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工程勘察復習題_第1頁
巖土工程勘察復習題_第2頁
巖土工程勘察復習題_第3頁
巖土工程勘察復習題_第4頁
巖土工程勘察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巖土工程勘察復習題一、不定項選擇題1、粉土的密實度根據( 4 )指標進行劃分。標準貫入實測錘擊數; 重型動力觸探錘擊數; 超重型動力觸探錘擊數; 孔隙比; 2. 地下水在巖土工程中的作用可能有( 1234 )。浮托作用; 潛蝕作用; 流砂作用; 對建筑材料的腐蝕作用;3、巖土工程勘察的等級由以下幾個方面確定( 123 )。工程重要性等級; 場地復雜程度等級;地基的復雜程度等級; 工程安全等級;4、對于取土器,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1234 ):在其它參數相同的條件下,取土器內徑越大,對土樣擾動越小; 在其它參數相同的條件下,取土器刃口角度越小,對土樣擾動越小; 在其它參數相同的條件下,面積比越大

2、,對土樣的擾動越大;適當的內間隙比,會減小對土樣的擾動;5、巖土工程測繪的比例尺和所用地形底圖的比例尺均為1:10000,要求在地形底圖上每1cm2均要有一個觀測點,那么實際每km2的范圍內要布設的觀測點個數為( 3 )。1個; 10個; 100個; 1000個;6、巖土工程勘察規范規定,地質界線和地質觀測點的測繪精度,在圖上不應低于3mm,那么對于1:50000比例尺的測繪圖,要求地質體或地質界線的測繪誤差為( 2 )。300m; 150m; 100m; 50m;7、地質條件對宏觀震害有一定影響,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134 )。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I類場地比III類場地引起的宏觀震害輕;

3、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第四紀沉積物越厚,宏觀震害越輕;上硬下軟的地層結構有利于減輕宏觀震害;地下水埋藏較淺(如埋深15m)時會加重宏觀震害;8、板理、片理和片麻理是哪種巖類的構造特征( 3 )巖漿巖; 沉積巖; 變質巖; 花崗巖;9、以下哪種地貌單元屬于沖積地貌( 123 )牛軛湖; 河流階地; 河漫灘; 海積階地;10、對于房屋建筑及構筑物的巖土工程勘察,在初步勘察階段,勘察工作量的布置應符合下列( 123 )原則。勘察線應垂直于地貌單元、地質構造、地層界線布置每個地貌單元均應布置勘探點地形平坦地區,可按網格布置勘探點在建筑物的輪廓線上及中心點應布置勘探點11、一米進尺的巖心長度分別為25c

4、m、7cm、11cm、3cm、25cm、19cm、4cm、6cm,此段巖體的RQD值為( 1 )80%; 50%; 25%; 20%;12、根據所施加荷載性質的不同,觸探可分為( 24 ) 標準貫入試驗 動力觸探 輕便觸探 靜力觸探13、我國抗震設計標準原則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其中小震、中震、大震在未來50年內的超越概率(按照順序)分別為( 413 )。10% 15% 23% 63%14、從工程實用的角度,對不擾動土樣的質量要求主要有( 234 )。應力狀態不變; 結構沒有擾動; 含水量和孔隙比沒有擾動; 物理成分和化學成分沒有改變;15、土樣按擾動程度分為I、II、III、

5、IV級,如果需要在室內試驗以確定土樣的抗剪強度,需要采取( 1 )級土樣。I級; II級; III級; IV級;16、建筑場地按抗震性能分為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和危險地段。如果建筑場地有下列哪個情況時,可以判定建筑場地為抗震不利地段。( 124 )軟弱土和液化土分布; 高聳孤立的山丘; 地震時可能發生滑坡、崩塌; 故河道;17、進行平板荷載試驗,可以用( 1 )方法量測沉降量:光電百分表; 微應變片; 水準儀; 經緯儀;18、圖1是中國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中所用的地震影響系數曲線,也稱為譜,如果某一場地的設計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7g,g為重力加速度9.81m/s2,

6、如果假設2=1,那么這個場地對應于這一峰值加速度(0.27g)的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max等于( 4 ) 0.10; 0.30; 0.45; 0.60;圖1 地震影響系數曲線19、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134 ):方差等于標準差的平方; 變異系數等于方差除以均值; 方差和標準差都可以表示某一統計量的離散程度; 變異系數可用于比較不同統計參數的離散程度;20、某一場地從上到下的地層依次為:(1)素填土;(2)粉質粘土;(3)細砂;(4)中砂;(5)砂礫卵石;(6)殘積砂質粘土;(7)全風化花崗巖;(8)強風化花崗巖;(9)中風化花崗巖,那么這個場地最可能的地貌類型為( 2 ): 海積平原地貌; 沖洪

7、積地貌; 殘積地貌; 花崗巖地貌;21、構造地裂與重力非構造地裂的主要區別在于( 234 )構造地裂的產生于下伏斷層蠕滑; 重力非構造地裂一般不會產生水平錯動; 重力非構造地裂是同于地下水過量開采、地下采空區等非構造活動產生的;構造地裂會造成跨越其上的建筑破壞;22、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10),砂土的密實度應根據 劃分為密實、中密、稍密和松散;而粉土根據 劃分為密實、中密和稍密。(B)A. 孔隙比;標準貫入錘擊數 B. 標準貫入錘擊數;孔隙比C. 相對密實度;標準貫入錘擊數 D. 相對密實度;孔隙比23、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質量不超過總質量的50%,且塑性指數等于或

8、小于 的土,應定名為粉土。( A)A. 10 B. 13 C. 15 D. 1724、根據下列描述判斷,下列哪一種土體為殘積土?(B)A. 原始沉積的未經搬運的土體B. 巖石風化成土狀留在原地的土體C. 經搬運沉積后保留原基本特征,且夾砂、礫、粘土的土體D. 巖石風化成土狀經沖刷或崩塌在坡底沉積的土體25、軟土的基本特性不包括( C )A. 流變性 B. 觸變性 C. 高膨脹性 D. 低透水性26、老沉積土的時代界限是( A )。A. Q3及以前 B. Q4及以前C. 100年以前 D. 在50100年之內視壓密情況而定27、某粘性土的液限L=45%,塑限p=26%,天然含水量=30%,則其軟

9、硬狀態為( B )。A. 半固態 B. 硬塑 C. 可塑 D. 軟塑28、地質測繪中上升泉是指( B )。A. 在地層上部出露的地下水 B. 在地層中出露的具有承壓性質的地下水C. 在地層中出露的潛水 D. 在地層中出露的上層滯水29、在野外某花崗巖巖體中有一種礦物,顏色為肉紅色,形狀為柱狀,呈玻璃光澤,條痕為白色,且有兩組正交的完全解理,斷口平坦,用小刀刻劃可勉強看到條痕,該礦物可能為( B )。A. 斜長石 B. 正長石 C. 輝石 D. 角閃石30、某種巖石,新鮮巖塊的飽和單軸極限抗壓強度為20MPa,壓縮波波速為3500m/s;而風化巖塊的飽和單軸極限抗壓強度為17MPa,壓縮波波速為

10、3000m/s。據此判斷巖體的風化等級為( D )A. 全風化 B. 強風化 C. 中等風化 D. 微風化31、下面哪一個是沉積巖的結構( B )A.斑狀結構 B.碎屑結構 C.玻璃質結構 D.變晶結構32、下面哪一個是變質巖的構造( C )A. 流紋狀構造 B. 交錯層理 C.千枚狀構造 D.氣孔狀構造33、采取級原狀土樣時應采用的方式為( D )A. 重錘少擊 B. 輕錘多擊 C. 間斷靜壓 D. 快速連續靜壓34、對于原狀土級試樣,可進行的試驗是( C )A. 土類定名 B. 土類定名、含水量C. 土類定名、含水量、密度 D. 土類定名、含水量、密度、強度35、下列關于十字板剪切實驗成果

11、的應用,說法錯誤的是( C )A. 可較好地反映飽和軟粘土不排水抗剪強度隨深度的變化B. 可分析確定軟粘土不排水抗剪強度峰值和殘余值C. 所測得的不排水抗剪強度峰值一般較長期強度偏低30%40%D. 可根據試驗結果計算靈敏度36、利用十字板剪切試驗測得飽和粘性土原狀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為10.0kPa,重塑土不排水抗剪強度為2.0kPa,該土的靈敏度St為( C )A. 0.2 B. 0.4 C. 5.0 D. 10.037、在某砂礫石層中進行標貫試驗,錘擊數已達50擊,實際貫入深度僅13cm,按公式換算,相當于貫入30cm的錘擊數N可取 擊。( C )A. 105 B. 110 C. 115

12、D. 12038、在平面穩定滲流問題的流網中,以下正確的是( B )A. 在滲流條件變化處,等勢線可以不同的角度與流線相交B. 不論何種情況,等勢線總與流線正交C. 流線間的間距越小,表示該處的流速越小D. 等勢線的間距越小,表示該處的水力坡度越小閱卷教師得 分39、自鉆式旁壓試驗可測求土的( ABC )A. 原位水平應力 B. 靜止側壓力系數 C. 旁壓模量 D. 壓縮模量40、室內滲透試驗分為常水頭試驗及變水頭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 )A. 常水頭試驗適用于砂土及碎石土B. 變水頭試驗適用于粉土及粘性土C. 常水頭試驗最適用于粉土D. 變水頭試驗最適用于滲透性很低的軟粘土41、對于

13、勘察報告中提供的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數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 )A. 無論什么情況都要提供不經修正的實測數據B. 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判別液化時,應進行桿長修正C. 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確定砂土密實度時,應進行桿長修正D. 用以確定地基承載力時,如何修正,應按相應的設計規范42、對潛水抽水試驗用裘布依公式計算滲透系數,使用了下列哪些假定( ABC )A. 穩定流 B. 水力梯度是近似的C. 以井為中心所有同心圓柱截面上流量相等D. 以井為中心所有同心圓柱截面上流速相等43、測定粘性土液限的方法有( BCD )A. 搓條法 B. 平衡錐法

14、C. 液塑聯合測定法 D. 碟式儀法45、關于滲流的達西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D )A. 達西定律是經過數學和水力學公式推導出來的理論公式B. 水力坡降為兩點的水頭差與滲徑的比值C. 達西定律不適合礫石層D. 達西定律中計算所得的滲流流速要小于滲流的實際流速46、某水利工程有可能產生流土破壞的地表土層,經取土試驗,土粒比重ds=2.7,=22%,=19kN/m3,試計算該土層發生流土破壞的臨界水力坡降icr為( B )注:臨界水力坡降icr=(ds-1)/(1+e) A. 0.91 B. 0.98 C. 1.05 D. 1.1347、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在

15、巖溶進行勘察時,敘述不正確的是:( B )A. 可行性研究勘察應查明巖溶、土洞發育條件,并對其危害程度及發展趨勢做出判斷B. 初步勘察應對場地的穩定性和工程建設的適宜性做出初步評價C. 詳細勘察應對地基基礎的設計和巖溶治理提出建議D. 施工勘察應對某一地段或尚待查明的專門問題進行補充勘察48、某砂土,其顆粒分析結果見表,該土的名稱是( A )粒組(mm)20.50.50.250.250.0750.0750.050.050.010.01含量(g)7.419.128.626.714.33.9 A. 粉砂 B. 細砂 C. 中砂 D. 粗砂49、某花崗巖風化層,進行標準貫入試驗,標貫擊數N=30、2

16、9、31、28、32、27,則標貫錘擊數標準值為( B )A. 27 B. 28 C. 29 D. 3050、如下圖所示的二維流網(流網中實線為流線、虛線為等水頭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 D E)A. 1點和1點的水頭高度相同,但均大于0點小于6點B. 1點和5點的水頭高度相同,但均大于0點小于6點C.1點、2點、3點、4點、5點的水頭高度依次減小,但均大于0點小于6點D.1點、2點、3點、4點、5點的水頭高度依次增加,但均大于0點小于6點E.1點和2點、2點和3點、3點和4點、1點和2點、2點和3點、3點和4點的水頭差相同二、填空題1、工程地質測繪是運用地質、工程地質理論,對 與工程建設有

17、關的各種地面 地質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而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鉆探和坑探等各種方法,對 地表以下工程 地質情況進行調查。2、斷層、節理、 劈理 都是巖石中的結構面,其中斷層和節理的區別是 節理是巖石中的裂隙,其兩側巖石沒有明顯的位移;斷層是巖層或巖體在構造運動影響下發生破裂且破裂面兩側巖體沿破裂面發生了明顯的相對位移。3、礦物在外力打擊下沿一定的結晶方面發生破裂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質稱為 解理 ;沉積巖中的物質分異面稱為 層理 ;變質巖中的物質分異面稱為 片理 。4、砂類土可以用相對密實度、天然孔隙比和標貫試驗錘擊數等指標來確定密實度,但在實際工作中常用標貫試驗來確定砂類土的密實度,這是因為 由于對砂

18、土很難采取原狀土樣,故天然孔隙比不宜測準。5、按 SiO2 含量的不同,火山巖可分為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和酸性巖,從超基性巖過渡到酸性巖的過程中,巖石的顏色逐漸變 淺 ,溶點逐漸變 低 。6、 在靜力觸探試驗中,一般來說粘土類的錐尖阻力 小 ,側壁摩擦力 大 ,而砂類土的錐尖阻力 大 ,側壁摩擦力 小 ,因此在樁端持力層一般選擇 砂 類土。 三、簡答題1、地震過程中可能出現砂土液化的現象,試述砂土液化的機理。砂土液化的機理:松散的砂土受到震動時有變得更緊密的趨勢,但飽和砂土的孔隙全部為水充填,因此這種趨于緊密的作用將導致孔隙水壓力的驟然上升,產生了剩余孔隙水壓力(或超孔隙水壓力);而在地震

19、過程的短暫時間內,孔隙水壓力來不及消散,使原來由砂粒通過其接觸點所傳遞的壓力(有效壓力)減小,當有效壓力完全消失時,砂層會完全失去抗剪強度和承載力,變成像液體一樣的現象,即通常所說的砂土液化現象。2、 目力鑒別項目主要有搖振反應、光澤反應、干硬度和韌性,試簡述粉土類和粘土類在這四個目力鑒別項目中的表現特點和原因。細粒土類搖振反應光澤反應干硬度韌性粉土迅速、中等無低低粘性土無光滑、稍有光滑高、中等高、中等光澤反應、搖震反應、干強度、韌性四個目力鑒別項目的依據是粉土和粘土在土質學意義上的本質區別,包括礦物學和土膠體化學方面的差異。3、進行地基平板荷載試驗時,基底壓力(MPa)相同時,承壓板面積可能

20、對沉降量有一定影響:(1)當承壓板面積很小時,面積的大小與沉降量的增加成反比,即面積越小,沉降越大;(2)當承壓板面積超過一定值后,面積的增加與沉降量的增加成正比;即面積越大,沉降越大;(3)當承壓板面積再增加時,沉降量趨于定值,不再隨面積的增加而增加,即沉降量只與基底壓力有關,而與承壓板面積無關。試從力學角度解釋承壓板面積對沉降量的影響現象。答:1)由公式F=P/S和試驗表明:上部荷載一定時,承壓板面積越小則地基受力越大,當承壓板邊長B值小于30cm時,土基沉降S值將隨邊長B值減小而增大,即面積越小,故沉降越大;2)承壓板寬度超過一定值后,類似于條形基礎的概念,荷載的影響深度會隨著板寬的增加

21、而增加,當B值大于30cm時,土基沉降S值將 隨B值增加而增大。即面積越大,沉降越大。3)當承壓板寬度增加到一定值時,認為荷載作用在整個地基上,并且當承壓板邊長B大于5m后,土基沉降S值將不隨B值增加而增大。即沉降不再隨荷載的增加而增加。4、標準貫入試驗與圓錐動力觸探試驗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答:標貫與圓錐動力觸探的區別主要是:(1)探頭不同;可取擾動樣;(2)標貫是連續貫入,分段計錘擊數。5、繪出典型旁壓試驗曲線(包括形狀、橫坐標和縱坐標),曲線劃分為幾個力學階段,并解釋這幾個力學階段的意義。第一階段:橡皮膜膨脹與孔壁接觸的階段,最后與孔壁完全貼緊,貼緊時的壓力P0(初始壓力)相當于原位總的水

22、平應力;第二階段:相當于彈性變形階段,臨塑壓力Pf為開始屈服的壓力;第三階段:發生局部縮性流動,最后達到極限壓力Pl。四、計算題1、在未來100年內A地發生大于等于8度地震烈度這一事件的概率為8%,計算A地發生大于等于8度地震烈度這一事件的重現期。2、十字板剪切試驗可以用來測試土體的抗剪強度,試繪出十字板剪切試驗中土體抗剪強度的計算模型,并用此模型推導出土體抗剪強度表達式。解:當轉動插入土中的十字板頭時,在土層中產生的破壞狀態接近一個圓柱體,假定圓柱體的側面、上下端面上土的各點強度相等,則土體破壞時所產生的抵抗力矩M為:其中:M是土體破壞時的抵抗力矩;M1是土圓柱側面的抵抗力矩;M2是土圓柱上

23、下兩個端面的抵抗力矩;cu是飽和粘土不排水抗剪強度;D圓柱體的直徑,相當于十字板直徑;H是土圓柱的高度,相當于十字板高度。土體抗剪強度的計算公式為:3、 某一場地,設計地震動分組為第2組,土層底板深度、土層名稱和剪切波速見表1所示,試確定這一建筑場地的等效剪切波速、覆蓋層厚度、場地類別(根據表2來判斷場地類別)和特征周期。表1 土層分層數據土層序號土層名稱底板深度(m)剪切波速(m/s)1素填土1.601102淤泥3.60903淤泥質土7.201204粉質粘土9.601905殘積砂質粘土12.102306全風化花崗巖14.603707花崗巖孤石16.705408強風化花崗巖18.204609中

24、風化花崗巖25.90620表2 場地類別的覆蓋層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場地類別I0I1IIIIIIVVse8000800Vse5000500Vse25015050Vse15080表3 特征周期確定(s)設計地震分組場地類別I0I1IIIIIIV第一組0.200.250.350.450.65第二組0.250.300.400.550.75第三組0.300.350.450.650.90答:解題過程如下4、 某建筑場地設計基本加速度值為0.20g(8度烈度),設計地震動分組為第1組,地下水位深度為0.80m,粉砂的粘粒含量為2%,標準貫入錘擊數基準值N0見表1,場地的土層分布及標準貫入錘擊數

25、見表2,計算場地的液化指數,并判斷液化等級。注:計算臨界標貫擊數的公式為其中為調整系數,設計地震第一組取0.80,第二組取0.95,第三組取1.05。 計算液化指數的公式為表1 標準貫入錘擊數基準值(擊)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g)0.100.150.200.300.40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基準值710121619表2 場地的土層厚度及標準貫入錘擊數土層序號土層底板深度(m)土層名稱標貫深度(m)標準貫入錘擊數(擊)10.5素填土0.5523.0粉砂1.372.3837.0粉質粘土4.0116.012412.0砂質粘土9.01511.016517.0砂礫卵石620.0砂質粘土18.018解:根據

26、砂土液化的機理,本題中只有粉砂層在地震作用下可能發生砂土液化現象。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因此N0=12 ;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因此=0.80地下水位dw=0.80m(1)粉砂層第一個標貫點處(標貫深度ds1=1.3m)Ncr1=12*0.80*ln(0.60*1.3+1.5)-0.1*0.80=7.14N1=7 ;d1=(1.3+2.3)/2-0.8=1.0由于ds15, w1=10ILE1=(1-N1/Ncr1)*d1*w1=0.20 ; (2)粉砂層第二個標貫點處(標貫深度ds1=2.3m)Ncr2=12*0.80*ln(0.60*2.3+1.5)-0.1*0.80=9.39N2=8 ;d2=3.0-(1.3+2.3)/2 =1.2mILE2=(1-N2/Ncr2)*d2*w2=1.77;液化指數ILE=ILE1+ILE2=1.97 ;液化程度為輕微液化。5、滑坡和崩塌的主要區別及治理崩塌、滑坡的措施?1)主要區別滑坡:斜坡土體和巖體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穩定狀態,沿著斜坡內某些滑動面(或滑動帶)作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特點:(1)滑動巖體具有整體性(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