 牛病、日本的大腸桿菌 O157:H7 食物中毒,以及我國暴光的阜陽劣 質奶粉、霉變毒米、蘇丹紅事件等,都使食品平安成為眾人關注的焦 點,也再次敲響了食品平安問題的警鐘 2。這一切也清楚地

3、說明, 食源性疾病不會隨著經濟開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而減少或消失。無論是在興旺國家還是開展中國家,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都尚未得到有 效的控制,依然嚴重地危害著人們的健康和平安。因此,食品平安和 食源性疾病的控制已刻不容緩。 1 食源性疾病的現狀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內的致病因子而導致的感染或中毒。 大多數食源性疾病是由細菌、病毒、蠕蟲和真菌引起的。流行病學監 測數據顯示,在過去的 10 年間全球食源性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且有 嚴重爆發流行。 據報道,興旺國家每年大約有 30%的人患食源性疾病。 美國每年約有 7600 萬人發生食源性疾病,其中約 5000 人死亡。歐洲 一些國家的沙門氏

4、菌感染病例增高到 5 倍。盡管現在還沒有關于開展 中國家食源性疾病的系統性報道,但開展中國家的問題可能更嚴重。 這些國家食源性疾病的種類較多,常見的有霍亂、空腸彎曲菌、大腸 桿菌、沙門菌感染等, 腹瀉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 世界衛生組織 (WHO) 統計報告說明,全球因食物污染而致病者已達數億人,每年約有幾億 腹瀉病例,導致約 300 萬 5 歲以下兒童死亡,其中約 70%是因生物性 污染的食品所致。在開展中國家,估計每年腹瀉及其相關疾病有 2.7 億病例,導致 240萬 5歲以下兒童死亡 2。 由于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建立了食源性疾病年度報告制度(即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其中美國食源

5、性疾病監測系統最完善, 資料報告最多最完整 ),且漏報率相當高, 興旺國家的漏報率高達 90%, 開展中國家在 95%以上。所以很難準確估計全球食源性疾病的發病率。據WHO報告,食源性疾病的實際病例數要比報告的病例數多 300500 倍,報告的發病率不到實際發病率的 10%。因此,所得到的報告病例 數僅是“冰山一角 。 我國雖有較健全的食物中毒報告系統,但還沒有健全的食源性疾病監 測體系,故難以估計食源性疾病的發病情況。據衛生部統計,近幾年 我國食物中毒例數、人數、死亡人數有較大上升,專家估計,每年食 物中毒例數至少2040萬人,但統計報告的約24萬,尚不到實際 1/10 ,食品平安形勢不容樂

6、觀, 食物中毒事件屢有發生 2。2002年, 衛生部共接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報告 128 起, 7127人中毒,死亡 138 人;2003年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379 起, 12876人中毒, 323 人死亡,與 2002 年比擬,分別增加了 196.7%、80.7%、134.1%。盡管各級衛生部 門在預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積極開展食品 平安專項整治工作,嚴厲打擊產銷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 罪行為,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從整體上看,各種生物性和化學污染尚 未得到根本控制,食品平安和食源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仍非常艱巨。 食源性疾病不但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而且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7、美國 每年約有 7, 600 萬例食源性疾病病例,造成的經濟負擔高達 1, 100 億元。澳大利亞估計每年因食源性疾病帶來的經濟損失可達 26 億澳元。 英格蘭和威爾士每年約有 2, 366, 000 例病人,每年的醫療費和損失 約為 3 7億英鎊。 1986年引起全球恐慌的 “瘋牛病,共宰殺 1100 多 萬頭病牛, 經濟損失達數百億英鎊。 1996年日本的大腸桿菌 O157:H7 食物中毒事件,約 9000多人中毒,經濟損失沉重。近幾年我國在這方面也造成了上千萬元的經濟損失和嚴重影響了食品企業的聲譽。2 食源性疾病發生的因素2.1 環境變化 由于開放改革,大量農村人口無方案地向城市地區流動

8、,導致城市人 口擁擠,居住條件變差,飲用水供給和廢棄物處理都處于重大壓力之 下,增加了食源性病原體傳播的時機。人口不斷增長,農用化學物質 和工業廢棄物的排放量不斷增加,水體中有機物污染,重金屬在農畜 水產品中富集,使污染加重 如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獸藥殘留和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污染 。目前,我國有 850 條河、 130 多個湖泊和 近海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 51 個程度嚴重。這些有毒化學物質可 進入人類的食物鏈,通過食物進入人體而損害人體健康,降低人體抗 病力。2000年農業部對 14 個經濟興旺的省會城市的 2110個樣品檢測, 結果蔬菜中重金屬超標的占 23%;種植業與養殖業造成

9、源頭污染,我 國每年氮肥用量2500萬t,農藥130萬t,單位面積使用量分別是世界 平均水平的 3 倍和 2 倍。二惡英污染又是一個環境污染主要案例 燃燒 廢棄物、汽車尾氣 直接或間接污染肉、乳及水產,使致癌致畸,直接 致死量為砒霜的 900 倍 2。2.2 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問題 超量使用、濫用添加劑或非法添加物;生產工藝流程未能嚴格執行, 微生物殺滅不全;生產儲存運輸過程微生物引起腐敗;應用新原料、 新技術、新工藝帶來的食品平安問題 如轉基因輻射食品已引起學術界 的普遍關注 2。這些均可明顯增高食源性疾病的危險性。2.3 社會因素貧窮和落后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貧窮曾經被稱作世界上最致命

10、的 疾病。貧困導致食品生產設備簡陋,知識落后,可影響食品良好衛生 標準的實施。雖然食源性疾病在富裕和貧窮這兩種人群中均有流行, 但富裕階層的人一般患長期存在的輕微疾病較多,而貧窮人群發生嚴 重危及生命的疾病較多,如嬰兒腹瀉、霍亂、傷寒、甲肝等疾病,且 死亡率較高。2.4 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方式與食源性疾病關系密切。由于生活節奏加快,消費者對快餐 的需求量增大,在外就餐時機增多,就餐注重口味,以鮮為快,喜吃 生食 如喜歡食刺參,生食貝類和魚蝦等 ,另外,一些食品平安管理措 施也不完備,食品制作不標準,這些因素都增高了食品污染病原體和 食源性疾病發生的危險。 現已確定,許多鮮果和蔬菜都是大腸桿菌 O157:H7和單核細胞增生性利斯特菌的載體,這兩種病原體引起的感染是近10 年發現的最嚴重的食源性疾病之一。2.5 其他因素除上述這些因素外,尚有許多因素與食源性疾病流行有關,如食品貿 易國際化可引起食源性疾病跨國傳播;病原微生物適應性改變 沙門菌 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